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点一阶梯”的教学评一致性课例研究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为例
2023-01-04刘静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为优化备课思维,强化整体意识,重庆市南岸区区域三期课改打破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提出教学评一致性备课模式。基于此,笔者所在学校提出“两点一阶梯”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要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搭建学生自主攀爬的阶梯,进而达成教学目标。本文以“分数除法”一课为例,阐述如何基于两点一阶梯制定教学目标点,搭建学生攀爬阶梯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一、分析学习起点,制定教学目标点
(一)优化学科结构,找准单元教学关键点
“分数除法”一课中的例1“分数除以整数”,从特殊到一般的算式,通过分数的意义理解算理,进而总结出计算方法;例2编排的“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是通过实际生活情境借助直观图解释计算过程的合理性,最后通过乘法结合律将计算过程变形进而总结出计算方法。由此可以看出例1和例2总结出了相同的计算方法,但算理的推导却有 2个脚手架。学生容易在2堂课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算理理解上的断层和脱节。因此,基于以上分析得出分数除法的教学关键点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沟通“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之间的联系。
(二)精设前测问题,找准学生学习生长点
1.前测找准学生的普适性需求
课前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全校6年级的学生进行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以下2个问题:
(1)关于分数除法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2.访谈了解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通过访谈发现:学生说不清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的算理,只知道计算的法则。追问原因:大部分是在学校外面学过或家长告知。通过以上分析,了解到学生学习起点:知道算法,说不清算理。我们的教学应该教在学生的最需处,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知识能力形成的攀爬阶梯,进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
(三)综合分析学习起点 ,准确制定教学目标点
1.重构教材内容,优化教学设计
通过对课标要求、教材和学情的把握,尝试从单元整体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将例1和例2合而为一,用商不变的性质统领分数除法教学,重点突出“转化思想”,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乘法”和“除法”之间的统一性。
2.充分把握学习需求,精准制定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深度学习,以及学情的充分把握后设计的教学目标,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又较好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习的长远目标。基于此,我们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能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将小数除法算式转化为除数是“1”的算式来计算,发现其实质就是将除法转化为乘法。
(3)从多种角度认识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的推导过程,会正确计算分数除法。
二、立足教学目标起点,搭建学习阶梯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一堂课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但目标的实现需要以课堂学习活动为载体,每一项学习活动的设计都要紧扣目标,为目标服务。因此教师应该清晰地知道每一学习环节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需要达到何种程度。
设计阶梯性任务活动,搭建主动学习平台。“教学评一致性”是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为学生创建学习活动,进而达成教学目标。为了达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一共设计了4个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为达成目标1设计基础性的任务,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设计探究性的任务达成目标2,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后在学习了新知的基础上设计综合性的任务达成目标3,进一步巩固对新知的认识。整个任务环节如图1所示。
图1 单元阶梯性任务活动
三、设计评价关注点,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评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教师能够更加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每一教学环节的即时和形成性评价,能够及时反馈教师教学设计环节和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并对目标的达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评价关注点能够帮助改进教学,同时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设计评价时应注意评价与目标保持一致,不能任意拔高或降低要求;评价要与目标配套,有的目标适合及时的问答与反馈,有的适合表现性的评价,有的适合习题检测,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堂课笔者根据目标和任务设计课堂观察、问答、习题检测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依据对学生每一学习活动的评价关注点反馈情况,动态判断学生目标达成程度。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更好的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一线教师应深知目标、教学、评价不是单一的过程,而是相互依赖、有机联系的整体。教学、学习和评价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清晰具体的教学目标是达成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教师应在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基础上提前制定好教学目标点,同时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并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判断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目标达成情况,根据反馈动态调整学生的学习活动。只有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强化教学评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保证教学评的高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