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新品种并薯26号的选育技术研究

2023-01-04霍利光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1期
关键词:块茎种薯抗性

霍利光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31)

0 引言

马铃薯在山西地区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为了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需要对新品种的培育引起重视,使马铃薯的产量、抗性得到显著增强,使其具有优良的形状特征。本文以并薯26号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品种的选育、性状、成分等进行分析,使该品种能够得到全面地了解,为山西地区马铃薯的产量提供重要保障,使其具有良好的市场环境。

1 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并薯26号由大西洋和NL94026杂交选育而成,是优质的杂交品种,兼具母本与父本的优良特性,具有良好的性状特征。亲本来源均具有优良的性状,如植株挺立、长势旺盛、抗性较强,两者杂交后形成的新品种同样会遗传这些优势,使得并薯26号对环境的适应性得到增强。经过杂交后,品种性状优势更加地明显,淀粉含量稳定在15.0%以上,使得并薯26号具有良好的口感,可以作为商品薯进行种植[1]。

1.2 选育经过

并薯26号由大西洋和NL94026杂交而成,经过多年的培育才形成性状稳定的品种,同时具有亲本的优点,使马铃薯产量得到明显提升。并薯26号培育经过如下:2003年将大西洋和NL94026进行杂交,形成第一代杂交品种,培育后对该品种的性状进行测试,确保该品种具有亲本性状的特征,对杂交的成效进行验证。在后续时间段内,陆续对该杂交品种进行试验,对其产量、性状、抗性等进行检测,保证杂交品种性状的稳定性,使其产量具有明显的增幅。直至2015年,该品种的试验基本完成,将其命名为并薯26号,陆续在田间投入使用。

1.3 性状特征

并薯26号成功继承了亲本的优势,属中晚熟鲜食型品种,生育期100天左右。株型直立,株高70 cm,茎绿色,叶绿色,生长势强,单株主茎数2.85个,花冠淡紫色,块茎长卵圆形,淡黄皮淡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单株结薯4~5个,商品薯率88%。干物质19.21%,淀粉15.5%,蛋白质3.25%,维生素C含量17.9 mg/100g,还原糖0.25%。中抗晚疫病,中抗病毒病,无空心褐斑等生理性病害。

2 产量表现

2.1 品鉴试验

为了确定并薯26号的增产效果,需要进行品种鉴定试验,确保该品种能够增产。试验过程中,选择晋薯14号作为对照,种植面积均为10.0 m2,植株数量为100株。对照品种产量为34 214 kg/hm2,并薯26号产量为39 600 kg/hm2,比对照增产15.7%,说明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并薯26号在增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2.2 品比试验

为对并薯26号增产优势进一步验证,需要对其进行品种对比试验,通过与其它品种产量进行对比,确定该品种的产量优势。具体试验过程如下:选择晋薯16号、晋薯20号、晋薯24号作为对照组,种植面积均为10 m2,植株数量为100株。对照品种产量分别为34 145 kg/hm2、34 498 kg/hm2、34 986 kg/hm2,并薯26号产量为38 982 kg/hm2,与对照组增产情况进行对比,分别增长14.2%、13.0%、11.4%。通过品种对比发现,并薯26号增产效果较为明显,属于优良的品种[2]。

2.3 多点试验

对于同一品种来说,在不同地点种植其产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为此,需要进行多点试验,对并薯26号的环境适应性进行评估。具体试验过程如下:试验地点选在广灵县、浑源县、沁源县,对并薯26号进行种植,面积均为10 m2,植株数量为100株。三县马铃薯的产量分别为39 123 kg/hm2、39 468 kg/hm2、38 956 kg/hm2,产量相差比率在0.429%~1.314%之间,相差幅度并不显著,说明并薯26号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受到地点因素的影响较小。

2.4 区域试验

在中晚熟区域对并薯26号进行试验,确定中晚熟区域对产量的影响。选择晋薯16号作为对照,种植面积均为10.0 m2,植株数量为100株。对照品种产量为34 108 kg/hm2,并薯26号产量为38 997 kg/hm2,比对照增产14.3%,说明中晚熟区域可以增加并薯26号的产量,在中晚熟区域进行种植具有较大优势。

3 品质分析

3.1 成分鉴定

为了确保并薯26号的品质,需要对其成分进行鉴定,确保其营养物质含量,对其食用价值进行验证。经过质量检验部门测定,并薯26号马铃薯淀粉含量为15.5%,Vc含量为17.9 mg/100g,还原糖含量为0.25%,蛋白质含量为3.25%。因此,并薯26号在成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含量,属于优良的食用品种。

3.2 抗性鉴定

为了对并薯26号的抗性进行验证,需要采用实验室接种的方式进行试验,针对不同病菌对其抗性进行鉴定。以环腐病抗性鉴定为例,需要将正常植株与接种病菌的植株进行对比,确定植物内病菌量,将其长势与正常植株进行对比,进而确定植物对该病菌的抗性。经鉴定,并薯26号对花叶病、环腐病等具有较强的抗性,在少量病源存在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患病几率,保障植株能够正常生长。

4 栽培技术

4.1 地块选择

种植前需要合理地对地块进行选择,为并薯26号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进而保障马铃薯的产量。地块的选择原则如下:第一,需要具有良好的光照条件,在通风、排水较好的地块进行栽培,这样可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使其能够顺利地生长。同时,地块需要具有一定的坡度,坡度应小于15°,可以增强土地的排水效果,防止土壤产生较大的黏性,对马铃薯的生长造成影响。第二,需要具有足够的土层深度,以中沙土较为适宜,这样可以保障土壤的透气性,能够促进植株的生长,使其具有良好的长势。第三,需要做好深耕处理工作,需要保障深度一致,增强上层土壤的透气性,促进马铃薯根茎的发育,使其能够迅速生长。第四,需要保障肥力的充足,需要在地块施加底肥,一般以农家肥为主,施肥量在3 000 kg/667m2之间,为植株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使肥料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3]。第五,马铃薯不能与茄科作物连作,容易造成病害的残留,导致病害通过土壤进行传播,不利于马铃薯的生长。由此可见,马铃薯对地块选择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为其提供适合的生长条件,避免造成马铃薯减产现象,也便于后期的维护工作。

4.2 种薯处理

播种前需要对种薯进行处理,使其具有良好的播种条件,能够顺利地生长。种薯处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催芽。将种薯放在光照充足的室内,并且避免阳光直射,温度控制在12℃±2℃范围内,经过12~15天便可发芽。催芽期间,每隔3天需要对其进行翻看,使其能够均匀发芽,当芽长为2.5~3.5 cm时,催芽过程便完成。第二,切薯。切种质量需要控制在40±10 g范围内,这样可以保障植株发育具有充足的营养,使其能够快速地进行发芽与生长,进而提高对环境适应性。种薯切块的芽数通常为1~2个,多余的芽需要去除,对生长的株数进行控制,防止多余植株抢占营养,对植株生长造成影响。切种刀具需要做好消毒工作,使用80%酒精或0.1%高猛酸钾进行浸泡,使刀具处于无菌状态,降低马铃薯感染病菌的几率。第三,拌种。通过拌种可以防止种薯被病菌感染,使其在土壤中能够顺利地生长,提高种薯的成活率。种薯采用70%甲基托布津粉剂进行拌种,使其能够形成均匀的包衣,提高马铃薯的抗菌能力,降低田间发病的概率。

4.3 适时播种

播种时间一般选择在5月上旬,可以保障植株能够顺利地生长,充分发挥早熟品种的优势。播种时采用起垄播种形式,具体规格如下:以1.2 m进行开墒,沟宽30 cm,垄高14±1cm,垄宽90 cm,行距25 cm,株距30 cm。播种过程需要严格按照上述规格进行,这样可以为植株密度提供重要保障,使植株密度能够控制在56 000~65 000株/hm2,进而形成良好的密植效果,保障并薯26号的产量。

播种期间,为了保障肥力的充足,需要进行施肥,一般以无机肥为主。其中,复合肥(N、P、K)施加量为760 kg/hm2,微肥施加量20 kg/hm2,使马铃薯能够在苗期迅速生长。需要注意的是,肥料不能与种薯直接接触,需要保持5~8 cm的距离,防止对种薯造成烧伤,对种薯的生长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严格对施肥间距进行控制。

4.4 田间管理

4.4.1 需要及时做好补苗工作,保障田间马铃薯具有均匀地长势。补苗前需要将烂苗挖除,清除附近的土壤,防止马铃薯受到病菌感染,保障补苗的成活率。同时,需要施加少量水肥,加速马铃薯的生长,使其与环境能够快速地适应。

4.4.2 需要进行中耕除草,采用培土覆盖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对杂草生长起到抑制作用,使植株能够迅速地度过苗期。另一方面,可以防止马铃薯块茎绿化,避免对块茎食用口感造成影响。培土时间一般选择在花期,使垄能够形成梯形,便于灌溉操作的进行。通过中耕作业,可以使土壤处于疏松的状态,增强植株根系的透气性,能够促进马铃薯根茎的生长,能够对块茎起到膨大作用,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中耕需要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在出苗后,深度控制在8~10 cm之间,可以起到良好的除草作用,降低杂草对出苗的影响;第二次在10~15天以后,中耕深度应略浅一些;第三次在出芽期间,深度比前一次要浅。通过多次中耕的配合,可以起到良好的松土效果,促进马铃薯能够快速发育,使其能够更快地进入生长期。

4.4.3 需要做好追肥工作,采用沟施或点施的形式,以尿素化肥为主,肥量在320 kg/hm2左右,使植株的肥力能够保持充足,促进植株能够更好地生长。在肥力较高的地段,需要对植株的生长进行限制,可以使用16%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洒,进而抑制植株的生长,使营养能够集中在块茎区域,促进块茎的生长发育,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在施肥种类方面,需要根据马铃薯的生长时期进行,保障施肥种类控制的合理性。在出芽期,需要以钾肥和氮肥为主,用量方面由植株的生长情况而定。在开花后,为了防止植株过早衰老,对块茎的发育造成影响,需要施加磷、钾肥及微量元素,可以达到马铃薯增产的目的。

4.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对马铃薯的产量具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保障马铃薯能够顺利地生长。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如下:第一,晚疫病。患病后导致植株茎秆发黑,对植株的生长造成影响,甚至引起植株死亡。病菌以孢子的形式进行传播,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可以对马铃薯进行大面积感染。在防治方法上,需要对田间湿度进行控制,并且配合药物进行防治,如炳森锌、抑快净等,需要在患病早期采取防治措施。第二,早疫病。患病后会产生同心轮纹,导致叶片发黄、打卷,对植株的光合作用造成影响。在药剂方面,可以采用多菌灵进行防治,对叶面进行均匀喷洒。第三,黑痣病。主要分布在主茎上,可以导致根茎坏死,对马铃薯具有严重的影响。在防治方法方面,采用药剂拌种的方式进行防治,在土壤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播种,降低马铃薯患病的几率。第四,疮痂病。一般由放线菌引起,可以通过土壤进行传播。在防治方法方面,需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并且通过链霉素进行拌种,提高马铃薯对病菌的抗性。

马铃薯的主要虫害如下:第一,茶黄螨。虫体较小,会吸食植株的汁液,导致植株出现枯黄的现象,对马铃薯的影响较大。对于该病害,一般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采用螺螨酯、阿维素菌等药剂进行喷洒,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第二,蛴螬。对马铃薯的根茎进行啃食,导致马铃薯出现蜂窝状,影响马铃薯的品相。通常采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在播种时将其洒入沟中,可以对蛴螬起到预防作用。第三,块茎蛾。虫体具有较强的潜伏性,会隐藏在叶内,对植株造成啃食。若隐藏在块茎中,将会对马铃薯进行啃食,导致马铃薯的产量下降。在防治方法上,需要避免在炎热的季节进行种植,灌溉时需要避免土壤出现裂缝,避免块茎蛾有机可乘。同时,需要对种薯进行熏蒸,药剂为硫化铝或硫化碳,可以起到较强的防治作用。

4.6 适时收获

为了保障马铃薯的产量,需要合理地对收获的时间进行选择,一般选择在茎叶85%~90%枯黄时,此时,马铃薯块茎达到最大且已经停止生长,进行收获可以保障产量最大化。收获前5~7天,需要使用杀秧机对茎叶进行打碎,使田间水分能够迅速蒸发,保障收获机能够顺利地对马铃薯进行收取。需要注意的是,在收获过程中,需要避免对块茎造成损伤,否则会对马铃薯的保存造成影响,容易发生变质。收获后的马铃薯,需要在阳光下晒2~3 h,将其表面水分烘干后,运输到阴凉处进行保存。为了避免水分在底部堆积,需要将其进行架空,使水分能够迅速散失,使马铃薯外表保持干燥状态。

5 结语

综上所述,并薯26号具有优良的形状特征,适合在山西地区进行种植,在产量、抗性方面可以得到充分地保障。尤其在淀粉含量方面,具有较高的含量,这也是其高产的重要原因。同时,淀粉含量决定着马铃薯的口感,使得并薯26号具有良好的销售环境,进而使山西地区马铃薯种植具有一定的规模,并薯26号成为当地优质的经济作物。

猜你喜欢

块茎种薯抗性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遮阴处理对白及块茎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
不忘初心,回归经典!养虾至暗时刻,海茂坚定高抗苗,携抗性更强“普利茂”回来了
环境与植物激素对马铃薯块茎休眠与萌发的影响研究
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对9个马铃薯品种的选择为害性分析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冻干益生菌微胶囊保护剂及抗性研究
一个控制超强电离辐射抗性开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MEAM1烟粉虱隐种对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交互抗性及交互现实遗传力的分析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