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育信息化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3-01-04马之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目标信息化

马之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重庆 400067)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到2035年,我国要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必由之路。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对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带来了教育范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MOOC、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手段相继涌现,信息化教学设计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如何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直接关系到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和教学效果的体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出,英语专业应着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教学中教师应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实际教学效果,确保教学质量。为紧跟时代发展趋势、贯彻国家教育改革方针、提升高校专业课程改革实效,本研究以信息化教学理论和产出导向等新理念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尝试将信息技术融入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英语)教学改革中,促进课程目标有效达成。

一、综合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背景

综合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核心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语言技能,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传统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学内容集中在词汇讲解、语法分析、课文解析上,忽略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学习和语言应用[1],导致学生英语语言实践机会缺乏或不成体系,语言学习与现实交际脱节,因此英语综合运用技能不强,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具体表现为:课程教学目标较注重实现语言目标,而对学生的思辨能力、人文素养、信息素养等非语言目标重视不够,甚至缺失;教学偏重培养阅读能力,忽略了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有机融合;教学方法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翻译、词句训练模式,教师围绕教材配套PPT开展教学,课堂讲授比重大,学生的语言技能训练较少;课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支持不够,第二课堂语言实践平台没有充分利用,学生缺乏利用新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学习和探究的机会。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笔者所在高校为研究个案,

选取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作为改革试点课程,尝试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

1.基于教育信息化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理论依据是什么?

2.综合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如何设计?

3.综合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如何实现学习产出?

笔者选取2018级英语师范专业班级作为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验班(共计32人),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手段,在自然教学条件下分步实施综合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获得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发现和应用成果。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访谈的方法,对上述学生以问卷方式收集其对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评价体会,回收整理和统计分析信息;同时抽取其中10%的学生通过访谈了解其对信息化翻转学习、信息化测试与讨论、信息化项目训练的心得体会或意见建议。

二、综合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理据

本研究主要以信息化教学理论和产出导向法为理论依据,拟建构基于教育信息化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模式。

(一)信息化教学理论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教育要素的改革和变化。它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利用,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创设教学系统的流程或程序,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成效。

信息化教学理论基础涉及众多流派的学习理论,本文只讨论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要点。行为主义理论代表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法[2],总结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形成了程序教学理论,成为后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基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认为,学习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只提供潜在的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则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该理论提倡有意义、探索式的学习,学习中要关注人的心理活动和认知变化。情景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4]认为,情境是学习的一部分,脱离情境的学习是错误而缺乏成效的,学生是完整的个体,其主动探索及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影响学习成效的关键。所以,信息化教学设计应关注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情感需求,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者参与学习和展示学习行为的主动性,并创设相关情境和任务。从加涅[5]的信息加工理论角度看,学习包含信息输入和信息加工整合建构两个阶段。前者强调知识信息必须通过某种方式,以某种表征形式(符号、直观内容及其组织)引起学生的注意,经感官进入信息加工系统中;后者强调学习不仅是简单的记忆痕迹,学生要通过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来达成理解,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而信息技术通过文字、声音、静态图像、动态图像等方式呈现给学习者,输入其信息加工系统,让学习者获得知识建构。

在这些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范式。有学者指出,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特征包括教学目标的科学性与针对性、技术条件的可靠性与适用性、策略方法的合理性与灵活性、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和发展性[6]。还有学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是在技术理性的指导下让信息技术替换课程教学,而是要超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学环境等条件性要素,从学生发展这一本质性要素出发,来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式和路径[7]。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基于信息化教学相关理论和研究发现,本研究尝试设计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体现信息化在教学全流程中的模态辅助、意义建构和产出驱动功能,增强技术的运用对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的价值。

(二)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中国外语教学背景下产生的教学理论。该理论以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等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以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选择性学习为教学理论假设,以驱动、促成和评价的教学流程为实现方式[8]。这一理论对当前外语教育教学改革起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指导作用。

POA学习中心说认为,教学要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服务于学习目标的达成,要促成有效学习的发生,即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能学到什么,能运用学到的东西做什么。学用一体说提倡输入性学习和产出性运用紧密结合,教学活动都与运用紧密相连,做到学用无缝链接。全人教育说强调语言教学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外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自主学习和思辨能力等。

在外语教学中,“输出驱动”主张产出是外语学习的驱动力和目标,“产出驱动”这一教学环节可以拍成视频或者微课,让学生在课前学习。“输入促成”要求适时提供能够促成产出的恰当输入,输入具有选择性、支架性、导向性和评价性。“选择性学习”指根据产出需要,学习者从输入材料中挑选出有用的部分进行深度加工、练习和记忆。

产出导向法表明,外语教学要突出能力导向教育,关注每一位学习者的学习产出,学生在外语学科获得的能力通过其学习成果来体现。学习成果包括学生经过有效的学习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和学习过程中建构的价值观及发展的思维等。因此,英语信息化教学要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围绕学习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运用英语解决真实的交际问题,培养学生在真实任务中输出英语的能力和表现的综合素质。

三、综合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

根据文献研究分析结果,结合综合英语课程实践现状和问题反思,本研究提出了学习目标和产出导向下综合英语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L-PDP-E)(见图1)。由图1可知,信息化教学模式围绕课程学习产出目标,按照教学三个重要环节,分别实施不同的信息化教学活动:课前信息化翻转学习(Technology Driven Flipped Learning),课中信息化测试与讨论(Technology Driven Quizzing and Discussing),课后信息化项目训练(Technology Driven Project Training)。该模式从课前环节开始,到课中,到课后,再回到课前,循环流动,形成了闭环;同时,针对教学活动全环节进行评价(Evaluation),运用不同的评价量表定性和定量评价学习效果,检验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并反哺学习目标修正和学习任务调适。每个环节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教学原则,强调“信息化学习”,通过信息化的任务和活动驱动,促成学习目标实现。

课前信息化翻转学习的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单元话题的基本信息,包括英语词汇和相关句式。教师在网上学习平台投放学习文本、音视频材料,学生根据学习要求在平台上收听或阅读材料,在技术支持的信息化环境下预习和思考学习内容。课中信息化测试与讨论环节旨在了解学生课前学习的效果和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师通过在线英语词汇小测试、在线问题研讨等教学活动,检测学生对话题信息的记忆、领会、应用、分析等能力。课后信息化项目训练主要增强学生知识整合、知识迁移、知识创新能力。教师设计好基于真实情景的语言实践项目,学生借助多媒体、音频和视频、网络等技术媒介将课内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融入项目操练,获得相应的学习产出成果。在课堂教学中,一切语言教学活动都与运用紧密相连,做到“学”与“用”之间无边界、“学”与“用”融为一体[7]。

图1 信息化教学模式(L-PDP-E)

四、综合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路径

(一)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指导教学设计和实施

根据文献梳理和模式建构,本研究首要改革的任务是修订综合英语课程大纲。以笔者所在学校2018级学生综合英语课程为例,根据学生专业的毕业要求,对课程目标进行完善。除了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目标,笔者还增加了课程学习非语言目标,如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思辨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合作能力、情感态度素养等。课程内容参照英语专业能力标准进行进阶式设定。笔者改革了课程教学评价依据和标准,更加注重信息化过程性评价,如讨论、小组任务等;依托云平台,制订了信息化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和比例:平时成绩与期末测试成绩各占课程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由技能训练(线下口语测试20%)、作业(线上讨论答疑30%)、论文笔记(线上视频/非视频20%)、课堂表现(线上头脑风暴20%)、出勤(线上考勤10%)等五个板块构成。课程大纲的完善为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依照教学设计模式,实施信息化整体教学

在新课程教学大纲指导下实施L-PDP-E教学模式过程中,学生课前在网络平台上领取教师针对单元话题布置的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和产出任务,浏览线上自主学习的配套材料和资源,开展“翻转学习”活动。例如,《新编英语教程(第3版)》第3册[9]的第三单元是文学话题,其学习目标中的知识目标是能掌握名著赏析方法;技能目标是能推介英语文学作品;思政目标是能树立中国文化自信;产出任务是选择一部影响自己的英语文学名著,谈对作品的认识,并以小组为单位比较中外名著。课前信息化翻转学习要求学生线上观看名著赏析微课,在线阅读名著赏析指导文本,获得对名著赏析的认知和语言准备。课内,学生与教师就翻转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交流讨论,学生接受教师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小测试。课后,学生根据翻转学习和课堂交流讨论的结果,依托信息技术完成本单元项目实践任务,学习成果在课堂上交流展示,将成果传至网络学习平台蓝墨云班课分享存档。例如,在工作话题的单元中,文章详细描述了作者第一份工作面试的经历,学生通过课前翻转学习,登录该平台观看英文求职面试视频,阅读面试需要的英文简历、英文求职信和求职故事,掌握基于求职话题的英文词汇、句式、篇章和体裁等。课堂上,学生利用智能手机登录网页,参加求职话题小测试(词汇选择、理解判断和单词填空题),检测学生对求职的认知和理解;然后师生讨论文本信息,交流择业观,反思评估自我求职的优劣势,将观点发布到云班课互动平台。课后,学生完成个人英文简历,线下结对或以小组方式模拟求职面谈,课内展示录制的求职视频,也可进行现场表演,将学习结果呈现给班级。通过将信息化融入教学全环节,学生在技术辅助英语学习的同时完成了英语的输入和输出,促进了语言理解、迁移和应用。

(三)强化学习产出理念,确保综合性目标达成

在“产出导向法”教学中,“多样性”是促成有效性标准之一。“多样性”指“促成”要提供“听、说、读、写、译”等不同活动类型,并采取多样教学组织形式[8]。除了知识和技能要素的“促成”,还要注重情感价值等课程思政要素的“促成”。课程思政的关键就是抓住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挖掘课程的育人功能,通过科学有效的内容设计,引导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0]。本研究改革的重点是学生每单元基于项目的学习产出,实现知识、能力和价值等多元学习目标的达成。以上述教材第四单元为例,该单元学习主题为旅游,学习产出目标分为语言、技能和思政目标。语言目标要求学生能掌握有关旅游的英文词汇和句式;技能目标要求能用英文介绍家乡;思政目标要求能养成爱国爱家意识。“学习产出促成”强调活动的“多样性”,产出任务要求学生结对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带领外国人参观重庆或家乡某个景点,撰写对话文本和录制音视频。在产出过程中整合了学习者语言综合实践能力和素养要求,即学生要听懂旅游过程中交际对象的话语,说清旅游中的文化内涵,读懂旅游名胜古迹、人文场所的语篇信息,写好旅游交际对话文案,译好旅游场所相关史籍语料,以及在口头和书面语中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正向的中国声音,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培养深厚的家国情怀。为保证产出成果的有效性,“输入促成”要求学生课前线上观看景点的英文介绍微视频,利用媒体和网络技术获得话题的认知图式和语块输入。学生通过目标明确的学习产出任务,在信息技术辅助和促进下,充分发挥学习主体能动性,实现了基于英语学习话题的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

五、综合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效

(一)学生参与度增加

学习者参与度可分为行为参与度、情感参与度和认知参与度三个维度[11]。问卷结果显示,在信息化教学模式引导下,92.5%的学生课堂内外的行为参与度获得极大提升。在课前,学生个体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布置的信息化学习任务,包括网上查阅话题、观看微视频、准备陈述PPT。在课上,教师组织课前任务的呈现,例如小测试、在线话题研讨、学习成果汇报等,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这些课堂活动综合运用了英语知识和技能。通过问卷和访谈信息获知,98.5%的学生对信息化学习方式感到满意,情感参与度高。有学生提到,信息化翻转学习和课内线上测试讨论,激活了其多感官参与英语学习,触发了积极思考动力和愿意交流分享的意愿。90.7%的学生认知参与度增强,认为信息化教学模式搭建了科学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支架,更好地促进了对学习话题的认知。被访谈学生提到,技术的使用扩大了其认知参与度,增强了英语学习的广度、深度和效度,不用再听枯燥无味的讲授和忙于记笔记,而是成为课堂建构信息、勤于思辨的主角。

(二)学习产出成果丰硕

根据产出导向教育理念,学生在专业领域所获得的能力正是其学习成果的体现。学习成果并非是学习成绩或学习的暂时表现,也不仅仅是学生所了解的内容,而是学生经过有效的学习后所掌握的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塑造的价值观和形成的思维等。围绕产出导向的学习目标,通过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经过一学年教学改革实践,本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习得、语言技能的提高和综合素养的形成,学习成果产出丰硕。产出成果基于单元学习话题,以产出任务为驱动,以能力构建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成果形式涵盖英语文本、语音、图像图表、视频等多模态,体现了信息化学习成果特征,具体学习成果见表1。问卷调查显示,所有单元产出成果的学习评价结果整体良好,均值在85.6%。以单元话题“Fable”为例,该单元信息化教学模式实施后,采用综合学习量表和访谈等定量和定性评价结果显示,单元知识、技能和素养学习目标达成率分别为87.1%、89.4%、82.5%,说明信息技术驱动综合英语课程学习效果明显。

表1 《新编英语教程(第三版)》第3册单元话题信息化学习成果

(三)学生综合能力凸显

目标驱动下的信息化教学要对学习成效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形成“定义学习成果目标—创设学习目标达成途径—评估学习成效产出”的可持续闭环。经过信息化的综合英语课程学习和成果产出,学生在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实践实训活动中接受评价,凸显了较强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专业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部分参与教学改革的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佳绩,如第二届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特等奖、重庆市第29届大学生英语阅读暨“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重庆赛区比赛二等奖、重庆市普通高校优秀学生干部等奖项,实现了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综合素质拓展目标,取得了课程教学改革实效。

六、结语

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面对新时代国家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实现从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转变,实现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发展向创新发展转变[12]。综合英语作为高校英语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信息化整体教学设计,以信息化任务贯穿学习发生全过程,可以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和创新学习,促进英语语言信息的有效输入和技能素养的综合输出。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目标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