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心协力筑防线
——河南省地质系统党员志愿者助力疫情防控纪实

2023-01-05周强

资源导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河南省志愿防疫

□ 周强

连日来,在郑州市的疫情防控一线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主动请缨、迎难而上,是疫情防控中的最美“逆行者”;他们耐心引导、维持秩序,是核酸检测的“百变金刚”;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坚守和责任为群众筑起“安全防线”,是群众健康安全的“守护者”……他们就是河南省地质系统的党员志愿者。

2022年10月中旬,面对郑州市来势汹汹的新一轮新冠疫情,河南省地质局党组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分析研判全局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制度,积极助力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

连续志愿服务35天

11月28日7 时,像往常一样,麻哲扶正胸前的党员徽章,穿上防护服,戴好口罩、手套、面罩,开始了一天工作,这已经是他开展志愿服务的第35天。

麻哲来自河南豫地科技集团,疫情发生以来,他所在的小区和物业的大部分工作人员相继确诊,防控工作人员紧缺。了解到情况后,他积极响应集团号召,挺身而出,火速赶往防控一线,开展志愿服务。

因为人手少,麻哲不仅要帮忙维持秩序,还要逐户开展检测,为此,他每天起早贪黑,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遍遍在楼前楼后、楼上楼下跑来跑去,日行2万步是最低标准。一天忙下来,经常是两腿麻木、口干舌燥。

“我不累,还能再坚持一会儿。”看到麻哲累得喘着粗气的样子,家人劝她休息时,她总是这样回答。

有付出就有回报。

“谢谢你们,把黑暗照亮,变成一道光,向你们致敬!你们辛苦啦!”11月13日,正在开展如何核酸扫码登记时,麻哲收到了张鑫亿小朋友的感谢信。

“得到群众的认可,再苦再累都值得。”看完小朋友的感谢信,麻哲高兴地说道。

40 多个日夜坚守

“您好,为了防控疫情,需要登记您的信息,请配合。”11月22日16 时,在郑州高新区的防疫卡口值守点,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勘查院党员化天云正在仔细查验过往车辆、人员信息及扫码情况,并认真做好登记。

此时,室外温度降至零下,天气虽然寒冷,却阻挡不了化天云对疫情严防死守的决心。“我是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就要冲在前。”此次疫情开始后,社区招募志愿者,化天云从不计较时间和工作,总是在群里第一个发声:“我可以,我去。”看似简单回答的背后,暗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和大多数女同志一样,化天云家中既有孩子需要照顾,更有老人需要陪伴,但在疫情来袭后,她放弃陪伴家人,直接奔赴防控一线。郑州高新区多点爆发疫情后,化天云丝毫没有退缩,全副武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连夜“追阳”的核酸采样工作中,用地质人特有的坚毅和担当为群众撑起了一柄安全的“防疫伞”。她全力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做好核酸采样登记,认真落实防疫要求,经常最早一个到场,最后一个离场。

从10 月13 日开始的40 多个日夜,她舍小家为大家,一直坚守在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守护着群众的生命安全。

重活累活让我来

“我年轻,有力气,重活累活让我来。”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王芦越对社区领导说。

此次疫情发生后,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积极参与社区联防联控工作,携手共筑全民“防疫”堡垒。王芦越得到消息后,踊跃报名,冲锋在前,每天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背上十来斤重的消毒剂穿梭在楼栋进行消杀,跑上跑下为群众送必备生活物资。

由于疫情防控,家属院积累的100 多桶垃圾不能及时转运。王芦越带队把垃圾从家属院转运到马路上装车,有些垃圾散落在地上,他们铁锨铲、徒手拿装桶运送,不间断地从早上八点干到晚上十来点,全部清理完,得到居民纷纷称赞。

像这样的党员志愿者,河南省地质系统还有500 余名,疫情虽险,但作为党员志愿者的地质队员从不缺席,他们把自己变成了一道光,用微弱的光芒照亮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服务社区群众5万余人,在一次次的逆行和奉献中展现地质人独有的“硬核”和“温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这场防疫大考中交出优秀答卷,让鲜红的党旗在河南地质“志愿红”的映照下更加绚烂夺目。

猜你喜欢

河南省志愿防疫
以志愿,致青春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豪华防疫包”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小行动 大志愿
防疫、复工当“三员”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