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下的民航安全文化建设探究

2023-01-05广西北部湾航空有限责任公司黎文奇

民航管理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全员体系建设

□ 广西北部湾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黎文奇/文

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新安法”)自2021年9月正式实施至今已有一年有余。新安法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亮点和创新,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对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强化。将“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以下简称“三个必须”)写入法律,进一步解决了安全监管体制问题。依据三个必须的原则,新安法在所有出现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条款都增加了“全员”,明确了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也就意味着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已经作为法律的强制性要求,强调企业每一个人都肩负安全的法律责任。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要素,构建积极的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实施的根基。随着新安法提出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于民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哪些影响?如何通过安全文化的构建,促进和引导民航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地走实,成为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

安全文化在民航业的理解和认识

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2018年发布第四版安全管理手册中,将安全文化的概念定义为由于人类在航空系统中而产生的自然结果,安全文化被描述为“当没有人监督时,人们在有关安全风险方面如何作为”,其本质是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对安全的认识、重视程度和安全风险优先等级的考虑。在民航安全管理体系(以下简称“SMS体系”)中,安全文化是SMS体系的基础,成熟的安全管理体系可以促进积极的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同样,积极的安全文化也促进安全管理体系的日趋成熟和完善。

安全文化广义的概念是指存在于企业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这里的“个人”应该是企业的全员。而对于民航而言,其运行的复杂程度较大,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多个单位的协作。为确保民航运行安全,民航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在企业内部和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员协作互动,也需要和运行保障环节当中的其他企业人员进行协作互动,故需要更加广义的“全员性”概念,才能实现多元化文化背景下的安全管理。因此,改善民航全行业的安全文化对全行业的安全水平提升具备更加深远的意义。

民航安全文化现状分析

中国民航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发展进程中,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航安全管理体系,民航安全文化经过多年的沉淀,已形成一套较为健全的安全文化体系,诸如“三个敬畏”“三基建设”“工匠精神”等等,为民航安全文化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动力。与此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民航安全工作仍任重道远,在航空业全球化的今天,更加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航从业人员参与运行,安全文化建设仍存在需要改进和提升的空间,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建设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文化建设理念

虽然近年来,中国民航企事业单位在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上不断发力,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民航安全文化的举措,包括民航安全从业人员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三个敬畏精神等。但总体而言,民航企事业单位的安全文化仍然存在缺乏系统性建设,呈现“小、散、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首先是安全文化未能有效地融合到现有的SMS体系中,安全文化作为民航安全管理的基础,安全文化建设应当贯穿于所有SMS体系管理要素中,而目前大部分企业把安全文化建设“独立成章”,未能发挥安全管理体系的系统性效能;其次是现阶段民航企事业单位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更加倾向于一线生产运行部门,对于支撑性、保障性部门的关注有所欠缺,无法形成全链条的安全文化体系。再次是接口环节尚不能形成贴合的衔接,民航安全需要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不同企业之间的协作互动,如何实现多元文化的接口环节衔接是安全文化系统性建设的关键点。

(二)安全文化建设抓手

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是由虚转实的过程,“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但部分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空喊口号的现象仍有发生,其本质是未能建立强有力的安全文化建设抓手。较为常见的问题包括,一是安全文化宣教的形式主义问题:安全文化宣教不求效果,任务式的宣教屡见不鲜。不接地气,未能根据宣教对象进行针对性、通俗易懂地呈现内容;二是政策不落地的问题,积极的安全文化需要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信任和尊重,需要时间和努力来建立。如果企业的安全奖惩政策不落地、安全作风机制“名存实亡”、安全规章制度“纸上谈兵”,将逐渐瓦解员工和企业之间的信任和尊重;三是领头羊作用未有效发挥的问题,企业管理者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其言行对安全文化建设具有明显示范效应,如果管理者出现“朝令夕改”的决策及“言行不一”的行为或不作为都将对安全文化建设具有消极影响。

(三)安全文化监督手段

积极的安全文化需要企业全员在安全价值观上不断地努力和改善,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评测和监督安全文化产生的效果,评估安全文化的成熟度,以改进企业的安全文化。目前中国民航实施开展安全文化成熟度评估的企业并不多见,已实施安全文化测评的企业在安全文化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安全文化评估方法上也存在着较多需要攻克的难点。中国民航目前亟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文化评估体系,在借鉴国外安全文化评估机制的基础上,要紧密贴合中国民航发展实际,避免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实现对企业的安全文化进行准确的成熟度评估。

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建设做法探究

新安法充分体现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创新,提出一些新的有力的措施保障安全生产,特别是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提出,给各行各业安全文化建设带来新的思路。具体到民航业,给全员性、系统性的民航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需要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举措。

(一)运用系统思维构建立体多面的安全文化体系

首先,借助现有成熟的SMS体系,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合到SMS体系的所有管理要素中,比如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必要内容纳入到安全政策中、在审核监察及事件调查过程中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监察和调查的项目之一、将安全文化作为员工安全培训的必修课程等,有效促进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从而提升企业积极的安全文化。其次,以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基础,建立全员性的员工安全文化行为清单,列举员工积极的安全文化行为和消极的安全文化行为,规范和约束员工的行为表现,进而促进企业安全文化的循序渐进。通过企业内部统一规范的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内部接口安全文化的良性循环。而行业外部可以通过打造全链条的安全文化体系,实现积极安全文化的外循环。

(二)搭建务实的安全文化内容架构

从安全文化建设具体实施内容可以大致将安全文化建设分为安全观念、政策制度、行为规范和物质环境等四大方面。安全观念是核心,是企业安全文化之魂,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确定正确的企业安全文化观念,并作为员工上岗前的必修课程,将安全文化观念让员工处处能看见,时时有提醒,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政策制度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包括责任制度、安全考核体系、安全标准化体系等,形成强有力制度执行力的安全文化,完善政策制度是保障,让政策落地,让员工信任企业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行为规范是员工个体安全文化的体现,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员工行为是企业积极安全文化的外在表现;物质环境指企业生产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的设施设备和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良好环境氛围,是新安法“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为员工提供舒适的物质环境是企业建设积极安全文化的必要条件。化虚为实,加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互动,让安全文化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呈现。

(三)打造全链条的安全文化养成体系

从狭义上看,企业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但从广义上看,结合民航系统性的特点分析,民航安全文化具有“全员性”特征,民航安全文化需要行业和全社会的投入。构建全链条的安全文化养成体系,民航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民航的专业性强,具备对口的专业院校,为全链条安全文化养成创造了基础条件。专业院校设置必修的安全文化课程作为安全文化养成的初始阶段,企业入职必备的安全文化培训是员工安全文化养成的初识阶段,后期企业持续的安全文化宣贯和员工的融会贯通是安全文化的践行和提升阶段。通过院校+企业的模式形成行业安全文化的全链条养成。

(四)完善自上而下的安全文化建设流程

SMS体系强调自上而下推行的理念,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自上而下的重要性更为凸显。企业管理者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者,更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践行示范者。上行下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领导作用。参考新安法“三管三必须”的规定,明确各级管理者的安全文化建设职责,各负责人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安全文化建设承担领导责任。依托干部考核机制,强化管理者在安全文化建设上的引领作用。通过管理者的示范引领,提高管理层对安全支持的可见性,带动员工融入安全文化体系中,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安全文化体系。

(五)探究具有中国民航特色的安全文化测评机制

结合民航行业全链条、全员性的特征,搭建符合中国民航运行特点的安全文化测评指标体系。在测评内容上,区分企业管理层和员工,企业管理层侧重于评估在做决策时对安全风险优先等级的考虑,而员工层面侧重于评估对安全风险的认知以及对应所采取的措施。在测评方法上,可以结合现有的安全绩效管理,增设安全文化方面的安全绩效指标,收集和测量数据用以安全文化评估。企业内部的安全文化测评,在原有自评的基础上,增加互评的方式,更加客观地反映事实数据。同时通过增加企业外部接口的评价指标,收集和测量外界对企业整体的评价数据,更加全面地评估企业的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成熟度的评估结果,应当作为企业管理评审的重要内容,给企业提供更加有价值的见解,同时给管理层改善企业安全文化提供决策支持。

结 语

安全文化就是企业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是治本之策。现阶段,民航面临疫情防控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在逆境之时,安全文化的深厚力量更加凸显。新安法强调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员参与安全的理念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所在,构建“人人有责”的安全文化,引导员工激发内在动力,提高安全素质,创造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利用文化的力量、发挥文化的功能,确保航空运行的绝对安全。

猜你喜欢

全员体系建设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全员核酸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