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市生猪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

2023-01-04白彪玲石旭东

甘肃畜牧兽医 2022年5期
关键词:兰州市养猪场存栏

白彪玲,赵 丹,王 东,石旭东

(兰州市畜禽育种推广中心,甘肃 兰州 730010)

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信念、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掌握实情、破解难题、真抓实干,根据兰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关于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走访、大讨论、抓落实”活动方案》安排部署,兰州市畜禽育种推广中心于2021年9月通过对兰州市各县(区)畜牧兽医相关部门和养猪场户及关联企业进行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电话咨询、听取专家意见等方式,对生猪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进一步掌握新形势下兰州市生猪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切实解决生猪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为“十四五”期间兰州市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1 兰州市生猪产业现状

1.1 产能增长较快

1.1.1生猪存栏2017年末,生猪存栏33.77万头;2018年末,生猪存栏37.09万头,同比增长9.83%;2019年末,生猪存栏37.03万头,同比下降0.16%;2020年末,生猪存栏42.88万头,同比增长15.80%;2021年8月末,生猪存栏42.16万头,与2017年相比,增长25.84%,表明自非洲猪瘟疫情爆发以来兰州市生猪生产恢复增长较快。

1.1.2生猪出栏2017年末,生猪出栏34.69万头;2018年末,生猪出栏42.54万头,同比增长22.63%;2019年末,生猪出栏43.43万头,同比增长2.10%;2020年末,生猪出栏56.17万头,同比增长29.33%;2021年8月底,生猪出栏45.11万头,与2017年相比,增长30.04%。

1.1.3能繁母猪存栏2017年末,能繁母猪存栏量达2.89万头;2018年末,能繁母猪存栏量达3.55万头;2019年末,能繁母猪存栏量达3.62万头;2020年末,能繁母猪存栏量达4.68万头;2021年8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达4.34万头,与2017年相比,增长50.17%。2021年以来,由于生猪价格下降,部分养猪场户又开始新一轮的淘汰能繁母猪,因此2021年8月末与2020年末相比,能繁母猪减少0.34万头,下降7.26%。

1.2 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兰州市生猪产业主要集中在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2021年8月末,全市生猪存栏42.16万头,其中永登县生猪存栏18.42万头,占比43.69%;榆中县生猪存栏13万头,占比30.83%,皋兰县生猪存栏5.58万头,占比13.24%。2021年8月末,全市生猪出栏45.11万头,其中永登县生猪出栏20.33万头,占比45.07%;榆中县生猪出栏13.2万头,占比29.26%;皋兰县生猪出栏6.03万头,占比13.37%。永登县主要集中在河桥镇、连城镇、龙泉镇、树屏镇、上川镇及通远乡;榆中县主要集中在北山四乡镇、青城镇;皋兰县主要集中在石洞镇、黑石镇、水阜镇、九合镇;红古区主要集中在平安镇、花庄镇;西固区主要集中在新城镇、河口镇;七里河区主要集中在彭家坪镇和阿干镇。

1.3 规模养殖场发展迅速

近年来,兰州市加快对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养猪合作社和家庭养猪场的建设步伐,逐步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如新希望模式、正大模式等采用高端技术的防疫消毒措施,进行全封闭饲养管理,大大降低了猪群疾病发生概率,生猪养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2020年5月末,兰州市共有生猪养殖场户3 611家,其中存栏50头以下2 355家,存栏51~300头1 121家,存栏301~1 000头105家,存栏1 000头以上30家。2021年8月末,共有生猪养殖场户2 748家,存栏50头以下1 254家,存栏51~300头1 265家,存栏301~1 000头202家,存栏1 000头以上27家。2021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30家,年出栏500头以下(合作社、家庭农场)71家。全市现有省级重点种猪场4家,存栏基础母猪5 000头,年可提供种猪20 000余头。但从规模质量看,尚不能满足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种猪的需求。

1.4 生猪特色养殖优势不明显

当前饲养的品种主要是国外引进品种杜洛克、大约克、长白猪,以广泛开展上述3大品种三元杂交生产“杜长大”商品猪为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特色食品、食材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因此合理开发利用生猪特色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兰州市的生猪特色养殖品种主要是藏猪(蕨麻猪)、巴马香猪、野猪,现有藏猪养殖场户4家、巴马香猪4家、野猪1家。皋兰县锋剑养殖场在饲料中加入茴香籽粒和茎叶等,开发出特色“茴香猪”,具有肉质鲜美、香味浓郁、滋补养生等特点,深受消费者欢迎,并合作开展了“茴香猪”猪肉产品深加工,在市内开设专卖店5家,同时进行线上销售。总体来看,全市生猪特色养殖规模较小,不能满足市场对特色猪肉产品的需求。

1.5 产业链条尚不完善

目前,全市共有生猪贩运户118人,备案车辆131辆。其中永登县生猪贩运户64人,备案车辆71辆;红古区生猪贩运户17人,备案车辆17辆;榆中县生猪贩运户32人,备案车辆32辆;皋兰县生猪贩运户5人,备案车辆11辆。兰州市现有生猪定点屠宰加工企业7家,设计年屠宰能力50万头,2019年实际屠宰40万头。市场消费以鲜肉为主,冷鲜肉、冻肉为辅,冷鲜肉和冻肉多为省外调入。销售场所以农贸市场摊点为主,超市专柜、专卖店为辅。

近年来,兰州市积极改善营商环境,大力引进培育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以上生猪及猪肉产品生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80家,新建项目大多采用优良品种和先进生产工艺,配套建设了屠宰加工及冷链运输设施,但均缺乏“精深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链条不完善。

1.6 生猪周期波动剧烈

201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前,兰州市生猪价格与全国大市场一致,存在周期性波动规律,生猪毛重价格11~16元/kg,振幅5元/kg。行情最好时,每头育肥猪利润在650元左右,行情最差时,每头亏损200元左右。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后,生猪毛重价格从2018年8月初的13.4元/kg持续下跌至2019年1月13日的11.8元/kg。之后,由于全国生猪数量下降、供给紧张,生猪毛重价格逐步回升,在16元/kg左右徘徊,从2 0 1 9年5月份开始,生猪毛重价格持续上涨,2020年12月下旬涨至34.9元/kg,与2019年同期相比上涨118.1%,每头育肥猪利润在2 000元左右。之后,由于养殖利润较大,大量的资本投入养猪市场,致使全国生猪产能过剩,价格持续下跌,至2021年9月15日生猪毛重价格12.22元/kg,跌幅达64.98%,每头育肥猪亏损1 000元左右,养猪场户全部处于亏损状态,加之饲料、兽药、疫苗、人工等价格上涨,使养殖场户难以生存。

1.7 生猪产业政策扶持力度较大

2019年以来,中央、省、市、县(区)对生猪产业扶持力度较大,扶持项目主要有粪污资源化利用、生猪稳产保供、大型养殖场建设补助等。其中永登县享受省、市、县各类项目资金720万元,恒大捐助资金280万元;榆中县享受省、市、县各类项目资金700万元;皋兰县享受省、市、县各类项目资金846万元;红古区享受中央大型养殖场补助项目资金150万元;西固区享受畜禽养殖场建设项目资金30万元。

2 生猪产业面临的问题

2.1 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

兰州市生猪产业协会作用发挥有限,带动能力弱,全市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小型养殖场户进入现代畜牧业引导不够,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差,竞争力不强,无法有效组织养殖户进行组织化生产,实现与市场的有效衔接,促进生猪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

2.2 畜牧科技人员作用发挥不够

畜牧兽医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较低。县级部门人员老化,编制少,结构不合理,工作岗位设置与人员不匹配;乡镇畜牧兽医站畜牧技术人员紧张,工作繁杂,精力不够;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畜牧兽医知识薄弱,服务能力较差,同时工作经费紧张,防疫人员工资水平较低,而工作量较大,工作的能动性、进取性不高。

2.3 生猪产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增多

一是政府扶持本地养殖场户发展的力度不够。2019年以来由于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市场上猪肉较紧缺,国家对生猪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加之猪肉价格高涨,一些集团企业看好兰州市养猪资源和环境条件,将资本大量投入养猪生产,大型养殖场受到政府扶持力度较大,兰州新建大型规模养猪场较多,而中小型养殖场户相对享受相应优惠政策及项目补助机会较小,自身投入又不足,致使中小型养猪场户生存空间受到一定挤压。二是政府对养猪市场提前预警不够,兰州市未建立市级储备肉体系。三是屠宰加工环节与养殖环节脱节,养殖场户在定价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屠宰环节低收高卖,牟取高利,出现利益分配不均,致使养殖户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四是资源趋紧,养殖成本不断攀升。主要是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环保压力较大,生猪养殖空间有限,饲料原料对外依存度高,生猪粪污产生量大,处理成本高,农牧结合不紧密,粪污资源化利用难度大等。

2.4 生猪产业整体生产水平不高

兰州市总体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标准化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中小型规模养猪场户饲养管理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低(饲养人员以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身体智力缺陷者居多)、对现代科学养猪技术掌握应用不足等,产出效率和水平相对较低。如兰州市每头能繁母猪年提供出栏猪数仅16头左右,而国际先进水平每头能繁母猪年提供出栏猪数20头左右。

2.5 非洲猪瘟等疫情风险依然较高

一是一些养猪场防疫消毒设施设备配套不足,尤其小型养猪场户养殖设施设备较差,门禁、消毒、防疫、粪污处理、无害化处理等条件较差,致使疫病传入风险增大。二是一些养猪场户猪价较低时管理较松散,制度多但没有严格执行,使制度流于形式。三是部分区县生猪屠宰产能与养殖产能不配套,跨区域调运活猪数量时有发生,造成生猪生产疫病风险依然存在。

2.6 生猪产业链和品牌培育不足

截至目前,兰州市生猪养殖科学布局规划无统一部署安排,未形成区域规模优势。同时,屠宰加工企业布局不够科学合理,饲料、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联结不紧密。具有较大生产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畜牧龙头企业数量少,猪肉及其产品精深加工数量不足,品牌培育相对滞后。

3 生猪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3.1 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提升重大动物疫情防控能力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县(区)各部门要站在兰州市发展的高度,高度重视猪群疫病防控工作,贯彻“防重于治,养防结合”的方针。建议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确保防疫密度和质量,毫不松懈地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既要重视突发疫情的处理,又要重视平时的预防。二是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选强配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和村级防疫人员,提高其工资待遇水平;加强培训,定期考核,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三是搭建动物疫病防控平台。将基层畜牧兽医人员与饲料兽药行业营销人员有效整合,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定期对村级防疫员进行培训,并以年终考核的形式,确定续聘或解聘。四是进一步压实各县(区)政府非洲猪瘟疫情防控落实属地管理长效机制和畜牧兽医部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定期及不定期对养殖场、贩运户、交易场所、屠宰加工场所等环节进行督导检查。五是做好重大动物疫情防控的统筹工作,以县(区)为主建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机构。六是落实好排查监测措施,对生猪养殖场户、定点屠宰场、交易市场、冷库等场所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排查。落实县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包抓措施,充分发挥乡镇包村干部的作用,增加巡查频次,责任落实到人。七是加强对餐厨废弃物的有效管理,加强公路监督检查站监督执法力度,加强生猪运输车辆备案管理制度,强化生猪落地报告和隔离观察制度。加大病死猪检测力度,建立健全疫情报告核查制度,对瞒报、迟报导致疫情扩散蔓延的,从严追责问责。

3.2 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构建产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是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条件,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种养结合、适度规模”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生猪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绿色发展,减少布点的盲目性,科学确定养殖规模,合理布局生猪生产,达到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不误。二是从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出发,引导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向养殖基地布局,实现生猪就地就近屠宰加工转化,构建动物疫病区域防控一体化和产业发展一体化格局。三是推进生猪屠宰企业标准化建设。在永登县和榆中县开展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规范提升项目,鼓励屠宰企业发展肉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优化产品结构,配套完善车辆洗消中心、宰前建筑设施、兽医工作室、屠宰车间、清洗消毒设施等。四是建设畜产品可追溯体系。在永登县和榆中县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或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生产经营实体为依托,建设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点,打造生猪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配备必要的追溯信息设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

3.3 进一步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促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一是积极支持鼓励饲料兽药企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和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生猪养殖有机结合,将产业链条延长,使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得到一定提高。二是强化金融政策扶持,尽可能简化信贷手续和流程,提高小额贷款额度,从根本上解决养猪场户资金链断裂问题。三是完善育肥猪及能繁母猪的政策性保险,尽快出台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使生猪养殖的自然风险和疾病风险尽可能降低。四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对养殖数量及生猪价格及早预警,建立市级储备肉体系。五是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政府财政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发展。

3.4 大力培育种猪龙头企业,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一是发挥大型龙头企业种猪生产优势,鼓励有一定现代规模的养殖企业创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增强生猪育种创新能力和良种供应能力,提高兰州市生猪种源自给率。依托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及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等渠道,完善标准化种公猪站、猪常温人工授精站(点)建设,扩大猪人工授精技术辐射面,提高生猪良种生产水平,培育优良种质资源。二是以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等生猪养殖重点县为主,兼顾发展生猪生产基础好、积极性高的红古区、西固区等其他地区,培育发展生猪养殖合作社(养殖场、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健全完善生产及附属设施设备,推行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生产管理,提高生猪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积极开展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带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推动农牧结合循环模式发展,打造一批规模化、智能化、现代化、绿色化、标准化种猪生产基地。

3.5 加大养殖废弃物管理力度,提升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

实施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将符合条件的非畜牧大县纳入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范围。以有机肥和沼气等为主要利用方向,畅通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渠道。建立健全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体系,落实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全面提升生猪等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

3.6 加强科技支撑与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益

一是建设动物防疫体系,以永登、榆中、皋兰、红古区为主,建立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监测、检测、净化等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动物防疫隔离场和无害化处理场,完善疫病监测预警体系。二是切实发挥各级畜牧技术推广单位的作用,围绕产业发展各环节的科技需求,以多种形式和多种方式举办畜牧兽医技术培训,对服务一线的畜牧兽医人员加强技术培训,加强科技人员服务能力,进一步落实“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技术指导服务工作,重点解决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三是对养殖场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养殖生产技术水平,强化先进养殖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提高养猪场户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控水平,降低养殖风险及生产成本。

猜你喜欢

兰州市养猪场存栏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规模养猪场必备防疫条件及操作规程分析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兰州市城关区西北新村小学优秀书画作品选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兰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病死猪处理行为的政府与养猪场户进化博弈及仿真分析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