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规模生产轻简栽培与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应用
——以西丰县为例

2023-01-04赵连军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1期
关键词:瘤体玉米螟植株

赵连军

(西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西丰 112400)

0 引言

玉米产业是辽宁省西丰县农业种植业的主导产业,从县域种植业结构调整以来至今,每年播种面积稳定在4.1万hm²左右,占西丰县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52%,玉米具有种植适应性广泛,在日均温度≥10℃,积温在2 000℃以上,夏季气温在20℃以上,且有一定水分保证的地区都可种植。按自然气候综合因素划分,西丰县属于辽宁玉米生长适宜区,同世界玉米生产黄金玉米带处在同一纬度。现阶段,随着玉米产业规模化生产,玉米规模生产轻简栽培与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与应用,种植玉米和过去传统种植相比实现了高产和稳产。通过对西丰县玉米规模生产轻简栽培与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进行总结,为今后西丰县玉米规模生产和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 西丰县自然条件

西丰县地处辽宁省铁岭市的东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24°16′10″~125°06′20″,北纬42°22′07″~43°07′35″,东与吉林省东辽县、东丰县两县相连,南与清原县、西及西南与开原市相毗邻,北临吉林省梨树县毗邻,自东向西逐渐降低,东西宽66.5 km,南北长82 km,形似三角区域,总面积2 686 km²,境内有五条河流。

西丰县四季分明,处于中温带亚湿润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5.1℃,最冷1月平均气温-17℃;最热7月平均气温23.2℃。西丰县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684 mm左右,无霜期在131天左右,历年日照时数平均 2 717 h,年平均降水量644 mm左右,热量条件丰富,日均通过≥10℃的有效积温为2 906℃,无霜期为131天左右。现有耕地面积7.81万hm2,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为玉米。西丰县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中等偏上,碱解氮含量较为丰富,有效磷含量中等,速效钾含量以中等偏下水平为主。

2 玉米轻简栽培技术

2.1 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国家或者辽宁省审定、熟期适宜、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具有耐密、抗倒伏、抗逆性强、高产和稳产的优良的玉米品种,如优迪919、翔玉588、中地999等,选用单粒播种的种子,选购的种子要达到种子纯度≥97%,芽率≥95%,净度≥99%的要求,并有优质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的良种。

2.2 深松整地机械化技术

深松机械整地是利用深松机械松动土壤,加深耕作层,使原有的犁地层下移,有效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蓄水能力提高,利于作物扎深根,起到涝能蓄水、旱能保墒的作用,改善耕地质量和增加粮食产量,一般的增产幅度为8%~15%。深松的深度一般应>30 cm,土壤薄或沙土地不易深松。深松作业一般每隔3年1次即可,不需要每年都进行。深松时机选在秋季进行,这样可以有效接纳雨雪,从而增加土壤的容水量。

2.3 增施有机肥减肥增效技术

增施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生物活性,减少土壤的污染。连续增施3年有机肥的情况下,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的10%~15%。推荐基施商品有机肥150 kg/667m2,或有机质含量>30%优质农家肥1.5 m³/667m2。在此基础上,依据土壤类型、土壤壤分状况,产量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施用量参照本区域农技业务服务部门推荐配方参数,达到平衡施肥的目标,做到生产成本降低,促进肥料的利用率提高。推荐选用48%(26-10-12)或配方相近缓控释配方肥,施用量40~50 kg/667m2。在春季要及时整地,做好镇压作业,保好春墒。

2.4 精量播种技术

精播的种子,要求没有霉坏粒,均匀一致,净度不高的要人工选种,要保证种子纯度和芽率符合精播要求。提倡在病虫害严重的地块进行药剂拌种,防治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用30%多克福玉米种衣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用辛硫磷颗粒2~3 kg/667m²,随种肥下地。在播前15天前后,选择晴天进行晒种2~3天,要翻动,让种子均匀受热,这样可促进酶的活性,提高发芽率,同时利用阳光紫外线起到杀死种皮表面的病菌作用。当土壤5~10 cm地温稳定通过10℃,土壤含水量以达到田间持水量60%~70%时就要适时播种,我县一般在4月20日前后开始大面积播种。根据品种的特性,土壤肥力,水分条件确定种植密度,要做到合理密植。

3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3.1 杂草防除免中耕技术

推广在玉米播后苗前进行化学除草,在土壤墒情好,整地作业精细地块推荐施用苗前封闭除草措施,一般选用38%莠去津悬浮剂150 ml/667m²+90%乙草胺乳油150 ml/667m²,兑水50 kg对玉米田封闭除草。在封闭作业中,应做到不漏喷,不重喷,土壤呈现表面湿润的状态,这样利于形成药膜,起到封闭杂草作用,同时要避开中午高温时段进行喷洒作业。

3.2 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

3.2.1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

玉米螟在本区域经田间观测一年发生2代,6月中旬开始产卵,6月中旬中期至下旬初为产卵高峰期。6月末和7月初1代幼虫出现。在7月下旬末和8月上旬可见2代虫卵,8月上旬至中旬出现2代玉米螟危害。幼虫以蛀茎为害为主,对茎秆组织造成破坏,植株的养分运输受阻,严重时植株遇风倒折,减产幅度为15%~30%。赤眼蜂生物防螟技术。

西丰县主要采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这项生物防治技术具有成本低、节省用工成本、对人畜安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防治效果理想,对玉米螟危害的发生具有连续的抑制效应,在玉米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防虫治虫措施。在玉米螟产卵初期和盛期放蜂防治,防治一代玉米螟释放时间,以本区域的植保业务部门提供的预测预报的信息为准,第一次放蜂数量为8 000头/667m²,间隔5~7天放第2次,放蜂数量12 000头/667m²,设置2个/667m²放蜂点位。防治二代玉米螟,一般在7月20日~8月5日之间,每次放蜂数量为5 000~10 000头/667m²,同样设置2个释放点。

物理诱杀治螟技术。性诱剂诱杀玉米螟成虫:安装时间,在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羽化的始末期。使用专用玉米螟诱芯和诱捕器,选择在玉米周边大豆地、水稻田以及杂草等玉米螟成虫活动的地方,安装诱捕器。诱捕器放置密度为1 300 m2/个,一个诱捕器放一个诱芯,诱捕器的诱虫口要与地面保持1.5 m的距离,同时要留备用诱芯,以免出现诱芯缺失,能够及时补上。备用诱芯保存时要用塑料袋装好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不要受潮。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成虫:主要是利用玉米螟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诱杀玉米螟的成虫,使玉米螟的成虫基数降低,进而减少玉米螟在田间落卵量。杀虫灯设置地点,应选择在村屯外围或者玉米地的周边,一般两个杀虫灯灯放置间距为200 m,具体放置要防治面积和每盏灯的控制面积而定,灯座要与地面保持1.5 m的距离。开灯时间,从玉米螟羽化初期5月上旬开始到9月份羽化末期结束。每天要按时开关灯,及时收集和处理诱杀的虫子,保证灯具的正常使用,同时注意阴雨天,防止人畜触电,发生危险。

3.2.2 生物农药防治玉米螟技术

方法是利用高杆作物喷雾机喷施苏云金杆菌防治一代玉米螟,选用16 000 IU/mg(国际单位)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Bt)100 g/667m²,在玉米心叶期至心叶末期喷雾防治一代玉米螟,一个人作业,1 h可防治24 000 m²的面积;在8月上旬,同样方法防治二代玉米螟。

3.2.3 玉米大斑病综合防治技术

大斑病是在我国分布广泛,也是玉米春播区常发的病害,主要发生叶片上,严重发布时,如果是感病的玉米品种,产量损失可达30%左右,属于叶部的真菌病害。目前防治方法主要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淘汰感病重的品种;在农业防治方面,提倡适期早播,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改善田间通风条件,及时处理带病的秸秆;在药剂辅助防治方面,在大喇叭口期,当田间病株达70%以上,病叶率在20%左右,开始用药防治,推迟发病。常用的药剂有: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阿米妙收),25%嘧菌酯悬浮剂(阿米西达),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2~3次,7~10天喷药1次。

3.2.4 玉米小斑病防治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小斑病亦称斑点病,也是本区域的玉米的主要病害,出危害玉米的叶片、苞叶及叶鞘外,对玉米的雌穗和茎秆也有治病力,比玉米大斑病还要强,危害严重,可致玉米果穗腐烂及茎秆折断。感病品种,此病的发生,可导致叶片枯死,减产10%以上,危害程度严重者减产达到20%~30%左右。最有效的措施,是选择种植抗病的玉米品种,通过与矮杆作物的间作的方式,改善田间通风状况,减小病菌的浸染。药剂防治,在此病害常发区,于玉米小斑病发病初期喷施杀菌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阿米西达)300 ml/hm²,防治2~3次,7~10天喷药1次。

3.2.5 玉米瘤黑粉病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瘤黑粉病在玉米的苗期到成株期都能发生,发生早对玉米生产影响大,发生的部位不同对玉米产量影响也不一样。雌穗得病影响玉米结实及籽粒的发育,雄穗基部得病会导致雄花不育。玉米茎秆病瘤体大将影响籽粒发育,严重者导致植株空杆。一般玉米瘤黑粉病可引起1%~10%的产量损失。

玉米瘤黑粉病菌能侵染玉米植株的地上组织,甚至能浸染玉米的根系,主要发病的部位是茎秆,在玉米叶片发病少。玉米瘤黑粉病菌侵染后,能够刺激玉米植株长出一个白色、淡黄色、粉红色的表面光亮的膨大的瘤体,随着瘤体渐渐的膨大,将呈现不规则形状,瘤体的表面渐变为灰白色,慢慢开裂在中间可以看见黑色物,瘤体在成熟后变软,在表面有灰色的膜,瘤体内部黑色部分液化,在干燥以后瘤体干瘪,黑色组织就是病菌的孢子。病菌从玉米微小伤口侵入,大多在茎秆茎节部位发病,由于病菌侵染的时期,品种的抗性的不同瘤体形状和大小也不一样。在玉米雌穗瘤体部分或全部代替籽粒,在玉米穗上部突出玉米苞叶外面。在玉米雄穗上,瘤体发生在单个小花或穗柄上,呈现囊状或者角状。病菌侵染玉米叶片和气生根时,一般呈现凸起的泡状的瘤体;玉米瘤黑粉病害发生规律,病菌残留在土壤中或者玉米病残体上的孢子团以及越冬的冬孢子,还可以粪肥中的冬孢子,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如果种子带菌可进行远距离的传播。病菌在适宜的环境下,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和次生孢子,随着风雨或者昆虫等来传播并从植株的伤口侵入,形成瘤体。在瘤体成熟破裂后又释放出冬孢子还可以进行再侵染。此病在玉米的抽穗开花期发病快,到玉米老熟以后停止侵染;在防治上首先选择抗病性强、田间发病率较低的品种;其次选药剂防治,在玉米抽雄前,及时喷施25%丙环唑乳油1 000~1 5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喷施、25%咪鲜胺乳油500~1 000倍液、间隔7~10天用药,连续防治2~3次。

3.2.6 玉米丝黑穗病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丝黑穗病在本区域为普遍发生的病害,为系统浸染病害。在玉米的苗期表现症状和其他病害有些相似,而在玉米抽雄后的症状明显易于辨别。在玉米苗期被病菌侵染主要表现为玉米的植株较小,叶片呈现黄白色的条纹状,叶片也表现扭曲。到了抽雄以后,出现玉米植株分蘖多、矮化和丛生现象。在玉米植株拔节到抽雄期间,有的叶片会出现不规则的撕裂状,在破口的地方散出黑色的粉状物或者长出了丝状组织。得病雌穗表现短粗,通常无花丝,苞叶也较早枯死并在一侧开裂,散发出黑粉,不能形成正常的穗轴以及籽粒。有一部分雌穗变异成绿色丛枝状或者玉米苞叶变狭小、簇生及畸形。患病的雄穗一些花序或者全部花序形成菌瘿,后破裂散出黑粉,黑粉脱落后残存丝状的穗轴,也有的雄穗花序增生成小叶状。玉米丝黑穗病发生规律,玉米产生的冬孢子进入到土壤中越冬。在春季播种玉米后,土壤条件适宜就萌发形成担孢子,长出菌丝,在玉米种子的芽鞘处侵染进入幼苗并逐渐到达幼苗生长点。随着植株的发育病菌进入分化的雌穗及雄穗。此病也可通过种子和粪肥传播。防治方法,首先选用种植抗病的玉米品种,这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基础。适当的迟播,及时拔出病株。药剂防治: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乌米净”种衣剂包衣,也可用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按种子的重量0.2%进行拌种,或者用福美双·烯唑醇种衣剂1:50(药种比),16%福·克·唑醇悬浮种衣剂1:50包衣。

4 机械化适时收获技术

玉米的成熟要经过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这三个阶段,完熟期是收获玉米的适期,要避免在玉米果穗苞叶刚发黄时,处于蜡熟期就收获,此时收获一般会减产10%左右。适时晚收可促进玉米籽粒水分降低,百粒重增加,品质提高,产量增加。当前玉米联合收获机大面积应用,其机械化作业水平高,农户选用品种要具有抗倒伏、低落穗率、植株的株高穗位要适中、玉米籽粒脱水快、适合机械化收获,一般在10月上中旬进行收获作业。

猜你喜欢

瘤体玉米螟植株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多模态眼底影像和疾病特征
植物抗冷性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准确辨识辣椒植株徒长及徒长的防控措施
哈密葡萄黄化病的发生情况及补救措施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1型神经纤维瘤病切除术中出血量相关因素分析
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评估肝脏血管瘤血供在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
论玉米螟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