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红权教授脾肾论治帕金森病经验发微*

2023-01-04冯振雄刘红权

光明中医 2022年16期
关键词:帕金森帕金森病健脾

冯振雄 刘红权,2△

帕金森分型有肝肾不足、阴阳两虚、痰热风动、气血两虚[1]等,但从发病早中期来看,以虚证为主的证候占据主导地位。周雪倩[2]在研究112位早中期帕金森患者后发现,其中肝肾不足证占40.9%,气血不足型占29.2%,气滞血瘀型占15.6%,痰热动风型占14.3%。刘红权教授治病求本,擅长用健脾益肾法解决此病。现将其理论阐述于下。

1 帕金森病的中医内涵

帕金森病并非一种中医病名或者某几种中医证型所能概括完全的,它是一个进展演变的疾病,自始至终由一系列彼此联系、相互关联的证候组成。它由颤证、痉证贯穿始终,而随着病情加重,痹证、痿病也随之产生,到疾病末期,以痿病为主。

《张氏医通》在论痉证时有言:“瘛者,筋脉拘急也”,颇与帕金森病初期、中期时肢体肌紧张度提高,并逐渐出现肌肉僵硬,甚至出现“铅管样强直”的情况相似。可见帕金森病的表现与痉证有一定重合。而病至中后期,肢体的疼痛也会随之加重,此病又会表现出痹证中痛痹与着痹的特点,即如《黄帝内经·痹论》述: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医碥》对2种痹病的描述比较形象:痛痹称为白虎风,形容其疼痛若白虎撕咬;着痹虽不如寒痹疼痛之重,但略有疼痛及麻木不仁。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该病进入晚期阶段,此时患者有可能肌肉痿废最终丧失行动能力。《血证论·痿废》里提到,痿者,足废不能行之意,即日久肢体废退。究其成痿的原因,乃是气阴皆伤,脏气虚损所致。故该病发作的原因也应当多角度思考,治疗方法也不能拘泥一时的症状,而要考虑预后与标本缓急。

2 帕金森发病基础是脏腑阴气不足

2.1 阴气减少是老年病发病基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随着年龄增长,到了50岁,肢体就沉重,视力与听力开始下降。而60岁人就开始形体萎缩,元气大衰。因肝肾不足,而上焦阴邪难化,导致九窍不利,涕泗俱出。帕金森的患病人群大多处于中老年,这一年龄段的患者多有阴虚的体质基础。阴气乃五脏的阴精,它是脏腑能够正常运作的物质基础,如果亏虚则不能“藏精而起亟”,若气化失调则易感受虚邪贼风及内生之邪,进而变异诸病。

2.2 脾肾阴虚引发帕金森脾主肌肉,能濡养四肢,即“阳明主润宗筋”,也能“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随着人年龄增长,脾胃功能不断下降,肝阴生成不足,则易现筋肉颤动。肾主封藏肾阴,而肾阳主温煦脏腑、温暖腠理,是身体气血周流的原动力和脏腑运行的最重要保障。肝脏体阴用阳,功在调畅气机,能与肺一同疏理三焦水道。《阴阳应象大论》言:“肾生骨髓,髓生肝”,肝体属木,有赖肾水涵养。遇肝风则不忘滋肝肾之阴,阴血俱足则内风灭。帕金森病在于大脑黑质纹状体系统的病变,病机在于脑髓衰减,脑内阴阳失调。“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可见脑髓之病也要责于肾虚。

脾肾的调护在该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者都是肝阴的主要来源,故治本之策当宗健脾益肾之原则,此法既能补足五脏阴气,做到柔肝平肝,充盈脑髓。

3 基于脾肾讨论帕金森中医治疗

3.1 从脾论治的方案因此病属本虚标实,病程较长,故刘红权教授常以微温之品复中焦运化,正因“少火生气”“气食少火”。微温之药能够促进脾胃吸收水谷,使气血得以不断化生,张景岳所言“善补阴者,当阳中求阴”正是此意。主方以四君子汤加味。四君子汤味甘平,功效补气健脾,以复后天生化之源。其中党参、白术可健脾补气,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茯苓健脾利水同时,更能安定神经,此外加黄芪补肺脾之气,能生津血,是治疗肌肉萎缩、肌无力的要药[4]。

3.2 从肾论治的方案虽健脾宜温,但补肾当用滋阴之品,肝为风木之脏,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正常生发、疏泄亦有赖肾水涵养。《素问·至真要大论》言:“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主方以仿左归丸之意以地黄、山萸肉、肉苁蓉、枸杞子、制何首乌等能壮水之主,培育元阴,合用能够补肾填髓,改善脑部营养,能渐使黑质提高多巴胺分泌水平。其中地黄不但能滋阴补血,且能补土。如《备急千金要方》中载有仅用一味生地黄的地黄散,其功效为“主益气调中补绝,令人嗜食除热”,唐容川《本草问答》载其能补益脾精。可见其既有益气调中补虚的功效,又能增加食欲,更能滋阴除虚热。

4 典型验案

潘某,男,42岁。病历号:1000104780。2020年11月30日 初诊。主诉:双上肢颤抖伴活动不利3年。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手部动作迟钝,20年以来四肢僵硬逐渐加重,上肢明显颤抖,且出现行走困难缓慢。刘红权教授诊断为帕金森病。就诊时,双下肢行走不便,手臂颤抖,手指不能做精细动作。否认脑部手术及外伤史,血压平素不高,平时纳谷不馨,记忆力减退,常年失眠。望诊见面目萎黄,舌红舌苔少,脉沉弱无力。诊断为:肝肾不足证。予健脾益肾方加减:黄芪30 g,党参20 g,白术15 g,茯苓15 g,甘草6 g,熟地黄15 g,山萸肉10 g,肉苁蓉15 g,鸡血藤30 g,钩藤15 g,僵蚕10 g,伸筋草15 g,酸枣仁15 g,乌梅6 g。14剂,每日1剂,水煎,每日 2次,饭后温服。西药治疗配合美多芭规律服用。

2020年12月14日二诊。诉近期胃口好,四肢仍僵硬,但上肢颤抖较首诊频率幅度均有减轻,入睡困难。予11月30日方中加煅珍珠母20 g。14剂,每日1剂,水煎,每日 2次,饭后温服。配合美多芭规律服用。

12月28日三诊。诉纳食、体力均有所改善。手指仍颤抖,难以精细动作,睡眠质量未明显改善。继用12月14日方,用法不变。

患者现按时复诊,诉自理能力有一定恢复,生活质量改善,病情未见进展。

按:此患者虽患有帕金森病,但仍属于壮年,预后尚可。临床上表现出了肝风内动、脾肾两虚的证候,刘金权教授因此运用健脾益肾法伍舒筋通络、养肝息风、安神宁心之品予以调理。服用后患者胃纳渐佳,颤抖好转,病情未见进展。本方总体甘苦、辛凉皆用,正符合《黄帝内经》中治疗内风的精神。

5 从脾肾论治的心得体会

帕金森病早期发病可能仅仅表现出运动迟缓、肢体僵硬等症状而往往被患者忽视,而耽误最早的干预。随着病情加重,逐渐出现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等帕金森病的运动性症状,同时也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肢体麻木疼痛、二便失调、体位性低血压、多汗、抑郁、痴呆等非运动症状。但在健脾益肾的治疗思路基础上,根据伴随症状具体地辨证论治,远期疗效往往表现可观。

5.1 帕金森运动症状处理思路如患者肢体僵硬,肌肉痉挛相对偏重,则当予柔肝解痉之类,如予白芍、木瓜、钩藤、鸡血藤等,也可用僵蚕、全蝎、地龙、乌梢蛇之类动物药。如肢体疼痛偏重,可同时服用大活络丸。如肢体震颤逐渐明显,则宜予龙骨、牡蛎、珍珠母、天麻、石决明、白蒺藜等平肝熄风。国医大师周仲瑛[5]认为帕金森治疗上要着重培补肝肾、祛风化痰,一部分患者具有高血压病、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亦加重了运动症状的恢复,此时可用活血祛瘀通络药,如水蛭、当归、鸡血藤等。其中鸡血藤的提取物总黄酮对保护缺血的脑组织有一定保护作用,再配合诸药,可以预防患者脑梗复发,改善血流动力学,再加南山楂、荷叶、苍术、胆南星、僵蚕之类可以化血脂,改善血流[6]。

5.2 帕金森非运动症状处理思路若五心烦热,自汗盗汗,此即是阴虚内热,可予女贞子、墨旱莲、鳖甲、银柴胡、夏枯草、功劳叶之类。但当患者出现末梢循环不佳,四肢厥逆,应当考虑阴损及阳,久病阳伤,当予巴戟天、淫羊藿等温养肾阳。70%帕金森患者有便秘,可从增液行舟的思路下手,予火麻仁、决明子、当归、肉苁蓉等。若损及记忆、反应能力,则当更予醒神开窍药,如石菖蒲、广郁金、远志之类。近半数帕金森患者有睡眠障碍或抑郁之类的精神问题,此时刘红权教授常予酸枣仁、乌梅、合欢皮、琥珀等品养心安神,解郁助眠。据杨旭[7]分析,重用补中益气、生阳滋阴,温阳补脑之剂对帕金森体位性低血压有明确疗效。肉苁蓉主要有效成分是苁蓉总苷,其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清除自由基等功效[8],通过改善突触可塑性和提高细胞存活率来实现改善学习认知功能损害,提高记忆力[9],还可以润肠通便。

5.3 日常调摄对于此病的意义日常生活的调摄也对病情发展具有很大影响。《黄帝内经》时代至今,中医人一直提倡“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的养生原则,更是熟记《素问·宣明五气》“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等教诲,“毋劳尔形,毋摇尔精,毋使尔思,毋虑营营”,保持清心寡欲,注意作息,必要时应该进行心理咨询保持精神健康。

猜你喜欢

帕金森帕金森病健脾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一对一心理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2013~2015年广东同江医院门诊抗帕金森药应用分析
帕金森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