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思政教育融入中医药文化的必要性与路径探析*
2023-01-04邓斯琪潘晓彦
李 芳 邓斯琪 潘晓彦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开路先锋[1],具有独特的科学观、哲学观、道德观、价值观和自然观,蕴藏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3]中指出:推进中医药文化知识进学校、进课堂,培养具备文化素养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因此,中医文化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这是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追求,是提升文化自信的源动力,是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精神源泉。
1 医学生中医药文化教育现状
1.1 高校中医药文化课程设置有待优化现代医学体系来源于西方,中国学习传承的医学理论、医学思想、医学技术乃至医学教育都受到西方话语体系的影响[4],中医药文化在医学院校的传播受到限制。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更注重专业技能培养,涉及中医药文化教育的课程少之又少,非中医类专业大多仅开设一门“中医学”课程[5],所占总学时数较少,学生难以对中医药文化有全面和正确的认识。此外,由于中医学的定位,开课专业多为临床医学类专业,其他基础医学专业较少开设,导致相关医学专业的学生难以接受正规中医学教育,可能对中医药文化知之甚少,这对他们未来从事医疗工作时运用中西医合作思维与方法带来阻碍。
1.2 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价值认同度高研究显示,医学生普遍非常看重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肯定其在医学事业方面的重要影响、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中医药文化有正确的态度,愿意传承中医药文化。这种认同对中医药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力[6-8]。
1.3 医学生中医药文化自觉不足“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当中的人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在生活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就是它的意义和所受其他文化的影响及发展的方向”[9],中医文化自觉是文化自觉的产物,是指让医学生对中医文化有“自知之明”[10]。当前时代多元文化之间彼此交融、相互渗透,医学生处于文化和知识的前沿地带,面对各种观点的冲击,部分西医院校医学生对中医文化的认知出现偏差,产生诸如中医文化落后而西医文化先进、中医理论体系缺乏科学性等质疑,影响其中医药文化自觉。相比之下,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接受了全面系统的中医药教育,是未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也是中医药文化自信的主要建构者。然而有调查显示,部分中医药专业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缺乏深刻的认识,在中医药文化的基础问题上有较多不确定,大部分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当代发展了解很少[6]。部分中医院校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薄弱,中医经典不求甚解,文化底蕴浅薄,没有掌握中医的精髓[11]。因此,医学生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储备有待提高,中医药文化在他域文化圈及全球医学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亟待确立。
2 医学生思政教育融入中医药文化的必要性
2.1 国家政策的明确规划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中医药文化相关建设策略与保障文件先后出台,中医药事业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2016年2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12],其中重点任务包括扎实推进中医药继承,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等。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3],提到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2016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14]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中审议通过,标志着中医药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2017年5月16日,《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 年)》[15]发布,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迎来了新的契机,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先行者”。2020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16]正式实施,其中明确指出“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中的独特作用”。这些政策法规为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需求。高校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工作,有利于医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提供人才储备和人才保障。
2.2 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力抓手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人文教育成为医学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医药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人文元素与人文精神,继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对医学生职业道德、人文关怀、民族情怀等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的“大医精诚”篇中提出,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亦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这已经成为中国医学生的医德典范。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中曾提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中医药文化中珍视生命、重视健康的观念可见一斑。2009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行《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通知》[17],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概括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凝炼为仁、和、精、诚4个字,较好地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内核。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医学生思政教育,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使人文关怀与职业道德深植于未来的职业生涯当中。
2.3 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合称为“四个自信”,习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其他3个自信的基础和源泉。坚定文化自信,对医学生民族情怀与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文化发展至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其所呈现的带有中华文化气韵的哲学思想、独特技艺与神奇功效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的一张对外名片。据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分析报告(2019)》[18],有47%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医药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占比位居第二,在接触或体验过中医药文化的海外受访者中有81%的受访者对中医药文化持有好感。因此,引导医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的丰富内涵,了解几千年来所取得的非凡成就,有利于增加医学生的文化自信。
2.4 中西医优势互补的必然趋势中医与西医的理论体系与指导思想完全不同,自西医传入中国以来,一直占据着主要话语权,中医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甚至一度出现“废除中医药”“中医是伪科学”等言论。然而从中医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防治恶性传染病中发挥关键作用,到屠呦呦团队受《肘后备急方》的启发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再到如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案,这一系列事件都说明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也证明中西医互补的医学模式是最佳医学模式。高校将中医药文化融入课程思政,为中医与西医2种医学体系的融合与优势互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医学生形成中西医优势互补的理念、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
3 医学生思政教育融入中医药文化的路径探析
3.1 精选中医药文化教育内容合适的教育内容能够更好地传递中医药价值观念,吸引医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培养青年大学生们正确的中医认知与价值观念。因此,精选中医药文化教育内容十分有必要。①使医学生了解中医文化的历史传承。中医药学历史悠久,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曾几经沉浮。中医药学到了近代,面对西医的冲击与战火的洗礼陷入了废存之争,1929年国民政府曾通过《废止中医案》,大量中医典籍也在战火中毁坏或流失海外。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毛泽东曾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进入21世纪,一系列有关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法规颁布,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从“神农尝百草”时期到如今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中医药学一路走来,取得了璀璨的成果。使医学生了解中医药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提升文化主体意识,更好地弘扬中医药文化。②挖掘中医历史典故与名医事迹。中医名家的故事集中体现了其精神操守与精湛医术,有利于医学生职业信仰的形成。同时故事本身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易吸引青年学生注意力,引导他们主动了解中医药文化。如张仲景官任长沙太守时,在办公大堂为百姓诊病,因精湛的医术与高尚的医德而备受百姓爱戴,被后世尊称为“医圣”。③将中医药文化类普及课程纳入专业课程。在必修课或选修课中设置相关课程,增加中医药文化课程的门类,为医学生学习中医药文化提供更多的选择。
3.2 多选中医药文化融入途径
3.2.1 通过课堂融入强化主体文化情感课堂是医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改变传统的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如运用PBL教学、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手段,激活医学生内心深处的中医药文化基因。同时也可以以新媒体和大数据为媒介,挖掘网络学习平台、微信平台、移动APP等学习的资源。
3.2.2 设计中医药文化活动引导主体文化行为高校各级学院、党组织、学生会、社团等可经常组织中医药文化相关活动,如中医药文化知识竞赛、参观中药标本馆和中医名家纪念馆、组织中医药文化讲座、学习太极拳五禽戏等,使医学生在竞争、玩乐中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调动中医药学习积极性。
3.2.3 通过社会实践彰显客体文化价值高校可以组织社会调查、中医药基地实地调研等,使医学生深入群众了解中医药的优势与发展情况,引导他们为中医的发展出谋划策。开展中医义诊、科普等公益活动,使医学生将所学到的中医药知识运用于实践,亲身领略中医药的魅力。鼓励中医药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推动中医药创新。
3.3 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高校是医学生成才的摇篮,校园文化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要有效地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当中,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综合运用宣传栏、校园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校园报刊等媒体平台,以丰富的形式传递中医药文化,扩大传播范围。另一方面以医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创作中医药文化宣传内容,如药膳制作、养生保健、中医名家典故、中医抗疫、中药辨识等,潜移默化地将中医药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价值观念植入医学生的价值观中,引导他们对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传承、创新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