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田冬季马铃薯种植与配方施肥分析

2023-01-05刘文丽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5期
关键词:需水量晚疫病块茎

刘文丽

(陇南市武都区蔬菜果树技术服务中心,甘肃陇南 746000)

0 引言

马铃薯是我国山区主粮之一,是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的第四大作物,国家已把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近年来,由于种植马铃薯的成本在不断增加,为了提高农户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国家出台了多项相应的政策并下发补贴资金,对农户加以扶持,从而进一步促进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证十四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因此,在马铃薯粮食化战略发展的进程中,要获得增产增效,必然对种植技术提出较高的要求。在种植管理过程中,需要提高种植、施肥技术,为增产、增效、增质创造有利条件。要不断挖掘广大农民的潜能,将现代种植技术、施肥技术等完美结合,以获得高产增收,保障马铃薯这种粮食作物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提升其在农业经济当中的地位,进一步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1 稻田冬季马铃薯种植技术

1.1 选种备种

种薯的选择很重要,这关系到出苗率,以及最终的产量。优选良种,如早大白、荷兰15号、LK-99等适宜本地的优良品种。选择种薯时要挑选出外观正常、大小匀称、薯皮光滑、无伤无害的健康薯块作种薯。淘汰畸形、坏死芽、病薯等。选好种薯、切块前,必须要对刀具及装种薯块的用具进行杀菌消毒,以减少病菌病毒通过刀具、用具进行传播。种薯宜控制在20~30 g大小,纵切种薯,保证每一块种薯都带有优势芽眼[1],从而提高出苗率。

1.2 选地整地施足底肥

马铃薯对土壤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不能连茬连作,才能减少晚疫病等多种病虫害的高发。宜选在具有深厚耕作层,富含有机质,土质疏松,病虫害少,便于排灌,pH以5.6~6的微酸性沙壤土种植,切记不宜在地势低洼的农田种植。深翻细耙,晒田3~5天。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底肥以腐熟农家肥为主,1 000~ 2 000 kg/667m2腐熟粪肥,配施15~20 kg复合肥。

1.3 播种

结合本地气候特点进行适时播种很重要。最适宜结薯盛期的日平均温度为15~25℃[2],块茎持续生长的时间愈长,其重量越高,最终的总产量也越高。

1.4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否及时到位,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前提条件之一。薯苗长出后,要查苗补苗,保留壮苗,保证全苗。补苗时,如发现缺穴中有病烂薯,不仅要清除病薯,更要将其周围的土壤一并挖掉,然后再补栽健苗壮苗。

1.4.1 中耕除草。及时中耕除草,是保证芽苗长势、减少杂草争抢养分及减少病虫害的基础措施之一。通过中耕,使土壤通透性能得到有效提高,为根系良好生长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促使根健根壮、匍匐茎伸长,以及后期块茎膨大。一般进行3次中耕,第1次中耕在苗齐后,中耕深度8~9 cm。第2次中耕在首次中耕后11~15天,中耕深度5~7 cm。现蕾时进行第3次中耕,中耕深度以4~5 cm为宜。

1.4.2 水分管理。植株的生长离不开水分,但水分也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及最终的产量。马铃薯不同生长期所需要的水分也不同,发芽期所需水分是最少的时期,但并不是说不需要浇水,此期应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以利于幼根的形成及伸长,以及芽苗出土。苗期需水量约占总需水量的10%左右;块茎形成期,土壤持水量宜控制在75%~80%,此期需水量约占全部需水量的30%左右。如此期土壤过干,则不利于块茎的形成;块茎膨大期,是决定产量的重要时期。土壤持水量以75%~80%为宜,此期需水量约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50%左右,此时土壤水分过大的情况下,既影响营养物质的积累和干物质形成,更会影响块茎的膨大,导致减产;淀粉积累期,需水量约占全部需水量的10%左右,土壤持水量要控制在60%~65%。

1.5 施肥

幼苗出齐后进行第1次追肥,第2次追肥在现蕾时,结块期、薯块膨大期是决定产量的重要阶段,及时追肥对增产增收至关重要,每次追肥应选用不同肥料,氮、磷、钾配合施用。幼苗期需肥量不多,发棵期对养分的需求量迅速增多,结块期、薯块膨大期需肥量最多。生育期不同,养分的需求量不同,各期对氮磷钾的需求量约为幼苗期6%、7%和8%,发棵期39%、35%和37%,结块期和薯块膨大期为55%、58%和55%。施肥追肥时,多施腐熟农家肥,对提高产量效果明显。因为腐熟农家肥所释放出的氮、磷、钾、铁、锌和矿物质等,不仅可以被植株直接吸收,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为后茬作物储备养分。需要注意的是,生产中要及时补充硼、钙、镁等养分,初花期可叶面喷施硼砂0.05%,硫酸镁0.5%肥液,7~8天喷1次,连喷2~3次。花期后,可用0.3%~9.5%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肥。缺钙时,可施20~30 kg/667m2过磷酸钙,或叶面喷施0.3%~0.5%氯化钙水溶液,4~6天喷1次,连喷2~3次。

2 防治病虫害

危害马铃薯的病虫害较多,如晚疫病、环腐病、蚜虫、蛴螬等,对于各种病虫害都要采取“能早别晚、能快别迟”的原则,否则一旦防治不及时,就会引起大面积的蔓延流行,使产量和品质均受到影响。

2.1 常见高发病害

2.1.1 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是生产中常见病高发的一种重要病害,2020年9月15日已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可以看出此病害造成的危害程度该有多严重。晚疫病主要危害茎、叶和块茎,花蕾和浆果也可受害,我国中部和北部产区均有发病,导致产量下降。正常年份减产在20%~40%,高发年份可造成50%以上的减产。晚疫病多发生在温度为10~25℃,相对湿度高于75%[3]、连绵阴雨、早晚多雾多露的天气条件下,适宜的气候和湿度条件,再加上地势低,植株间距小、长势差,湿度大,氮肥过量,管理不到位等,都是造成晚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2.1.2 环腐病。马铃薯环腐病是生产中常见高发的一种主要病害,我国各产区均有发生。环腐病主要危害维管束,引起叶片褪绿,植株萎蔫,块茎腐烂。一般年份减产在20%~30%,高发年份减产在60%以上,可以说是一种具有很大危害性的病害。环腐病具有传染性强、危害大的发病特点。贮藏期也可受害,严重时块茎烂窖[4]。引起环腐病发生、蔓延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收获期是重要的传播期,一旦病薯接触到健薯就可传染。温暖干燥的环境条件下发病率就高,发病的土壤适温为19~23℃,窖藏期易发病的温度18~22℃。另外,发病率及发病程度不仅与温度有关,不同品种发病率不同,播种过早,发病越重。

2.1.3 蛴螬。蛴螬是是危害马铃薯的主要虫害之一,还可危害多种植物和蔬菜。蛴螬食性广,具有负趋光性和假死性的特点[5],而且对未腐熟的粪肥有趋性,喜食植物种子、根、块茎、幼苗。成虫、幼虫都在土壤中越冬。害虫活跃、取食的时间在夜间8~9时。适宜其活动的10 cm土壤温度为13~18℃,当温度低于5℃时不活动。

2.2 防治方法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环腐病、蛴螬等常见高发的主要病害时,必须要采取综合防治为基础的原则。

2.2.1 农业防治。因地制宜的选用抗病优良品种,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利于无病留种。施足底肥,科学轮作是前提,田间管理要到位。适期播种,播后覆土层不宜过厚。播种不可过密。及时间苗补苗、中耕除草,适时松土,能够改善土壤环境。按需测土配方施肥,合理追肥、叶面喷肥,提高土壤肥力。要结合天气、降水、温度进行浇水,雨后及时排水,提前做好清沟工作,以避免雨后田间长时间积水。发现病株立即清除,避免大范围的蔓延流行。防治蛴螬时,要充分利用其假死性的特点,进行捕捉捕杀,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臀沟土蜂等害虫天敌。

2.2.2 药物防治。选用无病种薯,病薯不宜作种。切种前可用70%的酒精,或用5%的来苏儿等浸刀5~ 10 min,或将切刀放入沸水中煮5~10 min,晾凉后切种。播前对种薯进行消毒,可用70%、5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拌种,100 kg种薯用药210 g;可兼治青枯病、黑胫病。或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薯8 min。药物防治晚疫病(发病初期)时,可用64%杀毒矾,或用9%安克锰锌,或用72%克露,或用58%甲霜灵锰锌等喷洒防治,7~9天喷1次,连喷2~3次;药物防治环腐病(发病初期)时,可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用50%白菌通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用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等灌根防治,9~10天灌1次,连灌2~3次。也可用88%水合霉索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喷洒防治,8~10天喷1次,连喷2~3次。药物防治蛴螬时,可用40%毒死蜱乳油,380~400 ml/667m2拌粗沙20~30 kg沟施或灌根,或用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800倍液灌根防治,株灌150~250 g,8~10天灌1次,连灌2次。

3 及时收获

田间大部分茎叶转黄达、枯萎时,茎块就会不再膨大,即可收获。收获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产量。宜选在晴好天气收获,收获时避免机械损伤块茎,减少病害侵染率。另外,不易在阳光下暴晒,以免影响品质。

4 冬季稻田马铃薯配方施肥

4.1 测土配方技术基本原理

配方施肥技术又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我国目前在马铃薯种植中较为认可的有助于科学施肥体系建立的重要技术,该技术的普遍应用对马铃薯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产量的提高大有裨益。同时,测土施肥技术通过增加土壤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可以达到持久维护土壤肥力和养分的效果,从而实现提高马铃薯产量和保护环境的“双赢”。

4.1.1 养分补偿说。在农作物生产中,土壤提供了40%~80%的营养物质,但土壤养分绝不是用之不竭的。因此作物生长中辅之以一定肥料所给予的养分,土壤就可以“吸取”农作物吸收的养料,从而使土壤肥力得以维护。

4.1.2 最小养分说。所谓“最小养分”,指的是某块土地中最为稀少,也最为需要补充的物质。对于农民来说,最优的施肥思路是在考虑到不同农作物所需养分的特殊性的同时,补充缺乏的元素,从而有效增加产量。

4.1.3 同等重要律。各种作物的生长需要兼顾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它们在对作物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微量元素尽管在总量上占比很小,但若缺乏,也会对作物生长状态既而对作物产量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对于马铃薯来说,如果其在其生长期缺硼,会使植株根茎端停止生长,继续发展下去会使生长点出现坏死的情况。

4.2 马铃薯测土配方技术的操作方法

测土配方施肥最重要的是施肥量的计算。以土壤中所含的元素为基础来进行相对科学及合理的施肥,依据不同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需求的差异,最终计算出最适宜作物生长的施肥组合。

4.2.1 马铃薯的预计产量的确定。总体而言,土壤的肥力情况决定了农户的预计产量。预计产量可以根据以往温度变化相似年份的马铃薯产量来进行估计,农户所确定的预计产量与之前的实际产量的差异在10%左右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又考虑到年均产量会随着技术进步而增加,马铃薯产量预计值应高于之前的产量。

4.2.2 施肥策略。考虑到马铃薯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的差异和使用肥料的特征,马铃薯施肥应按照下述理念进行,即:基肥是基础,追肥视情况而定;主施农家肥料,辅以化学肥料。

马铃薯的生长特点是其主要部分位于地面以下,即其块茎部分。对于块茎部分,农户要将施用基肥作为重点。在最初播种期时,可以在马铃薯种子旁进行条状或穴状施有机肥等等。如果面临底肥缺少的情况,就要选择在马铃薯植株叶片上喷肥或者直接施用速效肥料。基肥的主体是农家肥,总施肥量中70%以上都应当是农家肥[5],在施肥后应在其表面盖土;如果想更加高效地使用化肥,普通化肥和有机肥联合使用也是很好的思路。

4.2.3 在马铃薯植株渡过幼苗期后应尽快补施氮肥;但如果马铃薯已经开花,施用氮肥则会让叶子过多吸收养分,不利于其块茎的生长发育,易导致畸变和患病。因此,马铃薯开花后最好选择将肥料喷洒在叶片表面。此外,锰、硼、硫等微量元素会直接影响马铃薯的健康生长,因此可进行根茎外部追肥,具体做法是:400倍液的高乐叶面肥,为了促进光合作用,促进叶绿素增长,可在前期选择高氮型,在生长后期阶段大概还有40天成熟时,为了促进淀粉的积累,可采用高钾型浓度为3 kg/667m2的肥料,每隔6~9天喷施1次,这样既可解决病虫害问题,也可以改善马铃薯质量。

5 结语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在党的政策扶持下,进一步加快陇南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广大农户稻田冬季马铃薯种植与配方施肥技术,从而为保产量、保品质、保收入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需水量晚疫病块茎
遮阴处理对白及块茎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
径流季节变化对清水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影响
大凌河流域生态需水量定量计算研究
环境与植物激素对马铃薯块茎休眠与萌发的影响研究
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对9个马铃薯品种的选择为害性分析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信阳市冬小麦需水量的时空分布及其气候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