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心脏病患者日常居家护理须知

2023-01-04李虎

健康之家 2022年16期
关键词:心脏病饮水服用

李虎

秋冬季节,天气逐渐变得寒冷,许多老人会减少外出时间,尤其是本身具有基础慢性病的老人,即便有些许不适也会选择扛一扛,尽量避免去医院。对于老年心脏病患者,居家期间需要了解心脏病的自我护理知识,避免急性发作。

适量饮水

如果老年心脏病患者心脏功能正常,可以像正常人一样饮水,每日在1000~1500 ml。但如果患者心脏功能欠佳,即便手术后存在不同程度问题,也需要限制饮水量,以免给心脏带来负担。但是,仍需要适量饮水,保证最低的生理需求,每日在1000 ml左右。饮水的方式上,要少量多次,不要一次喝太多。此外,还要注意尿量,如果每天饮水达标但尿少,说明心功能较差,要服用利尿剂,饮食上还应吃些水果如香蕉、橘子等。

加强体育锻炼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来说,每天进行适度运动对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但运动时要控制好量与时间,避免运动过度引起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锻炼时间宜选择在下午15:00~17:00,忌晨跑,清晨慢跑对心脏可能造成压力,可采取散步、练气功等方式。运动形式和方法可根据个人的体力和耐受力来选择,比如慢跑、游泳、健身操、打太极拳等。锻炼时,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每周至少进行3~5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次运动30 min,以微微出汗为宜。不要空腹运动,过饱或过饥都会给心脏带来负担。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差,基础疾病较多,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以免发生意外。

注意生活方式调节

老年心脏病患者应注意合理饮食,以清淡、低糖为主,尽量不吃辛辣、油炸、高脂肪的食物。每天喝一杯牛奶,每周吃4~5个鸡蛋,瘦肉、豆制品、蔬菜水果等都要吃一些,以保证营养均衡。其中,吃少量的黑巧克力对心脏有好处。因为巧克力中的一些营养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和抗氧化物,能减少血管中斑块的形成,预防中风和动脉硬化,提高心脏功能。生活压力大而引发的精神紧张对心脏有很大影响,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脏收缩功能异常,使得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甚至引发急性心梗发作。因此,老年心脏病患者应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激动,同时注意规律起居,不要熬夜。

坚持药物治疗

老年心脏病患者长期坚持服用降脂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是必要的,因为一旦停药,会导致血栓风险增高,严重时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其中,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危险。对于没有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或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等的老年心脏病患者,如果只服用降脂药物而没有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老年心脏病患者居住场所要保证空气流通,因为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发病前有明显诱因,如果空气不流通,则会使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压升高。特别在冬季,当气温下降至10℃以下,老年心脏病患者长期待在密闭的空调环境内,室内外温差大,空气混浊,更易患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等疾病,从而引发心脏病急性发作。因此,冬天应尽量减少外出和进餐次数,尤其要避免进食生冷食物。在气候适宜的情况下(温度在22℃以上),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吸烟者要彻底戒烟。

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让心脏得到充分休息,使血压降低,心脏收缩增强,心肌耗氧量下降。但睡眠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血管收缩,引起脑血管意外。建议每天睡眠时间为6~8 h比较合理。为了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睡前不要使用手机,保持环境的安静,可以温水泡脚和进行10~20分钟冥想缓解压力。

规律服药,定期检查

规律服药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石,改善生活方式可为药物治疗锦上添花,自我观察、定期随访是保持疗效及延缓疾病进展的金钥匙。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一些地方普通门诊就诊不便,为了自身及家人的安全,规律服药尤为重要,切勿随意停药及调整药物剂量。如有不适症状,可及时在医院网上系统就医,通过在线视频问诊,安全便捷。平时做好自身体温、血压(高血压患者)、血糖(糖尿病患者)、体重(心衰患者)等指标监测,主动与熟悉的医师沟通,维持疾病相对的稳态。

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逐步下降,很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因此要确保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定期去医院心脏外科门诊随访,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尤其是强心、利尿药,由于其药理特性,必须绝对控制剂量,按时、按疗程服用,以确保疗效。每次服用强心药前,须测量脉搏数,若心率过慢,应立即停服,以防药物毒性作用发生,危及生命安全。

关注情绪变化

老年心脏病患者由于受疾病的困扰,加之身体活动日益不便,会产生憂虑、担心的情绪。这时候需要多和家人交流,宣泄心中的压力。家属则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声音,并为患者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此外,患者还可以自我寻找减压的方法,如冥想、运动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护理要注意的禁忌

适当吃鱼

吃鱼对心脏有很大的好处,这是因为鱼类富含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如果一天能吃30~50 g的鱼肉,可以降低心脏疾病的风险。

抽点时间晒太阳

太阳光对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好处,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从而保护心脏。根据调查发现,只要有高日照的地方,心脏病发病率相对较低。日光浴的最好时间是早上8:00~10:00,下午16:00~18:00。

及时治牙病

慢性牙齿疾病中的细菌对心脏有潜在的威胁,所以要加强对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能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预防感冒

感冒会导致心脏疾病的发生,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注意。这是因为感冒发生后,身体为了抵御细菌和病毒的入侵,白细胞会增多,免疫活性物质增加,在血管壁上沉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或加剧心脏损伤。

严格控制盐的摄入

食盐中的主要成分是氯和钠。人体内大多数的钠和氯通过尿液排出,如果血液中的钠离子含量太高,会导致身体大量水分滞留,使患者出现全身水肿、肝脏肿大,进而增加心脏负荷,甚至有可能出现心衰。另外,过量的盐也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主要因素。

猜你喜欢

心脏病饮水服用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简易饮水鸟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服用抗过敏药物须谨慎
如何正确服用胃药
服用降压药警惕不良反应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防丢干伞饮水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