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密云区春玉米高产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2023-01-04王文荣高晓旭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6期
关键词:密云高产密度

王文荣 高晓旭

(北京市密云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北京 101500)

密云区为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蒙古高压控制,夏季受大陆低压和太平洋高压影响, 四季分明, 干湿冷暖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为 10.8℃。 全年≥10℃积温在 3 600~4 000℃,常年降水量640 mm,无霜期173 d,光照充足,雨热同季,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既能能满足喜温作物玉米的正常需求, 又具有发展玉米生产的良好条件, 适合早、 中和中晚等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种植[1]。 玉米是密云区第一大粮食作物,占全区总种植面积的63.7%,堪称密云谷物之首。 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实行“三减免、三补贴”,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近几年来密云玉米的播种面积稳定在10 万亩左右,平均亩产量610 kg。 随着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玉米产量也在逐步提高, 但是在生产中仍存在相应的问题,成为影响玉米高产的因素。

1 密云区春玉米生产现状

密云区以“创高产、促高效、保生态、带整体”为目标,本着节本增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整合优势资源,集成先进技术,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力,玉米产量的提高乃重中之重。 随着多项措施的运用、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的实施,密云区春玉米产量得到显著的提高,2021年全区玉米平均亩产量为650 kg,较 2020年提高 6.5%。 2021年结合北京市开展“百千万”粮食高产高利效创建活动,建立了高岭镇四合村、古北口北甸子村2个百亩示范方,示范面积共计570 亩;建立了高岭镇、古北口镇2个千亩示范区,示范面积共计1 500 亩;建立了高岭镇、古北口镇,太师屯镇万亩产业带,面积为12 000 亩。 推荐品种5个,推广技术4 项,开展农情监测、下发指导意见、组织观摩交流、开展高产竞赛等服务方式确保新品种、新技术得到推广运用,为密云区春玉米高产提供保障。

2 影响玉米高产的因素

2.1 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

玉米在不同生育时期对温度有一定的需求,种子发芽温度为28~32℃,拔节温度为20℃ ,开花吐丝期温度为25~28℃,籽粒灌浆成熟期温度为20~24℃,总积温达到2 000~2 800℃, 才能保证玉米的正常生产。 高温干旱、连续降雨等极端特殊天气对玉米高产有一定的影响。

2.2 品种的增产潜力小

在产量的构成因素中,玉米品种的作用占20%~30%。 近几年随着种业市场的快速发展,进入生产领域的新审定品种越来越多, 但产量或品质取得突破性、适宜本地区种植、并能获得高产的品种也并不多,同时由于农资经营市场开放,种子质量良莠不齐,选用高产、抗病、抗倒伏等综合性状好的品种至关重要。

2.3种植密度不合理

种植密度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 密度过低或过高都会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 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至关重要, 而种植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 土壤墒情、土壤通透性、土壤肥力、播种时间等因素来确定。在当地玉米一般采用机械播种,播种时为了省事,很少调节株距和行距,造成了统一的种植密度,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

2.4 肥料运用不合理

玉米全生育期需肥以氮肥为主,其次是磷肥、钾肥和微量元素。 化肥的大面积使用,造成地力严重下降; 有机肥使用和秸秆还田的减少造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土壤板结严重,通透性差,影响了土壤对作物的水肥供应能力,使玉米产量逐渐下降,增产潜力得不到发挥。 肥料运用不科学,当地农户习惯于传统的方式, 在拔节到大喇叭口期之间 “一炮轰”追肥,肥料流失浪费现象严重,经常造成玉米后期脱肥早衰[2]。 后劲不足,影响籽粒的饱满度,从而影响玉米的产量。

2.5 抗灾减灾能力不足

生产上基础条件较弱,抗灾能力不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靠天吃饭”的问题。 例如,春旱、伏旱、秋吊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极端恶劣天气频发,抗灾减灾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春玉米的产量。 例如2021年7月春播玉米在吐丝—灌浆期遭遇暴雨、 大风, 倒伏和倒折现象严重, 玉米籽粒灌浆不足,千粒重降低,严重影响了产量。9月连续降雨,影响了玉米的及时收获,籽粒有发芽、发霉现象,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解决对策

3.1 科学选用优良品种

一是选择籽粒饱满、大小均匀一致的种子,种子标准应达到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85%,含水率≤13%;二是最好选择有种衣剂的种子,能充分利用本地光热资源、正常成熟、生育期在120 d 左右的耐密型品种,如密植高产型品种京科 968、联创808、纪元 128、农华 101、郑单 958 等;三是选择抗倒伏倒折的品种; 四是选择抗病虫害品种, 如抗玉米螟、大小斑病、褐斑病等的品种。

3.2 提高播种质量

目前,密云大部分地区都采用机械化播种方式,近几年单粒播种技术正在大面积推广和运用。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 的相关要求。采用单粒播种技术时,种子发芽率应不小于95%、纯度不小于99%、净度不小于99%。 根据种植区域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相应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应用精量播种机,按照玉米田间要求的留苗密度及行距、株距,准确播种,一穴一粒。 生产中播种机可选用约翰迪尔-1750 或2BQM-6 等机型。播前应调试行距、播深和播量,播深以5 cm 左右为宜。 播种时,要求拖拉机以2~3 档的速度行驶,行速要匀,路线要直,中途不停车、不漏播、不重播。 播种质量应符合NY/T 503 规定的标准,播种深度3~5 cm,施肥深度8~10 cm,种肥隔离大于5 cm。 如果干土层较厚,播种时应实行深开沟、浅覆土,保证播种在湿土上。

3.3 加强田间管理

对于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可以采取错期播种,如适当早播或者晚播,错开玉米的“卡脖旱”,避免玉米授粉不良、结实率低、产量下降。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疏松土壤,及时除草,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蓄水保墒能力,保证光照充足,提高玉米产量。

3.4 合理增加种植密度

玉米的亩穗数、 穗粒数和粒重是构成产量的三大要素,合理增密技术是一种通过提高种植密度、进而增加亩穗数实现产量提高的技术措施。 果穗为大穗型的需要适当稀植、增加透光透气性;果穗为紧凑型, 应加大种植密度, 确保产量; 高肥水的地块适当密植,中下等肥力地块需要稀植[3]。 紧凑型果型的合理密度为4 000~4 500 株/亩,大果穗型的合理密度为 3 200~3 700 株/亩,高产田可增加 500 株/亩左右。采用40~80 cm 大小行种植,以利于通风透光,提高产量。 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玉米群体对水肥的需求也随之增大。 如果没有肥水的供给保障,很难实现密植增产。 因此可适当增加肥料用量,加大化肥深施技术和长效缓释肥专用肥的应用, 合理提高肥料利用率。 同时在玉米生长关键时期如大喇叭口期、灌浆期等遇到严重干旱时,应及时灌溉补水,降低产量损失。

3.5 科学施用肥料

有机肥可选用腐熟农家肥或精制有机肥, 每亩约3 000 kg。 重施底肥,低肥力地块应适当增加施肥量。 缓释肥由于采用高科技包膜技术,养分释放的高峰期基本上与玉米吸收养分的高峰期相吻合, 因此肥料的利用率大幅提高, 肥效期相应延长, 后期无需进行追肥。 生产中选择适宜配比的缓释肥料一次性底施, 可满足玉米全生育期对氮、 磷、 钾营养元素的需求, 实现轻简种植,节省人力物力。 缓释肥料应符合GB/T 23348 的规定。 生产中推荐使用缓释肥 (N、P2O5、K2O 比例为28∶10∶8) 或相近配方。 当目标产量为 500~600 kg/亩时,推荐一次性底施缓释肥40~50 kg/亩。不同地块可根据产量目标、地力进行调整。

3.6 加强病虫害防治

加强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尤其是加强新发病虫害的监测与预测预报工作; 根据不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做到防重于治。 注意防治玉米螟。 在加强苗期病虫害防治的的基础上,也应加强后期病虫害的防治。 如在玉米灌浆后期用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等杀菌剂喷雾。

3.7 利用玉米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推动新技术运用

2021年,在创建规模、创建内容和高产高效等方面取得了成效,为密云区提供相互交流、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的平台,促进了种植技术提高。 推广了缓释肥一次性底施技术、合理增密技术、单粒播种技术、适期适墒播种技术4 项技术。 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一整套高产、高效的生产技术规程,是获得高产的关键环节。

猜你喜欢

密云高产密度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春季调饲料 蛋鸡可高产
大白菜要高产这样管理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权衡“轻”“重” 吃透密度
大棚开直播 密云“新农活”
密云区部分古树健康评价
密去360网络春晚 引近万名网友观看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