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23-01-05潘丹丹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产学校企育人

□文/潘丹丹

(郑州商学院金融与贸易学院 河南·巩义)

[提要] 21 世纪是一个高科技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特别是金融专业人才,必须具备新兴金融行业要求的创新思维。高校需以金融专业为基础,依托企业优势与资源,充分运用专业教师、实训指导教师、业界兼职教师的联合机制,共同制定和优化金融实践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与地方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以完善产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金融创新人才培养数量上的突破和服务创新驱动战略能力上的突破,为创新型省份建设贡献力量。

在当前金融市场,复合性、专业性和创新性成为金融人才竞争的标志。“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金融人才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灵活的创新思维。而面对当前高校毕业生金融专业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金融行业人才需求侧与供给侧的“两张皮”现象严重等问题,亟须各高校加速深化转型发展,将办学重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产学融合育人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来。近年来,政府发布了多份关于促进产学融合的指导文件,如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及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旨在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质量和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勇于突破陈旧的教学思维,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尤其对于金融类人才培养,各高校需以专业为基础,依托企业优势与资源,共同制定和优化金融实践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探讨各高校开展产学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以培养更具竞争优势的创新型金融人才。

一、金融专业产教融合必要性分析

(一)人才培养滞后于社会需求。当今金融市场发展日新月异,但高校金融专业教学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因材施教”模式,课堂活动缺乏一定的创新和实践,课程内容、教学条件和方法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不仅将导致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金融行业的发展变化、严重脱离社会实际需求,也将对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高校应不断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行业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帮助学生通过优质平台进行专业实践、创新创业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对未来职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薄弱。金融类专业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实践性,金融市场上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复合型金融人才更少,从而限制了高校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同时,高校不少名为“双师型”的教师,实际上只是多了一张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践操作技能大多仍是空白,再加上高校在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时往往雷声大、雨点小,教师的实践教学及动手能力并未得到实质提升。因此,通过校企融合模式,将企业专家能手引入并参与高校金融专业第二、第三课堂教学,这将对校内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起到重要补充作用。

(三)校企融合深度不够。校企融合是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深化,是高校将企业和产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引入到教学各个环节,以实现学校、企业和产业资源的高度融合。然而,从当前各高校金融专业产学融合现状来看,一方面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参与校企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高;另一方面对培养人才的高校而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经费难以保障。这使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仅停留在表面,即学生实习多为参观企业或参加讲座形式,只能初步了解各岗位基本流程,很难接触或体验企业核心业务操作,从而导致校企融合内容比较空洞,结果有名无实。

二、金融专业产教融合育人路径分析

(一)构建金融专业产学融合协同育人体系。为满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金融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高校在育人体系设置中应结合金融专业特点,使学校、企业及行业等主体共同参与其中,并构建实践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专业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业界兼职教师联合机制,共同制定金融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推进金融类课程在授课内容、教学模式上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人才培育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双提升。

(二)金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高校对金融专业实施产学协同育人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与高校协同育人;二是高校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

1、产学融合——企业与高校协同育人。高校应充分将第一、第二、第三课堂实践教学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以实现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目标。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第一实践课堂——构建“专家导学”理实一体化机制。该实践教学是指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在校内进行的实践项目、专业模拟仿真演练、课程及专业综合实训等。企业专家通过定期与不定期讲座、业务培训、二阶段实务讲座、实务选修课等多维方式进入校园,为高校师生带来更为前沿的专业知识。通过第一实践课堂的学习,使学生达到理论知识掌握和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目的。

(2)第二实践课堂——构建“赛训促学”金融实务实训平台。该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课外参加诸如互联网金融应用创新大赛、“中金所杯”大赛、互联网保险产品设计大赛等金融类专业比赛。金融实务课程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需要,利用网络资源操作专业软件,如金融类专业的证券模拟操作软件、银行从业模拟操作软件、管理类专业的案例分析、企业运营管理模拟软件,从上机实验到实务操作,再到策略设计,使学生可以更真切地体验、量化金融发展,并逐步提升实务操作能力,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第二实践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第三实践课堂——构建“基地助学”示范性综合实践体系。该实践教学是指在校外进行的专业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认知实习、社会调研、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会开展共建、共享校外实践基地资源,开展银行、证券、保险等各行业的战略协议,促进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协同。因此,第三实践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岗位综合技能的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增加过程考核和操作环节的考核,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并形成良性循环。

2、产学融合——高校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

(1)产教融合转为科研成果,服务地方发展。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学术研究与当地经济协同发展可转化为科研成果。通过搭建形式多样的创新化平台,利用高校师资、设备资源,为企业提供人才举荐、费用减免和产学研融合推介的项目研究,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快速发展。同时,通过建设产学研基地,充分利用双方优越的资源,促进金融实践学术研究、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加强人才培养等工作,构建金融高端人才聚集平台。

(2)企业借助高校教学平台,培养各层次金融实践型人才。各应用型高校要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业、产业建立并保持友好协作关系,进一步促进金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校教师可以到校企合作单位挂职锻炼,从理论研究层面开展调研、指导,为企业培训在职员工。同时,学校相关专家、管理人员可以配合政府或企业需求,到企业担任学术顾问,开展发展规划、重点事项论证和科技咨询工作,组织企事业青年骨干到学校进行长期或短期培训,共建长效合作机制。

三、金融专业产学融合模式实施策略

为完善地方院校产学融合、协同培养金融创新型人才新模式,提出如下建议:

(一)积极搭建创新实践育人平台。搭建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是将人才培养任务落到实处的关键。一方面要开拓实践平台的广度,为金融专业学生提供跨专业或跨学科的创新实践机会。例如,金融专业学生与计算机、人工智能、土木工程等工科专业的学生共同开展实践锻炼,实现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金融工程等交叉学科的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拓展实践平台的深度,主要体现为:一是不断优化金融实验中心、虚仿实训室和大创空间等校内设备资源;二是积极搭建校企融合共享平台和校外实训基地,与省银协会、保协会、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中金所、大商所等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真实的业务体验和技能锻炼机会;三是积极开设创业孵化园、“双创”实训室等,为金融“双创”型人才输出提供驱动力。

(二)激发企业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发展是以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为目的,而高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真正的产学融合是以实现校企双方“共赢”为目标,这就需要高校和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投入其中。为推进学校和企业的有效融合,需要合理分配和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形成合力。针对企业的“利益导向”,高校应全力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持,鼓励学校专家和高职人员参与企业项目创新设计比赛,并将人才培养和推荐、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放在第一位,为企业提供用人服务。利用学校资源设施,为公司人员培训、业务学习提供场所和硬件服务。利用学生课余时间,为企业开展校内推广、宣传,以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形象等。以上措施的实施将有效带动企业与学校协同育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与企业建立科学的合作长效机制。为促进应用型高校产学融合的科学、健康和持续发展,需要与企业建立“互利”机制。在业界挑选一批理论扎实、业务精通、表达清楚又热心教育事业的业务骨干,组成稳定的业界实务培训教师队伍,同时在校内选取一批有研究学问的骨干教师队伍为业界提供知识讲座和项目研究。由校企双方组建考核专家小组,构建由校企双方所用的考核标准和行业标准组成的实践教学双标准考核体系。

综上,本文以金融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完善地方应用型高校产学合作、“三融三学”金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制定具体的战略措施。通过校企融合,将各高校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业界的金融创新和校企平台的建设有机融为一体,以保证实践教学连续不断。这不仅能壮大“双师型”师资团队,而且能为企业不断输送高端金融创新人才,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科技、金融等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以达到教育促增长、增长兴教育的互赢目标,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产学校企育人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产学结合教育模式在路桥专业中的应用
“珠”育人
基于差异化目标导向下的产学合作创新利益分配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