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救援队伍水域救援训练安全形势与对策
2023-01-05戴文亮
戴文亮
水域救援是一项专业性强、复杂程度高、风险系数大、伤亡率高的工作任务。据统计,1989年以来,全球范围内水域洪涝灾害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较大自然灾害事故中洪涝和风暴灾害占比60%[1]。水域救援需求大、专业救援力量不足,世界范围内约有三分之一的救援人员不是缺乏专业技能,就是水性不佳、装备不精或训练不足[2],水域救援训练与作战安全面临巨大风险与挑战。文章总结水域救援训练中出现的不安全行为和风险漏洞,分析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办法,为消防救援队伍水域救援训练安全提供借鉴。
1 水域救援安全形势
我国的水域灾害事故多发、频发,涉水事故类型、风险因素和水难事故日益增多、复杂多样。根据《中国水旱灾害防御公报》数据,2019年,长江、黄河等6个流域发生编号洪水14次,全国发生造成人员死亡的山洪灾害事件108起[3]。应急管理部《2020年洪水灾害专题报告》(上)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洪涝灾害致112万人次受灾,因洪涝灾害死亡失踪279人,其中洪涝灾害、台风、泥石流抢险救援任务较多[4]。2021年1至8月,我国自然灾害共造成684人死亡失踪,其中洪涝灾害最多[5]。水域灾害事故突发性强、受灾致死率高,水域救援已成为频次最高和抢救人员最多的自然灾害救援任务[6]。
安全风险始终与水域救援作战训练并存,特别是在雨季或多雨地区,消防救援队员面临繁重任务和安全风险双重巨大考验。一方面水域灾害多发产生巨大的救援需求,另一方面水域救援训练中仍然存在较多、较大的安全漏洞和隐患,水域救援人员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溺亡事故时有发生。消防救援队员在水域救援中牺牲的比例逐年上升,2019年牺牲的消防救援队员中将近一半是在水域救援中牺牲的,浙江温州一起水域救援任务中,由于没有严格设置风险警戒,一名消防员被洪水卷走溺亡[7]。2020年安徽消防队员陈陆在搜救被困群众时被洪水冲走,英勇牺牲。
导致水域救援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原因,如水文环境复杂、水下障碍多、水温差大、水冲击力强,疲劳、呛水、抽筋,装备性能不足、脱落等;也有主观原因,如现场风险评估不足、救援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规定落实不到位、装备效能作用发挥不明显等。水域救援中的风险突发性高且抵抗难度大、时机短,随时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安全事故,水域救援训练安全牵动着每一名救援队员的神经。
2 水域救援训练基本内容
开展合理、高效的水域救援训练,提高救援所需的技战术能力和水平的同时,扎牢、扎实防范化解救援队员自身安全风险的“笼子”,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水域救援训练伤亡事故发生。因此,必须要开展针对性安全训练,妥善处置各类情况,最大程度降低或规避风险。
2.1 国际水域救援训练情况
水域救援任务突发性强、专业要求高、危险性大,必须要扎实地开展针对性的实战实训,具备相当业务技术和能力之后,方可参与相应的救援任务。国外的水域救援训练起步较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消防单位已经开始将职能任务拓展到灭火以外,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任务便是水域救援。目前,国外已经有专门的水域救援学校,如美国印第安纳水域救援学校。美国的水域救援训练执行《技术搜救事件用培训和操作标准》(NFPA),将水域救援训练分为认知级、操作级和专家级三个层次。救援人员参加训练完成低一级的训练并考核合格后,才能参加高一级的培训。取得相应层次水平的操作员只能在对应的区域(按风险程度将救援现场划分为冷区、温区和热区)执行救援任务。
日本的消防员执行严格的职业资格资质制度,消防职员可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兴趣考取设备士、小型船舶操作士等资质证书。东京消防学校有专门的水域救援训练模拟槽,并进行常态化的教官评判制度。不管是美国的“认识、操作和专家”三级划分,还是日本的职业资格资质和教官评判制度,都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2.2 国内水域救援训练现状
云南昭通建成了国内首个达到国际救援标准的水域训练基地,消防救援队伍全国性、区域性的水域救援培训活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各类级别的水域救援训练报道常见诸报端。国内水域救援训练主要围绕“岸上、水中、舟艇、绳索”四大类内容,开展以水面操作技术为主的急流水域救援操法训练。
关于个人自救训练的内容,主要有入水法、三种泳姿、安全绳释放脱困、回流区运用、水面障碍物翻越脱困、常见危险水况脱困、翻舟自救等内容。从训练内容来看,水域救援训练中对水域危险和风险隐患判别的内容较少,甚至可以说没有专门的水域风险识别、判断等科目的训练,没有安全意识、风险评判、预测处置等专门训练。从训练方式方法来看,由于救援工作任务量大,在基础训练中往往过于注重施救方式方法训练,风险识别和自救技术科目安排较少,只有翻舟自救、回流区运用等内容,在陌生水域、复杂水情面临危险时,简单的“防御确保”根本不足以保证安全。
训练方式方法上,个人自救技术训练时,一般以个体为单位进行自救训练。救援技术训练时,一般按照职能分工,将训练人员分为操舟手、上游观察手、下游确保手、岸上救生员和辅助人员,按照6人一小组进行编组、协同训练。总体上,水域救援训练安全的相关内容和方式方法需要改进和完善,如加大力度开展训练风险隐患排查,全面掌握水系水域数据,进行更加全面、系统和深入的风险认识、管控和处置专项训练,进一步细化落实训练中安全风险的现场处置措施等。
3 水域救援训练常见安全风险
3.1 水域救援队伍专业水平不高
一些水域救援训练安全事故暴露出水域救援队伍建设不规范、不专业的问题。目前,全国各水域救援队伍中,游泳能力强的数量少,兼顾对绳索救援、舟艇驾驶、现场急救、水域指挥等内容学习掌握的人员数量更少,全面、全能型的专业人员缺乏。如云南昆明一支省级水域救援专业队60人,有25人不会游泳,只有12人参加过专业水域救援培训[8]。2021年8月新疆滨河消防救援站野外橡皮艇外挂机测试,驾驶员未经专门培训,上艇4人有3人不会游泳,而且均未佩戴水域救援头盔、未带通信器材和安全绳、救生圈,最终发生溺水亡人事故。组建水域救援队伍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专业的人去完成专业的任务,但现实中为了快速搭框架、建队伍,“赶鸭子上架”凑起来的队伍并不具备专业能力,只会带来更大的作战训练安全风险隐患。
另外,水域救援队伍建设缺乏专业标准和规范,贯彻执行不够。目前水域救援行业标准运用较多的是《水域救援作业指南》(XF/T 3001-2020),对水域救援中的人员编组、侦察检测、警戒疏散、安全防护、行动要求都作了严格规定,是作为水域救援队伍建设的标准和规范参照。但是在队伍建设、培训中、实际救援过程中,都没有得到较好地遵照和执行。《水域救援安全指导原则》对消防人员执行抢救水域灾害时安全准则进行了梳理强调,但没有成为行业标准,执行强度不够,贯彻执行难度大。
3.2 风险意识差,识别处置能力不足
参加过急流、抗洪、排涝等救援训练和实战考验后,很多消防救援队员都深刻意识到水域救援过程中“能力不足、无能为力”等危险和隐患。2021年8月新疆滨河消防救援站野外橡皮艇外挂机测试伤亡事故中,操作员未穿戴救生衣、未带救援绳索,表现出操作人员对水域救援训练风险认识不够、风险意识较差等问题,这与救援队员轻视训练安全的麻痹大意思想分不开。在水域救援训练时“玩玩水”、“试试看”的心态,在任务执行过程中便会掉以轻心、盲目自信、疏于安全防范,最后导致伤亡悲剧。
如果训练中没有进行基础、全面的安全风险识别、处置等内容的专项训练,在作战训练中就不能对水文情况、水流特性、救援技能等进行合理的评估,对微笑流、死亡V、沸腾线等复杂水域理解和运用不适当,在面对陌生水域、不同时期的水流,便很难做出正确的风险判断。另外,如果缺乏前期必要的理论学习和储备,参训人员只能做到“教什么,学什么,会什么”,没能在水域救援训练的知识内容和打法战法上进行更深入的延伸拓展,在训练实战中无法及时有效地排除风险隐患,从而严重制约训练效果的发挥。
3.3 安全技术掌握运用不熟练
分析2021年8月新疆滨河消防救援站野外橡皮艇外挂机测试活动事故案件,可以发现以下问题:首当其冲的直接原因是,训练人员案例技术掌握运用不熟练。在面临危险时,训练技术掌握运用不熟悉,无法处置妥当自救。“翻舟自救”是水域救援训练开展的基础科目之一,是水域救援技术交流培训中最常见、最常用的安全技术。此次伤亡事故出现“翻舟后却未能成功自救”,体现出水域救援队伍训练内容不扎实、训练安全制度落实力度不够,导致救援队员训练安全风险处置能力缺乏的巨大安全隐患。当然,导致伤亡事故发生,训练人员违背训练完全原则也是重要原因。带领测试的橡皮艇驾驶员未经专门培训,这明显违背了《水域救援作业指南》中“水域救援人员应经过游泳培训并通过考核,舟艇驾驶员经过专业训练并具备专业资质”的原则。
3.4 训练拟真程度不够
水域救援行动难度高、风险大。只有在真实野外水域或者具有较高拟真水域环境下开展水域救援训练,才能练就应对错综复杂的野外水域环境的综合能力。如果没有较高拟真程度的训练设备、设施,在训练中就培养不起安全风险评估决策和应对能力。平常训练环境条件拟真程度不高,环境和野外环境差异较大,导致综合能力不足,平时训练掌握的技战术在实战中不能成功运用。另外训练拟真程度不高,实践训练中风险识别判断能力培养不够,无法形成严谨的风险意识。如水域救援活动中仅仅靠书面上进行安全理念宣传教育和学习,在实践训练中涉及的安全风险识别、判断的内容较少,参训救援队员不能养成较好的安全意识和判断能力。要更多更好开展被困、脱困、规避风险的训练,每个训练环节的第一个内容应该是安全意识培养和防范训练。
目前全国建设有专门水域救援训练场地的单位不多,野外水域又不适合开展基本训练,没有场地也就没有专门的训练。很多单位都是租用社会游泳馆进行水域救援训练,只能开展基础的游泳训练。已经建成模拟水域训练场馆的单位,已经开展的一些模拟水域救援现场科目和野外水域仍然存在巨大差距。另一方面是野外高强度训练不够,经验积累不足。目前,水域救援训练思维仍局限在传统的训练内容和方法上,为了安全起见,野外训练都是训练单位踩点、踏勘,没有对参训人员进行专门的水域勘察及其安全的科目训练,出现安全评估不全面、对风险掌控能力不足等问题。
3.5 安全装备潜存风险隐患
水域救援队伍装备配备不足和滞后的问题由来已久。《水域救援作业指南》中的装备要求一是符合相应标准,二是具备适用条件。但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仍然参差不齐,“2017年公安部消防局在重庆组织了全国水域救援技术培训班,仅有九个总队的个人救援装备配备齐全、完整好用”[9]。2021年消防救援队伍区域性水域救援技术教练员培训班,参训单位的装备配备依然出现水域救援头盔配备不齐、没有干式防寒衣、个人漂浮装置(PFD)浮力不够、牛尾绳不合格、救援绳过细过短等隐患。
装备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救援人员的安全呢?一是装备性能,如浮力背心老化、浮力不足、易脱落;二是装备运用不熟练;三是没有科技、智能装备来为训练安全保驾护航。国内水域救援智能化建设严重滞后,水域救援装备科技含量不高,智能装备在水域灾害事故救援、特别是重特大灾害事故救援中应用率不高,一方面,缺乏能够完成复杂多变灾害事故救援任务智能装备的配备和训练,如水下救援机器人、GPS水下图像探测器、“鱼雷浮标”等。另一方面,已经配备到位的智能救援装备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无人机、无人救助艇等产品已经在社会广泛应用,但水域救援训练演练还停留在打“人海战术”的层面,科技化、智能化装备的配备和应用不多。
4 提高水域救援训练安全的对策
在“全灾种、大应急”的目标要求下,为了满足社会对水域救援的巨大需求,各地快速建立、建成水域救援专业队伍,全国范围大力开展了水域救援技术交流、教练员培训班,使水域救援技术在应急救援队伍内得到快速普及和运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应急救援队伍水域救援的水平和能力。但是,提升水域救援专业能力光靠普及显然不够,还需要投入更多、更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还需要进行更加严格、科学、合理的训练,严格落实训练安全制度,加科技化、智能化装备的配备和应用,并要持续地在训练内容和训练模式设置的合理化、科学化上进行研究、探索和尝试。
4.1 加强水域救援专业教官队伍建设
对照《水域救援安全指导原则》的标准和要求,可以得出,日常水域救援训练中的安全风险很大程度上与标准不高、制度不严有关。在教官人员选拔和培养上,严格落实《水域救援安全指导原则》的要求标准,严格执行“6分钟自由游泳200米、20分钟踩水、20米潜泳”的标准。另外,还应将“耐力考核、心理测评”纳入训练项目测评标准,如3000米长跑要达到14分以内的标准,没有焦虑、幻觉、抑郁心理障碍等。高标准、严要求选拔,把真正游泳技术好、水性强、心理素质强、身体素质好、能吃苦耐劳,热爱水域救援工作的人员选拔到教官队伍中。在严格遵循标准的前提下,像发展党员一样“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建设起体能较好、业务精干的水域救援教官队伍。
借鉴日本的经验做法,水域救援训练进行过程性、常态化的考核和评判。加强训练全过程考核和评估,严格实行阶梯考核过关和证书分级发放。训练过程中,至少每周进行一次游泳测试和基础技能测试,对游泳技能、风险认识处置、技能运用等方面进行综合打分评估,每次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分数成绩直接决定最后阶段参与考核的资格,如70分以下参加救援员考核选拔,70-80分参加初级教练员考核选拔,80-90分可以参加中级教练员考核选拔,90分以上可以参加高级教练员的考核选拔。考核采取阶梯式渐进考核,各单项考核内容不合格者不得进行最后试讲、试教的考核。严格限制过关率,按体能水平、技能操作水平、综合研判能力、处置指挥等标准,进行高低等级的划分。最终考核按成绩等次发给救援员、教练员、教练师合格证书。
4.2 加强训练内容和模式的实战性
在严格选拔的基础上加强实战训练[10]。现实水域救援往往发生在极端天气中、黑夜条件下,场地也比泳池复杂得多,突发意外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因此,在训练拟真场馆建设时,除了基础的水流、水情变化模拟外,还应增加水中漂浮物、障碍物设置,突发情况模拟,寒冷、炎热、雨雾、大风等极端气象模拟等内容。
训练的进程上应该循序渐进。确定训练内容和框架后,制定长期持续、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常态化开展游泳体能、技能的训练。在达到一定标准后,再进行救援和自救方式方法的训练,在熟练掌握救援和自救技术后,开展实战化、高难度的模拟训练。从基础体能到基本技能,再到应用技能,再到攻坚技能,最后到系统战法,以循序渐进的进阶方式开展针对性训练。必须坚持基础不达标绝不进行到下一项目内容的训练,走进阶式、系统化的训练路子,最后形成一套“基础体能技能-救援技术方法-较高难度水域救援训练技术-综合技战术运用”的分层次、分级别的训练模式。
加强水域救援训练中的心理训练。在水下作业时,往往要面对复杂水文情况,如旋涡流、翻滚流、沸腾线以及缠绕物等情况,这些情况下,很容易遭遇呛水、失去方向和被撞击等风险,只有越淡定、越放松,身体越容易漂浮和脱险,从容应对处置。另外,水域救援难度大、救援人员超负荷工作,在力量调度时,需要考虑力量储备,在救援过程中进行批次更替和轮换。无特殊情况尽量避免一次性投入全部力量,至少保留一两个作战单元作为后备,确保一线救援队员合理轮换、及时休整[11]。水域救援训练中要加强训练人员“心理行为”的监测,必要心理干预和帮助,若出现畏惧、恐慌等心理现象的时候,应停止训练。
构建起接近实战甚至超过实战情况的训练战法。一是研究水域救援科技化模式,如“5G应急水域救援”[12],水域救援过程中无人机监测保障等。二是加大模拟训练难度和强度,比如极端天气下、恶劣水域环境、复杂气象、黑夜条件、长时间、高强度等实地实装训练,并进行训练安全专项训练。三是加强复杂水域和水文条件下救援预案的演练、训练,有效提高救援队员处置“急、难、险、重”问题的能力。训练科目难度较大时,可先在陆地上模拟水流流速、模拟受力、精准施救等内容进行模拟训练,了解掌握相关原理和科目风险有之后再下水训练。
4.3 加强水域救援训练安全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消防水域救援训练审批和监管制度。经常开展水域救援训练的队伍,应建立严格的水域救援训练审批流程和水域训练安全检查督导制度。从训练前严格审批、训练中严格监督、训练后严肃总结,三方面加强水域救援训练安全检查和督导。
训练前主要检查训练标准落实严格不严格、标准规范执行到不到位,检查“五个决不允许”、“水域救援八项硬性规定”、“抗洪抢险行动十项安全措施”、“消防救援队伍抗洪抢险行动要点”等有没有落实到救援队员个人。
训练过程中落实监督检查制度,到达训练现场后,检查是否对辖区水域救援险情开展了分析,是否开展相关器材及救援操作训练,是否严格落实执行操作规程等;训练中是否检查防护装备穿戴,是否安排不会游泳、水性不好的救援队员开展实地踏勘、入水救援、下游确保等,是否全程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是否全程携带救生圈、绳索、通信工具等,是否严肃纪律,有无嬉笑打闹、单独行动等。训练结束后是否及时做好人员和装备清点、整理。加强检查、监督和指导,不让安全规章成为“挂在墙上的饰品”。
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水域救援安全指导原则》(XF/T 3001-2020),严格水域训练纪律,严守操作规程,加强救援和自救,有效杜绝救援队员训练伤亡。在日常训练中,应以集中培训的力量编组为骨架,严格落实相关规定和要求,设置安全(助理)和紧急救援小组,条件有限时也要安排安全助理员、安全员、上游观察员、下游拦截员和紧急救援员等,明确职责分工,定好联络信号,安排专人负责安全管控,全程观察研判,提出安全建议。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规定,最低等级的水域救援队队员不得少于5人,最高等级的水域救援队队员不得少于19人。
4.4 强化科技、智能装备配备和使用
装备问题一直是应急救援工作的硬核问题,简单、落后的技术装备条件练不出水域救援的“精兵强将”。装备配备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解决,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装备更新换代很快。全部配备、配齐是不现实的。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建立特殊救援队(SDT)和特殊装备队(SET),前者突出技术,后者专门装配有特种重型装备和机械。事实上,在下水救人的过程中,即使是熟知水情、水性好、年纪轻、经验丰富也并不能确保百分百的安全。水下作业时间紧、体力消耗大、不可控风险高,仅仅具备游泳技能远远不够,要掌握正确的施救方法,更需要有救援装备的帮助,才能更大程度地规避风险。所以水域救援训练,不仅要重视游泳技能和水性的训练与提高,更要注重救援队员对装备原理、使用、保养、维修的熟悉和掌握,实现人与装备最佳结合。
要严格落实《水域救援作业指南》“专业人员作业、专业装备施救”的要求。日常训练按照较高标准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水域救援头盔、干湿式水域服、个人浮力装置、抛绳包、水域救援手套、水域救援靴、防水头灯、口哨、潜水刀具等。要统一标准,严格装备审核和参数测试,坚决杜绝不合格装备配备,严格规范装备穿戴,坚决杜绝无装备或装备穿戴不好就冒然下水训练的情况。我们不仅需要配好、配齐装备,更需要配备高科技、智能化的装备,进行常态化训练,才能在应对各类水域救援情况中最大程度地使救援人员避开危险。
智能化是应急救援装备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在大型、复杂的灾害面前,智能化装备能大大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水域救援要求“快速、精确、高效”,加强技防装备运用,走水域救援装备智能化和大数据救援之路。如水下救援机器人、GPS水下图像探测器、水下成像系统、遥控救生动力装置、“AIR Responder两栖救援船”等,这些科技智能装备的配备和使用,不仅可以实现快速部署、减少救援时间、提高救援效率,更关键的是可以最大程度节省救援人员作业负担和体力精力消耗。
5 结语
水域救援训练是专项训练,更是系统工程。各消防队、站普遍面临水域救援训练场馆缺乏、专业化训练不够、实战性不足、缺乏规范统一的规程、缺乏科技智能装备等现实难题。水域救援训练作战安全面临的风险呈现出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总体上,水域救援安全救援观念滞后[13],培训内容体系还需要进一步调研优化,装备配备和应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