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民生论在新发展阶段下的重要意义
2023-01-05孔雀
孔 雀
(山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随着我国发展迈入了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也越来越重要并被纳入了中国国家发展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中国人民建设美丽富饶新中国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关乎民生发展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要实现我们国家迈向现代化的新征程,绿色发展和民生发展成为必要的一环。环境民生论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新时代发展的科学布局和规划,对我们国家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引方向和理论依据。
一、环境民生论的提出背景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作出一个重要判断:“‘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1]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经济变化作了科学研判,深刻指出我们国家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这将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会议上提出要在新发展阶段切实落实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发展、高环保发展的方向协同并进,全面开启我们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总环境来看,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全球经济增速的放缓,一些国家隐藏的矛盾也在逐渐凸显,由此兴起各种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势头,尤其是在2020年的疫情冲击下,更是直接引发了世界性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动荡,激烈地考验着世界各国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世界经济低迷,使经济全球化也遭到重创,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在这种条件下国际经济、安全、政治、文化等格局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世界也处于动荡变革期。另外,新兴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又崭露头角,使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多前所未有的复杂局势。以上一切新变化都意味着全球经济发展的变化潜藏着许多危与机,如何辩证地看待全球变化的新局面,更好地把握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主动权,也成为我国经济今后发展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意味着我们国家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和变化,而且在人民群众的生活层面上也出现了新的诉求。在民生领域,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更加关注民生领域,想方设法解决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我们国家在新发展阶段需要做的决策。
(二)环境民生论的提出
“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同样是为了民生。”[2]36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如何保护生态和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有很多相关论述,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思想既反映了人民对于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期望,也体现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客观规律。
“环境民生论”是我们国家在走向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道路进程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内容具体是指从民生的角度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保证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保持人民群众所享有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环境民生论提出的根本目的是保证我们国家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用环境的污染来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会使国家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忽视对环境的保护,会使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大打折扣。因此,环境民生论的科学理论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同时是我们国家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一环,也是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福祉的必要举措。
二、环境民生论的理论渊源
(一)环境民生论对西方“深绿”“浅绿”思潮的超越
环境民生论是相对于西方生态文明思潮中“深绿”和“浅绿”对民生问题的忽视而提出的。环境民生论关注的是在生态治理过程中的价值旨归和目标关怀的问题。西方“深绿”思潮和“浅绿”思潮虽然在阐释保护生态环境的手段和危机根源上有所不同,但都从一种脱离了现实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的抽象的角度来探讨生态问题,“这就决定了他们在价值立场上都是为资本推卸解决生态危机的责任或义务”[3]。西方“深绿”生态思潮强调维护西方中产阶级的既得利益,“浅绿”思潮强调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接续发展和阶级利益,这两派思潮显然都缺乏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和讨论。环境民生论超越了这两派拘泥于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价值取向,强调将人民的福祉和要求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价值旨归,体现出深刻的为民情怀。
(二)环境民生论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基础上
环境民生论的提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基础上的科学建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要求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面向对人的压迫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直接生产着生态危机。因为在资本主义发展环境中,一切都被视为资本增值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是直接否定人来满足资本自由的发展方式。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再生产不可避免地把生产的压力转移到对环境的过度使用上,生产过剩不仅使资本主义在消耗自然资源的上造成过度的资源浪费,而且还使过剩的产品造成进一步的环境污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面向对资本主义批判的过程中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恶的循环,要求突破资本主义的界限而迈向更加和谐、更加公正公平的发展制度,合理协调社会大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分配及产品分配,避免造成过剩生产而来的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是承接着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而建构的科学的理论,表现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更加注重环境正义的价值诉求。
(三)环境民生论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
环境民生论的理念与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就要求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障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是普惠民生的重要环节。在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奔小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造福于民、改善民生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目标和诉求。习近平总书记对环境与民生内在联系的重要性做了多次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中国共产党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实现美满幸福生活的重大社会问题。纵观我国经济发展的波澜历程,在以往的粗放式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积累的环境问题与民生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在一些地方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对当地生态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和许多消极的影响,这也就使得环境引发的民生问题越来越严重。总之,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协调好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没有好的环境,即使经济总量得到了很大的增长,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还是会变相降低。使社会的发展出现这样一种问题,经济的发展不仅没有较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反而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可能造成或造成有经济增长而无社会发展的困难局面。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我们国家发展规划的道路上的高瞻远瞩。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对环境的保护,离不开对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和提高,也就要求我们的经济发展必须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要求我们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要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而不断努力,就必然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深刻认识到环境与民生二者不是独立关系。没有绿水青山的经济发展很难谈得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很难提得上实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优质生态环境始终是和民生相互关联,并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水平。
三、环境民生论的科学内涵
环境民生论的科学理念在于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2018年5月18日—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以及把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这要求我们国家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我们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在当下这样一个经济转型和战略升级的关键时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在经济上取得了重大成就,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和唯一目标,缺少了人的发展的经济发展只能是空谈,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内在要求,也就使我们深思民生领域的相关问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我们国家引领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为保障民生实现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必要举措。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期,解决好与民生相关的一些重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充分的物质基础,想方设法把经济的发展转化为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内容,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努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和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广大人民群众也在实现温饱奔小康的过程中对我们党的执政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关切与之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要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产品,在新时代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继续努力。
四、环境民生论在新发展阶段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国家也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对我国发展阶段作出了科学的认识,而且提出了科学的发展理念。在新发展阶段更加要求我们国家要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亟须处理好经济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在互动及关系。在新发展阶段的根本出发点还是要求发展并实现更高质量、更具效率、更加绿色的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诉求内在蕴含了绿色发展的要义,尤其是要突出绿色发展中环境保护和民生建设之间的关系。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要重点抓好污染防治,使经济发展更可持续,减少经济发展中污染物的排放,使生态环境质量能够得到总体改善。
第一,环境民生论是对以往粗放式发展模式的扬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成就,为其他领域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直被认为是东方世界的奇迹,无论是在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一直在继往开来、劈波斩浪。纵观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速率一直保持在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器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器。过去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虽然为我们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浪费。因此,环境民生论从注重民生出发,大力倡导高质量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弥补了以往粗放式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第二,环境民生论适应了我国在新发展阶段的发展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更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基础,也是推行绿色发展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面提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4],2020年我们已经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着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国家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的科学发展思路,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相关配套体系,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更伟大的历史成就。环境民生论适应了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的发展要求,对我国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继而乘胜在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环境民生论的科学思想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诉求。转向建成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格局,也就要求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三大攻坚战,环境民生论的提出恰恰是这三者统一的体现。环境民生论更加倡导科学的发展方式、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更绿色的发展模式,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够更加健康有序,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富足安康。也就是说,向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的前进需要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在保障民生、保护环境、保稳经济的不同层面需加强三者的统一。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全体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和要求,没有绿水青山的发展而只有经济量上的数字增长,最终只能是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发展。我们国家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保障,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加大投入将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也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向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环境民生论契合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已经从基本的物质条件的需求转变为良好的生活环境、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等更加高级的方面转变。环境民生论从人民的现实需求出发,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倡导新发展理念等一系列措施,将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果切实由人民共享,将人民对于更高水平的生活品质、更高质量的发展切实落到实处。在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如此之大成就的同时,我们国家的脱贫工作、民生工作、环保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都在明显增强。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的收尾,我们国家的贫困治理也取得质的飞跃和巨大成功。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都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我们国家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程度也不断提高,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而且我们的环境状况也在明显好转,绿水青山又重回广大人民群众的身边,社会发展效益和发展质量有目共睹。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我们国家推进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在全世界也是前所未有的,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污染的防治都取得了极为明显的成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必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更大的挑战,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用环境民生论来破解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将得到切实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