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新品种温麦169 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3-01-04刘兢文王海华程明凯赵正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6期
关键词:株系赤霉病纹枯病

刘兢文 王海华 程明凯 赵正伟

(河南省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河南温县 454881)

温麦169 是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中心以周麦16/豫麦41 F1作为母本、 小偃93166 作为父本进行杂交, 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半冬性、 大穗型、早熟小麦新品种。 其主要特点是综合性状表现突出,产量水平高,早熟性好,穗子大,籽粒千粒重高,外观商品性好。 于2021年6月经第八届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豫审麦 20210109)。

1 选育过程

1.1 选育背景

河南省是小麦种植大省,种植面积、小麦总产量和商品量均居全国第一, 河南小麦品种的优劣对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有着直接影响, 甚至对稳定全球小麦产量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国情,小麦生产仍然存在供需缺口现象。 因此不断培育和推广应用产量高、抗病性好、抗寒抗倒、广适性强等聚合多种优点于一体的小麦新品种,对推动我国小麦产业化发展,提高小麦单产,实现粮食总产量的增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着关键作用[1]。

1.2 选育目标

根据黄淮麦区气候特点, 结合河南地区小麦常年生产情况,小麦生育期内温度变化幅度大、倒春寒发生频繁、后期受干热风影响、主要病害和次要病害频繁发生、品种适应性不广等问题,确立育种路线,并注重亲本选配及后代材料的选择[2]。 育种路线主要在传承温麦系列品种优势的基础上,采用多抗、多穗模式来实现高产稳产目标, 通过在稳定亩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的产量结构模式,实现高产、稳产、优质和谐统一。 根据河南省近几年制定的小麦品种审定标准要求, 结合黄淮麦区气候特点及小麦品种生产利用、育种实际,确立优质中筋小麦品种类型选育目标, 具备高产多抗及广泛的适应性为主要目标,产量指标要求达到550~700 kg/亩,比对照品种增产3%以上,成熟期与对照相当,不晚于对照品种,对春低温有一定抗性或耐性,籽粒黑胚率低、外观商品性好,千粒重45 g 以上,且抗倒伏能力强,熟相好,并对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等主要病害有一定的抗性。 具备以上特点小麦新品种的成功选育, 必将为河南乃至黄淮麦区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为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和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提供保障[3]。

1.3 亲本选择

2008年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周麦16/豫麦41 F1作母本、小偃93166 作父本进行杂交,主要目的是在周麦16 高产的基础上导入豫麦41 的广适性、早熟特性及籽粒外观商性好、出粉率高的特点,同时聚合小偃93166 综合抗性好等优点, 并重点注意了品种抗倒伏性能的选择,以高产、稳产、综合抗(耐)病性好为目标性状, 经过连续多年观察记载、 田间考种、 植株考种与籽粒考种综合分析, 择优淘劣,于2017年选育而成。

1.4 选育过程

选育主要方法:杂交、选择、鉴定。2008年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亲本,组配周麦16/豫麦41//小偃93166组合,组合号为 08(16),F1共收获单株 36 株;F2按照单株进行分别脱粒编号,人工摆播36个小区,经田间系统观察,第2个小区综合表现较好,有植株偏低、茎秆粗壮、弹性较好、落黄好的单株,当年收获66个单株分别进行脱粒, 经室内考种保留38个单株;F3在38个株系中继续加强选择,共收获16个单株,经室内考种分析全部保留;F4代在 08(16)-1-5 等 5个株系中选择100个单株, 经室内考种保留36个单株;F5代在 36个株系圃中发现 08(16)-1-5-8-6-1、08(16)-1-5-8-6-17、 08(16)-1-5-8-6-23 等 3个株系综合表现突出, 具有苗期长势壮、 穗大粒多、冬春季抗寒性好、 茎秆粗壮、 抗倒伏、 穗层较整齐、 熟期偏早等优点, 同年将3个株系全部收获;2014年、2015年3个品系同时参加品系鉴定试验,其中 08(16)-1-5-8-6-1 两年综合性状表现最好,且产量均居36个品系的第1 位;2017年以温麦169 为名参加河南省丰优联合体小麦试验,同时继续进行纯系选择。

2 产量表现

2018-2020年参加河南省丰优小麦联合体试验,各产量指标均符合河南省审定标准。2018-2019年度参加河南省丰优联合体小麦冬水组区试,14 点汇总,全部增产,平均亩产589.0 kg,较对照品种百农207增产6.7%,差异显著。 2019-2020年度第2年区试与生产试验同时进行,区试结果14 点汇总,全部增产,平均亩产523.9 kg,较对照品种百农207 增产6.3%,差异显著;生产试验结果12 点汇总,全部增产,平均亩产525.9 kg,较对照品种百农207 增产6.2%,差异显著。3年试验结果综合分析,所有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率达100%, 且每年增产幅度均达显著水平,充分证明温麦169 具备一定的高产性和广适性。

3 特征特性

3.1 植物学特性

温麦169 为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24.6 d,比对照品种百农207(全生育期225.7 d)早熟1.1 d。 其幼苗半直立,叶片较宽,长度适中,叶色深绿,苗期长势健壮,冬前大分蘖多,成穗率高,亩成穗数较多;春季生长发育稳健,耐倒春寒能力较好。 平均株高79.8 cm,株型松紧适中, 旗叶较宽、 上举, 茎秆较粗, 抗倒伏性能较好。 穗纺锤形, 穗子较大, 籽粒偏粉质,籽大粒饱, 千粒重高。 产量构成三要素为平均亩穗数39.6 万穗,穗粒数32.3 粒,千粒重48.4 g。

3.2 品质检验

2019年、2020年品质检测结果分别为蛋白质含量14.1%、14.1%,湿面筋含量27.4%、30.6%,吸水率54.4%、56.0%,稳定时间 2.1 min、1.8,min,拉伸面积19 cm2、26 cm2,最大拉伸阻力 94 E.U.、135 E.U.。

3.3 抗性鉴定

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抗病性鉴定,2016-2017年度,中感条绣病、白粉病、纹枯病,高感叶绣病、赤霉病;2017-2018年度,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赤霉病;2018-2019年度,中抗白粉病、纹枯病,中感条锈病、叶锈病,高感赤霉病;田间自然发病较轻。

4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 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4.1 播期、播量

10月上中旬进行播种较为适宜, 每亩适宜基本苗16 万~20 万。 若延期播种,应适当增加播量。

4.2 田间管理

(1)播种前要求精细整地、施足底肥,做到地平土细,无明暗坷垃;犁地前,一般亩施尿素10 kg、三元复合肥(15∶15∶15)50 kg 作底肥,尽量做到足墒下种,播种前要进行浅耕旋耙,保证土壤耕作层达到上虚下实,且播种不宜过深,一般3 cm 为宜,为冬前形成壮苗奠定基础。

(2)做好麦田肥水管理,根据小麦全生育期内苗情长势及天气情况进行合理肥水运筹, 一般在小麦返青拔节期亩追施尿素10 kg,同时进行浇水,以满足春季小麦正常生长对肥水的需要; 灌浆期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 酌情浇好灌浆水,浇水时间不宜过晚, 以防浇水过晚遇阴雨天气发生倒伏, 一般在5月10日之前浇水完毕,在满足小麦后期生长对水分需求的同时, 增加千粒重,最终为提高产量奠定基础。

(3)及时进行病虫草害防治,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麦田化学除草和人工拔除,确保田间无草害发生。 返青拔节期注意纹枯病的防治,抽穗扬花期注意赤霉病的防治,且整个小麦生长中后期关注蚜虫和红蜘蛛的发生,做到适时防治;在中后期搞好“一喷三防”的同时, 注重喷洒磷酸二氢钾、 尿素溶液, 防止后期早衰, 延长绿叶功能, 增强籽粒灌浆, 以促进籽大粒饱。

(4)要适时收获,以免收获过早或过晚致使产量和品质下降。

猜你喜欢

株系赤霉病纹枯病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转BpGLK1基因白桦叶色变异规律及生长特性分析
农业农村部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转录因子OsNAC2对逆境下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玉米不同株系存放时间对种子胚活力的研究
转基因金叶银中杨叶色及生长变异分析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