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外部反应及其对策

2023-01-05陶廷昌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抗疫肺炎病毒

陶廷昌

(复旦大学,上海 200433)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政府领导中国人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历经了疫情突发及迅即应对的时期、初步遏制疫情的攻坚时期、本土疫情缓解的关键时期、疫情实现拐点转折的决定性时期以及全国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时期。在疫情防控时期及后疫情防控时期,中国采取的严格防控措施和高效管治方略,使国内疫情蔓延得到了根本遏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人类社会已被深刻改变,“我们必须战胜疫情,赢得这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斗争”[1]。然而,外部国家及媒体对于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评论总体上褒贬不一、参差不齐,他们当中大多数持赞扬肯定态度,但也有少数故意唱反调,甚至恶语中伤、刻意诽谤。因此,客观分析和总结中国抗疫工作及经验以回应外部评论,对于整体推进后疫情时代世界卫生健康体系变革和发展,推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都无疑蕴含着重大的世界意义。

一、外部世界对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正面回应

对于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外部主要国际机构以及多数国家持正面与肯定的观点,认为中国在抗疫中的防控措施严格有效,为世界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态度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出色表现,得到了以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为代表的国际机构的积极回应与高度认可。2020年1月24日,世卫组织高度赞赏中国的强力防疫举措,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认为,中国采取“非常非常强有力的防疫措施”控制了流行病向国境外的传播,使此病毒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风险降至最小”[2];2022年2月6日,针对几个发达国家不共享新型冠状病毒信息的做法,谭德塞进行了严肃批评。他认为中国为遏制这种致命病毒所采取的严厉措施令人称赞,因为这种严厉措施有效掐断了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链,为遏止病毒蔓延提供了“机会窗口”[3];2020年2月25日,世卫组织赴中国考察专家组负责人兼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在日内瓦世卫组织总部召开的记者会上,把“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在中国的考察情况作了详细汇报,分享了中国抗疫工作经验,并对全球疫情防控提出了建议。

在艾尔沃德看来,中国采取既务实又灵活的疫情防控措施,一方面使中国有效遏制了新增感染病例的大幅度跃升,另一方面又“为各国积极防控疫情争取了宝贵时间,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艾尔沃德提到,疫情蔓延的数据“曲线”与中国的强力干预措施密切相关,此曲线的每一次“偏离”理论轨道,都是中国政府强力且高效应对策略的效能彰显,因此世界各国在疫情防控方面需要加强同中国交流,学习借鉴中国的好做法;迈克尔·瑞安(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也指出,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所采取的‘战略和战术手段’都是正确的”[4]。此外,世卫组织前官员兼全球传染病研究专家福田敬二表示,中国在疫情防控中所“付出的努力、采取的举措史无前例”[5]43。

(二)来自西方主要国家的正面评价

西方许多国家对中国抗疫工作给予了极大关注和积极评价。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认为,较之于非典期间,中国在此次疫情中共享2019-nCoV的新闻更加明晰,其在病毒研究与共享信息方面体现出长足进步,中国政府的高效防控与快速反应无疑为世界范围内的防疫对策夯实了基础。[6]25对于当时“武汉封城”“交通关闭”的严肃防疫举措,《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指出,比对非典时期,这种做法所呈现出来的反应速度和重视程度具有“明显的进步”①参见《华盛顿邮报》刊载文章:《WHO Declares“Public Health Emergency”over Coronavirus》,2020年1月30日发布。,中国关闭主要交通枢纽的防疫决定是“一项非常有力的措施”②参见《华盛顿邮报》刊载文章:《Travel Ban Goes into Effect in Chinese City of Wuhan as Authorities Try to Stop Coronavirus Spread》,2020年1月20日发布。。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传染病部门负责人安东尼·福西称赞中国的疫情应对措施为其他国家带来喘息之机,“为我们做好必要的准备提供了时间”[7]。

俄罗斯方面对于中国的防疫举措予以高度评价。俄罗斯总统普京强调,面对重大疫情,中国政府抗疫决心坚定,其所运用的有效且强有力的防控措施“令我深受触动,令人称赞”[8]。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提到,中国政府的疫情防控工作“成功且透明,俄罗斯十分感谢中方所做的努力”[9]。尤里·塔夫罗夫斯基(“俄罗斯梦和中国梦”分析中心主任)也认为,面对疫情,中国政府和人民“以最高水平的纪律性,严密管控重镇武汉,筑起新的万里长城,以拯救其余国家,使其免受新冠疫情肆虐之灾”[10]。

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借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的话报道称,中国政府在疫情爆发后采取了及时有力的举措。[11]《泰晤士报(The Times)》借特鲁迪·朗(牛津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教授)之口说,世界各国对于新冠病毒的深入了解是从中国提供的病毒研究信息开始的,可以说,在了解新冠病毒方面,中国的努力不可或缺,“我们了解的许多情况都来自中国的数据共享”[5]44。

法国《解放报(Libération)》报道称,中国政府的疫情防控工作使得世卫组织的满意度持续跃升,报道指出中国政府在疫情监控、研究与信息共享等领域皆表现出很大的进步性。[6]26此外,德国主流媒体也肯定了中国政府的疫情防控工作及其取得的重大成果,这些工作及其成果也诠释着其克服困难的决心。[6]26

(三)来自亚洲主要国家的正面呼应

由于地理位置的邻近关系,使得同属于亚洲地区的国家对于中国疫情防控的现状了解更加全面,因而作出了不少中肯的评价。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Asahi Shimbun)》报道,中国面对凶猛的疫情正在展开积极行动,其采取的强有力疫情防控措施赢得了更多来自国际社会的支持。[12]日本东北大学病毒学教授押谷仁认为,中国严格的疫情防控体系和极高的医疗治愈率,使得此次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死亡率“远低于‘非典’时期”[13]。日本著名生命科学学者大岛美惠子特别称赞中国科学家,认为他们在极短时间内成功分离病毒并公布该病毒的基因组序列,使世界各国共享此病毒的基本信息,“这对于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具有重要意义”[12]44。

韩国媒体《朝鲜日报(조선일보)》对中国春节期间民众居家自我隔离进而减少流动的防疫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强调这是中国的“超强措施”[6]26。韩国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李熙玉指出,疫情暴发后,中国得以迅速将其遏制住的关键在于中国政府有效的社会治理能力和有力的防疫措施。例如在抗击疫情工作中,中国政府凭借方舱医院这种极为科学的临时医疗设施,从而为轻症患者的大规模、迅速性治疗奠定了基础,这对梗隔此病毒的早期传播发挥着极为关键与重要的作用。[14]

对于中国发行的“关于新冠肺炎的公众防护指南”,朝鲜主流媒体《朝中社(조선일보)》作出高度评价,认为此防护指南能够引导公众理性应对疫情,因为此指南向公众提供较为准确和有价值的专业防护知识。[15]同时,朝鲜主流媒体也对中国政府积极展开药物研究与疫苗开放的行动作出报道,如《朝中社(조선중앙통신사)》明确指出“上海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已研究出可供治疗的候选药物”[16],强调中国各大科研机构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疫苗研发,“并已经开展动物试验”[17]。

新加坡卫生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蓝彬明指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与新加坡展开密切的抗疫合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积极主动“分享有益经验,探讨药物研发合作,造福两国乃至全球”[18]。此外,柬埔寨副首相贺南洪也表示,面对来势汹汹、席卷全球的疫情,中国积极推动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与抗击疫情,其为防控疫情做出的贡献众所周知,其防控工作的成功做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榜样。[18]

(四)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充分肯定

广大发展中国家更是对中国抗疫工作做出积极回应。阿拉伯国家通过其主流媒体《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对中国的抗疫工作给予高度赞赏,强调中国的抗疫工作是国际义务主动践履的积极表现,它尽一切努力和运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确保外国人在中国的安全,并回应各方的合理关切”[6]26。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指出,把生命放在第一位是中国救治患者的抗疫工作理念与原则,在抗疫工作中其始终秉承科学态度,同时把高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融入抗疫工作从而提高抗疫效果;中国在管控自身疫情蔓延的同时,还向其它疫情严重的地区(如拉美地区)和国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积极生产抗疫物资支援其他国家。[14]

厄瓜多尔国家公共卫生研究所主任阿尔弗雷多·布鲁诺提到,中国的抗疫工作非常努力、主动、积极,从疫情暴发伊始,中国就迅速对病毒基因组展开测序与分析,并将测序与分析的结果分享到国际基因组数据库,世界各国基本上都是根据中国分享的这一关键信息才建立起有效的筛查诊断工具;可以说,中国在抗疫工作中的防控经验与及时共享科学信息对世界各国携手共同战胜疫情“帮助巨大”,为全球的抗疫工作提升信心与希望;同时,除向世界各国分享防控经验和科学信息之外,中国也极力向大多数深受疫情影响的国家输送和捐赠丰硕的抗疫物资,这在推动世界范围内开展抗疫行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14]

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表示,在异常艰难的抗疫期间,中国自身的防疫任务尽管十分棘手与艰巨,但中国依然腾出援助之手为有需要的国家与地区提供及时的人力物力支持,正是中国在紧急关头向我们输送“人员、技术、物资支持,有效增强了我们的疫情防控能力”[14]。约旦卫生部传染病司司长哈迪勒·莎耶赫也认为,中国疫情防控的方法多种多样,体系完备,这就在最大程度上阻止了疫情的蔓延与扩张,值得借鉴;中国及时向全球发布疫情信息、共享病毒数据,展现出一种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19]

老挝国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西提赛表示,中国政府在抗疫中始终把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安全摆在第一位,在疫情防控工作过程中体现出的高度负责、果断决策、及时应对等特点,令人印象深刻。[19]泰国前副总理功·塔帕朗西也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速度”令世界刮目相看,其在救治患者、遏制疫情所表现出来的超级速度“为全球疫情防控争取了极为宝贵的时间,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20]。

二、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面临的外部负面舆论

如上所述,积极中肯评价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机构和国家占据绝大多数,但也有少数外媒及政客出于偏见或极为自私的政治目的而对中国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政治污名化攻击,或借机指责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侵犯人权。

(一)推行新冠肺炎病毒政治污名化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病毒爆发后,中国便采取“史上最严措施”对疫情进行遏制,为世界各国防控疫情赢得了时间。但西方一些政客却秉持“中国责任论”与“中国威胁论”的偏见,图谋将新冠病毒与中国勾连起来,为推卸自身责任而“故意对中国搞污名化”[21]。

在挑起对中国政治污名化方面,美国表现得最为积极。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其大量推文中就把新冠病毒同中国勾连起来,把此病毒标注为“中国病毒(Chinese Virus)”;美国一些保守派也极力宣扬所谓“中国病毒”,如标注“中国病毒”的字样就频频出现在福克斯电视台的疫情播报画面中;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更是做出“甩锅”行为,据美联社报道,蓬佩奥仅在一天之内就在新闻发布会上6次提及“武汉病毒”。[21]显然,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政客把新冠病毒诬称为“中国病毒”“武汉病毒”的言行严重违背了《病毒命名最佳实践原则》。

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高志凯认为,特朗普这样称呼“中国病毒”“武汉病毒”属于种族歧视行径,这“会煽动美国对华人、对亚裔人进行攻击,任何一个有良心、有正义感的人,都应该谴责特朗普这样的种族主义的行径”[22]。美国政客这种污名化的做法同样受到其国内党派及议员的批评,例如民主党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就要求白宫、福克斯新闻以及全部在听的人都必须明白,“新冠病毒(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任何“污名化”的病毒标签非但违背美国精神,“而且对我们的疫情应对工作有害”。[21]《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也发表评论称特朗普将“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的政治污名化行为,其目的是转移民众的视野与焦点,从而“掩盖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灾难性失败”[23]。

随后,奉行污名化的西方政客又无端制造新冠肺炎疫情“中国责任论”的诉讼闹剧。据美媒报道,密苏里州总检察长埃里克·斯密特在密苏里东区联邦法院起诉中国政府,称疫情蔓延所造成的大量死亡、病痛和经济损失完全是中国的责任,中国必须对此负责。[24]此言论一出,立即受到各方批评与谴责。路透社报道称,根据国际法,在美国法院追究中国对疫情责任的做法是荒谬的,因为“主权豁免原则”的国际法“为外国政府避免在美国法院受到起诉提供了广泛的保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密苏里州“甩锅式”的诉讼纯属违背基本法理的恶意滥诉,因为根据国际法中的主权平等原则,中国政府的疫情防控工作属于主权内政,因而“在疫情防控方面所采取的主权行为不受美国法院管辖”;芝加哥大学国际法教授金斯伯格直言,密苏里州起诉中国政府是有其政治目的的,那就是为了帮助他们的共和党领导人参加大选,这些政客将焦点“甩锅”给中国,完全是为了掩盖美国政府自身的错误。[24]

(二)指责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侵犯人权

人权问题历来是一些西方政客借以攻击发展中国家及干涉其内政的重要抓手。在疫情蔓延世界的境遇下,这些西方政客以侵犯人权为由,对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及其取得的成就提出各种质疑。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相关文章认为,武汉“封城”举措会导致人们的恐慌感,从而致使疑似病例的人不愿意报告疾病或谎报疾病,“并且逃离隔离区”①参见《华盛顿邮报》刊载文章:《Travel Ban Goes into Effect in Chinese City of Wuhan as Authorities Try to Stop Coronavirus Spread》,2020年1月20日发布。;相关文章更是声称这种“封城”会潜在引发“对患者”和“对被隔离地区”的双重歧视。②参见《华盛顿邮报》刊载文章:《Unprecedented Chinese Quarantine Could Backfire,Experts Say》,2020年1月24日发布。甚至有外媒称,中国政府严格的防控审查方式会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强制性惩罚故意传染病毒者将会严重消解公民对政府的信任。[6]29在西方某些人眼中,这些“封城”、隔离、检查等中国防控的严格措施也成为其责难中国践踏人权的罪证,甚至一些媒体居然把“行程码”“场所码”的扫描与识别以及社交网络的定位技术也视为是中国“监控民众自由的手段”。

针对西方这些政客的人权指责,有关方面给与了严肃批评。人民日报强调,鼓吹“人权”向来是美国一些人举在空中的幌子,疫情面前漠视“生命至上”、抛开“救人第一”是其“人权”的具体表现;生命权为个体之最基本人权,其为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和国际人权公约所双重支撑和保障;对于每一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中国政府“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其“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地毯式大排查方法以及“一人一案,专人专护”的重症救治措施,全面彰显了中国在抗疫中秉持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真正人权,因此西方一些政客以“人权”为幌子向中国发难,其实质都是“对中国人民抗疫斗争的亵渎;对其自身失责的掩盖;对全球合作抗疫的搅局”[25]。

反观美国的疫情防控状况,自2020年1月初美国核心部门便收到新冠肺炎疫情情报,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委员彼得·纳瓦罗以及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亚历克斯·阿扎等卫生官员和医学专家,高度重视与关注疫情对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并曾对疫情在美国蔓延的潜在风险作出预测和警告,但美国政府却对此预测和警告完全予以忽视,与疫情防控工作背道而驰,严控信息传播、限制疫情信息发布、制造虚假信息误导民众,致使美国民众感染病毒数量约200万、死亡人数约11万,这就直接“导致美国民众陷入深重的人权灾难”[26]。

由于美国“人权”的资本属性,促使其决策层预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会导致美国股市崩盘,于是决策层立刻否决了备忘录——《美国政府应对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的措施》,这种资本利益优于人民利益的美国“人权”直接“把美国民众推向感染和死亡的边缘”[26]。可以说,西方政客对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的人权质疑,事实上是资本支配之下,漠视生命、空谈抽象的虚假人权,“注定会遭到国际公义、文明社会所蔑视”[25]。

三、应对外部反应的基本主张与主要举措

外部世界对于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态度褒贬不一、参差不齐,既有正面的观点和报道,也有负面的观点和报道。对此,我们要有自己的基本主张与主要举措。

(一)应对外部反应的基本主张

1.坚持人民至上与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与原则

步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强调必须把这一思想贯彻落实到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各个领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27]。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就是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治国理政的首要任务,把人民至上与生命至上作为抗疫的首要原则。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伊始,习近平就明确提出务必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务必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抗疫原则,不惜一切代价致力于“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8]。在“人民至上与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与原则指导下,各级卫生健康委、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医院以及各地医疗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互相协调、上下同心、众志成城。

对于当时病毒感染最严重的武汉,我们在全国范围内以最迅速的举措和方略把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以及最急需的资源调集起来,为救治患者全力以赴。在救治过程中坚持“不遗漏、不放弃”原则,无论多小的婴儿、多大的老人皆展开全力抢救,并且“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29]。这无疑充分凸显了在抗疫工作过程中“人民至上与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与原则,正是基于对这种抗疫理念与原则的遵循与实践,中国才能够在短时间内掐灭疫情蔓延的火焰。

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所秉持“人民至上与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与原则,是对真正人权的捍卫与保护的彰显。对于西方政客的人权质疑,新加坡《海峡时报(The Straits Times)》网站刊发文章指出,美国及其盟友的“甩锅”行为不仅无益于抗疫,反而会让更多的民众陷入感染危机,因此美国及其盟友应把重点转移到拯救生命上,并与中国政府合作研发有效的疫苗,将管用得多[30]。多米尼加共和国科学院院士爱德华多·克林格也指出,中国政府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坚决有力且对世界人民负责,“有人叫嚣这是‘侵犯人权’,纯属无稽之谈”[25]。迄今为止,中国仍然加紧实现全年向世界提供20亿剂疫苗,而目前业已把近12亿剂疫苗和原液输送到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并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提供1亿美元,这表明中国“为人类彻底战胜疫情作出应有贡献”[31]。

反观美国,其自身由于应对疫情不力而导致“人权灾难、社会不平等、种族歧视以及弱势群体的生存维艰”[26]。虽然美国人口较之于发展中国家占比不大,但截至2021年2月底,美国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却超过全球总数的25%,死亡病例数占全球总数的近20%,超过50万美国民众失去了宝贵的生命”[32],这显然严重背离了国际人权法精神,是漠视“生命至上”、空喊“人权”的避责行径。此外,对于在国际社会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美国暂停对世界卫生组织资助的举动,被《柳叶刀(Lancet)》刊文严批:“此时停止对世卫组织的资助是反人类罪行”[25]。

2.携手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着眼于全球视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思想属于贯彻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推进全球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变革与发展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在第73届世界卫生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中,习近平系统阐释了推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的重大意义及实践举措。针对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习近平提出“六项建议”: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发挥世卫组织的领导作用;加大力度支持非洲国家;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同时提出了支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的“五大举措”,包括将在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以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抗疫斗争以及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建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建立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中国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落实“暂缓最贫穷国家债务偿付倡议”等内容[33]。这些建议与举措充分体现着中国抗疫工作所遵循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其不仅对本国公共卫生事业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33]。习近平强调,为从根本上遏止疫情蔓延,世界各国需要“坚持同舟共济,加强公共卫生合作”“坚持公平可及,加强疫苗国际合作”[34]。

上述重要建议、举措和倡议,对于与世界各国分享疫情防控经验、凝聚国际抗疫力量、把握共同抗疫方向以及提振全球抗疫信心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任明辉、塞尔维亚“一带一路”地区研究中心主任伊沃娜·拉杰瓦茨、《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利克·科尔容巴耶夫、埃及开罗美国大学政治学教授努哈·贝吉尔以及法国中国问题专家索尼娅·布雷斯莱,都对中国抗疫工作的理念、举措和倡议作出中肯的赞誉[35]。任明辉表示,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既有战略高度又有务实精神,他把科学的疫情防控工作同有效恢复受疫情影响国家、地区的经济实现有机衔接,也就是在支持世卫组织决定及行动的基础上把防控与发展统一起来,这是中国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念表征。伊沃娜·拉杰瓦茨表示,无私推动抗疫国际合作的中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与抗疫的典范,为了有效抗疫,世界各国都应该支持世卫组织并在该组织领导下采取协调行动。谢利克·科尔容巴耶夫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到的五大举措全面凸显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而矢志不渝推动国际抗疫合作的坚定决心与使命担当。努哈·贝吉尔提到,令他最为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主席关于加强对非洲国家支持的可行建议,世界各国都应向中国借鉴防控方法与防控理念,那就是坚定不移支持世界卫生组织,支持国际抗疫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防控疫情。索尼娅·布雷斯莱也表示,加大对非洲国家的支持是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及的主张和建议,这不仅是中非相互支持、守望相助的情谊见证,同时也是“人类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的中国视野,以及蕴含在这种视野中团结抗疫的中国理念。

由此可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场域下,中国提倡携手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基本主张符合全球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现实诉求,预示着全球卫生健康治理体系的变革方向与发展趋势。

(二)应对外部反应的主要举措

1.理直气壮驳斥与批评外部媒体的负面舆论

首先,驳斥与批评外部的人权责难。中国在疫情防控期间,外媒针对“封城”“封路”的严格管控措施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进行质疑。西方一些政客借机指责中国的“封城”“封路”是对患者和被隔离区的歧视,认为中国的人脸识别、社交网络跟踪以及个人健康信息录入是一种非法侵犯人权的行为。究其缘由,这些质疑和看法的产生,其根源在于外部个人或集团缺乏对中国国情的全面把握和理解,而片面、机械地借用他们自己国家的标准和惯用做法“来衡量我们的抗疫举措”[6]29。众所周知,中国人口庞大、交往频繁,如果不采取这些严格举措,疫情蔓延将不可遏制。正是在这些严格防控措施的有效运行中,中国才能将病毒感染率降至最低,将患者治愈率升至最高,为世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赢得时间,这无疑深度体现着疫情防控工作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本真人权。

其次,驳斥与批评西方政客及媒体的病毒“污名化”。疫情无国界,共同抗疫是全球各国必然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携手应对疫情,坚持科学溯源,反对政治化、污名化”[34]。但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和国务卿蓬佩奥为主要代表的西方政客却将此病毒污名化为“武汉病毒”“中国病毒”,其实质在于“不断通过污名化别国的方式‘甩锅’”[21]。这种“污名化”甩锅做法令美国国内舆论也感到非常不满,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CNN)》报道,在全球疫情蔓延的非常时期,积极防控和应对才是重中之重,而在这个非常时期指责中国,其目的就是“试图转移其抗疫不力的指责”;在接受美国全国公共电台采访时,意大利马里奥内格里药理研究所主任雷穆齐表示,早在去年他就遇到“一种‘非常陌生且极为严重的不明原因肺炎’”;在2020年3月11日,美国疾控中心主任雷德菲尔德在新冠病毒听证会上作出回应,他指出,于2019年9月开始的大量死于美国流感季的人数,“实际上死于感染新冠病毒”[23]。此外,根据《柳叶刀》《自然·医学》等权威学术期刊的实证文章,都倾向于“强调病毒的自然起源”[30]。这意味着西方政客“言疫情必称中国”的病毒“污名化”论调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再次,驳斥与批评外部借机攻击中国社会制度的言论。有报道称,中国疫情防控信息不透明,与非典时期一样的数据隐瞒与应急措施。①参见《费城咨询报》刊载文章:《Trudy Rubin:Coronavirus Death of Chinese Whistleblower Doctor Should Sober Beijing-and us》,2020年2月7日发布。《澳大利亚人报(The Australian)》刊文提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公共卫生系统强力高效但却仍然持续地感染流行病,其主要原因在于民众贫乏的自我保护能力。②参见《澳大利亚人报》刊载文章:《Communists Lose the Ability to Care for Themselves》,2020年1月31日发布。甚至有媒体抓住疫情防控中的非实质性问题作为他们诘难和攻击“中国深层结构性问题的前哨阵地”,将疫情应对不及时的深层因素归咎于“中国政治制度运作存在问题”[6]29。这显然是对中国抗疫事实的歪曲,从中国抗疫的整个艰辛历程不难看出,中国始终保持信息透明公开,早在2020年1月3日,中国就及时向世卫组织和美国有关防控机构通报疫情信息,紧随其后“世卫组织第一时间就向全世界发布了信息”[30]。在此期间,全球超过1000个单位团体上书白宫,指出世卫组织与中国政府并没有中断联系,而是一直保持密切沟通,共同“确保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通报公共卫生数据”[30]。此外,中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在人力动员、统筹调度、科技融入以及各种管控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正如埃及《共和国报(Algomhuria)》刊文指出,此次疫情防控把中国的制度优越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统一协调与动员民众共同抗疫的举措在人口极度庞大的中国展开却没有慌乱,这令人赞叹,如果在抗疫工作中缺乏“与之相称的国体制度作保障,抗击疫情的结果会是怎样”[36]。

2.多维度深层次讲好中国的抗疫故事

首先,加强与深化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数据叙事。运用数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描述,可以促使疫情信息的高效普遍化。疫情期间,“热力地图+折线图”的数据化模式直观易懂,民众可以据此一目了然地感知全国不同省份与地区的疫情状况,进而自动规避疫情重灾区的群体性聚集,缓解疫情防控难度。2020年1月28日,中国疾控中心就在其官网公布并启动“肺炎疫情分布系统”,该系统的界面分为“统计数据”和“颜色地图”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共同动态更新和展示疫情在全国的变动情况,使“新增疑似、新增确诊、新增死亡、累计疑似、累计确诊、累计死亡”六项指标的数据动态可视,之后又增加“累计追踪密切接触者”“尚在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重症病例”“治愈病例”等指标,推进“肺炎疫情分布系统”不断完善。这些疫情数据动态图以直观的形态表现单一的数据变化,其“相对文字罗列更具冲击力”,同时“也较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37],进而使得对疫情状况的把握具有普遍的公众性。

其次,坚持运用比对的方式报道疫情信息。中国政府落实严格疫情防控措施却被外国某些媒体界定为侵犯人权,这无疑是“典型的无原则、无边界的自由人权论”[6]30,运用比对的方式报道疫情信息可以将这种“无原则、无边界”的人权论予以灭落。例如,在人数感染方面,早在2020年6月8日,美国本土新冠感染病例数量就“达1971302例,累计死亡病例达111620例”[26],这两项数据远远高于中国及其他国家;在医疗费用方面,中国的病例救治费用全部由政府兜底,而在美国,“400美元的意外开支”将有近四成的美国人支付不起,据相关统计“有25%的美国人因为负担不起医疗费用而不得不放弃必要的治疗”[26];在隔离管控方面,中国并没有出现群体或地区的污名化攻击现象,而美国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社会紧张情绪以及抗疫资源配置的不均等,直接使美国“主流社会”对于“少数种族(如亚裔、非洲裔和拉美裔)”的歧视度大幅提升[26],其后果就是少数种族美国人在公共场合遭受羞辱和攻击的事件时有发生;在患者救治方面,中国无论男女老少,都始终坚持“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普遍性”大排查,坚持“一人一案,专人专护”的重症救治措施,而美国却在资本的支配下把大量没有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的感染者拒之门外,让其自生自灭。

再次,科学处理抗疫事件中的“个别与一般”。外部媒体出于某种“政治图谋”而经常挑选单个的案例与细节进行报道,在疫情防控中借助于单个人在疫情中殉难的案例与细节极力渲染作为外来体验者的悲情,然后将引发悲情的矛盾推向中国政府。这些媒体选取的个案及细节,或许的确有其“突发”现象,但一定不是普遍现象,因而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虚无了中国抗疫的总体进展和巨大成效。外部媒体这种单个案例与消极细节的报道,就要求我们科学处理抗疫事件中“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因此,我国媒体在报道个体、团体(个别)时需要将其转渡为全体、国家(一般)的价值延伸。在艰难的疫情防控期间,我们需要把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进行大力宣传,并帮助优秀典型们化解自身的实际困境,对于他们的“生活、安全、人文关怀都要保障”[38]。在价值延伸的报道中,要凸显这些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凸显他们“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的责任担当,使之融入国家的主流文化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个体行动向国家主流精神的升华。科学处理抗疫事件中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不仅使每个个体得到充分的关怀,而且使个体发展为一般从而彰显真实的中国抗疫精神,进而有效规避并纠正外媒单个性、细节化报道的偏执与失真。

四、结语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至今,已历时近三年。在此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拧成了一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庞大抗疫力量,取得了世界公认的伟大抗疫成果。在艰苦卓绝的抗疫历程中,我们形成了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理念与举措,在国内科学、有效遏制了疫情的扩张与蔓延,为世界疫情防控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被世界各国所高度赞誉,好评如潮。虽然当前疫情偶尔呈现反弹现象,但在“动态清零”总方针指引下,我们很快控制了疫情蔓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抗疫胜利。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大考,而防疫举措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是取得大考好成绩的关键要素。面对疫情的长期冲击,中国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全力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并根据不同时段与地点与时俱进地适调防控措施,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可以说,近三年来的疫情防控实践有力证明,我国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形成的抗疫理念与举措“符合国情、符合科学,路子是对的、效果是好的”[39]。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市考察时所指出的,“如果算总账,我们的防疫措施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40]。当前,奥密克戎病毒变异株在全球逐步扩张与蔓延,且在2022年5月,国内从输入病例中首次检出奥密克戎毒株新亚型BA.4和BA.5,这两种型号的变异毒株较之于以前的普通型具有更强的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防控难度与外防输入压力。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我们必须继续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不犹豫、不动摇,唯有如此,才能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猜你喜欢

抗疫肺炎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病毒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感冒病毒大作战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病毒,快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