APP下载

中医医养结合创新发展研究

2023-01-05李胜芳

健康之友 2022年7期
关键词:医养养老老年人

李胜芳

(无棣县卫生健康保障中心 山东 滨州 251900)

0 引言

人口老龄化形成的原因有多个方面的不同因素,一是社会人口平均寿命本身处于提升趋势,现代医疗水平的提升让一些疾病的治疗过程变得更加便捷。另外,则是原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现的独生子女数量增加,照顾老年人的家庭成员数量同步减少,老年人群得到的健康服务也因此下降,一些特殊的大病康复乃至是临终关怀问题更是让一些年轻的家庭成员面临着精神层面的负担。社会家庭结构的改变和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让养老机构成为了重要角色,本次研究的目的也在于从创新发展的层面探索医养结合的战略化模式。

1 中医医养结合的发展优势

1.1 减轻病痛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中医的核心在于“治未病”,在疾病尚未发展至严重阶段时就采取控制方案。中医药养老也是我国特有的优势化和特色化运营模式,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利用药物手段和非药物手段来让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恢复至正常标准。传统医学在老年人的认知和接受度方面要大于现代西医,因此在解决区域内的就医和养老服务方面,某种程度上中医特色模式能够比西医的效果更加显著。

综合来看中医药的健康养老服务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医康复护理模式一直以来也是提升广大患者生存质量的核心部分。中医的要素在于“防”大于“治”,疾病预防比疾病治疗的现实意义更加突出,旨在将疾病全部控制在“萌芽”状态,减少可能出现的疾病复发问题。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形势严峻的前提下,控制老年人群常见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将成为减少社会医疗负担缓解社会经济问题的关键点[1]。

以中医的辨证治疗为例,采用望闻问切的方式收集老年人群的综合信息之后,就可以以分析、评估的方式对其整体状态做好判定,把握疾病动态特征和变化之后采取综合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在扭转疾病和控制病情的前提下缩短病程时间。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中医治疗康复措施并不会单纯地采取药物控制方案,例如刮痧、拔管、情志干预等非药物养生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满足老年人群在疾病预防和康复护理方面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老年患者乃至一般人群的生存质量。

1.2 服务便捷程度的提升

医养结合与中医领域进行结合能够让原有的养老模式从基本服务转变为高质量服务,这也是当前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过程当中的现实问题。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医疗保健福利体系的建设工作至关重要,原有的社会医疗机构或是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基层的医疗机构,在城市卫生建设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是达到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主要环节[2]。特别是在城市医疗资源与农村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前提下,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群采取医养结合中医康复方案,解决了医院压床问题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家庭照护专业程度不足的缺陷。

中医康复方案凭借着特有的医学理论和实践体系标准,集诊疗、护理、预防、保健、教育等各项工作为一体,在一些特殊的针灸、太极、药膳养生等服务方面也具备发展优势,是当前养老服务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再加上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范畴当中的内容,不仅毒副作用比较小,同时能够在基层卫生服务当中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群众基础深厚,对于老年人而言他们也更愿意接受此类医疗服务项目[3]。另外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人群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和需求明显提升,以新媒体渠道开展医疗支持服务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

2 中医医养结合的发展方案

2.1 资源配置和技术支持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老年病房在建设过程当中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备建设,包括老年人群需求的呼叫系统、防跌倒和防坠床措施、无障碍卫生间等。另外老年人群涉及到多项内容的检查,此时要配置相应的康复训练室、化验室等科室,配置好便捷B超、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等常见器材以及一定数量的气垫床等。可以看到在资源方面应以医养结合为根本要求,满足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多发疾病在诊疗护理方面的现实需求,预防突发性的患者病变和创伤情况。在人员配置方面,医生和护理人员要做好工作协调,病房内还会配置好专业的主任医师和住院医师。

从技术角度来看,医养结合模式下对于三甲医院优势资源的应用至关重要,相关社区服务机构和医疗机构可以考虑和医院展开合作以形成医疗联合体,让主任医师、护士长等能够完成现场指导或线上会诊,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双向转诊[4]。由于医养结合收治的患者普遍都是区域内的慢性病患者或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行动不便者,他们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得到医疗救治和护理服务,相应的技术支持不可或缺。

2.2 服务内容

基于服务内容来看,以临床治疗和康复护理为核心的中医医养结合方案会根据不同老年人的不同情况采取康复+照护原则,一方面完成对于疾病的控制,另一方面开设具有特色的中医项目。包括艾灸、中药浴足、敷贴、药膳等。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患者展开针对性健康教育让其具备自我管理意识,得到医疗保健、心理治疗、康复护理等多个方面的专业服务。尽管养老服务本质上并不属于诊疗项目,在医保制度上可能缺乏一定的政策支持,但如果能够在这一方面做好改进和优化,未来的服务内容也将具有针对性和应用价值。

2.3 多层次居家诊疗

多层次居家诊疗的关键点在于推进家庭医生模式和居家巡诊模式的有效结合,按照老年人群的现实需求来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内容,建立和健全医养结合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将健康老龄化理念和相关养老保健知识在社区内进行推广和应用[5]。自从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之后,全国各地也在不断地开展创新养老工作的深度推进,积累了很多先进经验,其中多层次的居家诊疗模式就是主要的项目之一,社区卫生人员可以为居家老人提供专业的巡诊业务,或是采取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等。这样一来,可以将社区层面的医养结合服务真正落实到位,社区内的资源融合不断推进,在节约医疗资源和社会成本的同时减少家庭在经济和精神方面的压力,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虽然一部分资源在应用环节可能会面临发展难题,但如果能够从政策角度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标准,或是采取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和补贴,就能建立更加专业化的医养结合服务体[6]。

3 中医医养结合创新机制建设

3.1 医疗保险服务更新

前文提到养老服务并不属于诊疗项目,很多情况下居民的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有限,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能在医保制度上缺乏支持[7]。对此,建立健全医疗保险机制展开老年护理保险层面的推进和尝试,是后续政策和制度管理的重点,其目的在于解决过度医疗资源和过度消耗导致的延误治疗情况。

这一点在很多农村地区有着充分的可行性,因为中医特色化医养结合模式本身需要在政策方面得到国家的支持,而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群基数相对较大,需要进一步推进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推进,将农村地区的养老需求和供给平衡点进行协调。在农村范围内,不仅要对新农保、新农合等保险制度进行综合改进,同时还要让相应的医养结合服务能够被医保的服务范围所覆盖。这样一来,农村地区的养老资源可以得到优化配置,依托政府部门和社区完成服务供给,进一步创新政策支持减少老年人群的经济负担,推进医疗保险服务的革新[8]。

3.2 建立人员保障机制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除了基本工作之外还需要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和其它方面的业务工作,这使得目前医护人员的缺口数量较大,尤其是针对老年疾病的治疗护理方面,相关专业人才的缺口更大。考虑到医养结合与中医的融合要求,某些专项人才除了要具备护理知识之外,还要具备对于中医学科的知识。不过目前的政策和制度并不能吸引优质的中医人才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今后需进一步建立人员保障机制,采取适当的政策倾斜让专业中医人才能够投入基层工作与医养结合服务,建立职业发展体系。例如制定职业资格认定和职业培训体系,从薪酬管理制度的角度入手加快探索对于养老服务的鼓励和政策扶持机制。这样一来可以让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感受到国家政策的关怀,在专项技术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层面重视人才培训力度,将住院医生培训、全科医生培训机制正式地纳入到专业培训环节当中不断地提升专业化水平[9]。中医理论和医养结合产业结合模式将推动医疗资源和专项人才的应用,例如可以挖掘并招录一些具有专业特长的中医专家和学者进入到医疗队伍当中,以老年人群为核心重点,推广中医药适宜的技术并且普及健康养生知识,提供规范化的中医健康干预服务。如针对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选择一些中医相关的治疗手段等。

3.3 政府部门的协调运作

政府部门的统一协调制度和标准化运营能够确定医养结合卫生机构的服务性质和服务主体,制定和完善机构建设标准、设施标准和服务标准,从法律角度介入养老服务的责任和范畴。我国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的核心是对现有的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和调用,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代表的老年人护理与其它机构补充的多元化体系。因此,需要结合实际工作要求制定养老服务的整体建设规划,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做好对于医疗资源的综合分配。政府部门要整合各个部门的优势资源,建立由民生、才生、卫生、人社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工作服务委员会,制定养老服务发展规划之后将具体的政策落实到位。例如建立机构建设标准、基础设施管理标准、人员上岗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标准等,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医疗服务体系,规范医疗护理行业的整体运作。例如目前很多养老院和医疗机构当的老年人都有慢性疾病,采取西医疗法不仅花费高、负担重,同时医养结合项目推进会受到一定的阻碍,所以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意义突出。以社区中医药康养制度为基础助推养老服务质量发展,将弥补传统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困境带来行业的新机遇,传承中医精华实现发展创新,将中医药康养的特色品牌化战略作为未来主流方向。

4 结语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种具备运作价值的老年人群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在其中加入中医药的服务内容也充分结合了中国特色,以防重于治为基础要求,结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知识,建立长效中医特色医养机制。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缓解今后一段时间内社会层面的养老压力,同时还可以缓解社会医疗服务的需求压力,将传统中医养生模式的优势在现代社会实现传承和创新。

猜你喜欢

医养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医养当兴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