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一致性

2023-01-04李莹莹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历程中国化建党

李莹莹

(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关于“伟大建党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有学者指出,“长期以来,我们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多关注理论层面的研究,今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可能要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研究”[1](P141)。为此,需要进一步理清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关系。通过系统梳理伟大建党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帮助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三维统一,也可以帮助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从而展现出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两者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辩证关系。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三维统一

(一)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共同主体

中国共产党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其一,中国共产党在主体层面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导力量。自近代以来,中国人的诉求就与“救亡图存”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中以早期先进知识分子为甚。“守旧派”“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先后惨淡收场。究其根源,诚如列宁所指出的,“没有科学的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政党”[2](P62),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的烈火伴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烧至中国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用社会主义“救亡图存”的希望,最终折服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科学性,并率先以其为指导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起来的政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最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最为透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动也最为擅长。其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层面确立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遵循。中国共产党在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组织等路线,这些路线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遵循。其三,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层面凝聚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因其“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与其他政党区别开来,并在人民性上与马克思主义完美契合,其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人民主体性,牢牢与人民联系在一起,从人民的需求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是创立伟大建党精神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3](P11)。伟大建党精神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经历革命、建设、改革等历史阶段持续传承,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而不断发展丰富。作为二者的共同主体,中国共产党不仅创立了伟大建党精神,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伟大建党精神。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在实践上的一致性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史。“历史事件在整体上被理解为历史的不同意义之间的铰链与结点”[4](P57),是“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5](P146)。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发展历程的一致性,可以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次飞跃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中得以管窥。

其一,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实践。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国内外“交叉压力”的影响下,党领导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进行的一系列革命事件无一不蕴含着推翻旧制建新国的目标旨归,而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自鸦片战争以来困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梦有了归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既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成果为指导进行革命实践的结果,也可以看作是以一系列革命事件为载体、产生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等革命精神组成的伟大建党精神的汇聚成形。

其二,实行改革开放的实践。1978年,党做出了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找对了新时期中国社会的最大实际与基本国情,用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社会最大实际创造出来的伟大实践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立足新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结合时代主题调整而成的内外布局,同时,与此内外布局相适应,依托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实行改革开放所作努力的改革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等改革精神构成的伟大建党精神也以改革开放为指示器,朝着实行改革开放的方向汇聚。

其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新的历史定位的确立必然会推动发生新的历史事件。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号召全党全社会花大气力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最终于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指导下取得的最新成果,也是依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守正创新精神、时代精神等组成的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旨归。

可以预见的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历程,依然会同频共振,呈现新的时代特征。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立场观点的完美契合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百年传播进程中以其彻底革命的阶级立场、特点鲜明的人民立场及本质突出的政治立场锻造出马克思主义的新型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建党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两者立场观点是一致的。

其一,党的阶级立场作为无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根本立场,其中蕴含着彻底革命的要素。从革命性来看,中国共产党作为为工人阶级谋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的革命特性。从彻底性来看,与其他阶级相比,无产阶级更具彻底性。无产阶级没有财产,除了可出卖的劳动力外“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无产者的家庭关系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逐渐遭到破坏,其家人也日渐沦为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工具和商品;资产阶级借由廉价商品、低廉价格、新的生产工具及便利的交通而打开的世界市场使得古老的民族工业日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超越民族的跨区域的互通往来,“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6](P404)。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具备工人阶级革命性、彻底性的阶级特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由“真正革命的阶级”领导塑造的伟大建党精神及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必然保持阶级立场上的一致性。

其二,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最本质的立场。伟大建党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在人民立场上的一致性,表现在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推动均含有“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初心,都以“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价值旨归。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作为伟大建党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特性决定了其“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6](P413),也决定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推动均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初心。伟大建党精神是在党领导下经由各历史阶段、结合人民需求及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目的也是要运用科学的理论武器,在科学思想的指引下结合中国实际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其三,党的全面领导最首要最关键的是党的政治领导,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就要站稳政治立场。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在政治立场上的一致性,表现在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推进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接续演变均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都需要朝着建立“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政治目标迈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就是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一切以党在政治上的领导为依据,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听党指挥。“建立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政治目标,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7](P1059),而不管是建党精神的丰富推进亦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接续演变都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都是为了向共产主义迈进。二者的政治立场、政治目标是同步的。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全面推动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围越来越广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3](P14)党员数量的壮大、团结在党周围人民数量的增多及我国执政党影响力的增强都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自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方式随着不同历史时期伟大建党精神的发展而丰富。在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要借助于研究会、少量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译著、书籍及一批马克思主义出版机构。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以及伟大建党精神的不断传承,至今“以中央编译局为代表的马列著作翻译研究机构、以人民出版社为代表的出版发行机构,以及全国各个高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马列教研室或研究室相继建立起来”[8](P11)。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越来越强

“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3](P14-15)中华民族百年巨变是马克思主义日益中国化并推动伟大建党精神发展的结果,同时,伟大建党精神也在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其影响越来越强。

伟大建党精神萌芽之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党内先进知识分子群体中,而后随着伟大建党精神的辐射影响,特别是大革命的失败让中国共产党逐渐意识到仅仅依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少数党内知识分子无法完成夺取全国胜利的总目标,“在全党开展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普及”并充分发动和武装工农成为必需。在此影响下,“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一次高潮”[8](P11),而后更是将马克思主义推向全国,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全国各阶层影响范围的大众化。同时,党立足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任务,选择性的汲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内容并不断结合实际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3](P12)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化。

随着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入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先后创立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高度。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使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

伟大建党精神伴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生成,随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成为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融入进程逐渐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包含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内涵的改革要素进一步丰富了伟大建党精神,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也随之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结合起来。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内部治理出发,将“治理”要素融入伟大建党精神,从而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以新中国成立为界,新中国成立前翻译相关马克思主义原著的目的及马克思主义本身仅仅是作为一种指导革命的理论学说而存在,其内容较多停留在党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么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文本认识阶段,属于虽“走近”了马克思主义但也仅仅“停留于”马克思主义的“副本”传播。而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及伟大建党精神的日渐丰富,仅仅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革命的学说理论已不再适用于和平年代,进一步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并探索应该“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成为时代所需。至此,党在传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逐渐增加对马克思主义的思考,深挖马克思主义文本中提供的“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9](P691),并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情况选择性地予以采纳,这是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原本”传播,“走进”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走出”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容更加丰富。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辩证关系

伟大建党精神的百年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两者关系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伟大建党精神的百年发生学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演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映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历程亦离不开伟大建党精神的百年推动,它以伟大建党精神为量度且通过其表现出来。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百年传播演化史就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百年丰富发展史,伟大建党精神的百年发展史可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和结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催生了伟大建党精神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10](P326)20世纪20年代初,发端于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作为舶来品传至中国,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知识分子了解并吸收了这一先进科学理论,率先发出了“影响于未来世纪文明之绝大变动”[11](P329)的前瞻性呼声并协同陈独秀等人创立了中国共产党。而后,面对旧中国内忧外患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在一起,为“救亡图存”的革命事业而奋斗,在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奠定科学理论基础的同时,也在其实践过程中催生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逐步形成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先是以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后以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使命指导了一系列历史实践,在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历经百年,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立场,层层叠进,逐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促进伟大建党精神百年发生学的自发生成、演进。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实写照

辩证法“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12](P22)事物,而从“暂时性”方面对事物进行理解就要理顺事物的时空传承。

伟大建党精神的百年发生学在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等时期,经由建新国、促改革、奔小康等历史事件生成的同时,也折射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史走向,即马克思主义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成为意识形态最重要的思想武器。与此同时,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伟大建党精神也映射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期演变,并在历史时期内不断引导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围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强、内涵越来越丰富。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开放包容、开拓创新精神以及新时代形成的守正创新精神等,这些精神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次飞跃而进行,其传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次飞跃在精神层面的真实写照。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与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因相互作用而依存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考量伟大建党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统一体。从二者本源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绝对性是相对伟大建党精神而讲的,是“我中有你”的角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相对性是从统一认识对象的发展过程来讲的,是“你中有我”的角度,因此,是相对性和绝对性、“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辩证统一。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既在“我中有你”的基础上保持相对稳定又不断在“你中有我”的过程中加以创新。就两者的统一而言,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伟大建党精神也随之生成并反过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深化,两者相互作用,互为依存。

猜你喜欢

历程中国化建党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色起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