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经”教育改革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2023-01-05宋咏梅
宋咏梅 洪 震
(1.河北经贸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61;2.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一、背景
在教育部“四新”建设精神基础上,河北经贸大学创新性地提出了构建“新财经”教育理念,旨在培养新时代的财经人才。为进一步推进“新财经”教育改革,学校自2019年开始试水实验班,旨在通过实验班改革试点,探索“新财经”教育改革的新范式,摸索出财经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按照“新财经”教育改革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素质的财经人才应具有专业性、复合性和实践性特点。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财经方面的行业规范和标准也迅速与国外接轨,财经人才还需要过硬的外语水平。高素质的财经人才不仅需要有熟稔的经济、管理、金融和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法律、计算机、数学、外语等多维度专业技能[1]。因此,大学英语作为新文科和“新财经”教育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应顺应“识变、应变、求变”的新形势,在“新财经”教育改革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然而,河北经贸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仍然基于通用英语和跨文化交际开展教学,这种游离于专业培养目标之外的教学定位,不与学生专业学习的英语能力需求相结合,使公共英语成为一种鸡肋性的通识教育课程[2]。这种脱离时代信息技术和社会需求的教育教学范式,注定了其当下学分锐减的“无用”状态。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想在此次变革中“有用”,必须按照吴岩司长于2020年11月3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新文科建设宣言》精神,“主动求变,创新发展”。
二、本校大学英语教师现状分析
(一)问卷调研基本情况
为了充分了解“新财经”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本文以“新财经”教育改革作为切入点,分别对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学生专业与英语关系进行了问卷调查。前两个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随机发放,第三个问卷有选择性地针对一些教师发放。需要说明的是,后两个问卷的目的是希望了解学生和专业教师对英语的需求以便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提供借鉴。其中,大学英语教师的问卷回收64份,专业教师问卷回收9份,学生问卷回收447份(对全校双语课和专业英语课的相关学院2019-2020年度2158名学生进行分层抽样)。
(二)问卷调研数据分析
1.大学生专业学习和英语的关系。调查发现,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集中于考研和通过四、六级考试两个方面,占比分别为28.19%和26.40%。这种以过级为驱动的学习动机使得仅有53%的学生认为自身英语水平的高低与学习效果关系很密切。在学院组织的有外国专家发言的学术讲座中,仅有57.5%的学生勉强能听懂发言,基本听不懂的学生占比为38.7%。尽管这种英语学习现状在地方院校很普遍,但是专业跟大学英语基本脱节的事实造成了大学英语课堂“鸡肋”的尴尬局面,更不用说反映出财经类院校的大学英语的校本特色。
2.专业教师与英语的关系。参与问卷的9位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副教授以上职称。88.89%的教师能看懂英文文献,33.33%能用英文发表文章,77.78%不仅能听懂并且能用英语在国际会议上用英语发言。66.67%的教师认为本专业和英语的关系较大,88.89%的教师认为教学中经常用到英语,但是44.44%的教师英语不流利,33.33%的教师发音不标准,77.78%的教师语法不正确。这跟70% 以上的学生认为专业教师的语法发音没有问题结果不大一致,说明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英语教师的必要性。同时,专业教师在教授原版教材时,先英文后中文的模式虽然让学生了解了一些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但是却造成课堂效率的极大浪费。因此可以看出,英语对这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都有一定的帮助,但他们教学中英语基本功方面的短板需要英语教师的帮助。
3.大学英语教师发展。调查发现,64.06%大学英语教师人到中年,职称普遍不高,绝大多数所学专业为文学或语言学,所以课堂重在语言技能教学,跟高中的英语学习基本无大差异,这是造成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英语教师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缺乏教学理论的指导和知识结构老化。科研方面的主要压力是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的缺乏。因此,构建教师共同体、加入科研团队搞科研是绝大多数教师最希望采取的科研方式。可喜的是,被调查的英语教师面对教学改革导致的课时减少状况,86%的教师愿意主动学习新知识来应对这种危机。多数大学英语教师认为加强知识结构更新,学习一些跟“新财经”相关的经管法等相关知识是个人出路选择。
在“新财经”视域下,英语教师普遍认为大学英语应搭车财经学科,体现财经院校外语特色,做精做宽大学英语。但是大学英语如与其他学科合作,英语教师认为可能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英语教师不懂学科和学校或学院无相应的政策支持两个方面。
从以上三个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与专业学习的关系很密切,但是他们绝大多数学英语的目的还是考四、六级和考研,这种矛盾心理造成了学生对与考试无关的大学英语课程基本无兴趣。大多数专业教师目前自身英语水平较高,普遍认同英语在科研和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在专业英语教学中也普遍存在英语基本功的短板。因此,学生和专业教师与英语的关系间接说明了大学英语教师在与专业教师合作中的必要性和发展的可行性。同时,“新财经”教育改革直接驱动了大学英语教师主动求变的意识,成为大学英语教师寻求发展的催化剂。
三、“新财经”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师的“新”发展
大学英语教师作为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而“新财经”教育改革正是全面深化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师发展的新契机,同时2019年学校重点扶持并持续推进的新财经实验班给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进行教育改革的试验田。为了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地方财经院校的大学英语教育模式,大学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探索自身发展。
(一)新理念
大学英语要首先要打破学科和专业壁垒,突破传统文科封闭式的发展模式,主动求变[3]。在“新财经”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需要从仅侧重为学生的语言技能打基础,转变为不仅要夯实学生的语言技能,还要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语言服务,让学生从学习英语到通过英语进行学习的教学目标上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要和社会需求。
(二)新合作
1.抱团取暖——构建依托课题的教研共同体。对绝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出身英美文学或英语语言学,思辨能力缺乏且科研能力薄弱,靠个人单打独斗不大现实,很难产出高质量的教研成果,因此,对于转型期的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应该抱团取暖而不是单打独斗。大学英语教师应首先夯实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开始学习经管法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进而开展基于一线教学实践的课题立项,在新财经实验班这块试验田里实现教研相长和共同成长。
2.构建依托学科的跨学科教研共同体。任何学科体系从来都是遵循需求是源、质量是命的朴素道理,从来都是在创新发展中获得新生并持续进步的。因此,大学英语的新发展必须打破学科壁垒,摒弃原有的教学和研究模式,走向开放与协作,这不仅是文科领域学科的交叉融合,更应该步子迈大一些与理科领域合作,在求变中实现大学英语的创新发展[3]。
(1)新课程。大学英语与其他优势学科的协作,可以对标《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三大板块: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中的通用学术英语。以英语使用领域为指向,以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从事工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学术和职业素养为目的。
通用学术英语,不同于专业英语,如会计英语,是以经管法等学科内容为依托,教材内容来自外刊如金融时报、彭博商业周刊等商科语料,在夯实语言基本功的同时,通过英语引导学生对文本中出现的人文、伦理等问题进行审视、分析、理解和评判。同时,基于学科、紧贴时代的丰富的教学主题,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实现了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紧密结合。
(2)新设置。实验班的大学英语课程第一学年开设通用英语课程,教材可以继续采用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侧重语言技能的训练,第二学年开设通用学术英语课程,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搭建桥梁。
(3)新教材。大学英语教材作为“新财经”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载体,是通用英语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新教材必须适应新时代对“专业+”财经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既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拓展其国际视野;又增强学生在专业领域方面的知识储备,为懂外语的专门人才服务。大学英语教师可以跟专业教师合作教材的编写,大学英语教师负责语言部分,专业教师负责内容的话题审核,合作编写出具有校本特色的财经类大学英语教材。
(4)新教研。基于“新财经”教育改革的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应以课题为依托,以研促改,以改促教,深入探讨大学英语改革过程中基于“立德树人”思想的思政课程的创建、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新教研共同体的发展以及新教材的编写等,不断寻找通用英语与学科耦合的更多可能,构建思政、大学英语或通用英语以及专业“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新体系,最终实现高素质高水平财经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结语
“新财经”教育改革处于新时代教育、经济与科技的交汇点,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抓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契机,加快改革的步伐,为英语教师挣脱发展瓶颈找到新的教研增长点,为学生学英语找到新的兴趣点,在不断创新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当然,学校和学院应为大学英语教师跟专业教师的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建立和完善大学英语教师学习学科知识和系统学习科研方法的培训平台体系,为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他们在实验班的良田里培养出高水平的财经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