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居民旅游需求层次分析与形成机理研究
——基于多项有序Logisitic回归的西安案例分析

2023-01-04杨军辉王叶子张舒宜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观光旅游居民旅游

杨军辉,王叶子,张舒宜

(西安外国语大学 旅游学院,陕西 西安710128)

近年,面对国际经济下行风险、国内经济转型发展需求和新冠疫情持续困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时提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既是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选择,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幸福产业,是实施“扩内需、促循环”经济战略最为理想的举措之一。然而旅游产业有效实施“扩内需、促循环”的前提,是对区域居民旅游需求的准确判断和制约因素的有效分析。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并于2010年超越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经济发展态势相应,中国居民旅游需求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如2019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60.06亿人次、出境旅游1.55亿人次,人均出游频次4.40次①,现已是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最大的客源输出国。国际人均GDP800美元旅游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居民以观光旅游需求为主;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时,居民休闲旅游需求急剧增长,并形成多元化需求与选择;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休闲旅游成熟而度假旅游需求普遍产生;人均GDP超过5 000美元时,度假旅游趋于成熟。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人均GDP为10 276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 892元②)。依据国际旅游发展经验判断,中国居民旅游需求应以度假旅游活动为主。然而现实观察与分析发现,虽然中国居民人均GDP已超过5 000美元且具有较高的出游频率,但也仅仅表明中国步入了大众旅游发展时代,而度假旅游尚未成为中国居民的主流旅游需求。那么,中国居民主流旅游需求究竟处于哪一层级?又有哪些因素制约中国居民旅游需求层次的提升?

文献检索表明,旅游需求相关研究主要关注旅游需求基础理论[1-2]、影响因素[3-6]和旅游需求预测等三个方面。其中,旅游需求预测研究目前主要侧重于具体区域或具体细分市场的预测,如梁昌勇运用SVR-ARMA模型预测景区旅游旺季的日需求[7],Xie运用回归模型预测中国邮轮旅游需求[8],但对于居民旅游需求层次问题却关注不足。因此,本研究以国内居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旅游需求层次及影响机理,以期丰富旅游需求的相关研究体系,同时有效避免中国旅游实践发展中因居民旅游需求层次判定错误而产生的资源浪费等问题。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案例地选择与概况

由于国际旅游经验对于区域居民旅游需求层次判定的主要依据为区域GDP,因而本研究拟选择与中国人均GDP较为接近的区域为研究案例区。统计显示,2019年陕西省人均GDP为66 649元,接近当年中国人均GDP(2019年中国人均GDP为70 892元)水平。因而,以陕西省为研究区能够较好地代表国内居民的综合经济状况。考虑到2019年中国基尼系数已超过“警戒线”(Gini=0.4)之事实,以及调研中较难获取高收入群体的旅游消费需求数据实际,本次研究选择人均GDP略高于陕西省平均水平的西安市作为具体案例地。

西安市,陕西省省会城市,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2019年,西安市常住人口1 020.35万人,GDP总量为9 321.19亿元,人均GDP为92 256元,人均GDP位居陕西省第二位,接待国内外游客3.0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 146.05亿元③。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等展开研究。其中,问卷调查法与统计分析法主要用于获取并分析居民经济收入状况与居民旅游需求现状分析,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公式1)主要用于剖析居民旅游需求层次及其影响因素。

其中,link为连接函数,本次主要采用表1中三个函数。γj为被解释变量前j个类别的累计概率,βj为第j个类别的估计值,βi为第i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Xi为第i个解释变量。

表1 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常用连接函数

(三)数据获取

依据研究内容与目标,本次调查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信息、居民经济收支与旅游消费相关信息。其中,居民经济收支部分主要涉及居民2019年的经济收入、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占比、经济支出用途等内容;居民旅游消费部分包括居民2019年出游频次、时段、总时长,旅游目的地类型与区位,旅游消费制约因素等内容。

问卷调查于2020年1月2日-17日在西安市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展开,具体地点为各区域内的城市广场、超市与小区门口等,调查对象为有经济收入的西安市居民。本次调研共发放、回收问卷630份,其中有效问卷597份,有效率为94.76%。信度与效度分析结果显示,本调查数据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804,KMO为0.893,巴特勒球形检验值为73.798,并在0.000水平下显著相关,表明此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均非常高,能够较好地反映西安市居民经济与旅游状况。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统计信息如表2所示。

本次调查统计显示,64.32%的调查对象2019年经济收入介于3.6万-10万元之间,而其中又以5.6万-7万元收入者为主;年收入小于3.6万元和大于10万元的调查对象占比分别为18.09%和17.59%。由此可以看出,本次调查对象的经济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较为接近,适于探究中国居民经济收入与旅游需求层次关系。

表2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统计

二、国内居民旅游需求层次分析

(一)居民旅游需求层次模型构建

1. 理论模型构建

经济条件是旅游者旅游需要转变为旅游需求的基础与核心。经济条件不仅包括居民个人收入,同时也涉及居民年度支出。而居民经济收入的稳定性也对其消费心理具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由于人均GDP包含部分居民无法自由支配的收入,因而本次研究采用可支配收入替代人均GDP。

谢彦君研究认为,空间隔障、时间约束、文化差异、社会责任和身心障碍等因素阻碍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实现[1]。然而结合中国综合现状分析,当前中国已形成四通八达的运输网④,快捷高效的各类交通运输工具已极大地拓展了居民的活动空间,基本消除了旅游需求的空间隔障;时间方面,虽然中国企事业单位的年假制度实施效果不佳,但11天的国家法定假日以及与此相伴的周末时间调整,也为居民多次、中长距离出游也提供了时间保障。城市周边的诸多乡村旅游地,也可满足居民周末旅游需求。因而,时间对于居民旅游需求基本不存在较大影响;文化差异方面,中国面积广阔,虽文化多元但普通话已全面普及,文化差异不仅不会阻碍居民的旅游需求,相反却会激发居民旅游动机的产生;社会责任方面,目前中国家庭呈现小型化特征,且社会服务也日趋完善,基本不存在较多的社会责任、家庭事务等阻碍居民出游;身心障碍,并非大众共有问题,不会影响中国居民整体旅游消费需求。因而,上述五大因素对于国内居民旅游需求层次并不存在较大影响。

另外,旅游作为人类一种较高层次需要,必然受旅游者认知与心理因素影响。不同文化知识背景群体,其对旅游活动的价值认知和旅游需求类型也必然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整体受教育程度对其旅游需求层次存在较大影响。

综上分析,初步确定居民可支配收入、生活支出、经济收入稳定性以及受教育程度等为居民旅游需求层次影响因素。卡方检验结果也表明(表3),居民旅游需求与上述诸因素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P<0.1)。最终构建居民旅游需求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表3 居民旅游需求与各因素卡方检验结果

图1 居民旅游需求层次分析理论模型

2. 居民旅游需求模型构建

依据旅游活动性质,居民旅游需求可分为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等三种类型,且各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因而,本研究采用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建模。回归模型各变量及定义详见表4。其中,旅游需求类型为因变量,受教育程度、可支配收入、生活支出等为分类自变量,收入稳定性为连续自变量。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旅游需求类型呈负相关关系,而居民生活支出却与旅游需求类型呈正相关关系,但显著性水平较弱。分析认为,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支出作为并列自变量,难以真实反映居民经济收入现状。因而,在此将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支出两个因素合并为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因素,具体合并方法为“可自由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1-生活支出×0.1)”。居民旅游需求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结果如表5所示。

表4 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变量及定义

表5 居民旅游需求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参数估计值

由回归分析结果(表5)显示,采用Logit、补充Log-Log、负Log-Log作为连接函数对居民旅游需求类型进行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其平行线检验显著性均大于显著性水平α=0.05,表明三个函数的各个回归线斜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即各回归线之间不平行),均符合位置模型需求;三个函数的模型拟合检验,其显著性均为0.000;伪R方检验中,补充Log-Log函数的McFadden值为0.211,较其他两个函数更加接近0.3~0.5的理想范围,表明补充Log-Log函数的拟合效果较好。综合考虑Logit、补充Log-Log、负Log-Log三个连接函数的平行线检验、模型拟合信息与伪R方检验值,本次居民旅游需求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宜采用补充Log-Log函数作为连接函数。依据回归分析结果(表5),可得以下函数。

居民观光旅游需求函数为:

In(-In(1-γ1))=0.25+0.309X1+

0.583X2+0.168X3;

(2)

居民休闲旅游需求函数为:

In(-In(1-γ2))=1.993+0.309X1+

0.583X2+0.168X3。

(3)

其中,γ1=π1,即观光旅游选择概率;γ2=π1+π2,即γ2为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选择概率,π2为休闲旅游选择概率;X1为受教育程度;X2为居民经济收入节余;X3为居民经济收入稳定性。

(二)国内居民旅游需求层次判定

由居民旅游需求函数(公式2,3)可以确定,居民观光旅游需求的补充Log-Log值为0.250,居民观光旅游选择概率计算结果为:π1=γ1=0.7231;居民观光旅游与休闲旅游需求之和的补充Log-Log值为1.993,计算显示:γ2=0.9993,居民休闲旅游选择概率为:π2=γ2-π1=0.2762;居民度假旅游选择概率π3=1-π1-π2=0.00007。综上计算结果表明,观光旅游是当前居民的主要旅游需求类型(72.31%),居民休闲旅游需求次之(27.62%),而度假旅游则需求最少(0.07%)。

西安居民旅游活动现状综合调查(表6)也显示,调查对象2019年度平均旅游2.55次,且年出游2次及以下群体占比高达59.8%;旅游活动空间方面,93.46%的调查对象以国内旅游为主(其中省内旅游占比34.95%),而出境旅游人数相对较少;旅游支出方面,79.90%的调查对象在2019年度的旅游支出低于10 000元/人·年,年旅游支出5万元/人以上的群体仅占1.51%。

由上述居民旅游需求类型概率及旅游频次、旅游活动空间、旅游支出等方面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国内居民的旅游需求仍以名山、大川、古迹等资源的观光和异域文化的体验为主,少有以身体、精神放松和享受环境为目的的休闲度假旅游。而且,当前居民旅游频次低、活动范围小、支出少,尚未有效发挥旅游对于大众身心愉悦、健康的功效。据此综合判断,目前中国居民旅游需求仍以观光旅游为主,休闲旅游需求虽占一定比例,但总体而言国内居民尚处于观光旅游需求层次。

表6 调查对象2019年旅游活动现状统计

三、国内居民旅游需求层次形成机理分析

(一)居民可支配收入较低且财富分异显著

国民经济发展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居民人均GDP虽然已突破1万美元,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 455.03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低于人均GDP。卡方检验结果(表3)也表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其旅游需求层次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另外,中国自1994年以来其基尼系数一直长期处于国际“警戒线”(Gini=0.4)以上,2019年中国基尼系数值仍高达0.465。长期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基尼系数值即表明,中国居民之间的社会财富存在巨大分异且呈现常态化特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0年5月28日的“两会”记者会上也证实,中国仍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的平均月收入也仅1 000元(RMB)左右⑤。综合以上两方面数据表明,虽然中国居民人均GDP水平已达到国际度假旅游需求阶段,但居民实际较低的可支配收入以及居民之间的巨大贫富差异,致使国内居民呈现旅游需求旺盛但难以形成较高的旅游需求层次。

(二)大宗固定消费降低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

本次调查同时显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消费压力依次表现为“房屋购置>子女教育>医疗支出>汽车消费>娱乐消费”等。其中,房屋购置、子女教育、汽车消费等均为多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化大宗消费支出。受中国传统安居乐业思想以及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快速上涨等因素影响,国内居民对于房地产投资热情较高。然而,居民较低的可支配收入往往难以足额支付房产购置款项,举全家之力交付购房首付,然后再逐月分期付款成为多数居民主流的选择。因房产购置而产生的后续多年的高额还款压力,大幅压缩了居民今后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子女教育方面,虽然中国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部分省区已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然而受尊师重教心理和现实竞争压力双重影响,家长们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并通过课外补课或就读私立名校的方式助力子女学业提升,其中所产生的费用对于普通家庭而言也是一笔较高的支出;汽车消费压力多局限于中青年群体,中青年群体虽然年收入不高、房贷及子女教育压力较大,但消费理念超前,因而汽车消费也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支出项;医疗支出虽不属于常态化消费支出,但居民往往出于对大额医疗费用支出的担忧而加大个人储蓄以防范未来不可预知的医疗支出。综上几方面大宗消费支出选项叠加,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将大幅减少,作为生活中“非刚性需求”的旅游活动则被居民大幅压缩。

(三)收入稳定性影响居民旅游消费信心

卡方检验结果表明(表3),居民旅游需求层次与其经济收入稳定性在显著性水平P=0.01水平下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居民旅游需求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也显示,居民经济收入的稳定性与其旅游需求之间具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即居民收入越稳定,其旅游消费越多,旅游需求层次越高。相反,居民收入不稳定,则会影响其旅游需求层次提升。分析原因,经济收入是居民外出旅游的基本前提和旅游需求类型选择的重要依据,但居民经济收入的稳定性也将影响其对未来预期收入的判断,进而调整其当前的旅游消费支出预算,最终改变居民旅游消费信心与旅游活动需求层次。

(四)受教育程度限制居民对旅游活动价值认知

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居民旅游需求层次与其受教育程度在显著性水平P=0.01水平下呈现显著相关关系(表3)。而居民旅游需求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居民旅游需求层次与其受教育程度之间具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表5)。由此表明,伴随居民受教育程度提升,居民旅游需求也将由观光旅游逐渐转向休闲、度假旅游。分析原因,伴随受教育程度提升,居民对其精神层面活动的需求也呈现增长态势。虽然旅游活动本身即是满足游客愉情悦性、扩展视野、增长知识等精神方面的需求,但不同旅游活动类型对于旅游者的精神需求满足也是分层次的。观光旅游活动往往侧重于对异域景观与文化的欣赏,而休闲度假旅游则更加侧重于旅游者的身心体验与满足,更符合受教育程度较高群体的需求。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结果显示,中国6岁及以上人口总数为12.43亿,各学历段人口数量与百分比如表7所示。其中,具有初中学历群体数量最多,占比高达41.69%。而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口仅有0.498亿(占比4%),甚至低于未上学人口总数。由此表明,虽然当前中国已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国内居民的整体受教育程度仍较低。而较低的受教育程度,也导致国内居民大多认为旅游就是外出游山玩水(即观光旅游活动),由此也限制了居民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的产生,阻碍了居民旅游需求层次的提升。

表7 全国6岁及以上人口学历比例

(五)旅游市场供给不平衡,居民选择空间小

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信息统计显示,截止2020年1月8日,全国共有5A级旅游景区280家。依据旅游景区主导旅游产品性质,在此将全国5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细分为观光型、休闲型和度假型旅游景区等三种类型(表8)。其中,观光型旅游景区数量最多,占比高达93.93%,而休闲型和度假型旅游景区占比分别为5%和1.07%。另外,虽然国家旅游局为适应居民休闲度假旅游需求,自2014年开始评定国家度假旅游区,然而截至2019年末全国仅成功创建30家国家度假旅游区⑥。综上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旅游市场中旅游产品供给极度不平衡,仍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供给严重不足。而此种旅游市场供给现状,也导致居民旅游需求选择空间较小,难以有效满足其休闲度假旅游需求。

表8 中国5A级旅游景区类型与数量统计

四、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基于西安居民调查数据,探究国内居民旅游需求层次及形成机理,形成如下研究结论:

(1)国内居民当前处于观光旅游需求层次。基于典型案例地居民调研数据,通过旅游需求模型构建计算显示,72.31%的国内居民以观光旅游需求为主,27.62%的国内居民以休闲旅游需求为主,而度假旅游需求群体仅占0.07%。由此表明,当前国内居民的旅游需求层次以观光旅游为主,尚未进入多元旅游需求阶段。

(2)国际GDP800美元旅游经验不适于中国旅游实践。依据国际人均GDP800美元旅游经验分析,当前中国应进入度假旅游成熟阶段。然而,中国旅游实践却处于观光旅游需求大爆发阶段,与国际旅游经验之间存在较大偏差。由此表明,单纯以人均GDP作为评判标准的国际旅游经验并不适于中国旅游发展实践。

(3)国内居民旅游需求受可自由支配收入、经济稳定性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显著影响。由卡方检验和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国内居民旅游需求层次与其可自由支配收入、经济收入稳定性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呈现显著正向相关关系。另外,居民每月的大宗固定消费支出导致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大幅减少,进而降低了居民的旅游需求层次。同时,中国旅游市场的供给不平衡也导致国内居民旅游需求选择空间较小,限定了其旅游需求层次的提升。

(二)讨论

本研究表明当前国内居民仍处于观光旅游需求阶段,此研究结论与国际人均GDP800美元旅游发展经验之间存在较大偏差,与《2017中国休闲度假指数》报告中“休闲度假占整体旅游市场半壁江山”表述也存在一定差异。前述分析表明,居民旅游需求形成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而且人均GDP并非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并不能代表旅游需求实现的经济因素。因而,本研究认为国际人均GDP800美元旅游经验的科学性不足,不能作为区域居民旅游需求阶段的判定依据;《2017中国休闲度假指数》报告源于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和携程旅游的市场调研与监测数据,相关结论可信度较高。但由于报告调研群体为已踏上旅途的旅游者而非全体居民,必将存在高收入群体的高频次、高需求旅游行为遮蔽或平均中低收入群体旅游需求的现象,致使研究结论难以真实反映国内居民旅游需求层次。另外,本研究选择与2019年中国人均GDP水平较为接近的西安市为案例地,所得研究结论应能客观反映国内大众居民的旅游需求层次,但并未涉及不同区域、不同经济收入层次居民之间的旅游需求差异。上述不足,后续研究将继续关注、完善。

展望未来,伴随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日渐完善和居民受教育程度的全面提升,中国居民旅游需求层次提升是必然趋势,最终必将形成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并举的多元旅游需求层次。然而,当下却应立足中国居民旅游需求实际,在观光旅游产品供给基础上,逐步将部分自然与文化观光旅游产品调整或改造为休闲旅游产品,以迎合中国居民旅游需求。

注 释:

①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

②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③数据来源:陕西统计年鉴—2020。

④《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3.9万公里,公路总里程501.25万公里,民用航空机场238个。

⑤数据来源: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j/2020/05-29/9198245.shtml。

⑥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

猜你喜欢

观光旅游居民旅游
石器时代的居民
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策略与模式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高台居民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3 STEP BY STEP随堂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