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3-01-05王苗苗毕慧萍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5期
关键词:冬小麦病虫害种子

王苗苗,毕慧萍

(淄博市博山区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中心,山东淄博 2552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的农业发展,冬小麦的种植技术已日益成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山东地区的天气温度、土地情况比较适合冬小麦的生长,所以在种植中更要应用合理的种植技术,通过严格把控播种时间、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病虫害防治工作等方法,提高播种质量与冬小麦的存活率,保障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此外,相关部门要做好本地的技术宣传与培训工作,提高种植户的专业素养,使他们能够及时的发现种植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措施,从而促进冬小麦质量与产量的提高。

1 北方地区种植冬小麦可行性

随着种植技术发展与创新,冬小麦的产量、质量不断的提高,不仅使种植户收获了更多的经济效益,还推动了种植业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冬小麦种植面积越大,该地区的抵抗风沙的能力则越强,对于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北方地区温度、湿度等与冬小麦的生长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山东省的土地肥沃,海拔较高,并且地表面还覆有黄沙,抵抗风沙侵害的性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在山东种植冬小麦是非常可行的。虽然山东地区的水资源没有那么丰富,但是冬小麦并不需要过多地水分,且冬小麦生命力顽强,种植户可通过少播种、精播种,有效的控制成本,提高净收益。此外,冬小麦有8个月左右的生长周期,发生自然灾害与病虫害的几率比较小,能较好的保证冬小麦种植产量。

2 冬小麦种植技术要点

2.1 精细整地

冬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通过合理的栽培策略,降低自然灾害、病虫害发生的概率。首先,在种植冬小麦之前,要选择适合的种植地区,最好是选择无污染、水土条件较好的地块,并对该区域的土地进行精细的翻整,遵循深透细平的原则,保证地面平整且上虚下实。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检查土地情况,将一些较大的土块打碎消除,除去土壤中的杂物,使冬小麦的根须能够深扎,为后续的生长创造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土壤的质地、结构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储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为冬小麦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精细整地,可以保证冬小麦在生长的过程中获得足够的养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耐寒性、存活率。

2.2 合理施肥

施肥作为玉冬小麦种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为冬小麦的生长和繁殖提供大量的营养。因此,冬小麦种植户一定要选取适合的肥料,并利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施肥活动。山东地区的土壤中并不具备充分的营养元素,缺乏种植冬小麦养分。无机肥的速效性较高,不过养分含量单一,所以在施加无机肥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决定施肥的次数、时期、方法等。但是如果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很有可能会破坏土壤的结构,不仅无法提高冬小麦的产量,还使该地域的种植环境恶化。因此,种植户应尽量使用有机肥,为冬小麦的生长提供养分。北方地区要多施加氮肥,并在此技术上科学得施加钾肥、磷肥,以此保证土壤中具有充足的养分,促进冬小麦的健康生长。种植的过程中,要注意将肥料和种子分离,避免二者距离过近造成种子的烧伤,从根本上对冬小麦的生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2.3 种子选择

种植冬小麦前面,对于当地的生长条件与不同冬小麦种子的性能都要有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从根源上保障冬小麦的产量。同时,要保障冬小麦种子来源的正规,选择证件齐全、口碑良好的出售商家,并与其进行长期、诚信的合作。在购买冬小麦种子时,不能一味的追求大种子,而是要挑选饱满、粒匀的种子。为了发挥山东省的地力水平,种植户应选择早熟、耐寒、品质优良的种子,以此保障冬小麦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种子公司售卖的冬小麦种子符合上述的要求,并具有分蘖成穗率高的优点。条件好的地区可以选择具有自我调控、抗倒性、韧性能力的冬小麦种子,从而达到在水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提高产量。

2.4 适时播种

根据调查可发现,播种冬小麦的最佳温度在15℃左右,山东省9月末10月初的温度情况符合这一要求。播种质量对于小麦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能够有效的保障冬小麦在冬前形成大分蘖,有利于提高成穗率与麦苗安全过冬。反之,就会出现缺苗垄断问题,冬小麦种子难以形成壮苗,发生越冬死苗的概率大大提高。为了进一步提升播种质量,种植户要做好种子处理的工作,通过将种子与三唑酮、多菌灵、等药剂进行搅拌,使其具有更好的疾病预防效果。同时,也可用戊唑醇预防菌类病害。对于地下虫害的预防,则可以使用辛硫磷拌种。除了要合理的控制冬小麦的播种时间,还要运用科学的播种方式。在现代化种植中,主要是运用机械化的播种方式,从而保证种子之间的行距和深度是合理的,适于冬小麦生长的。此外,种子的种植深度在4 cm左右,通过使用宽幅播种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冬小麦的存活率。

2.5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的粒重与产量有显著的影响。由于根系生长依靠茎、叶制造的光产物,而茎叶生长又依靠根系所吸收的水分、养分,所以要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保证每一粒种子都有良好的生存空间,又不会浪费土地资源。冬小麦栽种的密度与其耗水量成正比,如果为了提高产量而进行大密度的种植,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冬小麦的生长良莠不齐,质量不一。但是种植密度过小,又无法保证其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种植户要充分考虑土壤的条件,分析当地的天气情况,从而合理设计冬小麦的种植密度。例如,山农23号冬小麦种子在种植密度为150~375万/hm2时,会有较高的成穗率,而种植密度小150万/hm2时,就会表现出株高过矮,出现冠层叶片拥挤,中下部通风透光不良的现象,最后导致产量降低。再如,在同一地点,利用相同的冬小麦品种,由于漕土土壤的储水能力比坡顶土高一些,所以就可用在漕土中种植密度更高的冬小麦。

2.6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提高冬小麦产量的重要手段。种植户应定时做好杂草处理的工作,以此减少其他植物吸收冬小麦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料,并有效防止病虫害。目前,我国主要用化学药剂与人工的方法除草,由于化学方式可能造成污染,所以要选择绿色无害的除草剂,例如麦草净。同时,种植户要对种子的特性有充足的了解,如果播种过程中出现缺苗现象,就要及时的补苗。冬小麦越冬性、抗寒性与栽培管理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植株发生冻害损伤的几率。通过冬灌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防止干冻、储水蓄墒。不过要注意的是,冬灌不能大水漫灌,否则很容易造成地面结冰使麦苗窒息而死,因此灌水量要结合墒情、苗情、天气而定,最好是当天就能渗完。在麦苗冬前生育期间,种植户要保证在封冻前及时的锄划保墒,以此使土壤中具有充足的水分,能够促进植株根系的生长,增加冬前分蘖。尤其是没有采取冬灌的麦田,更要做好压麦的工作,提高麦苗的存活率。

2.7 灌溉

冬小麦种植的过程当中,要严格的把控灌溉的水量,确保具有良好的墒情,从而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冬小麦是一种比较依赖水分的农作物,所以种植户要定时、及时的为冬小麦提供水资源,尤其是在冬前和春季更要注重补水工作。种植户要时刻注意天气情况,结合预报进行相应的补水。如果降水量足够冬小麦的健康生长,那么就要停止补水工作。

2.8 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技术能够有效的实现提高冬小麦的产量,是重要的种植技术之一。在实际的整地过程中,如若该地区已完成收割玉米的工作,就可以采用秸秆还田的方法,可将部分玉米的根茎和秸秆粉碎,埋到土地当中,一部分均匀覆盖在地表,以此防止水分的蒸发。秸秆还田技术不仅提高了土壤的蓄水能力,还优化了土壤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冬小麦的生长。

3 冬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影响冬小麦产量的生物灾害主要是病虫害的侵袭,所以种植户对于病虫害的防止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发生病虫害后,能够正确判断类型,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造成冬小麦减产与质量的降低。同时,要做好常见病虫害的调查工作,迅速判断出病虫害的成因,进行针对性的防治。在冬小麦生长的过程中,积极的使用绿色无公害技术能有效保证食品安全。

3.1 物理和化学病虫害防治

通过采取物理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预防病虫害。在使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要坚持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从而提高冬小麦生长的安全性。选取化学药剂时,要严格依据植保部门的相关信息,运用低毒高效少残留的药剂防治病虫害,减少使用农药的频率。与此同时,要做好田间管理的工作,避免杂草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从而影响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对于害虫的特性要足够的了解,如果可以运用物理方法捕捉害虫最好,这样能保证冬小麦良好的生长环境,降低化学药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种植户可以利用诱虫灯吸引害虫后将其捕捉。

3.2 生物病虫害防治

生物防治的原理是利用动植物间相克的特性防治害虫,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病几率。生物病虫害无论是对于冬小麦的生长还是生态环境都没有任何副作用,所以种植户应给予此一定的重视,并积极推广运用。例如,蚜虫是冬小麦生长中的主要害虫,而草蛉是蚜虫的天敌,所以就可以利用他们之间的相克她点达到防治的效果。近年来,生物病虫害防治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技术,它不仅能有效的保障植株的健康生长,还能为粮食的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

4 技术宣传与农民培训

4.1 加强种植技术宣传

在冬小麦种植中,一些种植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应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络平台,宣传技术、科普知识,使相关从业者都能随时随地的学习,从而推动冬小麦种植行业的发展。只有将技术落实到实践中,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价值。

4.2 加强新型职业种植户培训

首先,种植户要做好相关的调查工作,了解本土的资源环境与畅销的种子特性,做好准备工作。其次,对于种植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仔细的研究,根据实际情况抓住时间节点进行播种、施肥、除草等工作,并采用不同的技术促进冬小麦的健康生长。最后,种植户应借鉴传统的种植与防治病虫害的技术,并结合新型技术,保证在原有的良好条件下,为植株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且不破坏生态环境。另外,农作物种植相关部门要为种植户提供学习的机会,通过定时的将种植户组织到一起,向他们讲授与本土有关的种植知识,从而掌握先进的技术与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在发生问题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因人为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要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及时的向种植户传达消息,实现资源的共享。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邀请专家深入农户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5 结语

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作物之一,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措施降低冬小麦在种植过程中发生自然灾害与病虫害的几率。我国冬小麦种植面积较大,并且不同地区的种植环境、气候都有着明显的差异,一定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应用种植技术,创新技术,通过不断探索与总结反思,找到最适合本土种植冬小麦的增产、减灾技术,以不断提高冬小麦的产量与质量,使种植户获得更好的收益。各地的农作物种植相关部门,要与种植户携手并进,共同努力,从而促进当地冬小麦种植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冬小麦病虫害种子
2022年山西省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意见
冬小麦田N2O通量研究
冬小麦的秘密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不误农时打好冬小麦春管“第一仗”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