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背景下出口企业转型思考

2023-01-05雷光亮周菁菁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内销双循环订单

□文/雷光亮 周菁菁 容 昕

(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荆州)

[提要]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动荡不安,世界经济增速整体放缓,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着国外市场需求萎靡、出口物流受阻、经营成本上升、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重组等一系列困境,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出口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出口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出口企业应把握好双循环政策导向,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势,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分散经营风险。

引言

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出口企业遭受重创,需要寻找新的出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分析当前世界形势发展的新变化与新挑战,针对性提出的重要决策。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出口企业应该加快转型,充分利用并推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互动互促与融合发展。对外贸易是国内国际双循环最有效的粘合剂,将一部分适合内需的产品出口转内销,同时大力发展进口贸易,能够有效促进消费升级,挖掘内需潜力。稳住外贸基本盘,不仅有助于巩固我国对外开放的成果,也为双循环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一、疫情影响下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困境

(一)国外市场需求萎靡,订单量不稳定。全球疫情蔓延,世界经济遭受了持续性的冲击,全球消费在疫情笼罩下日渐萎靡。我国主要出口国美国、日本、印度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经济持续低迷,对我国出口需求下降。虽然国内已全面复工,但国外仍处于疫情管控阶段,不仅我国出口商品入境需接受审查,入境困难,且被封锁国家的消费需求遭到抑制,导致我国企业生产的大量订单被取消,订单量骤减。也有部分海外国家的订单由于无法复工复产而转移到国内,出现部分订单暴增的状况,订单量极其不稳定。

(二)出口物流受阻,物流成本增加。目前,国外疫情形势依然相当严峻,进出口货物需要接受层层检疫,疫情管控下,运输时效难以保证,供货方不能及时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订单风险增加。此外,海外疫情泛滥,部分海外订单转移到国内,导致目前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从港口出去的集装箱由于进口萎靡基本都是空载而归,相比于进出口平衡状态下集装箱满载出去满载回来的时候,物流运输成本增加不少。集装箱海运价格上涨,其他方式的国际物流也受疫情管控影响,国际物流价格暴涨,出口企业为了将订单货物及时发出去,不得不承担额外的运输成本,商品利润率下降,陡增的物流成本已经严重影响到众多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营。

(三)经营成本增加,企业生产经营受挫。国外疫情局面的失控迫使国外的工厂无法复工复产,国外许多国家制造业出现混乱。如此一来,部分海外订单回流到国内,这对出口企业来说虽然出口需求增长,但受原材料供应及物流成本的影响,我国企业的生产流通成本增加,若提高商品单价,同样价格下海外消费者必然更青睐自己本国的产品,出口企业在无法加价的情况下只能勉强维持生产,经营成本被抬高,投资回报率减小,原先的生产经营模式受到冲击。

(四)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重组。疫情对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造成了影响,许多产品需要的原材料长期由国外提供,国外疫情封锁使得原材料难以供应,原材料稀缺,产品无法及时生产,上游供应链出现问题,使得相关订单无法承接。另外,原材料的稀缺带来价格的上涨,从而使生产成本增加,加之上浮的物流成本,整个供应链的成本都在上涨,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外的订单量。随着国外需求减少,考虑到成本及订单风险问题,各国开始构建自身内部完整的产业链,全球的产业链模式正在呈现区域化融合状态,我国出口企业也面临着供应链重组的难题。

(五)资金回笼不畅,经营风险增加。疫情爆发前期,订单无法按时生产,资金链受损,到了恢复期,工厂生产恢复,国外的需求又受到抑制,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由于市场需求萎缩,生产的产品没有销路,投入的人工成本、生产成本得不到及时回报,产生的大量库存成为企业负担,挤压资金,资金回笼出现问题,导致许多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企业经营风险增加。

二、疫情下我国出口企业暴露的问题

(一)产品竞争能力不足。我国是制造大国,众多国外大型企业将工厂设在中国,选择在我国贴牌生产,我国赚取的是生产环节的利润,利润微乎其微,国外企业赚取了头部利润。长期的贴牌生产模式,使我国出口产品缺乏品牌竞争力,附加值低,产品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长期没有产品创新,产品同质化严重。我国沦落成为国外企业的生产工具。随着劳动力红利的丧失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国外企业纷纷将劳动密集型企业工厂转移到东南亚等劳动力低廉的国家,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出口产品成本上升,进一步削弱了出口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疫情影响下出口企业愈发困难,我国产品没有自身特色,可替代性强,容易被别国其他产品取代,产品竞争力亟须进一步提高。

(二)抗风险能力弱。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全球经济环境不稳定,我国出口企业在面临一些重大国际事件时,无法发挥出口优势,生产和供应链一旦遭到破坏便容易出现经营不善的问题。在此次全球性的疫情面前,供应链体系遭到破坏,经营风险增加,生产经营出现困难,客户订单丧失,不能及时寻找到新的销售出口,许多中小出口企业无法及时做出调整而纷纷倒闭。在逆全球化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全球供应链紊乱,我国出口企业供应链渠道单一,未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抗风险战略布局,对于突发性的经济危机应急能力弱。

(三)资金周转不畅,融资能力弱。出口企业产品出口国外,找到合适的供应链渠道与销售渠道后,只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大部分产品不需要进行过多的品牌宣传,出口企业都会把重心放到生产中。疫情影响下,出口企业资金回笼周期长,国外货款打款不及时,资金周转困难,导致生产经营出现阻碍。出口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是银行贷款,贷款金额有限,在出口转国内销售时,与内销企业相比没有融资优势。外贸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贷款利息高,资金本就困难,而且要打开国内市场,需要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对于出口企业来说,重新开始塑造品牌,需要投入大量的广告宣传,品牌宣传推广费用高,又会加重转内销的资金压力。

三、“双循环”背景下我国出口企业策略选择

(一)结合互联网优势打开国内销路。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出口贸易方式已不能适应外贸发展的要求,受疫情影响,国家之间往来受限,出口企业与贸易伙伴的距离被无形地拉远。跨境电商这种新兴的跨境销售模式,能够很好地分散渠道风险,加上直播电商的繁荣,出口企业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改变传统的商务运营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客户发散性与连接紧密性,扩大消费层级,拓宽出口渠道,打开出口局面,着重搭建多条互联网销售网络。在拓宽国内销售渠道时,根据产品特性,积极与各大电商平台开展合作,结合电商平台的出口外贸专区,做好产品推广,把握电商平台直播风口,打开产品销路。

(二)双循环背景下出口内销两手抓。面对国外需求萎靡、出口不畅的问题,我国企业应该将销售重心转移到国内,充分挖掘国内市场需求。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稳步发展,国民消费需求回暖,面对出口需求疲软、销售渠道堵塞、产品销路不畅的情况,在积极打通海外销路的同时,应该转变出口重心,积极拓宽国内销售渠道,出口转内销是出口企业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的必然选择。国内市场恢复,需求缺口扩大,将原有的产品销售渠道转向国内,可以减缓库存危机,搭建起新的销售网络。疫情之后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推进出口转内销,为出口企业提供渠道支持,缓解出口压力,支持多途径的销售模式,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目前,出口成本增加,原先出口国外的产品具有一定的高品质优势,出口企业需要做的是利用好国家扶持政策,发挥产品优势,为原先的供应链与产业链注入新的血液,建立适合国情的全球销售网络。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中,消费者比较注重品牌,出口企业要有品牌意识,树立自身品牌形象,提高品牌价值,构建品牌价值链,增强消费者黏性。

(三)稳固供应链布局,推进高端供应链的构建。我国的生产加工与供应在全球的供应链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我国供应链总体处于低端,没有高新技术的支撑,产品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中,进口依赖性较强,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的出口企业影响较大。在疫情和贸易保护壁垒的影响下,各国为了维护供应链体系,都在尽可能地缩短与内化各自的产业链与供应链。我国出口企业原有的供应链体系遭到破坏,同时面临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压力,供应链风险不可控因素激增,为了维持供应链与产业链的稳固,我国出口企业应该控制风险,降低供应链环节中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寻找供应链环节中进口依赖的可替代性,努力打造我国本土的闭环供应链。加快对产品核心技术的掌握,提高自身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夺得国际话语权。

(四)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随着国际环境变化和疫情的影响,我国企业对外出口出现阻力,出口转内销是大势所趋。在以往的贸易理论中,国外市场需求庞大,消费者需求丰富,出口企业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基本优于纯内销的企业。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加,居民生活需求质量提升,对产品质量要求愈发苛刻,我国内销型企业的产品品质也得到提升。出口企业转向内销,对国内市场相对陌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渠道销售网,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初期容易受到国内大头企业的挤压。出口企业需要加强产品研发投资,塑造本土品牌,提高品牌价值,提高产品竞争力。另外,出口企业在做外贸出口时,应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尤其如今疫情蔓延的情况下,港口防疫管控十分严格,急需自动化消杀设备的跟进,为了提高出口物流效率,大数据、区块链、自动化等相关高新技术的引进十分必要,加强智慧物流技术的控制,增强进出口物流供应链的可控性。

(五)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020 年中央财经第七次常委会习近平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际当前局势动荡不安,疫情反复,全球贸易萎缩,我国出口限制较大。出口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在国内国外双循环背景下,着重关注国内市场。我国出口企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提高产品价值链,通过精细化的产品工艺及品牌价值来提高供应链价值,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其次,要促进生产加工转型升级,原来的劳动力优势带来的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模式正逐渐丧失,产品加工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吸引跨国公司将附加值高的加工环节转移到我国国内,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最后,还需扩充产业配套,横向发展产业链,扩大产业带,充分发挥高新技术的带动作用,培育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新的增长点。

(六)加强环保意识,控制碳排放量。我国出口贸易以低附加值的出口产品为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高污染高碳排放的加工业占比较大,但随着全球变暖形势愈发严峻和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各个国家开始重视环境问题,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国内的政策导向。我国出口产品在进入到国外一些国家时面临着碳税收、绿色贸易壁垒等限制。在一些外包的供应链中客户也越来越关注这些问题,我国出口贸易的生产加工模式亟须转型,对于一些高能耗的生产加工环节控制好碳排放量,多采用清洁能源,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猜你喜欢

内销双循环订单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需要拓展内销市场
新产品订单纷至沓来
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出口转内销“转”出新机遇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外贸企业拓展内销市场困难不少,电商平台已纷纷出招帮扶
内销清淡 出口激增——二铵市场的冰火两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