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熟高产小麦品种鹤麦1310 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3-01-04杨国立程玉红董红星刘海霞赵志涛马洪波夏海东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6期
关键词:株系株型纹枯病

杨国立 程玉红 董红星 刘海霞 赵志涛 马洪波 夏海东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鹤壁 458031)

鹤麦1310 是由鹤壁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早熟、高产小麦品种, 该品种具有株型半紧凑、 长相清秀、 穗层整齐、 稳产性好、 适应性广等特点, 产量三要素协调, 丰产性好,早熟,落黄好。 2019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90052),适宜在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 该品种在2019年审定前被河南永优科技有限公司购买并推广,2019年在南阳信阳地区推广约5 万亩, 2020年推广约 15 万亩, 2021年推广约100 万亩,经济效益显著。

1 选育背景

小麦是河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 河南省小麦生长发育具有分蘖时间长、穗分化期长、灌浆期较短等特点。 鹤壁地处豫北, 多数年份小麦生育期降雨偏少,越冬期气温变化剧烈,生长后期常常遭遇干热风危害,从生态气候条件上分析,利于形成多穗、大穗、大粒,但不利于籽粒灌浆。 因此,我们以稳定穗数、增加穗粒数、 大幅提高千粒重为育种方向, 培育半冬性、多穗、多粒、灌浆速度快、早熟、综合抗性好的高产稳产小麦品种, 最大程度上促使产量三因素协调发展。 鹤麦1310 的选育以常规有性杂交理论为指导,利用基因互补和累加效应,通过复交手段,使多亲本的优良基因进行重组与聚合, 为创造出综合性状更优越的基因型奠定了丰富的遗传基础。 后代选择、鉴定仍采用系谱法,提高选择的目的性,实现小麦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育种目标。

2 选育经过

2.1 育种目标

河南是全国小麦高产区, 但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特殊性, 生育期间易遭受冬季冻害和晚霜冻害,灌浆期易遭受高温干热风危害,诸多影响因素使小麦安全生产具有更多不确定性。 本课题组依据当地气象因素的变化特点和生产需求, 结合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小麦育种的多年实践经验, 提出了育种目标:抗冬季冻害强,春季发育稳健,抗“倒春寒”中等,综合抗寒性较好;灌浆速度快,后期落黄好,早熟,最大程度降低后期干热风危害;适播期较宽,根系发达,株型半紧凑,茎秆弹性较好,综合抗病性强,丰产稳产性好;高产潜力在5 600~6 800 kg/hm2,产量结构模式为有效穗数 560 万~650 万穗/hm2, 穗粒数35~42 粒,千粒重 45~55 g。

2.2 选育方法

根据选育目标,2005年选用综合性状好、 长势壮、结实性好的小麦材料周91177 和成穗数高、综合抗病性强、 丰产性好的小麦品种安麦1号配制组合周91177/安麦1号,选用长势壮、大穗但株型稍松散的小麦品种新麦11 和分蘖力强、成穗数较多株型好的小麦品种淮阴9628 配制组合新麦11 /淮阴9628。

2006年以周91177/安麦 1号组合的F1为母本、新麦11/淮阴9628 组合的F1代为父本进行第2 次杂交, 然后将杂交后代按照系谱法连续单株选择育成鹤麦1310。

2.3 选育过程

2005年配制周91177/安麦1号组合和新 11/淮阴 9628 组 合 ,2006年 配 制 周 91177/安 麦 1号//新麦11/淮阴9628,秋天收获复交F0种子118 粒,当年全部种植。 2007年F1代表现苗期生长势强、株型适中、成穗多、抗病性好,列为重点组合。收获F1代的种子1 815 粒,2008年从F2代群体中根据苗期长势、耐寒性、分蘖成穗率、穗型、株型、抗病性、落黄等进行田间选择鉴定,选留单株130 株,收获后经室内考种,淘汰粒小、籽粒稍秕的单株,优中选优保留30 株,秋季种成株系。 2009年在F3代的优良株系中经田间选留单株110 株,收获后经室内考种,从中保留40 株。秋季种成F4代,2010年在F4代的优良株系中经田间选留单株76 株,收获后经室内考种、优中选优从中保留30个单株、 其中单株06H1310 综合性状好,分蘖成穗高。 秋季种成F5代株系,2011年在F5代的株系中经田间鉴定选择, 各株系基本稳定, 已具备了1个新品系的基本特征,根据田间表现收获21个株系,经室内考种,保留 10个株系。 2012 将 F6代的 10个株系种成9 行区,进行品系鉴定试验,整个生育期进行系统观察,主要鉴定其抗寒性、株型、抗倒性、落黄和产量性状。 经田间选择和室内考种选留1个品系,定名为鹤麦1310。

3 特征特性

3.1 生物学特性

属半冬性中穗型中早熟品种, 成熟期比对照早1 d。 幼苗半匍匐,叶色浓绿,长势壮,冬季耐寒性较好,分蘖力中等,亩穗数适中。 春季起身拔节早,两级分化快,抽穗早,穗层整齐。 旗叶偏小、上冲,株型半紧凑,长相清秀,株高75 cm,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 穗长方形,结实性好,穗粒数较多,籽粒半角质,饱满度中等,黑胚少,千粒重高。 根系活力强,灌浆速度快,后期耐高温,成熟落黄好。 产量三要素:穗粒数 36.5 粒,亩穗数 38 万穗左右,千粒重 48.3 g。 中感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高感纹枯病和赤霉病。与对照品种偃展4110 相比,丰产性好。

3.2 品质分析

2017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含量11.6%,容重766 g/L,湿面筋含量24.2%,降落数值 425 s, 每 100 g 吸水量 55.8 mL, 形成时间2.4 min,稳定时间 4.9 min,弱化度 80 F.U.,沉淀指数50 mL,硬度 72 HI,出粉率 71.5%。

2018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含量13.7%,容重694 g/L,湿面筋含量25.7%,降落数值 62 s, 每 100 g 吸水量 55.2 mL, 形成时间2.0 min,稳定时间 2.0 min,弱化度 246 F.U.,沉淀指数56 mL, 硬度70 HI,出粉率70.9%。

3.3 抗性鉴定

2016年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病鉴定,中抗叶锈病,中感条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2017年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病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高感纹枯病、赤霉病。

4 产量表现

2015-2016年参加鹤壁农科院小麦产量比较试验,最优系产量6 753.0 kg/hm2,比对照偃展4110 增产9.4%,居试验第1 位。 2016-2017年参加河南省南部组区域试验,7 点汇总,达标点率100%,平均产量5 466.0 kg/hm2,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 增产10.0%,达极显著水平;2017-2018年续试,8 点汇总,达标点率87.5%, 平均产量 4 504.5 kg/hm2, 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 增产 6.9%。 2017-2018年生产试验,10 点汇总,达标点率90.0%,平均产量5 230.5 kg/hm2,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 增产5.6%。

5 栽培技术要点

鹤麦1310 适宜在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中等肥力地块种植。 底肥选择含量范围为氮(N)20%~25%、磷(P2O5)10%~18%、钾(K2O)5%~8%的复合肥750 kg/hm2。墒情适宜时及时进行耕地整地,耕深23~25 cm,耕后耙细耙透,做到地面平整、上虚下实。

适宜播期为 10月 5~20日, 最佳播期为 10月10~15日。 足墒播种, 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0%~80%,及时进行播种,播量为 140~220 kg/hm2,确保一播全苗。 采用种子包衣或者药剂拌种, 播前要求晒种,播种做到籽粒均匀。 冬前日平均气温在3~5℃、麦田土壤含水量低于15%、夜冻日消时进行冬灌,大冻前完成。 开春后及时管理,土壤墒情好的地块可以不浇返青水,推迟至拔节期中后期进行灌溉,结合浇水追施尿素 150~225 kg/hm2。 灌浆水在开花后 5~10 d 浇最好, 开花 15 d 后不再浇水。

小麦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返青至起身期以防治纹枯病为主,兼治早期叶部病害、红蜘蛛和蚜虫等, 可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450 g/hm2+1.8% 虫螨克乳油 100 mL/hm2, 兑水750 kg/hm2喷雾防治。抽穗扬花期重点防治赤霉病等穗部病害,兼治白粉病等叶部病害和蚜虫,可用25%氰烯菌酯1 500 mL/hm2+43%戊唑醇150 mL/hm2+10%吡虫啉300 g/hm2,兑水750 kg/hm2喷雾防治。灌浆期重点防治白粉病、锈病等叶部病害、蚜虫等,兼防干热风, 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450 g/hm2+10%吡虫啉 300~400 g/hm2+磷酸二氢钾 1.0~1.5 kg/hm2,兑水750 kg/hm2喷雾防治。

蜡熟末期及时机械收获, 收获后及时晾晒和入库,确保增产和增收。

猜你喜欢

株系株型纹枯病
Bna-novel-miR36421调节拟南芥株型和花器官发育的功能验证
转BpGLK1基因白桦叶色变异规律及生长特性分析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转录因子OsNAC2对逆境下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玉米不同株系存放时间对种子胚活力的研究
转基因金叶银中杨叶色及生长变异分析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多肉植物侧芽怎么处理
The Effect of Three New Fungicides against Rice Sheath Blight in Field Experiment
玉米株型和幅宽对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