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赓续传承 主动作为全力推进“制造业金融领军强行”建设

2022-02-24中国工商银行公司金融业务部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全行余额金融服务

中国工商银行公司金融业务部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全球制造业产业链格局逐步重构,低碳减排的环保要求大幅提升,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变化反复,工业经济循环持续承压。面对百年变局、世纪疫情,中国制造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工商银行以服务制造业起家,加大制造业支持既是光荣传统和主责主业,更是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在新一届总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工商银行自2019年起接续开展“制造业金融服务年”“制造业金融服务提升年”“制造业金融服务深化年”三年专项行动,交出了一份监管满意、同业领跑、自我突破的高质量答卷,“制造业金融领军强行”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六项第一”塑造“八大优势”

(一)制造业信贷投放头雁引领

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方向,聚焦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领域和工业技改升级,工商银行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2021年末全行制造业贷款余额2.16万亿元,是唯一余额破2万亿的银行,在全部贷款中占比较上年提升0.46个百分点,较年初增长3197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增速17%;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9157亿元,较年初增长2427亿元,增速36%,信用贷款余额8345亿元,较年初增长1500亿元,增速22%。制造业贷款、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余额及增量六项指标连续三年均位居同业首位。

(二)制造业金融服务扩大优势

围绕制造业金融服务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全面提升,工商银行成功打造出“体量大、占比高、结构优、链条畅、客户广、项目好、质量稳、生态全”的制造业金融“八大”优势,具体包括:

一是领先地位持续巩固。近三年全行制造业贷款累计新增6500亿元,增量实现连续上台阶,首年超1000亿、次年超2000亿、第三年超3000亿,均大幅领跑同业。

二是投放占比持续提高。在全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下降的背景下,近三年全行累计为工业(含制造业)企业发放贷款6.27万亿元,占公司贷款累放量的37.4%,较全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出5个百分点。

三是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近三年全行新增制造业贷款主要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高技术制造业,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占制造业贷款比例突破25%。

四是产业链融资持续拓展。全产业链金融服务精准对接制造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助力制造业稳链补链强链。2021年末全行制造业产业链核心企业融资余额7635亿元。

五是客户基础持续夯实。全行深入开展织网补网工作,制造业公司客户数突破90万户,制造业有贷客户数突破8万户,对制造业产业链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覆盖面不断扩大。

六是资产质量持续提升。全行不断强化一道防线责任,做好前瞻性风险管控,制造业贷款不良额率连续实现双降,资产质量保持四行最优。

七是重大项目持续保障。重点支持国产大飞机、长征运载火箭、“复兴号”动车等“大国重器”制造,为华为、中芯国际、宁德时代、京东方等制造业龙头企业技术攻关和升级提供稳定金融支撑。

八是生态建设持续推动。与政府、行业协会、重点高校、优质投资机构建立常态化互动合作机制,作为唯一银行机构出资人,积极参与国家先进制造业一期、二期基金,形成“政产学研用”生态闭环。

二、“一点接入”共建“三部平台”

(一)支持工业技改升级和优质制造业梯度发展

工商银行是首家与工信部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的大型商业银行,在《“双循环”新格局下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总体框架下,政银双方还共同签订《技术改造重点项目三方联动试点工作备忘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等重要协议,组织“健康中国•产融结合——共促医药行业大发展”系列签约,开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项目合作,江苏分行、广东分行、北京分行等20家分行也与当地工信部门签署合作协议。

近年来工商银行累计对接“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项目近5000个,投放贷款金额超820亿元,对纳入导向计划的259户企业进行融资支持,2021年末贷款余额超1800亿元;积极参与“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共建,组织分行完成平台账号注册认证工作,上传推广“e抵快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重点企业提供综合服务;大力支持优质制造业企业梯度发展,不断扩大与制造业单项冠军及“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合作,2021年末融资余额分别达2000亿元和1000亿元。

(二)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工商银行也是首家与科技部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的大型商业银行,双方签订《金融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北京、江苏、广东等15家分行也与当地科技部门签约合作。工商银行以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为切入点,开展“十百千万”专项行动,联合火炬中心共建“十”家“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及16家试点单位,以“金融服务+”为核心,积极创建集科技金融服务、科技政策衔接、科技企业培育、科技资源整合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确定首批“百”家高新区探索政银合作金融创新服务模式,优选“千”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综合金融服务支持,“十四五”末期达到万亿目标稳步迈进。同时,工商银行还搭建了以“11家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100家科技特色支行”为核心的专营服务体系,并通过“科技风险评估”“专属评级模型”“专属授信模型”三大创新工具,围绕不同生命周期的科创型制造业企业发展特点和需求痛点,提供差异化金融支持。

2021年末工商银行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贷款余额突破一万亿,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约7400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约550亿元。

(三)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企业加速成长

工商银行与发改委签订《关于“十四五”期间金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通过联合发文、共筛项目、批量对接等方式,深入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专项融资支持项目合作,积极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升级。2021年末工商银行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贷款余额突破一万亿元。

三、“三化统筹”突出“十专举措”

(一)强化顶层设计

专业布局。科学谋划“三新一高”公司信贷布局,明确将制造业贷款作为公司信贷业务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引导全行优化信贷投向、投放节奏、区域布局、品种结构与定价策略,扩大同业领先优势,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专项方案。先后印发《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制造业金融服务深化年”行动的意见》《关于加强金融支持制造强国战略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明确全行制造业贷款可持续增长的方向和路径。专属品牌。全力打造“制造业金融领军强行建设”品牌,明确十四五期间制造业贷款余额在同业中率先突破3万亿元目标,并通过“万亿助万企”行动推动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领域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

(二)细化工作推动

专题会议。召开总行部门推动会,横向协调保障资源,组织重点分行座谈会,纵向加强总分行交流。主动承办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创新助力制造强国”平行论坛,邀请企业、政府、协会和学术界代表,就推进制造业产融结合进行深入交流,发出制造业金融服务的“工行声音”。专线指导。持续跟踪全行制造业信贷业务发展趋势,定期跟踪和通报各分行制造业贷款增长情况,分类指导分行加强制造业重点细分板块信贷拓展。专有名单。突出对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制造业技改升级的重点支持,组织制定“优质制造业客户名单”,9批次合计纳入3404户制造业企业,引导全行加大信贷精准投放。

(三)优化组织保障

专责考核。加大分行制造业金融服务的经营绩效考核力度,合理提高制造业金融服务考核指标权重,充分调动分行拓展制造业信贷业务的主动性。专用资源。推出制造业专项贷款规模配置、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激励、新增贷款经济资本计量优化、贷款利率定价授权等一系列保障措施,为完善制造业服务持续放权赋能。专享产品。优化营运资金贷款、设备购置贷款等传统信贷产品,加强制造业技术提升支持贷款、科创知产贷、科创人才贷、认股贷、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专项贷款等创新产品应用,提升制造业金融服务的竞争力。专才培训。围绕制造业的战略规划、产业规律、需求情况和风险特征,加强政治引领和专业培训,广泛培养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热爱制造业、服务制造业的能工巧匠和行家里手。

猜你喜欢

全行余额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2020,余额不足
河南汝南农商银行五措并举做好。“双节”期间各项工作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三台农商银行
农发行江源支行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德惠农商行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反假币考试
5月广义货币增长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