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青贮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2023-01-04秦光明陈光勇唐余成
秦光明 周 刚 杨 虎 陈光勇 唐余成 崔 鹏
(十堰市农业科学院 湖北十堰 442000)
玉米是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饲料、经济作物,自20 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用于饲料的玉米占玉米总量的70.7%[1]。十堰市位于鄂西北部,玉米面积稳定在100 多万亩, 是湖北省鄂西山地春玉米主产区。 同时十堰市也是养殖业大市,饲养畜禽种类多、数量大,对饲料需求量大。 青贮玉米具有丰富的营养且容易被畜禽消化, 比传统饲料具有更大的品质优势。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把青贮玉米作为畜禽的主要饲料, 十堰市也积极提高青贮玉米的喂养比例,推动粮改饲改革。 目前十堰市青贮玉米生产规模小、发展不成熟、存在问题多,为此,十堰市农科院玉米育种团队开展了青贮玉米科研攻关, 并跟踪了丹江口市、郧阳区、房县等地的青贮玉米种植、加工、储藏、饲养等情况。 笔者通过分析十堰市青贮玉米生产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助力十堰市畜牧业发展和种植业结构调整。
1 十堰市发展青贮玉米产业的意义
1.1 发展青贮玉米是十堰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粮改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整农业供给侧改革、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2]。 在三大粮食作物中玉米种植比较效益最高。 但是在种子、农资、机械、人力等成本高涨的当下,种植普通籽粒玉米的纯收益也仅在 3 000~4 500元/hm2, 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延缓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据冯鹏等报道,种植青贮玉米比种植籽粒玉米每亩增收190元左右[3]。 因而适当调减普通饲料玉米种植面积,适当增加优质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不仅可以稳定玉米种植面积,而且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解决了养殖企业饲料短缺的矛盾。 因此“粮改饲”是十堰市乡村振兴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迫切战略需要。
1.2 发展青贮玉米是十堰市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十堰市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区气候, 全年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2℃,年均降雨量878.6 mm,草场资源丰富,天然草场总面积115.9 万 hm2,其中可利用面积为90.6 万hm2[4], 非常适宜畜牧业的发展。 以前畜牧业以家庭式饲养为主,圈养和放养相结合,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靠自然的野生草场供给,饲料供需矛盾不突出。 但是随着奶牛、肉牛、奶羊和肉羊等养殖业的兴起和其规模的逐步扩大, 现有的饲料种类和产能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特别是在冬季,十堰市过冬饲料缺口巨大,主要依赖于从外地调运。 青贮玉米是饲料之王,是发展养牛业和奶业不可缺少的基础饲料之一,也是最经济的饲料[5]。 在欧美等畜牧业发达国家,特别是奶牛、肉牛、奶羊和肉羊等生产发达的国家,都大量种植青贮玉米,广泛使用青贮饲料[6]。 十堰市一直把水稻、玉米、豆类等作物的干秸秆作为牲畜的过冬饲料, 只是简单的做加盐处理,其主要营养物质已经流失,营养物质含量远远达不到牲畜的需要,这也是养殖效益不高、养殖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 陈自胜等研究表明,在精饲料相同情况下, 奶牛喂养青贮玉米比未喂养的日产奶增加3.63 kg,一个泌乳期多盈利978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7]。 通过大力发展青贮玉米,改变传统饲养模式,可以改写十堰市畜牧业发展历史。 本地种植就近加工,减少了运输成本和降低了饲料霉变的风险,减少了成本、增加了品质。 因此推广种植青贮玉米、提高青贮玉米栽培、加工、储藏等技术,是促进十堰市畜牧业健康、跨越发展的迫切需求。
1.3 发展青贮玉米是环境污染治理的需要
十堰市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 在南水北调工程通水近7年来,累计调水430 亿m3。为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十堰市大力开展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也是其中很重要的内容。 十堰市玉米种植收获后玉米秸秆无法粉碎还田,长期以来通过焚烧处理,造成了环境污染。 近年来虽然加大了管控和处罚力度,但是秸秆焚烧现象仍时有发生。 通过推广青贮玉米,解决了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难题。
2 十堰市畜牧业发展现状
十堰市畜牧业历史悠久,畜禽遗传资源丰富。 全市拥有国家认定的优良地方品种5个, 其中马头山羊、郧巴黄牛、郧阳大鸡尤为著名。 近年来畜牧业发展迅速,全市畜牧业经济已跃居农业经济第2 位,并成为山区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据统计,2016年,全市生猪饲养量 320.83 万头,出栏量 192.5 万头;全市肉牛饲养量 54.4 万头,出栏量 13.5 万头;全市肉羊饲养量 220.5 万只,出栏量 112.48 万只[8]。 近年来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对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每年需要的青贮饲料在800 万t 左右。
3 十堰市青贮玉米生产现状
3.1 生产布局
十堰市青贮玉米生产起步较晚,种植专用青贮玉米品种历史更短。 丹江口市受襄阳地区影响最先种植青贮玉米,近年来郧西区、郧阳区也加快了推广种植青贮玉米,推广种植了郑青贮1号、雅青贮8号等专用青贮玉米品种, 但是推广种植面积不大。 房县、竹山、竹溪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也开始了青贮玉米生产,但是没有种植专用青贮玉米品种。 目前生产上效益较高的是把甜糯玉米鲜果穗采摘后的青秸秆用做青贮饲料, 大部分是把普通饲料玉米收获后的黄秸秆用做黄贮饲料。
3.2 发展模式
十堰市青贮玉米生产主要以养殖企业为主体。经过多年调研发现, 没有农户专门种植专用青贮玉米品种出售,也没有专门的种植合作社,更没有“农户+公司”的种养结合模式。 一是养殖企业主流集中连片土地种植青贮玉米,自给自足。 部分实现了一定机械化,采取机械播种、机械收割、机械打包,实现农机农艺结合,效率较高。 二是自己雇用人力把农户籽粒玉米收获后的黄秸秆收集起来, 采取加盐的黄贮方式,该方式人工成本、运输成本较高,青贮饲料的品质较低,经济效益较差。
3.3种植方式
十堰市青贮玉米种植模式主要有4种。 一是“青贮玉米—小麦”种植模式,主要分布在丹江口市。 二是“青贮玉米—蔬菜”种植模式,主要分布在郧阳区。三是“青贮玉米—冬闲”种植模式,主要分布在房县、竹山、竹溪等县。 四是“春玉米青贮—油菜”种植模式,主要分布在竹山县。
3.4 科研进展
在湖北省科技厅重大项目“青贮玉米新品种选育及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国家农作物区试站等项目支持下,十堰市农科院进行了青贮玉米系列研究。
(1)开展青贮玉米新品种选育攻关,取得了一定成绩。 通过种质资源创新、组合测配鉴定、品种筛选,选育出适合作为青贮玉米品种的组合堰单2101。 该组合生物产量达 68.05 t/hm2,干物质产量达 21.65 t/hm2,目前正在参加湖北省青贮玉米区试。
(2)开展青贮玉米品种引进、鉴定、筛选试验。 先后引进40 余个新组合,鉴定出适宜十堰地区种植的雅青贮8号、郑青贮1号、华玉11、双玉919 等品种。2021年引进华青贮1号等8个品种开展展示试验,结果表明,华青贮1号、华青贮2号、华青贮3号等品种鲜产量和干物质产量都明显高于对照品种,适宜在十堰市推广种植。
(3)开展青贮玉米品种栽培试验,研究其适宜的种植密度、 科学的施肥量、 最佳的收获期等关键技术,集成了一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制定颁布了“十堰市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4 十堰市青贮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
4.1 观念传统、陈旧
青贮玉米有别于普通饲料玉米, 它不仅要求生物学产量高,更重要的是品质要好、营养要丰富。 在十堰地区农民完全没有青贮玉米的概念, 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青贮玉米, 养殖企业主也没有完全理解青贮玉米的概念, 简单的把青贮玉米等同于植株繁茂的籽粒玉米和甜糯玉米。 农民没有种植青贮玉米的意识, 没有认识到种植青贮玉米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养殖企业主也没有弄懂青贮玉米富含的营养价值及对畜禽的重要性, 只是为了收集一定秸秆满足过冬需求和套取一定政府补贴, 没有真正实现为养而种。
4.2 品种选择不科学
当前十堰市场上青贮玉米品种很少。 经销商不知道什么叫青贮玉米品种,农民、企业主也不知道购买青贮玉米种子来生产, 也无法购买到青贮玉米种子。 少量企业拿甜糯玉米品种来生产青贮玉米,绝大多数企业直接拿饲料玉米品种来生产青贮玉米,导致鲜物质产量与干物质产量低, 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低,满足不了畜禽的营养需求,养殖效率低。
4.3 栽培技术不规范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有别与普通饲料玉米, 目前大田管理水平不规范。 把青贮玉米当做普通饲料玉米来管理,产量和品质均达不到青贮玉米的要求,满足不了畜牧养殖业的需要。 青贮玉米种植密度要比普通玉米要大,在十堰地区种植一般要求密度5.25 万~6.75 万株/hm2,而农民种植的密度一般只有3.75 万~4.50 万株/hm2,是规范密度的2/3,这样就显著降低了收获时的生物学产量。 青贮玉米的水肥管理也有别于饲料玉米, 青贮玉米需水量大, 遇干旱要及时灌溉,需肥量也要高于饲料玉米,底肥要足、追肥要及时,不能过晚,要充分满足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需要。 收获一般以乳线达到胚乳的2/3~3/4 处为宜。收获过早营养物质没有积累充分,过晚水分流失大,营养物质也随着水分的流失而降解。
4.4 机械化水平低
当前十堰市青贮玉米生产的规模化、 集约化水平低,种植呈零星化、分散化,田间收割、转运靠人力,人力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当然这其中也受十堰山地丘陵较多、 地块不规则、 地块面积小等因素制约,但主要是机械化水平低,缺乏中大型青贮玉米收割机、粉碎机、打包机等农机具。
4.5 储藏加工技术落后
十堰市青贮玉米储藏加工一般为秸秆黄贮,基本上满足不了畜禽的需要。 一是收获过晚,田间植株病害发生较重,有害微生物、病菌过多,不利于畜禽健康生长。 二是果穗采收后,植株水分流水过多,干物质严重不足,营养物质严重流失和匮乏。 玉米果穗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以干物质计算,果穗质量占整个植株的40%~60%,并且果穗所占比重越大,青贮玉米的青贮品质越好[9]。 三是储藏过程中添加剂应用不科学。 绝大部分只是简单添加食盐,没有添加甲酸、丙酸、糖蜜、乳酸菌剂等物质,从而导致加工出来的青贮玉米品质低下。
5 十堰市青贮玉米产业的发展对策
5.1 加大宣传培训
为了让广大农民、 养殖企业主们认识到种植青贮玉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及对畜牧业的重要性,必须开展一系列宣传培训。 一是新闻媒体、十堰市科技学校、 十堰市畜牧服务中心等单位开展青贮玉米科普宣传、培训,介绍青贮玉米特征特性、种类及在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大意义。 二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开展青贮玉米新品种引进和示范,通过技术引领、现场示范,提高农民种植青贮玉米的栽培管理水平。 三是加强对养殖龙头企业的培训,提高收割、加工等机械化水平,优化储藏技术,通过机械化、集约化种植,高水平饲养展示,带动养殖业发展和青贮玉米产业发展。
5.2 加强科研攻关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 建议十堰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成立专班、设立专项,开展青贮玉米新品种培育、栽培、加工储藏等技术攻关。 一是加强种质创新、育种技术创新,通过组合测配、营养成分分析、品种试验等工作,选育出适合十堰市乃至湖北省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 二是加强青贮玉米集成技术研究。 探索、确立不同生态条件下合理的群体结构、最佳收获期、高效的种植模式,研究其需肥规律、确定科学的施肥量,形成一套高产高效优质绿色集成技术, 提高青贮玉米生物学产量和营养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和养殖企业合作, 开展青贮玉米储藏加工技术研究,改黄贮为青贮,优化营养添加剂配方。
5.3 提高机械化水平
青贮玉米植株高大、生长茂盛,在收割、加工等过程中特别耗时耗工, 机械化是青贮玉米产业的必由之路。 目前收割机、粉碎机、打包机等机械种类齐全。 机械替代人力,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收益。 同时,边收割边粉碎边打包,减少水分、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流失,保证了青贮玉米品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播种到收获、从收获到加工储藏, 实现全程机械化是青贮玉米生产的必然趋势。
5.4 科学选择品种、规范栽培技术
青贮玉米可分为青贮专用型、 粮饲兼用型与粮饲通用型3种类型[10]。 青贮玉米的粗蛋白、淀粉含量要高于普通饲料玉米, 木质素含量小于普通饲料玉米、 离体消化率大于普通饲料玉米, 一般的普通饲料玉米无法替换优质的青贮玉米。种植优良青贮玉米品种是获得高产、 优质饲料及较高经济效益的最好途径。 目前湖北省审定的青贮玉米品种有雅青贮8号、华青贮1号、华青贮2号,建议作为农民和企业的首选品种在十堰地区种植。经过多年试验,双玉919、华玉11 等品种可以作为粮饲兼用型与粮饲通用型品种在十堰地区种植。 为了规避市场风险,专用型、兼用型、通用型互相搭配种植。 在种植技术上大力推广十堰市农科院提出的 “十堰市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提高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水平。
5.5 科学布局,优化耕作模式
十堰市北部丘陵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水热资源丰富,是大力发展青贮玉米的核心区域。 该地区交通便利,宜开展机械化作业和青贮玉米的运输。 同时可以充分利用该区光、热、水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产出。 利用甜糯玉米、青贮玉米生育期短,采取多种种植模式进行农业生产。 可以采取“甜糯玉米—青贮玉米—蔬菜”“青贮玉米—小麦”“青贮玉米—青贮玉米” 等多种连作模式。 南部山区不易开展机械化作业,成本较高。
5.6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十堰市青贮玉米产业起步初期困难较多, 政府要协调各部门加大对青贮产业的扶持力度。 一是对青贮玉米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给予扶持。 在企业税收上给予一定减免和优惠, 在土地承包上给予政策支持,在青贮玉米收购上给予资金补贴。 二是在青贮玉米收割、储藏加工机械上给予贴息贷款和农机补贴。青贮玉米生产需要机械较多且价格昂贵, 一般一套青贮玉米打包运输机械单价都超过100 多万元,并且收回成本周期长。 三是对种植青贮玉米按面积给予一定资金补贴,调动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种植青贮玉米的积极性。
5.7 推进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大力培育和扶持青贮玉米生产、加工、储藏和饲养一体化龙头企业,打通供应链,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 目前十堰市青贮玉米产业主要以养殖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主体, 订单式产业发展还没有形成,农民存在不敢种植青贮玉米的心理,未来要形成“科研单位+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的高效模式, 打造链式经营发展模式, 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十堰市青贮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