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及推广探析

2023-01-05韦成毅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5期
关键词:保证率高标准农田

韦成毅

(东兰县农业农村局,广西东兰 547400)

0 引言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重要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中提出补齐农田质量建设技术指引短板、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是现代农田建设的根本措施。在此要求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非常关键,水利资源是农田建设的重要资源,完成水资源节约,就能够减少农田建设和生产的主要资源的浪费,实现绿色农田开发。从二者的关系而言,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推广的背景,而节水技术的应用也促进高标准农田快速建设,二者相辅相成。本文以广西东兰县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推广为例,阐述该地区的先进经验,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快速发展。

1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1.1 概念分析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基本理念,是现代化农业发展推动的结果,要求农田建设需要按照更高的标准,提升农业生产力。为了让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所依据,国家制定优化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该《通则》是在农业发展的实时背景下,对农田建设的原则、标准进行了更新。如在最新的《通则》中,更改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原则,在原则中增加了绿色生态原则、多元参与原则以及监管并重原则。同时,在该标准中,最为重要的补充是强调了农田绿色发展的要求,要求现代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该推动绿色生产方式的形成,补齐技术短板尤其是水资源集约节约管理方面,有助于农田资源节约。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应用了节水理念的新型灌溉技术,要求农业农田灌溉应用新式技术和理念完成农业灌溉,实现农业灌溉水资源节约。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绿色农业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与国家推行的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生态发展观等理念紧密相关,是未来农业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

1.2 二者关系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的核心含义都遵循绿色农业理念。一方面,《通则》中提出了农田建设的要求,是在正式条例下提出的绿色发展要求,为高标准农田的绿色建设提供执行力。绿色理念的首要因素是节能,水能水资源是农田建设和生产的最关键能源,所以节水灌溉技术是实现《通则》绿色农业的关键。另一方面,在高标准农田广泛推进的背景下,农田建设将越来越重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促进技术的不断升级,推动绿色农业技术进步。

2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探究

2.1 科学用水

传统大田灌溉方式是一种粗放的灌溉方式。之所以确定为“水资源浪费”,不是说传统的灌溉流失水分,而是水分过于饱和,很多时候该灌溉模式使用大量的水资源,远远超出了农田水资源需求,形成了水资源浪费。所以,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可以解决此问题,与“粗放”灌溉方式相对应的是“精细化”、“科学”的灌溉方式,要求在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过程中,按照农田需求,分析区域内的水资源条件,建设节水水利工程,实现农田精准灌溉。

例如,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中,相关专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基础上,提出了农田灌溉渠道的科学化建设标准,通过渠道的科学化建设,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也促进了节水节能。在该标准中,要求农田渠道建设应遵循灌溉保证率原则。灌溉保证率是指:预期灌溉用水量在多年灌溉中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年数的出现机率。它是一个百分比,计算方式为设计灌溉用水量全部获得满足的年数/(计算总年数1)*100%。按照灌溉保证率进行农田渠道设计,确保渠道能够为农田提供基本需求下的水资源,继而打破传统大田灌溉的水源浪费问题,实现高效的水资源节约。如,以旱作种植为主的干旱地区或水资源紧缺地区地面灌溉设计保证率为50%~75%,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干旱地区或水资源紧缺地区地面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0%~80%,以旱作种植为主的半干旱、半湿润区或水资源不稳定地区地面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0%~80%,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半干旱、半湿润区或水资源不稳定地区地面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0%~80%,以旱作种植为主的湿润地区或水资源丰富区地面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85%,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湿润地区或水资源丰富区地面灌溉设计保证率为80%~95%;喷灌、微灌在各类地区种植各类作物灌溉设计保证率为80%~95%,所以不同区域需要按照保证率设计水利工程。

另外,在农田灌溉渠道工程建设中,也要求确定灌溉率、最小流量、最大流量、渠道水量损失、渠道宽度比等多项细节化参数,以满足高标准农田对水利工程的要求,也实现农田建设全面优化。

2.2 新型用水技术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应用也是采用现代化节水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农业正在大力研发推广新型节水技术,如常见的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滴灌技术等。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我国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近年来逐年增多。2020年全国建成高标准农田559.4万hm2,高效节水灌溉 159.67万hm2。2021年,全国将完成700万hm2高标准农田和100万hm2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我国农田高标准用水技术应用十分关键,也是不同节约用水技术应用效果的表现。

2.3 智能化用水技术

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开始朝智能化方向转型,通过智能化灌溉系统的合理应用,实现灌溉水利节约。智能化灌溉系统具有无人化、智能化特点,该技术特点能够减少传统人工灌溉控制中存在的误差问题。利用智能化灌溉系统能够完成定时、定点、定量的灌溉。同时,该技术体系中也可以利用智能感知系统,根据具体的天气和气候情况实施科学灌溉,从而实现水利资源节约建设。

3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良好推广研究

3.1 东兰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经验总结

3.1.1 2019年,东兰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668.53 hm2,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3.33 hm2。总投资1 560万元,结合高标准农田“十三五”规划任务,涉及东兰镇、泗孟乡、巴畴乡、花香乡、金谷乡等5个乡镇12个村,其中3个村为贫困村。项目涵盖渠道工程、田间道路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后续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农业农村局投入资金616万元,已完成工程量的39.5%。项目区实施后粮食可增产250.56万kg,实现灌溉效益228.01万元,人均增收230元。2020年,东兰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1 013.87 hm2,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3.33 hm2。总投资2 310万元,涉及泗孟乡、切学乡、长乐镇、三石镇等4个乡镇10个村。项目涵盖渠道工程、田间道路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区实施后粮食增产176万kg,实现灌溉效益368万元,人均增收315元。此外,该县还实施旱改水提质工程项目6个,实施面积204.39 hm2,实施旱地改水田 182.57 hm2,受益贫困群众超过1万人,有效保障了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实现了“占一补一”的目标。

3.1.2 地区内为了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提出了多项节水措施。主要包括推广旱地育秧、两段育秧、秸秆或地膜覆盖、选用耐旱品种、增施有机肥、喷洒壮秧剂、保水剂、微灌滴灌等综合节水技术,充分发挥耕作节水、生物节水、化学节水和集雨节水等综合配套技术的抗旱作用。

3.1.3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的提出,东兰县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节水灌溉技术建设。如,2022年,本县拟确定《2022年东兰县三石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纳合村、巴王村、巴造村、纳腊村、公平村)》等2个项目为可行项目。在所有的可行项目中,节水渠道工程建设极为关键。由东兰县农业农村局承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具有节水灌溉的意义。该项目拟渠道建设64 300.71 m(包含新建渠道32 192.71 m,改建渠道30 674.7 m、过路涵214 m,渠道钢管架设54 m,渡槽420 m,渠道PE管745.3 m);排洪沟330 m,人行盖板150处,新敷设PE管3 343.8 m,钢管架设148 m(独立),跌水井70座,挡土墙110 m,泵站管理房2座,拦水坝8座,山塘水库修缮工程3处。项目为地区内的水利建设打好基础,有利于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也有利于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1]。

3.2 合理化建议

3.2.1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推进开展。在新时期农业发展中,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所以在二者发展过程中,可以制定协同发展策略。如,地区内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或者政策需要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入手,实现技术的代入式应用,促进技术和节水工程与农田标准建设一同完成。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单方面研发下,也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为技术创新方向[2]。

3.2.2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需要做好长远的规划。通过上述东兰县技术推广案例发现,本县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过程中,非常注重项目的规划,科学的节水工程项目规划有利于技术项目的全面落实,促进技术的合理应用。如《2022年东兰县三石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纳合村、巴王村、巴造村、纳腊村、公平村)》就以节水灌溉工程为主要项目,促进区域内的农田建设发展,保证农田农业的合理化建设,提升技术的应用效果[3]。

3.2.3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需要相关部门资金和政策的扶持。技术推广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引进设备、技术、人才等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所以,相关部门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可以确保灌溉技术的创新应用良好,助力该技术的创新应用和发展。如本县在发展节能灌溉技术过程中,给予各项目非常良好的资金及政策支持,使节水灌溉技术的得到全面推广[4]。

3.2.4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注重技术的创新研发。技术创新时代,新式技术层出不穷,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也非常快。所以,为了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对高效节能节水灌溉的技术需求,节能节水技术应用需要不断创新优化。在实际技术应用中,应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继续贯彻智慧农业理念,统筹技术资源,实现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化升级[5]。

4 结语

高标准农田建设下,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科学节水技术、智能化灌溉技术、滴灌技术等。为了实现农田高标准建设,还应该注重节水灌溉技术的创新发展,相关农业部门应注重整合各项资源,助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升级。

猜你喜欢

保证率高标准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农田“高标准”带来农业高效益
1988—2017年韶山人体舒适度变化特征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胶东地区跨流域调水优化配置研究
有效积温数值在玉米选育生产上的修订与应用
黑板像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