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2023-01-04杨环宇吉林省人民防空办公室一号首脑指挥工程管理站

环球市场 2022年35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财务人员会计核算

杨环宇 吉林省人民防空办公室一号首脑指挥工程管理站

2019年,新《政府会计制度》开始实施。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体系,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提升信息质量。一方面,新会计制度能实现收入和成本的配比,更好履行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另外一方面,该制度对会计核算、会计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上,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会计基础工作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不足、资产管理制度滞后等。而这些问题都成为阻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基于这种背景,开展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相关概念介绍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内涵

《政府会计制度》指的是对政府财政收支的数目、性质、用途和程序进行全面、准确、完整记录和整理的过程与方法,是行政事业单位执行预算的具体体现。长时间以来,事业单位执行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制度[1],虽然能够深入的反映财政资金的预算效果,却无法有效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实质,比如政府资产的变动情况等。因此,旧《政府会计制度》已经难以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了。而新《政府会计制度》实现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适度分离和相互衔接[2]。

“适度分离”指的是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分离开来,分别体现政府单位的预算信息和财务信息,具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实现了“双功能”,新《政府会计制度》能够实现财务管理和预算会计的双重功能[3]。第二是实现了“双基础”,财务管理体系以权责发生制作为核算基础,预算会计则以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基础,第三是实行“双报告”。财务会计体系中存在财务会计报告,预算会计体系中存在决算报告。另一方面是实现了“相互衔接”。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者各个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相互勾稽的关系,共同构成了事业单位会计体系。

(二)事业单位的概念

事业单位是以履行政府和社会职能为主要目的的一些公益性单位和部门,它们能积极履行社会服务职能,一般从事科学、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活动。事业单位同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私营市场主体不同,其基本职责是承担社会公共服务,其经费以财政拨款和单位自筹的方式为主。简而言之,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机关、民间组织和企业团体举办的以实现公益目的为主的社会公共服务组织[4]。

当前中国的事业单位已经基本完成,实现了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事业单位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方面,事业单位并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而是通过向社会提供公共事业产品,来维护国家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在经费来源上,我国事业单位的经费基本上来源于财政拨款[5]。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作用

文章认为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新《政府会计制度》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除了使用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还应该进行预算会计核算,而对于其他业务,则仅需要进行财务会计核算。这种模式能够更加清晰地记录事业单位资产的购入、持有和处置情况,比如固定资产折旧可以被清晰地记录下来。完善的资产账务处理为事业单位盘活存量资产、提供资产的使用率提供了基础,有利于事业单位精准配置资源。

其次,提高了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水平。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实现了“双报告”,不仅能通过预算会计报表来反映资金管理的状况,而且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和净资产变动表来反映事业单位的运营效果。两种报告模式为绩效考核提供了多元化的数据指标,便于事业单位开展成本费用、现金流量、资产管理的考核工作,提高了绩效考核质量。同时,提高了单位内部沟通与协调的效率。长期以来,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沟通效率不高,沟通成本居高不下。各个部门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新《政府会计制度》强调了对技术手段的应用,因此,建立强大的业财信息系统能及时推动数据信息的共享。

最后,新《政府会计制度》加强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长期以来,由于会计核算方面的限制,以及内控机制建设滞后,事业单位时常发生单位资产流失的情况。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由于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的引入,事业单位的会计组织机构需要进行重塑,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实现各个岗位的制约,同时会计核算会在“双基础”的模式下开展,大大提升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事业单位会明确资产管理的责任,并建立与之相关的考核制度,并反作用于内部控制制度。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基础工作不足

新《政府会计制度》增加了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工作压力。首先,由于部分财务人员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理解不够深刻,因此,在会计基础工作中可能会存在核算不规范、不准确的问题。举例来说,在固定资产的核算方面,在传统会计制度中,通过财政专业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其折旧并没有计入成本,而是记入了“待冲基金”科目。而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折旧进入了成本。在新旧《政府会计制度》的衔接阶段,很多财务人员在固定资产折旧的处理方面容易发生混淆,导致计量错误。其次,新《政府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开始日期从购入当月开始,因此,财务人员在会计调整中需要补提折旧,而这一变化加大了固定资产核算的工作量。除此之外,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财务报表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需要财务人员积极适应,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会计基础工作风险。

(二)预算管理有效性不足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性还不足。首先,事业单位缺乏预算管理的组织机制建设。在预算管理中无法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和预算推进小组,而且,很多事业单位只将预算管理看作是财务部门的责任,缺乏其他部门的积极参与。其次,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部分事业单位并不能根据运营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式,只是以往期预算数据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这大大降低了预算准确性,导致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中需要不断申请调整,上报上级财政部门进行调剂,这大大降低了预算管理的效率,浪费了大量资金,最后,针对预算的考核制度还不完善。部分事业单位倾向从财务数据指标的角度去考核各个岗位的绩效,却忽视了预算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比如预算偏差率、预算执行效果等等。由于绩效考核制度的缺乏,很多人员在执行预算中缺少压力和责任感。

(三)资产管理风险

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这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旧《政府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可以为固定资产设立一个金额标准,比如可以规定入账价值超过八百元人民币的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而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要求固定确认应该以满足事业单位业务运营和开展而控制为原则。而“控制”则要求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判断,这对会计人员的主观素质有着较高要求,也是常见的风险孕育点。其次,未能严格履行固定资产的盘点制度。基于历史原因,事业单位的部分存量资产一直处于闲置状态,严重浪费了资源。而部分事业单位也未能严格落实资产盘点制度,这就导致很多固定资产长期处于账实、账证、账表不符的状态。最后,未能将资产管理纳入责任考核制度中。在资产购入后,未能建立资产使用和维护的责任制度,很容易发生资产流失现象。

(四)财务人员素质不足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是由财务人员直接推动的,因此,财务人员的素质能对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实际上,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并不能满足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需要。首先,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年龄结构偏大,缺乏持续性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因此,对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学习,部分财务人员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其次,在新旧《政府会计制度》衔接上,会计人员需要进行科目追溯调整,以及相关制度的重建,然而,事业单位以基础性财务人员为主,缺乏对新《政府会计制度》进行深入理解和执行的能力。最后,缺乏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事业单位关于对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并未结合当前新《政府会计制度》实行的实际,所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

四、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增强财务管理的意识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新《政府会计制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事业单位应该增强在会计制度调整背景下,开展财务管理的意识。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在内部推动精细化管理的文化宣传活动,引导员工意识到财务精细化管理内容以及重要性,并定期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参加财务管理活动研讨会,制定财务管理规划。另一方面,要在单位内部开展财务管理活动,鼓励单位干部从本岗位职责出发,提出关于业务数据搜集、业务流程优化、单据保管和传递方面的建议。员工的基础活动能从源头上保障会计数据的质量,能为财务管理提供积极因素。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邀请其他财务管理水平较高的单位派遣专家来本单位开展经验交流,帮助制定符合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加强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预算管理制度。首先,要加强组织结构建设,成立由多部门参与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和预算推进小组,委员会负责领导预算工作,而推进小组则负责具体的预算管理。其次,要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推进小组要根据事业单位运营实际特点选择预算编制方法,比如为了提高预算精准性,可以采取零基预算法等。最后,事业单位还应该严格预算的执行和评价。各个部门要具备预算执行的责任感,积极推动预算。事业单位要严格预算评价,设计多元化的考核指标,比如人均单位管理费用、流动比率、事业支出预决算率等。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严格落实2022年财政部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应自求收支平衡、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努力节约支出。

(三)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应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财务人员应该落实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工作,要依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于一些价值较低,但是对于维护事业单位业务运营不可或缺的资产要大胆确认。同时,对于购入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入账,依据新《政府会计制度》计提折旧。其次,要完善资产盘点制度。财务部门应该定期开展资产盘点,对比资产的会计台账和业务台账,确保二者一致,同时还应该及时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产使用率。最后,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资产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第一责任人,定期对责任人的资产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针对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财务活动发生的变化,事业单位应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针对会计核算、会计报表和信息披露发生的变化,事业单位要加强岗位设计,贯彻岗位不相容制度,落实回避制度,比如出纳不能兼任成本费用、往来账款核算和档案管理。其次,事业单位还可以引入管理会计工具,提高管理会计水平,比如积极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控、绩效考核活动,提高预算控制、成本管控和绩效管理水平。最后,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日常会计活动的监管,如加强对财务审批制度的监督等。此外,事业单位还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构建风险模型,发挥信息系统在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方面的职能。

(五)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首先,由于部分财务人员还不能够深刻理解当前的新《政府会计制度》,因此,财务部门应该定期开展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研究工作,深入分析会计核算、账务处理、报表出具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从而提高会计专业技术能力,降低财务基础工作风险。其次,财务人员还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管理会计素质,深化业务财务相融合的观念,重视预算管理的作用,提高数据分析和解读能力,提高对风险的主观判断能力。最后,公立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这个财务人员的长期培训机制,邀请行业内的财务专家来院开展培训,内容要和新《政府会计制度》紧密结合,而且要将培训的效果纳入绩效考核机制,以提高员工接受培训的动力。

五、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其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并没有减少,而行政会计制度的改革是适应复杂业务环境和加强财务管理水平的必然需要。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种背景,事业单位有必要加强新旧《政府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加强预算管理、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期望文章的研究能为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财务人员会计核算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