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辐射防护服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2023-01-04郑洪伶李正欢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24期
关键词:无铅剂量率防护服

郑洪伶,李正欢,张 杜,苏 琼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预防保健科,重庆 400010)

介入诊疗活动的开展需要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线机的引导下完成,但DSA在工作状态下会产生大量X射线,如防护不当则会给术中医护人员和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1-3]。因此,我国最新发布的GBZ 130-2020《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中便强制规定医务人员进行相关放射诊疗工作时必须配备使用相应的医用辐射防护用品[4]。然而,目前我国诸多医院对放射防护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出现部分医用辐射防护用品配备并不充足的现象[5-6]。放射诊疗机构增加放射防护用品配置势在必行。国内外辐射防护服生产商数不胜数,防护服款式和使用材料更是种类繁多、更新迭代快、价格不一,实际防护性能优劣更是无从知晓,从而使辐射防护服的选购成为各放射诊疗机构的一大难题。因此,本研究模拟临床实际介入手术操作者在诊疗活动时接受DSA射线照射情景,收集第1术者外照射剂量,比较了3个厂家辐射防护服的防护性能,并进一步对比了其重量和购买成本,旨在为各放射诊疗机构选购辐射防护服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研究对象 本院为1所最大开放床位达3 500张的三甲综合教学医院,拥有2个院区,目前投入运行的介入手术间6个,使用的DSAX线机6台,配有辐射防护服110件。辐射防护服品牌众多、新旧不一,其磨损程度不同极大可能会影响其防护性能。为控制这一非试验性干扰因素,本研究设计了随机对照试验,2021年8月收集该院投入使用时间相近(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的3个厂家(美国英孚、北京市华仁益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德国医疗指数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外观质量完好的辐射防护服并进行编号,再使用计算机随机抽取3个厂家防护服各10件,分为A、B、C组。

1.1.2仪器设备 采用西门子公司Infinix-i INF-8000V型DSA X射线机,标准水模(尺寸为 300 mm×300 mm×200 mm,箱壁由有机玻璃制作),白俄罗斯制造的ATOMTEX公司AT1123型辐射监测仪。

1.2方法

1.2.1辐射防护服初步质量检测 按照 GBZ 130-2020《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进行检测:(1)视诊。将铅防护服平整地铺在平坦的地方,检查所有接缝及内外表面,有无内外面料破坏导致含铅材料外露、接缝处开线、形成裂缝、搭扣处损坏、无法紧密穿着等情况。(2)触诊。将铅防护服悬挂,然后一手在外层、一手在内层,由上至下仔细检查未出现凹凸不平、结块、断裂、上下不一的铅游离等现象。此外,根据厂家提供的参考资料显示,以上防护服均达到相关国家防护标准(0.5个铅当量,即0.5 mmPb)。

1.2.2数据收集 将铜板(300 mm×300 mm×1.5 mm)放置于水模体上,射束垂直从床下向床上照射,水模体置于有用线束中。参数设定:照射野16 cm,采集频率30 fps,采用透视照射模式,条件为70 kV、57 mA。结合临床实际并参照《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第1术者站立区检测范围确定为距有用线束中心垂直距离40 cm,距地面125 cm(相当于胸部高度),距床缘10 cm处为入射剂量率检测点。检测时辐射剂量检测仪悬挂于防护服内面,防护服用衣架晾挂并扣好,减少射线直接射入,同时,悬挂床旁防护屏进行防护。完善准备工作后对水模进行X线曝光、采集相关数据。数据采集人员和检测设备均来自有资质的放射防护性能检测公司。

1.2.3观察指标 比较3组辐射防护服入射剂量率、重量、购买成本等。

2 结 果

2.13组辐射防护服入射剂量率、重量比较 3组辐射防护服入射剂量率、重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辐射防护服入射剂量率明显高于C组,C组辐射防护服重量均明显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辐射防护服入射剂量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辐射防护服入射剂量率、重量比较

2.23组辐射防护服购买成本比较 B组辐射防护服购买价格最低。见图1。

图1 3组辐射防护服购买成本比较

3 讨 论

铅是具有良好辐射屏蔽效果的材料,但因其密度高、相对分子质量大,铅制防护服不仅会增加医务人员疲劳感,而且会大大影响手术操作,甚至可能导致严重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如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等[7- 8]。为减轻沉重铅衣带来的不便与危害,近年来,新型无铅防护材料正在不断被研发出来,各种轻便的无铅辐射防护服如雨后春笋般现世[9]。我国最新研制了一种舱体支撑行走式X射线防护服产品,不仅质量符合国家医用诊断X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要求,而且着装者无须承重,但目前并未推广至临床进行大规模的应用[10]。然而诸多新型无铅防护服备受关注与追捧的同时也身处于无数质疑中,许多学者认为,其防护效果未必能及原始铅衣[11]。此外,国内外厂家提供虚假产品参数说明的情况屡见不鲜,放射诊疗机构使用的辐射防护服中30%~50%的实际铅当量与说明书的数据并不一致,甚至90%的防护服后背铅当量均低于指标值[12-14]。一旦防护服的防护性能大打折扣,加之医务人员和放射场所实习生的放射防护相关知识不足、防护意识不强、依从性差等因素[1,15-17]带给放射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庭的伤害将是不可估量的,年龄较大、工龄较长的放射工作人员更是最大的受害者[18]。因此,不同厂家和材质的辐射防护服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真实防护效果、舒适性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本研究通过模拟临床放射诊疗操作比较了3个厂家辐射防护服入射剂量率,并称取和比较每件辐射防护服的重量,最后对比了其单价,结果显示,C组(德国医疗指数股份有限公司)无铅新型防护服入射剂量率明显小于A组(美国英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德国医疗指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辐射防护服实际防护性能更佳。可能与防护服材料不同有关。根据相关产品说明提供的数据,德国医疗指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防护服内层材料为含30%微铅的柔性多层铅橡胶材料,而美国英孚生产的防护服则为无铅新型材料,也验证了既往研究说明的无铅防护服防护效果欠佳的结果[11]。使用中的防护服防护性能检测除因其原材料类别和用量不同而异外还与使用时间过久导致老化引起的防护服完整性和均匀性破坏有关。本研究进行试验前通过视诊和触诊等手法初步判断了防护服的完整性和均匀性,但X射线透视检查被认为是其首要的检查方法[19]。因此,未来可进行更为严谨的研究设计排除老化的影响来予以论证。

穿着防护性能良好的防护服是确保放射诊疗工作安全进行必不可少的一步,此外其重量、实用性以及卫生状况等均是影响医务人员防护服使用依从性的相关因素[20]。因此,采购防护服时各放射诊疗机构除关注其防护性能及实用性外,也应重视其轻便性和舒适度。本研究结果显示,C组(德国医疗指数股份有限公司)无铅新型防护服重量明显低于A组(美国英孚)、B组(北京市华仁益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进一步调查,A、C组辐射防护服单价接近,均比B组辐射防护服单价贵了近2倍。选择较轻、负重少的防护服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可降低放射工作人员的疲劳感、增加舒适度,但也应考虑其性价比。

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通过临床仿真实验收集了每件放射防护服入射剂量率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使研究结果更具临床实践和推广应用意义。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1)国内外关于辐射防护服的质量评价主要是针对铅防护服的出厂检测,对防护服使用中的检测尚未形成统一标准[19]; 同时,既往研究证实,放射诊疗活动中第1术者位胸部接受的体表入射剂量率最高[21]。因此,本研究虽然仅测量和分析了第1术者位胸部入射剂量率,未进一步对比分析第2术位及头部、腹部、下肢体表入射剂量率,但依旧具有一定代表性,今后可进行第2、3手术位和防护服更多部位的测量比较。(2)仅纳入了1家三甲医院、3个厂家辐射防护服进行对比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在未来的研究中可收集多中心、更多厂家防护服的相关资料进行更为全面的研究分析。

猜你喜欢

无铅剂量率防护服
基于TCAD仿真建模的瞬时剂量率效应研究
典型油气田辐射环境现状调查
集成有散热功能的防护服
CeO2对无铅低温熔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热湿舒适性主动式改善方法研究
独具IP魅力的防护服时装秀
基于高温防护服设计的数学模型研究
国产双极工艺线性电路低剂量率辐照效应评估方法
氢气浸泡辐照加速方法在3DG111 器件上的应用及辐射损伤机理分析*
无铅Y5U103高介电常数瓷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