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首善标准,打造高素质应用型警务人才培养体系

2023-01-05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公安学院课程

王 立

(北京警察学院,北京 102202)

党的十九大明确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由此可见,“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更长时期,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主题,会体现在国家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1]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步入“十四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求以大格局、大视野、大变革满足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2]北京警察学院有着73年的办学历史,因保卫党中央、保卫新中国红色政权而建立,形成并传承着“三首三实”的办学特色,即以政治建校为首要任务,坚持首善标准、强化首都意识,人才培养面向实战,科学研究讲求实用,社会服务注重实效,以深化实战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培养为党中央站岗、为老百姓守夜的首都“忠诚卫士”,努力为新时代首都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围绕战略发展目标,强化教育教学顶层设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十次视察北京,十八次发表关于首都北京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首都北京以“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四个服务”水平提升、“五子联动”格局构建为主题的战略发展定位已经明确,高质量发展成为首都北京新发展阶段的根本要求。安全稳定是发展的前提,首都公安机关既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也是护航者,在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警察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首都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首都公安队伍培养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职责使命。学院始终立足首善之区,将“首都稳、全国稳”“确保党中央绝对安全,确保首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等要求贯彻到建设发展全过程,积极、全面融入首都教育现代化新阶段,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2021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北京市委明确提出“支持北京警察学院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符合实战需要的国家重点公安院校”,北京市教工委则进一步确定学院发展定位目标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在此背景下,学院紧紧把握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在新的起点上接续奋斗,坚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确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个五年,努力打造高水平、实现有特色;第二个五年,步入全国重点公安院校前列;第三个五年,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水平”的发展目标。围绕各阶段发展目标,学院制定“十四五”建设规划、《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方案》《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建设发展规划,设计了全面的建设路径,持续推进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办学水平和治理能力稳步提升,教学科研实力和服务实战效能持续增强,办学特色和品牌效应不断彰显。

二、坚持政治建校,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中提出,改革学校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以及党建带团建队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依法治校办学、维护安全稳定作为评价学校及其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始终突出公安院校政治建设标准,牢牢把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坚持党对公安院校的绝对领导,强化公安院校政治属性,把政治建校要求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一)推动政治建校走深走实

学院牢牢把握“公安姓党”的根本政治属性,制定《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政治建校的定位、标准要求和落地措施,构建了学校党委、系部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组织体系,进一步提升了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与此同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决策规则。各系部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落实到人才培养、学术科研、队伍管理全过程和各环节。其中,网络安全保卫系党支部入选创建教育部高校“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之列。学院深入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等主题实践活动和全员政治轮训,教育全体教师把握好“共产党员、人民警察、人民教师”三重身份,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学院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系好从警第一粒扣子,着力培养为党中央站岗、为老百姓守夜的红色接班人。

(二)推动思政建设见行见效

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为指引,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要求,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形成了“大思政”育人格局。发挥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作用,制定《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方案》,建设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思想启迪、精神力量。通过建立领导干部讲思政课、学生思政教育网格化等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干部思政引路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制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实施方案》,推动课程知识点、能力点与思政点有机结合,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和“忠诚、为民、法治、首善、英雄、担当、创新、奉献”的新时代首都公安精神培养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强化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育人责任,形成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的格局。推出“政治安全保卫”等18门具有公安特色的铸魂“金课”,打造“侦查思维”等2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课程获评2021年“北京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录入“新华思政”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平台,17名教师组成的3个教学团队获评2021年“北京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

(三)推动阵地建设落实落细

通过“六严”措施,把意识形态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始终确保党对学院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健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机制。严格管理讲座论坛、报告研讨会、报刊杂志、新媒体平台等。严格规范师生参加对外交流活动、出版图书、编印教材等审核管理,健全请示报告和备案审查制度。严格落实教学督导制度和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严格对课程开设、教材选用、授课内容等主要教学环节质量的把关。严格外请教师政治审核,确保学术讲政治,讲台无杂音。

(四)推动依法治校有力有序

学院围绕建设办学特色鲜明、符合实战需要的国家重点公安院校和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水平”的发展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引,修订学院章程,对190余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完善,围绕新的办学体制,持续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推动、保障学院改革发展,推动形成以章程为核心的规范统一、分类科学、层次清晰、运行高效的规章制度体系,做到重大办学举措于法有据、于章程有据,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治学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三、突出首都公安特色,构建内涵丰富的学科专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4月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总体方案》提出,要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公安院校相对于社会院校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不同区域的公安院校应根据办学传统、服务面向和区位优势,在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积极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和路径。在上述思想和要求指导下,学院力求构建体现首都公安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

(一)推进交叉学科研究

学院紧密结合新医科、新工科和新文科建设,融合公共卫生、公安学和公安技术、管理学等学科专业知识开展交叉研究,建设兼具公安和公共卫生特色的新型智库,运用跨学科视角和方法重点围绕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的协同治理等复杂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对策性研究,为首都公安机关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二)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学院聚焦国家安全战略和首都公安工作需求,深化学科专业建设,建有治安学、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公安管理学、交通管理工程、涉外警务、网络安全与执法等7个本科专业。同时,根据北京“四个中心”定位,从维护首都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反恐防恐、情报研判、执法规范化建设等公安实战需要出发,对治安学、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等传统专业进行优化升级,增设侦查学专业政治安全保卫方向、反恐怖方向和交通管理工程专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方向,满足公安实践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中国政法大学建立联合培养法律硕士(公安执法方向)研究生机制,着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型公安执法人才。积极推进政治安全保卫、数据警务两个方向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任务,逐渐形成本科专业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专业教育、具有首都公安特色的专业体系。目前,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高校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单位,涉外警务、交通管理工程、侦查学专业获批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流专业学生覆盖率超过60%。

(三)制定以能力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通识达标、基础过硬、专业通晓、素质全面、创新支撑”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三位一体”,即“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通识教育、专业技能和警察素质教育”三位一体,“一般能力、基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三位一体,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率先提出以政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服务群众能力、规范执法能力、科技应用能力、应对处置能力、创新能力等“七种基本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通识类、公安基础类、专业课三大课程群,明确了能力培养内容和支撑课程,为学生适应公安工作、增强职业发展潜力奠定了基础。

四、聚焦公安实战需求,强化校局合作协同育人实效

《总体方案》提出,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公安院校深化“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与公安实战部门、社会院校优质教育资源、社会企事业单位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从而实现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建立五大校局合作机制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加强公安高等院校和训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北京市公安局关于印发加强北京警察学院与局属单位互动合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校局合作管理办法》《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以“合作共赢、统一管理、校局融合”为原则,以强化实战能力培养为核心,发挥校局合作育人优势,不断完善“对口协作、研战一体化、双向交流、资源共享、学警支援”等五大校局合作工作机制,构建具有培养目标职业化、培养模式合作化、教学方式实训化、教师素质双师化、学生管理警务化等“五化”特点的实战化教育教学体系。与局属25个业务部门签署合作协议,与15个局属单位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探索形成“五共五真”人才培养模式,即“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建设实践基地、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共同推行人员互派,真实的实战环境、真实的岗位任务、真实的指导教官、真实的工作要求、真实的考核验收”。近三年来,300余名专兼职教官深入课堂进行实践教学,学院与实战部门合作撰写实训教材20余种,课程实践教学比例达到35%,在实践中完成的毕业论文比例达到60%。探索实行了毕业论文(设计)专任教师与实战教官联合辅导的双导师制。

(二)持续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学院先后制定了《课程建设工程实施办法》《课程建设规划》等制度文件,开展了“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质量建设、课程思政建设”三大工程。规定公安学、公安技术类本科专业公安业务类课程学分占课程学分的比例分别不低于65%和60%,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35%。构建了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优质示范课程为引领、特色课程为突破口、网络教育课程为补充的课程建设格局。以重点课程建设、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健全公安业务类课程内容更新机制,及时把反恐维稳、防范打击新型犯罪、舆情分析导控等实战前沿动态信息纳入课程。以点带面,提升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水平,满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警务人才培养需要。

目前,130余门必修课程已完成课程建设任务,同时,在各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中,至少设置了一门研讨性课程和一门双语教学课程,充分发挥优质课程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公安人力资源管理”等18门课程被评选为院级“一流本科课程”,“社区警务”等9门课程被评选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Web安全基础教程”等9部教材(课件)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治安管理处罚法”等20门课程被评选为院级“网络精品课程”,其中“刑法学”等3门课程在“爱课程”网上线运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做强实践教学,突出实践育人

学院制定了《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实训教学管理办法》《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文件,构建了课内实践教学、集中实践教学、专业综合实训、社会实践、思政课实践等“五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了基础实践、警务实践、研究创新实践、社会实践等四个模块的实践能力培养。学院尤其坚持人才培养实战化导向,紧跟首都公安事业发展趋势,与首都公安同频共振,主动融入首都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全院师生把维护首都安全稳定作为政治责任,将参加勤务实战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重大安保实战中能够坚定政治信仰,淬炼忠诚品格,提升能力素质,传承新时代首都公安精神。

五、服务高质量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总体方案》提出,要改革教师评价标准,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聘用、考核等评价标准,突出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公安院校教师具有“共产党员、人民警察、人民教师”三重身份,肩负着培养忠诚公安卫士和育警铸魂的神圣使命,更需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培育优良师德师风

学院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严把教师“入口关”,将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等作为录用、选调和考核教师的首要标准。强化政治轮训塑造队伍。建立政治轮训长效机制,并积极组织干部教师参加北京市公安局政治和业务基本知识考试,提升政治能力,打造师资铁军。重视教风建设行为示范。出台《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健全具有首都公安特色的教师培育管理制度,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师德师风专项教育,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严肃学术道德规范治学。制定《北京警察学院学术规范》,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对行为失范和学术不端“零容忍”,倡导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二)不断优化师资结构

学院不断完善教师引进、评聘与考核体系,形成具有警院特色的教师管理制度。近两年,从公安一线选调130余名学历高、政治素质强、业绩优的业务骨干充实学院教师队伍。依托校局合作直通车聘任专兼职教官,建立专家工作室,并支持其参与教学科研工作,与学院专职教师形成各自优势的互补,最大限度破解教学与实战、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与此同时,采取措施畅通教师到公安实战部门调研、实践锻炼途径,鼓励教师获取鲜活案例,研发最新战法,增强专业实践能力。目前,学院双师型教师已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占专业课教师的50%以上。

(三)建设高质量名师团队

学院将“四有”好老师作为培养目标,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抓深化、三年大提升”的总体要求,制定教师教学能力大练兵专项实施方案,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深化教学团队实力建设。学院制定了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评选管理办法,依托重点学科专业建设、重大科研项目研究,通过开展示范课、观摩课、学科工作坊、教研工作坊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开展了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培养、教学团队建设等工程。学院现有公安部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3人,1名教授被聘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2名教授分别当选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安学类、公安技术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并外聘90余名名誉教授、客座教授、业务专家,在课程建设、教研科研、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咨询或督导等方面发挥作用,助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六、结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院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学院将紧紧把握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在新的起点上接续奋斗,坚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扎实推进“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实现办学水平和治理能力稳步提升,教学科研实力和服务实战效能持续增强,办学特色和品牌效应不断彰显,以早日建成办学特色鲜明、符合实战需要的国家重点公安院校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水平”警察学院的发展目标,更好地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公安事业发展。

猜你喜欢

公安学院课程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疫情当下,我们上前”——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的港航公安掠影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