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心理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思考研究
2023-01-04谢雨涵
谢雨涵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四川眉山 620860)
基于信息化视角,每一所学校的心理学课程都备受挑战,学生自身的心理以及思维模式出现巨大变动。目前心理学教学课程作为学校教学的必修课程,在网络时代影响之下,心理学教育应深层次地探索信息化手段运用方式,打造有效的网络教学平台,丰富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继而落实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具体如下。
一、学校进行心理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一)心理学课程教学目标
对于心理学课程教学而言,教学目标是在某个阶段内心理学课程活动开展达到的效果,本质上是课程建设的入手点,在一定程度上管理者心理学教学的发展方向,包含教学手段与教学评价[1]。学校心理学课程关注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强调教学水平的提升。现阶段诸多学校的课程目标设置为初级阶段,给学生系统化地进行心理学知识介绍和心理调适方法探索,这也是心理学课程教学实效性不强的因素。
(二)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
学校设置的心理学课程内容往往是自主选取的,包含《心理健康与调适》《心理素质教程》《心理健康》等,在使用期间不能在学生成长规律变化之下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教材内容以自我认知内容、人格内容、恋爱内容和人际交往内容为主,相关的内容不存在年级的区别,针对性不够凸显[2]。在实际的内容编排上,教材即结合学科知识加以具体编排,强调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安排,即便引进心理活动以及心理情绪测验等模块,可纸质模式的教材匮乏动态性,所以不能充分适应学生成长需求,无法充分保障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
(三)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手段
学校开设的心理学课程教学活动,班级学生数量、实际的教学场地和教学资源,这些都是关联教学成效的因素。在教学实践中引进课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与知识传授法,互动化的学习思路、专题化的学习思路与团体辅导的学习思路运用不够常见,运用微信平台和蓝墨云班课的情况少之又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制约课程教学的成效[3]。
(四)心理学课程的师资力量
教师作为课程情境创设的主体,还是教学分析的重点部分,学校设置的心理学课程和学生处等管理单位存在关联,所以一些学校心理学课程教师来源于职能单位的管理工作者,特别是院系辅导员兼任心理学教师。然而因为辅导员的工作相当繁琐,工作范围比较广泛,引出教师精力和时间的受限,制约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学校辅导员的专业背景是不同的,不仅包含非教育学的人员,还包含非心理学专业的人员,可能受到课程专业化教学的影响[4]。另外一些心理学课程通过心理健康的专职教师承担,可是教师数量是有限的,不能充分地掌握学生成长特点,教育教学过程缺少针对性。基于此现有的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应该被进一步革新,更好地推动心理学课程的发展。
二、学校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革新要点
(一)准确进行心理学课程定位
其一是分析心理学课程和其他类型课程的关系。总体而言,心理学课程和其他类型的课程相同,都是学校教学体系的一部分。然而和其他类型课程不相同的是,心理学课程归属通识课程范畴,还是跨学科的一门学科,内容比较广泛,与社会学和教育学以及哲学等多个领域存有关系,课程设置特殊的目标与内容,彰显着独特性。基于心理学课程目标以及课程任务,心理学课程以心理健康知识的传递为主,细致分析学生异常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及时地调适不良心理状态,挖掘学生心理潜能[5]。在课程设置上,落实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建设以学生需要为中心的特色课程。从讲授型向引导型方向转变,培养学生主动探讨、自主思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法的制定上,体现师生的平等地位,主张师生之间良性互动与生生之间良性互动,这样学生可以不间断地获取成长动力。因材施教,注重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支持性资源。在教学思路上,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线上线下的师生互动活动,调动学生探索心理世界的积极性,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其二是形成心理学课程教学目标,目标包含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与技能目标,教师进行的教学活动密切关联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等正确思想的培养。除此之外心理学课程教学目标还涉及发展性目标与完善性目标,划分认知类型的课程、实践类型的课程和隐性类型的课程,组织学生全面研究生活中的困扰和成长问题,依托团体活动和心理测验等方式落实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性目标。
(二)完善心理学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成为心理学教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形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时刻关联学生具体生活,综合现实需求注重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培养和积极品质指引,有效地完成课程内容设计。诸多学生都希望学习心理学相关的更多知识,特别是加入时间训练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彰显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并且不相同时期和不相同专业的学生都会面临着不相同的问题,课程内容的设置应遵照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便是面向所有的学生;第二个原则便是结合专业的具体特征安排和学生职业生涯相关的辅导类型课程;第三个原则便是体现群体教学的特殊性[6],进行团队辅导教学活动。
(三)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纵观心理学课程教学现象,教学手段最受欢迎的是角色扮演,之后是案例讲解、课堂讨论与团体辅导。然而具体的教学方法还涉及知识传授,基于信息化视角,学校的心理学课程要创新单一化的手段,强调课程的多样化渗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应在课程教学中创新小组讨论、启发诱导、角色扮演、团体辅导、户外教学、心理测试、创设情景等多种手段,以小组为单位成立朋辈互助小组,为学生搭建思考、分享、交流的平台。发挥信息技术课件的优势,及时更新心理知识学习库,创设微视频平台、微信平台、问卷星平台等,将优质内容更广泛传播。这样在电子设备的支撑之下学生可及时获取心理学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形成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开设心理学课程,依托课程教学加以实现,评价充当反馈机制与校正机制,在课程目标评价期间占据关键地位。一般而言,心理学课程评价应注重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的评价,分析多个子项目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按照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小组学生评价等形式优化教学效果[7]。按照专业化量表的内容测试学生的心理状态,将获取的数据结果和学生入学时的信息进行对比,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首先是内容评价,思考教学内容是否和学生最为关注的内容相贴切,内容编排应分析不同年级学生和不同性别学生的学习需求,继而确保课程内容以企业与社会为基础培养优秀型人才。其次是手段评价,研究教学手段是否适应学生成长特点、是否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是否可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否提高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最后是教学效果评价,成绩水平不可当作全方位评价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指标。那么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要强调学生的发展功能,关联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情况、学生心理健康指数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按照过程性评价以及课后作业评价的形成落实评价工作。其中过程性评价可借助云班课的签到数据、课上学习活动数据、资源阅读数据和教师评分进行累积;课后作业评价充当课堂学习的另外补充形式,带动学生认真思考和创新,规范化地实现学以致用的课程计划,这样把优秀的作业内容呈现在学习资源库中,促进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五)注重师资力量建设
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中,每一所学校都应树立培养师资力量的意识,适当增加心理学课程教师的配置,开展兼职教师的专业化培训过程,贯彻持证上岗的思想,促使课程教学更为科学[8]。对专业课程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培训,增强教师对信息化先进技术的掌握,灵活调整教学进度。鼓励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师加入到课程开发与改革过程中去,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完善心理学课程进度,丰富心理学课程教学体系。
三、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心理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灵活处理课堂
在信息化技术的日益更新视角下,多媒体技术备受师生的青睐,特别是运用在教育教学中。多媒体先进技术包含诸多内容,涉及图像、文本和影音等,对多样化内容加以优化,触动学生感觉器官,增强教学成效。在心理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保障学生妥善处理社会中的事件。所以教师要利用好信息技术,完善教学形式,促进教学活动正常开展。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明确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观察短片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强化学生对心理学的认知。巧妙地把多媒体技术和文本知识结合起来,处理教材内的文字和图片,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感知心理学的欢乐,帮助学生巩固和记忆基础知识,致力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除此之外因为多媒体技术涉及广泛的范围,教师要通过此种技术扩展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围绕文本内容播放对应案例,处理好教学内容,提高心理学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样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素质,加快学生人格培育进程。
(二)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教学平台
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不管是微博软件还是博客软件,都通过传播特征与分享特征转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心理学强调分享的过程。利用信息化技术,心理学教师可搭建社交平台,挖掘社交软件,给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提供便捷条件。教师给学生分享课件,鼓励学生自主查阅心理学知识,延伸学生学习的范围,实现课堂教学内容巩固的目的[9]。并且设置心理测试和心理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感知心理学和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形成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基于此师生之间密切沟通,学生可依托软件直接和教师交流学习心得,甚至在社交软件上表述自己的心情,突破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性,体现心理学课程教学的自由化。
(三)利用信息技术扩展学生的学习内容
空间教学主要是基于网络环境形成虚拟化平台,在网络支撑下进行远程教学活动,师生一同分享学习资源,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因为空间教学存有一定的全面化特征与专业化特征,人们可以体会教学的人性化,那么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喜爱的视频内容进行分享,学生突破时空的制约学习心理学知识。教师还应适当给学生引进专家建议,组织师生之间一同探索。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心理学课程活动的参与程度;另一方面,拓展学生学习视野,全面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致力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中,教育教学的不断更新是必然趋势,每一所学校的管理者都应充分意识到信息化时代的特征与优势,关联具体的心理学教学情况,围绕学生成长规律和情绪变化,针对性地开展信息化模式下心理学的教学活动,及时帮助学生处理心中的困惑,排除学生的学习阻碍,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积极向上的力量,深层次地认知自我与认知学科,更好地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