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和田地区农业产业融合探讨

2023-01-05王富强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和田地区农业产业农民

□文/王富强 李 青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阿拉尔)

[提要]新疆和田地区脱贫攻坚取得较大成就,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发展的重要任务。在科技创新视角下,和田地区如何建立新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提高和田地区的协调发展能力和三产融合能力,充分发挥科技积极作用,延伸产业链?本文对目前农业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

经过长期的努力,新疆南疆地区作为偏远艰苦地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和田地区农业产业融合及减贫科技在产业融合、促进脱贫增收中的占比逐年上升。三产融合是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的农业发展新模式,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2021年,和田地区三产融合的目标是整合实体规模持续增长,产业链不断扩大,价值链显著改善,供应链不断重组。科技创新视角下“三产”融合能够有效发挥农业多功能性,促进和田地区农民增收、农业提质增效,探索出符合经济发展实际的产业融合路径,是加快推进该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和田地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及脱贫成效概况

(一)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产业融合情况。发展特色产业是脱贫攻坚长效保障机制的重要一步,和田地区近年来依托产业扶贫重点打造“十万、百万、千万、亿”级农业主导产业集群,特别是发展兔、鹅、鸭等特色畜禽养殖业。政府推行多项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全产业链发展。在发展畜牧养殖业方面,和田地区商品免、肉羊、鸽、鸭、鹅、鸡、生产食用菌带动了137万人增收。在畜牧业产业链上,推动贫困农户种植饲草,推动实现户户产业、人人受益全覆盖,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农户庭院经济、万亩林果生产基地、露地蔬菜,在科技能力不断走进农户的现状下提质增效效果明显。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科技成果运用在生产的第一线,畜牧业养殖农家有机肥使用在林果产业和庭院经济,高科技无人机等先进设备走进乡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等先进社会化服务组织将科技成果转化于农户生产经营。更多的特色产业进行融合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进农村效果明显,特色林果产品实现了从农户到消费者的餐盘。

(二)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增收情况。科技创新成果运用在欠发达地区与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成为一项较有优势和能有较大成效的增收方式。当前,农业信息化发展与特色文化产业融合,不断催生生态旅游产业、智慧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等新的产业发展模式,需要与信息科技相互匹配,并且进行电子商务模式的同步推进。新疆和田科技扶持下,因地制宜,在广袤的沙漠边缘克服特殊地理气候条件,实现风沙有效治理,沙漠肉苁蓉种植产业对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发展致富方面效益明显。新疆和田逐步在各类药材种植方面实现绿色发展之路,对新疆南部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农户创收、社会稳定发挥重要的作用。农户科技培训力度逐年增加,效益明显,呈现出技术创新投入与产业融合、社会发展的正外部性。

(三)农业产业融合情况。在科技创新应用的持续推广下,随着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不断引进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销售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建立了新的产品流通方式,提高了流通效率。在文化旅游与农业产业融合方面,沙漠旅游、和田玉等吸引,种养加,产供销融合,不断打造“一县一品”的优势产业,对特色产业的物流保鲜、冷链物流、电商企业发展培训有了和田地区区域特色,增加了乡村振兴的内部动力。同时,加强外来投资力度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生产、流通、营销垂直一体化,积极探索、创新能够使居民参与到产业融合各个环节的融合模式。政府对配套设施的项目增加了投资力度、金融保障,逐步助力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

二、和田地区农业产业融合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解析

(一)科技助力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和田地区由于区位原因,长期以来人才引进、创新积极性不强,无法吸引高端人才和留住高端人才的问题突出,并且青年人才外流严重,少数民族农户对科技创新的要求不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企业生产的初级产品利润较低,区域农产品供应体系建立的质量不强,缺乏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和田地区人才的缺乏使得地区发展缺乏可持续性,促进三大产业融合的力量薄弱。和田地区一二三产业整合缺乏科学的管理整合模式,复合人才的缺乏使三大产业的集约化发展比较缓慢,而且人员整体的素质相对不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市场传导机制不通畅,企业人员对新技术的学习兴趣平平,当地资源发展同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科技成果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不能立即转化为生产力。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滞后。和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归根到底是农村各类相关市场主体的融合,而主体的融合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构建起让融合各方都能够从产业融合中得到预期回报的利益联结机制。但在实践中,这种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仍是处在一个不完善的状态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往往导致产业融合缺乏稳定性,并且制约了产业融合的深化。其主要问题是已构建起的利益联结方式较为脆弱。这在农民、农民合作社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即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双方的联结方式多以订单农业为纽带,但订单常常处于尴尬的境地,因为无论是农民、农民合作社或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面对跌宕起伏的市场变化,经常会以违约的形式加以应对,即市场价高于订单合同价时,农民或农民合作社往往将农产品违约出售;而当市场价低于订单合同价时,龙头企业又会对农民提供的农产品进行压等压价,导致双方互不信任,直接影响了双方的深入融合。同时,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中,缺少将融合双方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的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农民和农民合作社难以在与其融合的二三产业企业中进行参股,而这些二三产业的企业也无意在农民合作社中参股。这导致农民和农民合作社只是将企业作为一个销售产品的对象或客户,企业也只是将农民和农民合作社视为一个原料供给方。在这种合作中,企业对农民或农民合作社的利润返还都不多见,仅个别企业给予一些产品价格上的优惠或技术指导等,农民和农民合作社得不到预期的回报。

(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外部支撑不足。就目前和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而言,还有一些问题亟待破解。国家已出台了很多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但相当数量的农民和农民合作社对此并不了解,也不易获得相关的支持。对此能够有所了解并争取获得政策支持的,往往是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和有影响力的农民合作社。尽管在农村产业融合中他们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就一项面向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政策而言,应该让广大农民拥有平等的知情权,否则不易调动农民和一般的农民合作社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事物,亟需外部的理解和支持。但在实践中,由于农村三产融合涉及的不仅仅是农业各类经营主体,也涉及到加工业、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电子商务等诸多领域,因而在融合中需要的土地、资金、环评、认证、许可等涉及到相当多的主管部门,需要在财政、国土、农业、工信、科技、文化、交通、旅游、房产、商务、消防、工商、质检、食药监、银行等众多部门办理相关手续,这也导致农民和经营主体望而却步,即使是二三产业经营主体也感到难度很大。同时,和田地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缺少地方规划和布局,在客观上也导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随意性,难以统筹协调和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这是目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性发展力度不强。精准扶贫政策在和田地区大力实施,新生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等新的社会服务组织,联合各方优势资源,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使合作社社员获得新的收益。但是,长期发展和持续推行过程中,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认识不足,造成规模不大、联系不紧密,由于资金等各方面的缺乏,没有真正地实现利益共同体持续性发展的目的,监事会和理事会形同虚设,对持续性发展力度不够,对长期发展不利。

(五)技术创新造成产业融合度不够。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因地制宜,但是农业技术引进和转化率较低,和田地区农业科技与教育培训脱节严重,农业科技创新后存在较大的推广问题,主要是农户文化素质和理解能力较低,在技术人员不足和持续推广力度不够的情况下,技术转化推广人员匮乏也是主要的原因。资源匮乏和推广力度较低,农户对风险承担的成本较高,接受程度不一,造成技术融合较低,导致产业融合的力度不够,整个人才队伍能力都较为匮乏,限制了农业技术创新持续发展。

三、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融合对策建议

(一)引进人才,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融合的推动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以农业为核心,实现与第二、第三产业相连接、相融合的过程,打破产业壁垒,实现跨产业经营,这就需要技术在产业之间不断渗透。而技术渗透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高科技人才培养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加快和田地区的应用型人才培育和引进,不断优化专业农民的培训和培育,不断开发人才资源,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实现三次产业的优化和融合。对重大的农业科技领域,不断因地制宜引进新的技术,并且鼓励农业科技与生产一线技术需求对接,扩大三次产业的融合效果,发挥内生产业融合在和田地区三产融合发展中的主动性和主导作用,依托资金与科技创新,扩大产业规模和和田地区三产融合的覆盖面,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产业链条上来并从中受益。

(二)加大三次产业融合力度。依托特色区位优势,现代农业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将进一步推动产业融合,不断加大多种要素的融合和关联度,实现功能拓展型的产业链,进而建立一体化的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建立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不断整合当前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推动产业融合力度,实现产业融合的快速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捆绑机制,鼓励在产业融合发展中进行相互参股、二次分红。积极推行电子商务模式,带动产品走出去。

(三)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售后等环节中实现产业前中后环节的整合发展,通过区域品牌整合,优化特色品牌不断探索长效创新模式,在开拓市场和技术保护降低风险上,增加产业融合的经济效益,不断延伸加工企业的产业链,不断为和田地区聚拢旅游人气,成为一项增加消费收入的重要措施。极端气候条件下的休闲旅游产业、农耕体验、果园采摘等项目的融合,技术带动新的配套设施走进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和田地区乡村文化特色产业,形成区域优势。

猜你喜欢

和田地区农业产业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新疆和田地区察合台文契约文书探析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和田地区洛浦县双语教育现状调查
新疆和田地区管花肉苁蓉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