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片林下种植赤松茸技术集成
2023-01-05川崔航李计辉
吴 川崔 航李计辉
(1.邳州市农业农村局 江苏邳州 221300;2.邳州市邹庄镇农业农村办公室 江苏邳州 221300)
赤松茸,又名皱环盖菇、大球盖菇,俗称益肾菇、粗腿蘑,为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子实体粗壮,菌盖直径5~11 cm,初为半球形,逐渐成馒头形,最后变为平展,顶部中央平坦,表面有淡褐色至栗色的纤维状鳞片,盖缘有菌幕的碎片。菌盖中心的菌肉厚达10~12 mm,边缘的菌肉薄,菌肉白色,受伤后变成橙黄色。其朵大,色泽艳丽,盖滑柄脆,肉质细嫩,清香可口,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牛磺酸、矿物质、粗纤维、维生素及不饱和脂肪酸等。
食用赤松茸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以及提高人体抗病毒、抗细胞突变和增加免疫功能的能力。
1 栽植前准备
1.1 地块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靠近水源、排涝条件好的地块。赤松茸为草腐土生菌,有不见土不出菇的特性,要求土壤肥沃、质地松软及腐殖质、有机质含量高(黏度40%左右)的壤土,pH以7~8为适宜。做到土质喷水不板结,大雨后不太黏,干旱不板结龟裂,要求保水性能好。黏土和沙土对产量都会有影响。
1.2 整地做畦
在栽培场四周开好排水沟,防止雨后积水,清理地块中的杂草及其他植物根茎后用旋根机旋根以利于做畦。整地做畦的具体作法是先把表层的壤土取一部分堆放在旁边,供以后覆土用,然后把地整成垄形,中间稍高,两侧稍低,畦高 10~15 cm,畦宽45~50 cm,行宽60~80 cm。为不影响树木生长,可不翻土,将菇床建在两棵树的中间或稍靠近畦的一侧,以便于出菇期田间管理。
1.3 原料的选择与搭配
赤松茸种植原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生长和产量。生产上选择当年新鲜干燥无霉变的玉米秸或稻草秸(晒干、压扁、打碎)、玉米芯、木屑(比例为 3∶1∶1)混合,每亩用料量5~6 t。材料需求数量大,应提前收集贮存备用。
1.3.1 预湿 将各种配料按比例用量称好放在太阳下暴晒2~3 d,以杀死部分料中的杂菌和害虫,加入1%生石灰预湿1~2 d,吸足水分,用过磷酸钙调节pH为7~8时即可使用。
1.3.2 建堆 建成底宽1.0~2.5 m、顶宽0.8~1.5 m、高1~2 m、长度适宜的发酵堆,温度较高时建小堆,温度较低升温难时建大堆。起堆要松,要将培养料抖松后上堆,表面稍加拍平,用直径5~10 cm、一端稍尖的木棒,每隔20~30 cm自上而下到底打一个透气孔,气温高多打孔,气温低少打孔,均匀分布,以改善料堆的透气性,防止料堆中部和底部缺氧造成无氧呼吸使原料变酸。用草帘或遮阳网遮盖保湿,下雨时盖塑料布,防止雨水淋进料里,一般2~3 d温度可升至55℃以上。
1.3.3 翻堆 当料堆内温度55~60℃时保持24 h以上,开始第1次翻堆,翻堆时将内层温度较高部位的料翻到地面层,表层及贴近地面的低温料翻到高温层位置。重新建堆后仍打透气孔,当料温再上升到55~60℃时保持24 h,再翻堆1次,升温后检查培养料理化程度,当料呈茶褐色、料中有大量白色高温放线菌、无臭、质地松软时即发酵结束。培养料的含水量要达到70%~75%。
2 合理栽培
2.1 栽培时间
在气温8~30℃时均可播种,邳州地区一般选择在9月上旬气温降至30℃时种植,10月底至11月初开始出菇,发菌最佳温度是23~26℃,从播种至出菇约45 d。秋季温度适宜,菌丝生长快、出菇早、产量高、菇质量优,鲜菇价格一般在每千克15~40元。春季出菇产量低、菇质略差。
2.2 播种
在畦内铺一层20 cm厚经过浸泡处理的秸秆,最厚不超过30 cm,整成龟背形畦床,畦与畦之间留80 cm的人行沟道。把秸秆压平踏实,再在秸秆上铺一层经过预湿的稻壳,厚5 cm,把菌种掰成鸡蛋大小放在稻壳上进行播种,采用梅花形或调角点播,深度5 cm 左右,穴距 10~12 cm,亩用菌袋 500~600 袋,适当增加播种穴数可使菌丝生长更快。
2.3 覆土
播种后立即覆土,覆土材料采用腐殖土、树林表层土、偏酸性木屑土,土壤呈湿润松散状态,以手捏土粒扁而不破、不粘手为宜,含水量保持在20%~25%,覆土厚度1~2 cm,覆土后保持土层湿润。用木板拍平料面形成拱形面,并用直径3~4 cm的木棒从料垄两侧双排至料底打孔,孔距10~25 cm,便于发菌期间的空气流通,并防止料垄中心升温伤菌。高温季节多打孔间距小,低温季节少打孔间距大。播种完毕、覆土之后需在料堆面上加覆盖物,可选用散稻草、麦秆、草帘等保湿。若选草帘,厚度1 cm左右,以喷水在草帘上时多余的水不会渗入料内为度。如雨季播种下雨之前应覆盖塑料膜,防止雨水渗入料里,引起菌种腐烂。
3 出菇管理
3.1 水分
待土层内菌丝开始形成菌束,扭结大量白色子实体原基时应注意畦面土壤的湿度,每天早晚向畦床喷雾化水,使小原基膨大形成小菌蛋。以少喷、勤喷为原则,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5%。喷水根据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不能大水喷浇,以免幼菇死亡,菇体保质期变短。如水分过小,影响菇原基产生,菇体易开伞,表面龟裂,影响品质及产量。从小菌蛋到成熟期一般需5~10 d。
3.2 温度
出菇期适宜温度在10~25℃,低于4℃或超过30℃不能出菇。气温低于10℃时采取增设拱棚、增厚覆盖物、减少喷水等措施以提高料温,日温超过25℃时要采取喷水等降温措施,确保菇体正常生长。
3.3 光照
出菇期菇体要求三分阴、七分阳,子实体生长期间需要50%~80%的遮阳度,如光照过强对菌床菌丝有一定的杀伤力,且菇体生长后期颜色发白;光照过弱,通风透光差,产生原基少,产量低,且易产生杂菌污染。
4 病虫害防治
赤松茸在生长过程中主要病虫害有菇蚊、菇蝇、蛞蝓、螨类和毛霉、绿霉等。
4.1 农业防治
发现局部被杂菌感染时,将感染部位及时挖掉,并撒少量石灰水盖面,同时添湿润新土,拢平畦面。感染部位较多时,可用5%草木灰水浇畦面一次。
4.2 物理防治
利用“网(防虫网)—板(黄板、蓝板)—灯(杀虫灯)”诱杀菇蚊、菇蝇。菇床周围定期撒施石灰粉,无菇时喷洒5%食盐水防控菇蚊、菇蝇、蛞蝓、螨类等的发生。
4.3 生物防治
亩用2%苦参碱液30~40 mL或亩用8 000 IU/mg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25~150 mL喷雾防治虫害。
4.4 化学防治
用10%氯氰菊酯100倍液防治蚊类、蝇类;用5%噻螨酮2 000倍液或50%唑螨酯2 000倍液喷洒菇床防治螨类;用6%四聚乙醛颗粒0.5 kg/亩拌沙土于傍晚撒施,可有效防治蛞蝓等。
5 采收
当子实体菌盖呈钟形、菇盖外一层菌膜刚破裂、菌盖内卷不开伞时为最佳采收期。采菇时用左手压住物料,右手指抓住菇脚轻轻转动再向上拔起,除去带土的菇脚即可上市销售。子实体从现蕾到成熟期仅5~8 d,低温期适当延长。采收结束后清洁田园,将菇渣和菌袋清理干净,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
6 保存
新鲜赤松茸一般保存时间比较短,常温下保存2 d左右。短期保存可用白菜叶子把新鲜松茸包裹、覆盖起来,放置在阴凉潮湿的地方,这种方法可以延长到4 d左右的保鲜期,或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可以保存1周左右的时间。长期保存可将新鲜松茸在开水中焯一下,然后放入冰箱冷冻,这种方法可以保存几个月的时间,食用时用开水解冻即可;也可将新鲜松茸切片晒干,进行常年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