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路径构建研究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

2023-01-04代吉秀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51期
关键词:劳动精神思想

代吉秀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信息学院,浙江 东阳 322100)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劳动者和劳动精神问题进行了多次重要讲话,高度肯定了劳动者的地位。他提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促使全体社会成员弘扬劳动精神,推动全社会热爱劳动、投身劳动、爱岗敬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不仅自己要做好工作,而且要身体力行向全社会传播劳动精神和劳动观念。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明确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党的十九大后进一步强调劳动的价值和工人的地位,明确指出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因此,从家庭到学校都越来越重视劳动教育,在大中小学越来越多的劳动教育课程开出,劳动教育形式多样,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阶段,要将劳动教育和学生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在专业中凸显劳动教育元素,强化劳动观念,强调身心结合,重视手脑结合,继承优良传统,突出时代特色。

一、劳动精神的基本内涵

劳动精神主要是指人们对劳动的热爱和态度,以及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精神状态、精神面貌和精神素质[1]。它是人们劳动思想和心理状态的总结,是每个劳动者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态度、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的总结。劳动精神的基本属性是劳动者的基本心理状态在劳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劳动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也是大学生的精神素质。弘扬劳动精神就是弘扬劳动光荣的伟大劳动观,爱岗敬业争取一流的劳动态度,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努力工作和创新的工作习惯;不同于劳模精神是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的具体体现,也区别于工匠精神是一种学习技能、追求卓越和奉献的专业精神。这三者的共同点是他们在社会生产的劳动实践中受到劳动人民的锻炼,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宝贵精神财富。

劳动精神的培养是学生成长为人才的必由之路,具有树德、集约、坚强、教育美的综合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让学生不仅学习书本上的文化知识,而且参与到实践中来,从家庭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到学校的实践性劳动,让学生通过身体力行,切实感受劳动的意义,接受劳动锻炼,磨炼个人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形成特有的劳动精神,这种精神可以带领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社会主义是干的,新时代也是干的,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做新时代的劳动者[2]。新时代的大学生要主动把握新时代的劳动精神,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更好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是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塑造大学生的劳动观念,促使大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大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能力等,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促进大学生道德的全面发展。新时期劳动力培养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他们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可塑性很强。只有引导大学生从根本上关注劳动、认同劳动、参与劳动,才能让他们在劳动中获得成长。新时期的劳动精神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以马克思主义劳动概念为指导,勤俭、节约、奋斗、创新、服务为核心,包括体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的劳动精神和拼搏、奉献精神等。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中的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大学生的劳动精神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显著优势,在培养大学生的劳动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大学生掌握正确的劳动理论

思想是行为的指针。没有科学的劳动理论,大学生很难自主形成正确的劳动理论,更不能建立牢固的劳动观念,甚至不能在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精神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系统地讲解这些理论,特别是新时期劳动教育理论,将这些理论融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区分中国的劳动观和西方社会的劳动观,进而促使他们在认知中形成正确的劳动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理论武装头脑,摒弃不想劳动、讨厌劳动、贪图享乐、空手创业等社会现象,树立劳动最光荣、最高尚、最伟大、最美丽的观念。

(二)有助于推动国家创新发展

劳动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创造了今天伟大的人类文明。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依然离不开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注重在劳动中不断创新和传承,才能用创造性的劳动更好地推动国家的发展。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全体人民在劳动精神的指引下,通过自身不断地学习,在理论知识的指引下,不断实践,通过劳动实践推动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对劳动创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当代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创新的劳动精神,为国家创新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三)有益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正确、符合时代的劳动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育当代中国精神践行者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大学生只有培养和践行当代中国精神,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知识与价值的统一。缺乏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就难以入心入脑。我们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激发其劳动兴趣,以“勤俭、奋斗、创新、冒险”的劳动精神引领大学生做新时代的劳动者。

(四)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想实现中国梦,需要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合格、可靠接班人的主要途径[3],这是专业人才成长、成功关键的一环。要想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劳动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具有引导认知取向、行为取向等重要功能,可以通过一定的理论灌输影响个体行为,带领大学生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等,调节个体劳动行为,发展新时期的劳动精神。

四、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的主要路径

(一)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之一就是主体性原则。在大学生的培养中应坚持主体性原则,首先,要研究大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等方面的新形势、新政策、新趋势;其次要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探讨当代大学生应培养哪些劳动精神。具体来说,大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应根据学生的差异,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确立不同的劳动精神和实践要求。

(二)落实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将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国家层面强调“五育并举”的情况下,依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劳动教育的现象[4]。在高校,学生即将进入社会,怎样与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对目前的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好地推进“五育并举”要求的落实,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下,确定整体育人目标,充分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强化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融入劳动教育的元素,使学生在学习和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了解和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引导学生尊重所有劳动者,成为劳动的积极参与者,成长为乐于奉献、勤于服务、开拓创新的新一代。

(三)深入挖掘含有劳动精神的资源

为更好地实施劳动教育,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要将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作为突破点。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要培养大学生的劳动精神,深入挖掘大学生身边的劳动精神资源,使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和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劳动精神,如将劳动模范的感人事迹、突出劳动成果的展示、国家建设的新成就等以视频、照片、宣讲会等形式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精神提供资源支撑。

(四)搭建劳动教育的新平台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新兴技术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出行、饮食、娱乐的重要手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时代对育人工作的极大影响,分析学生的特点和他们的思想动态,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构建新的实施劳动教育的平台,将一些劳动教育的活动借助于新平台实施,不断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

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走近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地借助于网络新媒体平台实施劳动教育。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发布文章和视频,让学生自由阅读和观看。结合专业课程,组织大学生参与劳动,创新创业,在生活中推介劳动典型案例,通过社会劳动实践进行迁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

(五)在专业教育中强化劳动精神培养

由于区域产业发展的不同,各个高校在同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都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劳动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实施路径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通过校内外实践基地、课程思政、暑期社会实践、专业劳动教育案例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劳动精神的培养,指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发展专业,彰显个人价值,体现劳动精神。比如曾获五一劳动奖章的胡立春电工,他多年来在枯燥的一线工作中辛勤耕耘,永远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从未出现过任何错误;日常工作中能够吃苦耐劳,善于学习,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电气专业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如何工作,实现个人价值。通过分析和指导,让学生认识到文科专业和理工科专业都需要勤奋、开拓、创新的劳动精神。

(六)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地培养劳动精神

在劳动实践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最有效的方式,通过知识传授的理论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劳动精神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从中更好地践行劳动精神。结合劳动实践的主题,让学生分组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和暑假,开展教育支援、劳动助学、志愿服务、企业锻炼、社区义工等专题实践,积极参加省运会、亚运会集体服务,提高劳动技能,认识到劳动的重要价值,更好地接触了解社会,熟悉基本国情,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能力,锻炼精神和意志,为社会做出贡献,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结语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劳动精神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参与劳动,培养正确的劳动精神。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供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和途径,促使大学生自觉践行劳动精神,为国家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劳动精神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虎虎生威见精神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思想与“剑”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拿出精神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