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现状及主要原因的分析探讨
2023-01-04韩婷
韩婷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处,江苏 泰州 225500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要是指在医院运行过程中或临床诊疗活动中,导致的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对医疗的正常转运造成影响的一些事件[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知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十分高的要求,医疗不良事件容易对医疗安全和质量造成影响,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容易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造成不良影响,还容易导致医患纠纷,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对医院的正常运转造成一定影响[2]。有研究显示,医疗事件属于一种能够进行避免的事件。在临床常用的防范风险工具中,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使用率较高,其能够利于临床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其能够对医疗安全进行分析,确保医疗质量安全[3]。在2019年版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对于医疗机构不良事件上报例数提出相关要求,在2020、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目标中,将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率作为改进目标之一[4]。本文选取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的358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探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本院的358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发放调查问卷358份,有效回收358份,有效回收率100.00%,在调查的358名医务人员中,其中男性占比61.45%(220/358)、女性占比38.55%(138/358)。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工龄>1年;②对于本次研究知情,并配合;③获得国家相关机构认证的从业人员。
排除标准:①在调查期间,在外进修或实习的医务人员;②在进行调查时,未在岗位者。
1.3 方法
问卷调查设计: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有关不良事件报告案例,并由专家展开讨论,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对问卷进行完善修改,还需要安排调查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对调查问卷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进行保证,调查内容为调查对象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知晓情况、一般资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情况。
1.4 观察指标
分析医务人员的一般情况以及不同类别医务人员不良事件报告情况、医务人员参与影响因素。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2.1 不同类别医务人员不良事件占比
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学历、工作岗位、职称、职务医务人员间不良事件报告中占比最大的分别为30岁以下的50.56%、本科的70.39%、护士的69.83%、初级的79.89%、无职务者的75.14%。见表1。
表1 不同类别医务人员不良事件报告情况比较
2.2 医务人员参与不良事件报告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影响不良事件上报率的主要原因中,个人认知方面占比最高的是不知道不良事件的范畴,占比为79.61%,其次原因是工作忙、没时间填写相关报告表,占比72.63%;医院环境方面占比最高的是担心受上级责备,占比为44.13%,其次原因是担心受理部门无法保密,容易泄露个人信息,占比为16.20%;报告系统方面占比最高的是报告程序复杂,占比为41.90%,其次原因是报告表填写复杂,占比为18.99%。见表2。
表2 医务人员参与不良事件报告分析
3 讨论
医疗不良事件类别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共为4级,其中Ⅰ级事件主要是指发生了严重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可以称为警告事件;而Ⅱ级事件是指在进行医疗过程中非疾病导致的功能损害,也可以称为不良后果事件;而Ⅲ级事件是指错误已经发生了,未给患者功能或机体造成损害,对患者造成轻微损害,无需进行处理后即可愈合,可以称为无后果事件;而Ⅳ事件主要是指在错误发生之前就进行纠正,未导致危害事件发生,也可以称为隐患事件[5]。
医疗安全事件发生不仅会对医务人员以及患者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影响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渐渐地就会对医院产生不信任感,长期下去会对医院声誉造成重大影响[6]。在临床中,因医疗事件所致的护理纠纷不断增加,还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已受到医院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而研究发现,多数医疗不良事件具有预防性,建立完善的医疗安全上报制度,对出现的不良事件积极上报,并分析原因寻找差错才能为后续的降低不良事件打下基础,还能显著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7]。但是由于各级医院制定了相关不良事件曝光制度,由于医务人员依从性不佳、官方模式缺乏、官方指导问题缺乏等因素,导致存在报告率低或报告不及时情况,并且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中的不良事件仅仅是一部分。而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对不良报告制度认知较高且态度积极的人员对相关报告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同时个人认知程度是不良事件报告的影响相关因素,但是本院医务人员对相关不良事件认知存在不足之处,医院虽然进行全员培训、中层干部会议、文件制度下发等多种形式进行各项宣传,但是依然有部分医务人员对该报告制度实施情况不了解,对报告制度不了解的人员参与报告的意愿也会大大降低,为此,提升医务人员对上报制度的认识非常重要,这和其他的研究报道一致[8]。因此,需要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同时做好教育工作,从而使医护人员掌握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尤其是针对无职务人员、初级职称或低年龄组人员进行大力宣传[9]。在不良事件报告影响因素中,管理者处理错误态度较为重要,多数医务人员由于担心受到责备,未能主动报告不良事件,而管理者需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由护士长做好引导工作,给予医护人员鼓励和鞭策,在信任、尊重的前提下,组织学习,并营造良好的氛围。医院风险管理系统需要进行改变,同时各项不同组织的构建需要首先从管理者发起,对于系统改进进行关注,从而推动医务人员主动参与,对不良事件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在保障患者安全、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方面产生作用[10]。通过将本市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显著提高后,制定整改措施,不仅能提高医院的防范能力,还能提高医护人员对于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理意识,也可将自身能力进一步提高,以达到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目的,保证医疗安全;另一方面还能减少对患者及家属所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的不良情况,避免或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11]。
根据上述情况,需要制定管理制度,例如:①医院在运行过程中以及开展诊疗活动过程中,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护理常规进行遵守,从而有效预防医疗不良事件发生[12]。②一旦发现医疗事件,需要及时告知上级领导,如护士长或科室主任,对不良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影响进行积极评估,并及时开展补救措施,从而消除或减轻不良后果;妥善保管和患者病情相关的标本、化验结果、相关记录、药品、器械等,避免擅自销毁或涂改[13]。③一旦出现医疗不良事件,护士长需要组织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并对事件的分类、级别进行明确,并评估损害后果的轻重,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提出处理意见。④科室按要求及时在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上报相关职能科室。⑤相关职能科室以及部门按照相关要求及流程及时处理医疗不良事件,每月进行汇总、讨论、分析,寻找质量与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制订针对性整改措施,整改后完毕后,还需要对不良事件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持续追踪检查并及时结案,汇总相关情况上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办公室[14]。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办公室每月对全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情况进行汇总,每季度进行综合分析汇总,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全院通报。⑦制订奖惩制度,对于发现医疗不良事件的个人或科室,若未能按照规定进行上报,规定时限内未完成报告数量、有意隐瞒或漏报等,视情节轻重对医务人员进行处罚[15]。⑧重大医疗不良事件按相关规定报告和处理。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现状发现影响上报率的因素众多,需要制定相关措施,进行改进,保障患者医疗健康,从而有效提高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