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公平正义重要论述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
2023-01-05牟海侠
牟海侠
(烟台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在公平正义方面的要求更加突出,新时代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正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1]95。因此,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对于全面深化改革、丰富小康社会的深刻内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也是全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紧迫要求。高校思政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阵地, 同时也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课程,更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课程载体之一,探索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公平正义重要论述贯彻融入到思政课中的路径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更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当前的重要工作。
一、习近平关于公平正义重要论述融入思政课的重大意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建设中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1]13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高度关注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继承并建设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新变化新形式有机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新论断,将公平正义的理论和实践提升到了全新高度。教育首先需要直面的问题就是“培养谁、如何培养、为谁培养”,因而政治性是在知识性和学术性之上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有助于加强新形式下党对高校的领导,保证高校培养的人才首先必须做到政治正确,培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扎实推进立德树人工作。
(二)增强思政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思政课教学应该深入挖掘习近平关于公平正义重要论述的价值底蕴,做到政治性和思想性的高度辩证统一。在把握政治性的同时,也应该弄清思想性,从党始终坚持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举措、保障民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方向等具体政策角度明确习近平关于公平正义重要论述的现实实践路径。切实增强政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及实践逻辑的解读分析,使思政课告别枯燥乏味的政治口号,转型到生动的现实关照。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融入习近平关于公平正义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具有从书本理论到现实实践的提升作用,更有助于大学生对宏观层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深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改造世界。在青年学生中普及并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可以使学生精准把握国情,贴近现实,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培育“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的新时代有为新青年。
(三)坚定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将思政课教学紧密与当代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同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思想活动紧密联系,筑牢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大学生还没有真正走上社会,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及网络信息难以正确有效判断,并且大学生善于从微观层面捕捉部分社会不公现象,致使部分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淡薄、愤懑情绪滋生等短视行为。“青年大学生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打牢思想理论基础、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重要而紧迫。”[2]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头脑,将习近平关于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二、习近平关于公平正义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平正义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原理课”教育教学工作中融入习近平关于公平正义重要论述,是实现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应有之义,为此首先必须全面领会习近平公平正义重要论述的内涵及现实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谈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1]96。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要以物质条件为依托,新时代经济建设、生产力发展仍然是目前工作的中心,同时要兼顾全面发展。经济发展具有历史性,其发展水平决定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物质财富总水平,制约着社会的公平正义程度。脱贫攻坚事业的胜利,创造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国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现实展开,更是新时代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大物质保障。“十三五”期间,我国以令世界震惊的决定、行动、成就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抓稳务实,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顺应时代趋势,抓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机遇期,多措施多手段让困难群众过上好生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十四五”期间,在后脱贫攻坚时代,民生领域问题依然严峻,是接下来工作的重点,特别需要聚焦社会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并保证脱贫质量,警惕返贫风险,并重点关注一老的赡养问题和一小的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以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13“十四五”期间依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切实实现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以及物质资料的极大丰富将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社会公平正义是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中的迫切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谈道:“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1]41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40多年来中国的变化翻天覆地。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分配领域中公平和效率之间关系的不断调整对经济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谈道:“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力度,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204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由此更加清晰地显露出来。不断消除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的种种不平衡现象,处理好城乡发展差距问题、地区发展差距问题,绝不能以牺牲社会公平正义来谋求效率。“公平正义不仅要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而且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3]真正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以人为本原则,更好地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快速发展。
三、习近平关于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融入“原理课”路径探析
(一)教学设计调整
“原理课”是高校思政课中的基础理论课程,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结合不同学生的学情,在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平正义重要论述内涵讲清楚讲透彻的基础上,重点结合不同专业学生实际,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平正义重要论述中所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环境、国际等领域和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抽象理论的具象化及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关于公平正义重要论述的相关知识点可以分散到“原理课”教材的部分章节,根据课程实际,重点从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入手,厘清习近平关于公平正义重要论述的相关学理基础、内容以及理论旨向,以习近平公平正义重要论述为依托点,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合原有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过渡。
习近平关于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是在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探索基础上结合当前国情不断向前推进的。建党100年,公平正义已经内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归宿。在面临新形势、新挑战的特殊历史时期,习近平关于公平正义的论述紧紧抓住公平正义为了人民、发展生产成就人民、制度保障服务人民的理论及实践安排,体现了“马原”理论中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这一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也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的观点。同时,学生在实践作业基础上,查找资料,深入社区调研,深刻领会关于公平正义的内容与形式、本质内核与现实表象、追求公平正义的原因以及一系列有利于推进公平正义制度深刻理解习近平公平正义重要论述的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部分原理,同时也能够更加正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从教师通过教学说服到师生间搭建共同学习平台。通过实践教学及翻转课堂、线上讨论等方式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实现原理课改革的科学性与时代性。
(二)依托课堂载体,实现课堂+线上教学改革
依托现代化网络教学技术,讲授式教学与案例讨论式教学相结合,“对分课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改革新方法探索,千方百计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新成果走进学生之中,打造精彩课堂。教师在线上、云端掌握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困惑、疑问及需求,在课堂珍贵的90分钟就需要围绕习近平关于公平正义重要论述的哲学基础、作用领域及现实路径设计教学内容。在做精课堂渠道的同时还需要研究新生代“00 后”大学生的话语方式、喜好倾向,在如今5G 时代下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依托学习通手机端及电脑端,实现课上课下全流程学习新体验,用课下发放问卷、问题讨论,课上弹幕、投票、抢答、主题讨论、分组任务、直播等学生即喜欢又能快速掌握,同时又能实现实时对话同步学习的方式,打造“互联网+教学”的新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一问一世界、一答一境界”的高效学习。
在线上线下全流程教学活动中,将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同时需要教学团队提前进行沟通及课前准备,教学团队和学生小组紧紧围绕习近平关于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以及重大举措,查找资料,将习近平关于公平正义重要论述的文本、课件、案例、讲话和相关原著、落实公平正义方面的举措等教学资源,发布在泛雅平台,并设置开放讨论,谈谈学生身边公平正义的事件,并将有关正义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抽象知识点的小测试传到题库,学生通过自测能够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利用日常碎片化时间就可以进行学习和思考,同时能及时将疑惑反馈到平台上,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彼此的思想动态,增强实时学习、交互学习效果。
(三)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目前,烟台大学学生在假期及学期中会完成本学院布置的社会调研任务,学生能在进行本专业调研的同时进行思政课调研活动,实践调研正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紧密结合的生动形式。“原理课”的课外主题调研活动依托小问题作为调研题目,根据教育公平、医疗公平、司法公平、发展权利公平、社会保障制度公平等内容,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中的一个方面切入,深入基层,走进自然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改变教学场所,将主题调研与现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堂搬到基层,搬到现场,搬到人民群众中去,着重对比改革开放40多年来制度变迁及人民生存权、发展权的完善,并且对调研回来的材料进行及时加工整理,探索学长助教模式,教师、学长助教及学生完成对实践成果的报告整理工作。结合不同专业特色,以故事会、书法会、辩论会、图画集、音乐作品改编或创作、舞蹈作品展示、新闻视频制作、微课宣讲等学生感兴趣并且能发挥才华的方式,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也让学生真正懂得公平正义理论的实践性创新性发展,并树立起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及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