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水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2023-01-04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2年4期
关键词:水资源环境保护污染

冯 威

(湖北立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十堰 442000)

引言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水资源本身就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短缺问题,同时,随着工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现象也变得凸显,这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来说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必须加大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水环境进行保护,以实现水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1 合理利用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淡水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赖以生存的资源。由于淡水资源比较有限,因此,需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减少浪费,才能造福后世子孙。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提高经济水平,我国对工业生产予以高度重视,各大工厂陆续建立,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工业生产所带来的弊端是环境恶化,水环境不再清澈,水资源污染现象愈发严重。近些年,我国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采取多种措施改善水环境,并取得一定的成绩[1]。我国人民群众也逐渐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逐渐规范自身行为,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以减少用水浪费。通过这种方式就能保护珍贵的水资源,逐渐改善水环境,实现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延续,为后代创造更加良好的生存环境。

2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水环境保护问题

当前我国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表现在水资源短缺方面,东西部的年均降水量各不相同,西北地区还存在重度缺水区域。在对水资源利用的过程中,浪费水、污染水源、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是当前水资源利用和市环境保护的现状。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十分短缺,但浪费现象却屡禁不止,例如农田灌溉用水定额较高,工业水排放不合理,人均用水量较高,导致水资源的经济效益没有得到有效发挥[2]。由于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不高,同时由于水环境的污染相对较为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本身较为脆弱,甚至部分地区还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

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使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有很多,最为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相关保障性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不到位。例如相关部门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在制定相关保障性措施的过程中进行了过分乐观的估计,但是在实际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污水排放量较大,水资源污染的现象较为严重,水环境本身的承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此外,一些部门和专家对于常规的污染所进行的研究与讨论较多,但是却忽略了新兴的污染源、微观污染源,前瞻性不足。不同的部门之间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和治理方向会产生一定的分歧,这样就会导致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进展较慢,甚至还会出现风向偏差的情况,直接对水资源利用合适环境保护工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较多水利工程年久失修,运行管理漏洞多。例如,XX 县各主要引水渠首工程均修建于20世纪80 年代,已运行了30 多年,主要工程设施老化破损,引水能力已达不到设计引水指标,已建的7 座小型水库也存在配套不完善,管理设施缺失,输水工程安全隐患多,需要更新改造[3]。从已建工程的情况看,水利功能基本满足,工程管理各项制度与新时期治水兴水管水思路结合不够,较多工程管理主体未能全面明晰,管理责任未全面落实,管理制度未全面建立,管理人员未全面到位。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约束,农业水费、水资源费等收缴漏洞大,维修养护经费缺失,普遍存在吃“大锅水”“无偿水”的现象,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制约了工程效益的发挥,水分生产率低下,群众用水时节水意识淡薄,此类现象在农村安全饮水运行方面尤为突出。

3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的相关对策

3.1 需建立统一的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政策

面对不同地区、各个省市对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的不同做法所导致的不同结果,在进行水资源利用以及水环境保护的过程中,需要有统一的政策来作为支持。要充分协调好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及利益趋向,并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明确不同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通过统一的政策来凝聚管理部门的向心力,提高相关工作的执行效果。在同一政策制定的同时,要保证政策本身的可操作性、权威性、全面性、针对性,从而为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及水环境的保护奠定良好的政策基础[4]。

3.2 需完善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在环境保护方面,我国有《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支持。同样,对水环境进行保护时,也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加以保障。目前,我国相对缺乏与之有关的法律,导致一些工作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打造完善的法律体系。比如,美国各州在保护水环境方面会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法规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度。我国还需对与水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予以补充,填补法律规定中的空缺,弥补法律漏洞,有效预防和打击违法行为。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情况差异性较大,因此,各大省市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现出内容的针对性,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使水环境保护工作具有法律支持。

3.3 需完善水资源保护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保护更加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需要制定长远可行的计划,科学调整水资源利用,全面开展对水资源的保护。而这种保护需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需要精准细致的战略性规划,多角度全方位的解决当前出现的相关问题的同时,还要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制定完善的污染管控规章制度,对水资源保护的相关知识大力宣传,从专业技术的角度进行思考和管理,加强法律约束和监管的力量,不断完善水环境管理体系,为水环境的未来良好发展保驾护航,推动可持续性良好发展。

3.4 加强重点区域的保护

为了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实现水环境的进一步保护,应当要加强重点区域的保护,特别是水源地的保护。相关部门在展开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并明确保护区域的边界范围,规范相关保护的措施和行为,对区域内存在的违法设施排污口等进行全面清除,以消除区域内的水质安全隐患。与此同时需要对各个水源地附近的排污管道、油气管道等各种可能会引起水质污染的管道进行监督管理,利用先进的设备进行污水排放的监测,将其浓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此外要定期对饮用水的水质进行检测,特别需要在出厂水、管网水、水源地的水进行检测,保证水源地水环境的质量,具体做法如下。

3.4.1 提高技术监测能力

一是针对不同方向,多角度对水资源进行监测,提高污水监测处理工作的技术专业性,例如对于主要测量区域涵养地下水源的生态能力,要对当地植被生态分布、地下资源水位等相关数据都要进行有效分析测量,对于工业水污染,要有效的分析采样,采用有效的污水化学物质检验检测手段,建立有效数据库,提高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二是不断提高水电设备配套设施的专业科技含量。水资源的环境治理和质量监测要充分依靠现代科技检测手段,提高各种化学物质检验的技术水平以及检验的准确度,提高智能化的水质量检测和水文水资源监测数据的处理能力。三是继续加强安全监测管理体系的基础建设。在覆盖全国、全省的监测范围内都要建立较为完善的行政水文领域水资源管理监测质量数据库,缩小不同监测对象单位的质量技术水平之间差异,进一步为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水文领域水资源监测工作开展提供真实、准确的监测数据分析支持。

3.4.2 提高监测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一是全面深入推进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监测设施库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监测设施库,特别是对源头受污染的重点领域,应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监测设施信息化管理水平。对于一些偏远重点地区,要准确引导和帮助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监测设施的功能建设,尽快实现电子远程监测。二是合理有效的土地布点。利用系统高质量的数据建模与测量数据综合分析,加强对实地水文测量监测的长期实地考察,有利于合理的规划设置实地水文监测点,体现了输出实地布点水文测量管理数据的准确有效性。三是不断提升数据分析的专业智能化管理水平。利用大数据分析的技术手段,提高行业水资源数据分析的综合针对性,结合其他行业相关行政部门的行业数据,提高数据分析的综合有效性,给其他相关行业部门人员提供更具有实用意义的、值得更具参考性的数据[5]。

3.5 资源循环利用与节约用水

为了减少对水资源造成的浪费,就要找寻原因,做到对症下药。在工业生产中,人们会频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水资源是重要的原材料。要了解工业用水需求,制定合理的对策,对水资源进行二次回收,通过集中处理,使其能够再次发挥作用。积极采用多种节水措施,选择先进的节水设备,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此外,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会频繁用水,如果居民缺乏节水意识,就会导致水资源被浪费。要加强节水宣传,使广大居民能够从自我做起,规范用水行为,拒绝浪费。比如,不用水时要及时将水龙头关闭;对部分生活废水进行收集后冲马桶,这样就能节省大量的水资源。

3.6 农业合理选择科学化灌溉方法

农田灌溉所消耗的水量是非常大的,合理选择科学化的灌溉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水资源。在农田灌溉的过程中,灌溉通常分为了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都不尽相同。第一个环节是从水源地到农作物之间的输水环节,在该环节要注意渠系防渗工作,将渠系水资源的利用系数进行适当提升。第二个环节是水在田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灌溉,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推广喷灌、微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水技术,改进地面灌水方法,切实提升灌溉的效率,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第三个环节是农作物对田间水分的利用,即农作物的单位耗水量,在此过程中需要采取农业水利综合措施来达到节水的目的,例如培育耐旱的高产优质农作物、通过覆盖以及耕作等方式减少水分蒸发、利用非充分灌溉技术减少植物蒸腾作用等[6]。

3.7 合理设定生态流量

对河道的生态流量进行合理设定,能够有效控制河道的减水程度,同时也能够防止河道脱流,充分发挥出河道的生态修复功能。相关部门在展开工作的时候,应当要对区域内各个河道的生态流量进行科学化设定,并将其作为流域水利调度、水量生态调度等各个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水电站下泄流量在线监测试点,将与河道生态流量相关的各项参数进行有效监控,逐步建立更加完善的生态流量动态化监控系统,对生态流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水环境的保护提供保障。现阶段我国河道内生态环境流量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水文学法、水力学法、整体分析法、栖息地模拟法等,在上述4 个大类中又可以分为多种小类,例如流量历时曲线法、河道湿周法、河道内流量增加法、BBM 法、RVA 法等。

3.8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地下水污染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复杂性和延时性,防控治理的难度较大,不利于水质的修复工作,因此需要积极的开发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地下水防治技术需要充分与实践相结合,需要依据实际需求研究针对性的处理技术。目前,应用较多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包括:全过程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等。其中全过程修复技术主要是针对不同污染源进行针对性处理,实现水质的修复作用。针对工业污染源修复主要需要合理的控制工业园区的协同治理,同时加强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处理和监督。对于农业污染源修复主要是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面源的污染。对于生活污染源的修复主要是完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处理,优化市政排水管网。针对自然污染源的修复主要需加强沿河的水资源管理,调整水井位置,控制开发力度等。

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关键就是从源头上避免污染的产生,因此需要加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垃圾微软等方面的管理。一是加大相关处理技术的研究,从而掌握工业污水、无害化处理技术,降低垃圾对于地下水的污染。二是要多建立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加大各种污染物的处理。在农业方面要加强科技推广,尽可能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农业对地下水的污染[7]。

3.9 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

3.9.1 科学进行水利工程项目规划

工程建设、规划先行。为确保规划的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水利发展规划必须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符合城镇发展、国土空间布局等。一要注重水利规划的科学合理性。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县域内各方面进行调查论证,合理布局各项水利工程项目,并注重工程的外观特征,提高规划设计水平。二要注重与周边环境配套。在规划塘坝/河道防洪工程的同时,将河道两侧绿化配套纳入其中,并植入沿河历史等水文化元素,使建成的工程特别在城镇区域变成居民休闲活动的场所。

3.9.2 集中财力建设水利工程

以调蓄水资源为主的水利工程一次性投资大,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需优先发展的主要基础产业,必须加快建设。一要积极主动向上对接。利用国家支持发展的有利时机,轻重缓急选择对应工程项目向上争取建设资金。二要争取资金的支持。选择投资适中、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的工程项目,为资金的连年投入水利工程打好基础。三要加大招商力度。对一些兼有供水、旅游、渔业、发电等直接经济效益项目引进社会资本入股,共同参与管理,推进工程提前建设,提前发挥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的现状,相关部门应当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当前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水环境保护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调查,并以此为基础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实施全面性的水环境保护,借助各种保障性措施提升相关工作的整体效率。

猜你喜欢

水资源环境保护污染
环境保护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