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的技术关键点分析

2023-01-05保卫志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5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

保卫志

(民乐县苏油口水管所,甘肃民乐 734506)

0 引言

伴随农村改革的持续深入,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农业生产中的各项技术也在逐步完善。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对农业发展有直接影响。现阶段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虽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提升农作物的经济效益,要根据各项灌溉技术的关键点,合理化使用技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意义

1.1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为农作物的灌溉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避免农作物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受到干旱问题的影响。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结合当地水利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区域优势,构建科学完善的水循环系统,让当地的水资源都可以得到最优的利用,从而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防止出现水资源过度浪费的情况[1]。

1.2 促进灌溉技术的发展

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农业灌溉起到关键作用。在对农作物实施灌溉时,需要立足于当地区域的地势、农作物类型等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节水灌溉技术,同时也需要对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从而达到最好的灌溉效果,使灌溉技术得以可持续发展。

1.3 提高农业规划的合理性

在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不可缺少的先进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的正确应用,有利于提高农业规划的合理性,让当地农业发展的方向更加清晰,当地人员也可以以此作为参考对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农业产业实现现代化发展。

2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关键点分析

2.1 微灌技术

在农田水利工程作业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微灌技术,微灌技术中包括脉冲灌溉、滴灌以及微喷雾技术。在技术实际应用中,用户需要根据农业种植规模、农作物的灌溉周期等多方面因素合理化选择技术,也可以将技术组合应用[2]。通常情况下,对大棚蔬菜种植可以应用滴灌或者微喷技术,微灌技术与其他灌溉技术相对比,节水效果最为突出,因为管道在土壤中,距离植物汲水的根部较近,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水分流失或蒸发的问题,微灌技术采用的设备并不复杂,资金成本来扩大用水效益。

2.2 滴灌技术

因为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原因,我国诸多地区都面临季节性缺水问题,为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滴灌技术成为农业用户的首要选择。滴灌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实现局部灌溉,在果园、经济作物区温室大棚等以及大田作物用水灌溉都可以此项技术[3]。滴灌的形式总共分为三种,分别是固定和半固定式、移动式。滴灌技术操作容易,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和自主应用,滴灌效果也较为理想,主要采用自动化的工作模式,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但是会因为水质不良导致通水管道堵塞,所以用户需要定期对灌溉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处理,进一步提高农业灌溉的效果。

2.3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在我国农业灌溉中的应用最为广泛,这项技术不仅有节水的作用,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方面也有积极作用。用户在实际应用技术时,要通过动力设备提高水的压强,适用大面积的农田灌溉[4],实现均匀灌水,对地形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这一灌溉技术容易受到风力影响,设备成本较高。喷灌技术的设备形式也有很多种,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最为恰当的喷灌形式。

2.4 井灌技术

井灌式节水灌溉技术可以通过其他灌溉技术的搭配使用。用户在实际应用中,首先要重点考察区域农田中水资源的具体情况,确定实施井灌位置,通常情况下,农田中心为最佳位置,通过设备提取井水,实现目标区域的农田灌溉[5]。

井灌技术的关键在于选择井型,可以分为两类井型,第一类是完整井,用井筒直接穿透含水层,直达水层位置;第二类是非完整井,井筒不需要穿透含水层,让地下水现经过井壁,进入到井筒中。在采用井灌技术时,需要考察当地的水文条件,根据打井设备和提水设备选择适宜的灌溉井类型。通常完整井的使用较多,不仅取水量多,而且结构比较稳定。但是如果土壤层深,可以应用非完整井来实现农田灌溉。

2.5 步行式灌溉技术

步行式灌溉技术,是指边移动边灌溉的方式,利用配套灌溉设备,比如将电力设备、机械器作为实施灌溉的机械动力。步行式灌溉技术将机械化技术与节水农艺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通过对机器进行组装就可以实施灌溉。步行式灌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极强的适应性,既可以进行流动性使用,也可以将多个设备集中起来使用,在减少资金投入的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因在田地中修建灌溉渠的时间、人力、资金成本的消耗。步行式灌溉技术能够根据水源的具体位置,灵活调整灌溉设备的位置,具有灌溉针对性,最大化减少了水资源与资金的浪费,作业者可以针对农作物生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灌溉的水量,提高了农业灌溉的效率。

3 农田水利工程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措施

3.1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消耗过大的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干旱地区要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进程,帮助干旱地区有效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短缺的问题。在应用技术时,要确保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只有选择最适宜的技术,才能充分体现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

3.2 关注区域发展情况

在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中,关键在于区域内农业发展的规模,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从整体角度综合考量各项灌溉技术的优势和劣势,并选择恰当的技术实现农作物灌溉。在对农业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时,也要重点考虑当地区域的资源分布和地形地貌情况,了解当地农作物的种类以及具体分布,将相关的资料整理后做出系统性分析[6]。因为地区不同,土壤的性质会有所差异,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结合多种因素和实践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灌溉计划,以实现高效灌溉的目标。因地制宜的原则还需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需要投入较高成本的灌溉技术,要慎重选择。

3.3 结合农作物特点

在选择灌溉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农作物的特点,确保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农作物不同,需要的实际水量也不同,在灌溉中需要控制好水量的大小,在关注节水技术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技术应用的时效性[7]。比如花生需要的水量较小,在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时,就可以适当拉开灌溉的间隔时间,这样既能让灌溉技术的应用具有合理性,也能节省水资源,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4 优化灌溉技术

3.4.1 在实际农作物灌溉操作的过程中,对农作物生长的机理特点以及对水资源的具体需求做出全面具体的分析,针对不同农作物的具体生长阶段,灵活调整水资源的灌溉量,实现水资源的优化合理应用,最大化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3.4.2 智能化技术调控灌溉。智能化技术调控农业灌溉,是将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结合应用于农田灌溉的全过程。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中,需要对智能化技术展开系统性的研究,确保该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实现与自动化灌溉技术充分融合,帮助灌溉工作者全程控制好农业生产的灌溉水量,以达到高效节水要求。在农业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进实时监控,比如农作含水量、土壤含水量等,借助信息技术传递到监测系统,经过计算机的系统性计算,对灌溉水量做出调整,以保障农业灌溉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3.5 加大节水灌溉工程的监管力度

对节水灌溉实施管控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从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者的角度分析,在设计方案之前,要进行实地勘察,详细观测当地的地理环境、土质特点、农作物种植结构等。经勘察后做出科学的设计方案,确保工程建设科学合理。同时,对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的各个环节要加大监管力度,保障节水灌溉工程高质高效的建设任务完成。在完成工程建设后,要定期做好维护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并针对工程中的重点位置安排专业人员进行保养和维护,以提升节水灌溉工程的利用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不均衡,特别是东北、华北等地区严重缺水,需要积极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打造出高效节水的农业灌溉工程。基于此,在灌溉作业中,要结合当地区域发展情况和农作物类型,选择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充分发挥节水灌溉工程的作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以实现农业产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节水公益广告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渗水原因及防渗技术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