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2023-01-04龙龙陈国梅陈新玲高爱香
龙龙,陈国梅,陈新玲,高爱香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一、分析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征
高职院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过程中与传统学科课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呈现出体验性特征。其是通过互助、自助的形式,注重自我的感悟和自我探索的课程。
(一)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般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为全体学生服务,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发展规律以及身心特点,课程中需要有步骤、有目标、有方法地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和承抗压受挫能力,并且进一步激发潜能,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发现自我、认知自我、完善自我,这更有利于学生实际解决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1]。
(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注重自我感悟和体验
在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过程中,需要关注高职院校学生自身问题,注重开展个体经验体验分享活动。针对学生自我体验内容一般有:价值体验、行动体验、情感体验等相关内容。并结合实际,做好情景创设活动,构建良好学习氛围,加深学生感悟。高职院校通过有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活动,加深学生体验和感悟,有助于提升学生成长的内驱力,进而从根本上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互助、自助作为机制
高职院校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过程中,通常以积极人际互动关系进行构建,在这个关系中,高职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拥有相近文化背景以及价值观,学生之间很容易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互动分享。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学生既是被教育者、也是教育者;既是受助者,也是助人者。在互助模式中,可以使高职院校学生加强自信、自尊的体验,并在其中实现自助。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教师应扮演好心理辅导者,构建完善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有利于形成良性机制[2]。
二、分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注重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在开展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更加注重给学生讲解理论方面的知识。然而,对于一些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是给学生单纯讲解理论知识,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耐心,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教师与师资问题。各高职院校对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师资依然匮乏,专兼职教师缺口仍然较大,师资水平和培训力度亟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较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兼职教师占多数,存在着专业背景多元,结构不合理、专业水平良莠不齐,培训不到位等问题。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通常急于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更多的理论知识,担心课程讲不完、内容不完整、知识点没讲透等,进而忽略了学生的课程体验和感受,将该课程上成了“专业课”“理论课”,致使学生对该课程“兴趣寥寥”。二是教材与课程内容选择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时往往有限,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第一学期开设32~36学时的课程,部分学院开设课程不足32学时,甚至有些高职院校只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代替课程。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较多,难以取舍。而部分高职院校教材选择并不理想,大多教材只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与素质、技能培养。还缺少合适的教学资源库,因此该课程还需在教材和内容选择上下功夫,同时要主动建设适合校情、学情的教学资源库。三是教学方法问题。该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素质与思政融合的课程,需要通过“线上线下”“课上课下”“教育教学”“理论实践”多元融合的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成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精选教学模式、方法。而该课程通常采用大合班课的教学模式,人数往往超过100人,甚至更多,造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能结合专业、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工作[3],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有效互动,没有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常常把握主动权,引导和支配学生,学生一般处于配合以及被动接受的状态。由于课程教学呈现出计划性特征,教师在教学时更注重完成知识讲解部分,通常给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留出很多的思考时间。同时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对每个学生都给予照顾,在互动交流时通常倾向班级中思维活跃的学生,针对一些不太积极主动的学生存在着关注度不够的情况。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讲,在大合班课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时很容易忽视一些学生,同时部分学生不愿意和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教师也没有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整体教学成效。而且,这些不愿互动交流、在课堂不活跃的学生往往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应该重点关注的教育群体。
(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完善性
完善和建设课程都需要构建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说也是如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评价时,通常采用的方式为学生网络评教,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目标在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心理素质朝着良性方向不断发展,实施通用的课程评价模式,不能实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目标。针对部分高职院校来说,需要逐渐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时效性与实效性,通过分析和评判,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有助于充分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自身的教育价值[4]。
三、探究高职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出路
结合我国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际情况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情况,需要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重点关注并研究解决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师、教材、教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水平,选用高水平规划教材,注重教学改革工作,才能确保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一)逐步优化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为了促进高职院校的长期发展,需要充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对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进行优化和完善,逐步形成课内、课外、指导、教育、活动、自助以及咨询的相互结合,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逐步得到优化。同时,高职院校在学生工作系统中需要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室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机构,合理配备专业专职人员,有序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完善心理咨询工作[5]。
(二)注重提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师资队伍水平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来说,具备了很多专业性的工作,需要注重师资调配互补、注重专兼结合,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师资水平,构建结构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一是逐渐提高专职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二是应根据当前教师自身情况,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系统性课程培训工作,帮助教师逐渐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储备,逐渐掌握更多的教学模式、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上“互联网+教育”的便车,拓展教学途径,确保课堂教学质量。三是合理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辅导站或者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相关机构,更好地解答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鼓励任课教师参与咨询辅导工作,促进师资队伍课上理论与课下实践相结合。
(三)注重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合理运用多样化课堂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在于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逐渐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以及心理保健能力这一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应通过“三教改革”契机逐渐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其课程特性主要有: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教学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参与性、师生的差异性以及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教学体系,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有利于逐渐提升整体课堂教学效果[6]。
(四)积极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运作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部门、组织领导等应做好明确分工,同时加强相互协调,逐渐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针对教学计划方面,需要加强日常教学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结合。构建完善教育网络,实现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模式,能够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加地完善以及丰富。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在教学时,应遵循参与性、平等性以及活动性原则。在进行教学设计工作时,将课堂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主要内容,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实践活动中体会、学习,并在参与心理实践活动中不断成长。教师结合实际情况,有序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活动、问卷调查、问题讨论、心理情景剧以及辩论会等相关教学模式,有利于逐渐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有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五)加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精选教材,精心制作课件
新形势下,针对高职院校大班教学模式来说,为了逐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精心选择规划教材,通过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精心给学生制作课件,加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兴趣,确保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精心制作课件能够实现结构化、简单化、视觉化。通过简洁明了的内容,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学习印象。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明确教学重点内容,做好排版工作,同时需要做好色调统一,突出重点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六)注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质量管控工作
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管控体系,注重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管理工作。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前,需要通过课堂考试、集中备课等多种形式,逐渐提升教师整体教学质量。课中应通过看课、听课以及公开课等多种形式,可以帮助教师自主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课后,通过课后反思、评课等多种形式逐渐提高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为了不断提升心理健康课程质量管控工作力度,需要注重高职院校学生对于课程教学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模式能够展现出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性。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应自主探索更多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逐渐优化教学活动内容,有利于逐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7]。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构建专业、规范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当前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给予重视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全面分析当前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遇到的困境,并结合实际注重教学改革工作,以“三教改革”为契机,确保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朝着系统化方向不断发展,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朝着专业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方向发展,从而推动我国高职院校的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