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害生于恩:因宠而生的人间炼狱

2023-01-04蒋青林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魏忠贤赵高乾隆

蒋青林

依照常理,管理者在选人用人的实际操作中,往往会优先考虑自己熟悉和信任之人。如果出于公心并按规矩出牌,那么先着眼于周边群体,其实这是选用可行之道。凡事都怕走极端,如果管理者只是关注和任用个人喜爱的一小撮人,那么就容易形成权力集中于某一群体的现象。在历史上,宦官与外戚专权出现得比较多,有时也会交替上演。由此引发一些不良后果,那些不能融入特定圈子的人才往往很难找到出路,甚至会形成“万马齐喑”的悲惨景象。如再加上贫富悬殊,民心失衡,就有可能导致社会动荡乃至国破家亡的极端情况。《阴符经》深刻指出:害生于恩。言下之意,祸害是怎么生成的呢?是因为施予了过多的恩惠。官位与权力是社会稀有资源,如果过分聚集于某一人或某一群体,但这些人的品行与能力又不足以胜任,那么就很容易造成人位错配。时间一长,酿成大祸。对于这一历史现象进行细致梳理和剖析,可以大致了解它形成的原因与造成的后果,并时时提醒当今人们切勿重蹈覆辙。

从过往史实来看,宦官或近侍受到皇帝宠幸的现象不时出现。我们通常认为他们会阿谀逢迎,因而讨得皇帝的欢心。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皇帝自身是非常重要的另一面。可以来看一下明朝著名的“木匠皇帝”例子。后世大众了解明熹宗朱由校,多半基于两点:一是他喜欢干木匠活,二是他培养出了“客魏集团”。朱由校小时候相当可怜,童年时期差不多算得上“孤苦无依”。他老爸叫朱常洛,是当时太子,但很不讨他爷爷朱翊钧的喜欢。朱由校比他爸还要惨,因为他老妈在后宫斗争中失败了,受尽欺辱后死掉了。他几乎被当时世界抛弃了,活得卑微而痛苦。好在他的奶妈客氏,本着村妇的纯朴本性,对他十分关爱。有了客氏照顾,朱由校的生活总算增添了一抹亮色。他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紧紧依靠奶妈,吃饭和睡觉都一刻不离。平时有些闲暇时光,朱由校就玩一些木器,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之中。没人关心他,他可以尽情钻研木匠技艺,以至于手艺日渐精进。在此期间,另外一个人也走进了他的天地,那就是宦官魏忠贤。朱由校不喜欢读书,魏忠贤则是相当合格的玩伴,时间一长便觉得难舍难分了。朱由校玩着玩着,突然得知他爷爷死了,在位48年的明神宗终于走了。他老爸熬出了头,坐上了皇位。朱由校的命运开始发生转变,毕竟可以当太子了嘛。没想到一个更大的转折紧接着又来了,他老爸当皇帝一个月就驾崩了,于是他接过了皇位。朱由校虽然贵为天子,但他的心思仍停留在过去的岁月,后来终其一生也没能走出那个孤独和阴郁的世界。朱由校有了权力之后,自然而然地想着要报答以前对他有恩的人。他封客氏为“奉圣夫人”,任凭她在后宫折腾,俨然成了事实上的皇太后。此外,还有从前的玩伴魏忠贤,虽然魏目不识丁,也不妨碍他成为太监头头,即司礼监秉笔太监。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当权者自身潜在的心理需求,或许才是无名小辈最后实现飞黄腾达的主导原因。木匠皇帝的例子可能有些太过极端,差不多可以当作典型的精神病例去研究了。再来看看乾隆皇帝宠幸和珅的案例,案情应该更为接近常人一些。在中国历史上,乾隆应该算得上有才气、有作为的皇帝,“康乾盛世”的盛名也是响当当的。但乾隆在位到了后期,确实干了不少糊涂荒唐之事,最为典型的就是宠爱和珅。经历早期的励精图治之后,乾隆觉得自己的文治武功已经非常显赫,感到志得意满。如果各个方面都感到满足,个人反而会因此空虚起来。那种奇怪的感觉有点类似于登山,当你千辛万苦爬到了山顶,本想一览无限风光,但实际看到的却是空空荡荡、虚无缥缈。乾隆皇帝估计也是这种心态,内心深处百无聊赖。于是,他在等待某个人,让他的生命再度生动和有趣起来。乾隆要出去一趟,当然得有仪仗啦,谁知标志性的用具黄盖居然找不到了。乾隆心里之气顿时打不打一处来,大声斥责。官员们吓坏了,没人敢吭声。旁边一个小年轻,淡然地插了一句:“管事的,不能推卸责任!”乾隆转身看了看说话的人,是个小校尉,长得眉清目秀的。乾隆的气消了一大半,关切地问他叫什么名字,青年回复说叫和珅。乾隆于是同他闲聊了一会,发现他回答问题十分流利,非常得体。皇帝一高兴,就宣布这年轻人为仪仗总管。后面之事就不赘述了,反正和珅办事件件让乾隆称心,说话句句让乾隆悦耳。将和珅比作皇帝肚里一条蛔虫,可能并不为过。和珅得到的回报也是相当丰厚:不仅当上了户部尚书和议政大臣等高官,还与皇帝攀上了亲家,其子丰绅殷德娶了十公主。

说到底,还是当权者法外施恩,才让一些受宠之人占据了高位,从而形成“人位错配”扭曲局面。无论是大权在握者多么一厢情愿,还是获宠者如何烈焰熏天不可一世,事情终归有个理在掌管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屡试不爽。前述“客魏集团”掌握朝廷重权之后,上演了令人发指、惨绝人寰的杀戮丑剧,直接将大明演变为人间炼狱。魏忠贤这位“小丑”一路上升,成为仅次于皇帝之下的“九千岁”。各路群丑纷纷投其怀抱,形成“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不同的小群体。各地官员也纷纷仿效,阿谀奉承,唯恐落后。浙江巡抚潘汝桢上疏,请求立即为魏忠贤建立生祠。御史刘之待会稿延缓了一天,结果被革职了。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祠堂是为死人修建的,魏忠贤还活着呢,就有人急不可待地要建生祠,供奉活人。继浙江之后,各地纷纷效仿,于是魏忠贤的生祠遍布全国。魏忠贤掌管东厂等特务机构,对持不同政见者进行残酷打压,乃至迫害致死。对于主要政治对手东林党人,魏忠贤更是痛下杀手,导致东林党人基本上被清灭。魏忠贤又将尚书李宗延等五十余人开除,朝廷官署差不多被清空了。多行不义必自毙。“客魏集团”的结局只能是毁灭,而且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木匠皇帝”朱由校死后,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朱由检熟知魏忠贤的所作所为,很快采取了行动,将魏忠贤流放凤阳,随即下令逮捕法办。魏忠贤前去凤阳,路上听到风声,知道大限已到,就自行了断,吊死了。魏忠贤死后被碎尸,头被砍下并挂在河间示众。客氏也没好到哪里去,被人在浣衣局用鞭子打死。“客魏集团”以一种极不体面的方式毁灭了,但他们给大明王朝造成的伤害是全方位的,不仅是大量官员的贬损与死亡,而且还形成了官场朋党相争的恶劣风气,最终将明朝拖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比较而言,和珅为祸要小一些,也更为隐秘。和珅最为热衷的事情是贪污,他可不只是接受贿赂,而是到了勒索强抢的地步。朝廷大臣和地方官员知情后就投其所好,一个劲地送他金银财宝和珍奇古玩。和珅还不满足,乃至直接向皇帝贡品伸手,先将那些精致罕见的珍品挑选和截留下来,剩下的再往上送。另外,和珅也善于自保和反击。陕西道监察御史曹锡宝不敢直接告发和珅,只是弹劾其家人刘全过度奢侈,和珅得知消息后立即进行了妥当布置,然后对曹锡宝反咬一口。乾隆对和珅高度信任,将曹锡宝革职留任,结果曹锡宝被活活气死。乾隆一死,嘉庆立马逮捕和珅,让其自杀,并抄没家产。抄家清单出来之后,还是让所有人惊讶不已:据估算,其家产价值8亿两白银,相当于清廷10年收入之和。和珅的所作所为虽然没有造成清朝元气大伤的严重后果,但他直接将官员的贪腐之风推向了高潮,从根本上腐蚀了清朝统治的基础。

更有甚者,受宠者胡作非为,直接将老底玩完,秦朝的赵高当属典型。赵高曾经当过胡亥的老师,教习文字和法律等内容。因为这种师生关系,胡亥对赵高也非常亲近。后来,赵高一手策划了废除公子扶苏、立胡亥为太子的阴谋,胡亥进一步信任赵高。胡亥成功上位,摇身一变成为秦二世。赵高得势后,一手将秦二世带坏了。在赵高唆使下,皇帝杀伐功臣,诛戮宗室,自毁长城。等到自导自演“指鹿为马”的好戏之时,赵高的个人权势达到巅峰。之后,赵高进一步进入疯狂状态,竟然直接废掉和杀死二世,另立了秦二世哥哥的儿子子婴为秦王。子婴也非等闲之辈,他设计刺死了赵高,并诛其三族,并在咸阳示众。至此,秦朝玉石俱焚。子婴投降项羽,也难免一死,宗族被屠。

宦官与近侍因得宠而飞升的史例显得真实而夸张,他们在阴暗扭曲的心理支配下出现的言行也特别乖戾和龌龊,而由其直接与间接促成的毁灭性后果也让后人触目惊心和唏嘘感叹。如果我们觉得这些历史太过遥远,情节也过于荒诞,对于今天的组织管理并无多少借鉴意义,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再次步入历史误区。事情的表象可能会呈现较大差异,但其内在本质会存在相通之处。个别权力人士将官位“赏赐”给亲近者,而被提拔者其实并不能胜任,此类现象是否依然存在?其潜在危害又有多大?倘若心忧天下,情系组织,就应联系历史进行对比思考。将重要位子交给亲近信任之人,而其无力胜任,到头来会坑他们,连累自己,伤害乃至损毁组织,造成多米诺骨牌式的倒塌后果。皇帝与宦官近侍的特殊例子,也能起到“放大镜”或“哈哈镜”的效果,让我们得以管窥那些真实存在过的火烧油煎式人间炼狱,并由此猛然警醒。

猜你喜欢

魏忠贤赵高乾隆
九千岁
论乾隆朝金川之战的影子腔演述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指鹿为马
林语堂的预言
指鹿为马
赵高的阴谋
乾隆为何对香妃一往情深
The Blast that Nearly Destroyed Beijing
碧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