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节目融媒体发展策略浅析
——以《1818黄金眼》为例
2023-01-05刘博清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刘博清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一、民生新闻节目当前存在的问题
民生新闻关注老百姓日常,比较接地气、贴近群众,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新闻类型。在传统媒介时代,曾经大量涌现的民生新闻节目各具特色、备受青睐。自2002年江苏卫视《南京零距离》播出,民生新闻节目逐渐成为各卫视的标配,如山东卫视《民生直通车》、辽宁卫视的《说天下》等。一系列民生新闻节目在传统媒体时代都收获了大批忠实的本地用户,但当前电视用户的整体流失制约了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融媒体环境对民生新闻节目提出了新要求,但是当前许多民生新闻节目缺乏融媒体意识,没有实现成功的融合转型。
(一)难以突破地域限制
民生新闻节目多为地方电视台开设,新闻素材一般也都来自本地,覆盖的用户范围较小,一般局限在本地。这类节目带有鲜明的本地色彩,新闻内容具有接近性,能够很好地唤起区域内收看用户的价值认同,拥有本地范围内的忠实观众。但是受地方台的收视区域限制,民生新闻节目往往难以形成跨地区的影响。在融媒体时代,许多传统民生新闻节目受制于本地电视台融合转型的局限,难以借助电视台融合转型的成功扩大影响;节目自身也没有抓住转型契机、积极发展新媒体业务,不能借助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等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节目、扩大覆盖,导致原本有特色的新闻节目仍然具有本地局限性。
(二)民生内涵发生偏移
民生新闻节目立足普通人与普通事,内容比较琐碎。一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错误理解“三贴近”的内涵,在报道内容上没有创新,一味地报道一些缺乏新闻价值的平常事件;或者是为博人眼球、提高节目收视率,过分追求猎奇,聚焦怪事与负面内容,报道浮于表面,而不探究事件的深层意义、深挖其背后蕴含的社会问题;或者是只追求事件的曝光,而不进行相应的后续报道,缺乏对新闻事件关注的连续性,无法满足用户对真相的需求;或者是角色错位,报喜不报忧、没有履行舆论监督的责任,越俎代庖、过度行使权利导致“媒介审判”……以上种种情形,随着“民生”内涵发生偏移,节目品位和新闻价值下降,节目的信任感受损。
(三)面向用户群体狭窄
传统民生新闻节目的观众群体多为中老年群体,年轻人一般很少关注或者是偶尔观看此类新闻节目。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民生新闻节目在用户流量方面受到的冲击并不大,没有出现明显的用户分流现象。但是据《“95后”年轻人消费趋势洞察2020》,40岁以下的用户群体占互联网用户的79.9%。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年轻人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拥有庞大声量和话语权,而互联网时代中老年群体非常狭窄。尤其是在电视用户整体流失、流量为王的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节目要在融媒体时代生存下去,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仍然不够。
(四)制作分发套路老旧
传统媒体时代,民生新闻节目凭借更生活化的叙事,更有电话连线、短信提供新闻线索等方式,消解了与用户的距离,成为人们常用的信息获取渠道。但是在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的传播环境下,电视传播渠道失灵,传统媒体的权威话语被消解,移动短视频异军突起,成为更便捷地了解新闻的渠道。许多民生新闻节目只是形式上开通了第三方平台账号,未对节目内容进行适合移动端分发的改编制作,在流量上难以与数量众多的优质UGC抗衡。同时账号内容缺乏互动,甚至成为僵尸号。如曾凭借方言播报知名度大增的《拉呱》,如今其官方微博粉丝只有四万多人,更新并不积极,互动几乎没有;官方公众号文章阅读量大多在2000~6000之间。
二、《1818黄金眼》的融媒策略
《1818黄金眼》是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的一档民生新闻节目,目前也是该频道的王牌节目。在民生新闻节目热度逐渐褪去之时,《1818黄金眼》凭借其成功的融媒传播形式,形成了覆盖全网、辐射全国的影响,牢牢地将互联网阵地把握在自己手中。
(一)立体化传播增强影响力
渠道占有是媒介融合的重要一步。以互联网为中心、新媒体为主导的传播新格局已经形成,传统媒体全线收缩,受众、市场份额不断减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优势。
《1818黄金眼》抓住了“移动优先”的战略机遇,通过入驻视频网站、社交网站等进行移动端布局,不仅在互联网环境下守住了传统民生新闻节目的阵地,而且通过自身的融合发展牢牢在新传播格局中占据了一席之地。《1818黄金眼》保持原有的电视节目直播不变,并通过浙江卫视自有融媒体产品中国蓝TV进行分发;同时不仅在爱奇艺、腾讯等第三方网络视频平台开设账号进行内容更新,也在微博等社交平台开设账号与网友积极互动。在移动短视频异军突起、成为重要分发渠道时,与短视频社交平台顶流抖音建立合作,不仅在该平台中开设账号,而且自2019年8月起在传统电视新闻中新增了“抖音快新闻”板块,双向引流,给人以全新融媒体验。不仅如此,节目还进驻了拥有大量年轻用户的弹幕视频网站B站,实现用户实时在线交互。
截至目前,《1818黄金眼》各平台粉丝数量可观:官方微博账号@1818黄金眼微博粉丝1014.7万,官方抖音账号粉丝书达538.7万,在B站坐拥53.5万粉丝成为B站为数不多破十万粉丝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传统媒体账号。同时,粉丝突破了区域限制,形成了覆盖全网、辐射全国的强大影响。
(二)用户导向进行运营分发
融媒体并非是原有传统媒体基础上的新媒体的简单叠加,也不是传统媒体业务和新媒体业务的简单并行,要在融合过程中坚持互联网思维。媒介融合关涉着传播关系的转型,要从传者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注重用户体验。传统媒介在融合过程中做出符合互联网传播特征的价值选择,包括即时、海量、平等和互动等,以给予用户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信息满足,增强用户黏性。
《1818黄金眼》不仅是形式上表面的融合,而且注重充满用户思维的深度融合。除了每日直播之外,《1818黄金眼》微博、抖音等平台账号及时更新,保证账号的正常运营,避开了只开设账号不进行运营的误区。对于各平台账号,进行了符合各平台用户使用习惯的运营管理。比如在微博上通过“导语+凝练事实+短视频”的方式,拆解每日长达一小时的直播节目进行分发,每天更新10条左右;在微信公众号上,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新闻,每天更新4次,每次更新4~5条。
《1818黄金眼》重视互联网的主流群体年轻人,做出了相应的运营选择。节目内容紧跟热点,采访对象选择、记者提问颇具综艺感,甚至在剪辑上都融入了符合年轻人口味的鬼畜文化。因此,《1818黄金眼》的短视频产品常常成为爆款,引发二次传播和内容再生产。如在一则消费纠纷新闻中,主人公打电话时询问“您贵姓啊”,因分不清“牛刘尤”产生的爆笑场面。后期人员并未将这段剪去,而是原本的记录下来,成为节目的经典新闻之一。
(三)内容诙谐有态度
在融媒体时代,层出不穷的新技术重塑着新闻传播业态,也冲击了传统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对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生新闻节目要与时俱进,采用先进技术实现传播流程的换代升级。但是技术升级并不意味着融合转型的成功,毕竟技术终究只是媒介融合的辅助工具,大众对真相、权威和优质信息的需求才是永恒的。对于新闻媒体来说,最重要的创新仍然是内容创新。
在新媒体环境下,《1818黄金眼》仍然保持了自己的宗旨,立足于民生,通过关注、报道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和普通事,挖掘新闻价值、反映社会现实。民生新闻节目的报道领域宽,内容多比较琐碎,很容易陷入报道毫无新闻价值或者新闻价值较低事件的误区。《1818黄金眼》不拘泥于日常小事、家长里短,取材广、题材新,形成并保持了自己追求快乐又不失严肃的特色,既迎合了互联网时代用户的口味,也保持了自己的新闻本位与社会立场。
《1818黄金眼》被称为“快乐源泉”,这体现在节目往往另辟蹊径地关注热点,严肃中透露着诙谐,如在“电动车佩戴头盔”成为热点话题后,报道了一位大爷给狗佩戴了头盔,报道充满幽默色彩,也透视出普通人对新规的关注、对生命安全的重视。同时,节目组发掘了一系列有亮点的报道对象,为新闻报道增添了无数趣味,如“发际线男孩小吴”等。但是节目不光只是有趣,在面对违法犯罪时记者铁面无私、毫不留情,对事件进行深入挖掘和连续报道,以反映问题、履行其社会监督的职能。其报道可以搞笑温情,但是也有底线和态度,通过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新闻报道惩恶扬善,也传递着人间温暖和社会关怀。
(四)打造精品新闻品牌
建立品牌是电视新闻节目提高竞争力的手段。融媒体时代,“产品”的概念凸显,更加要求民生新闻节目要树立品牌意识,通过个性化、差异化的运营,打造精品的新闻品牌,强化用户的记忆点,同时在数量庞大、质量精良的UGC(用户创造内容)中立于不败之地。
《1818黄金眼》不断完善并保持自己的品牌形象,以颇具综艺感的风格在同类新闻产品中脱颖而出。在豆瓣上,节目的评分为9.5分,节目被打上“搞笑”的标签,并以其鲜明的品牌风格而广为人知。在融媒体发展的过程中,《1818黄金眼》因地制宜,擅长在不同的平台找准定位,其节目推广既有平台差异性,又有风格统一性,如节目在B站的自我介绍标语“一直被模仿”便彰显了其“稳中带皮”的品牌风格。
《1818黄金眼》品牌战略逐渐达成,品牌影响力逐步凸显,社会公众知晓度高,收视率十分可观。其所属电视频道以该节目为龙头,建立起融媒体矩阵@黄金眼融媒,融合了频道旗下多档民生类节目,包括民生调节类节目《钱塘老娘舅》、相亲节目《相亲才会赢》,共同打造大民生品牌,带动频道的整体发展。
三、民生新闻类节目融媒体的创新发展建议
在融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节目要寻得发展,不仅要从打造品牌、节目定位、节目内容、分发传播入手,更要强化服务意识、培养团队魅力,以更加符合互联网思维的方式实现节目整体的更新再造。
(一)强化服务意识
民生新闻节目除了报道日常,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舆论监督,即通过曝光让一些背离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的行为得到规范。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就通过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提供线索、求助媒体;而在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节目仍然不能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应当俯下身、沉下心,推出有温度的新闻作品。
强化服务意识主要有两点:一是要健全各平台的线索征集、市民求助方式,做到对群众来信的认真回复,敏锐察觉群众来信中的重大新闻事件线索,做民众的社会雷达。二是要在融媒体运作的过程中增设便民服务板块,通过生活化的权威信息发布,扮演“本地宝”的角色,真心实意做百姓身边的守望者。
(二)培养团队魅力
成功的电视新闻节目与主持人、记者以及后期制作息息相关。在融媒体环境下,一档节目的成功不仅要求团队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够相互配合完成融媒体新闻的采编分发,而且团队成员的个人魅力也成为出奇制胜的法宝。
每个成功的民生新闻节目必定有让人印象深刻的主持人,甚至有时主持人的风格决定着一档新闻节目的整体风格。民生新闻节目赋予了主持人亲民特质,凭借这种先天优势,节目主持人容易通过经营社交媒体账号积累大量粉丝,成为新闻界的“网红”和意见领袖,从而为节目带来流量。民生新闻节目在融媒体环境下要注重团队成员个人魅力的培养,通过打造在社交媒体等平台具有威望和关注度的个人账号,以提升整个节目的声量和话语权。
四、结语
融媒体发展对民生新闻节目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民生新闻暴露出一些问题,但其自身具备的亲近和平等特征顺应了新媒体去中心化的特征,能够抓住“移动优先”的战略大有所为。民生新闻节目要在坚守社会价值和新闻本位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