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心莲子草生物及生态防治研究进展

2023-01-04孙思昂邓梓妍熊佳瑶李少斌杜何为杜小龙

南方农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莲子空心物种

孙思昂,邓梓妍,熊佳瑶,李少斌,杜何为,杜小龙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荆州 434020)

当前,空心莲子草在我国各地区呈迅速蔓延之势,占据大量的农业及生态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加强对该杂草的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在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入侵物种绿色防控与地方环境保护紧密结合,成为防治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相较于传统的物理及化学防治,生物及生态防治具有成本低、时效长、环境友好等优势,可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恢复等战略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1 空心莲子草的危害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又名喜旱莲子草、水花生等,是原产于南美洲的苋科莲子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适宜生长于暖湿气候地区,喜水耐旱,适光范围广,以无性繁殖为主,可利用根茎节段繁殖新植株[1]。伴随贸易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空心莲子草由原产地逐步蔓延至世界各地,多分布在我国北纬44°以南、东经97°以东,海拔较低、气候相对暖湿的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份[2-3]。早在2003 年,空心莲子草就已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4]。

空心莲子草对入侵地区的航运水利、淡水养殖、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及物种基因库等多方面造成危害,其入侵农田后同农作物争夺水分、光照、肥料和生长空间,导致多种粮食、油料和经济作物不同程度减产,尤其是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5]。喻大昭等发现,水稻穗长、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及产量等多项数据均随空心莲子草密度增加而显著降低[6]。此外,空心莲子草能向周边环境释放多种化感物质,使周边植物的光合色素含量降低,保护性氧化物酶活性下降,细胞膜结构被破坏,妨碍有丝分裂和DNA 复制修复等,导致油菜、玉米、水稻和小麦等多种农作物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新陈代谢受抑制[7]。外来入侵物种每年对我国造成数千亿元的经济损失,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产生活构成重大威胁,其中空心莲子草是危害我国大部分省份和水域的恶性杂草之一,相关防治工作势在必行。

2 空心莲子草入侵机制

根据表型差异,可将空心莲子草分为水生型和陆生型2 种,其入侵机制主要涉及强无性繁殖能力和强抗逆性。

2.1 无性繁殖能力强,种群增长迅速

研究发现,空心莲子草的花粉畸形且活性低,证实其扩散蔓延主要依靠无性繁殖,即贮藏根产生的大量不定芽、不定根,再分化为地下茎主体,同时茎节处产生腋芽,由此形成新个体迅速扩散[3,8]。水生型空心莲子草短期即可形成大面积条带状植毡层的单一群落,完全覆盖水面[9]。

2.2 表型可塑及高抗逆性

空心莲子草比其他植物生态位更宽、适应性更强,对水、光、温度、盐度及土壤养分都有表型可塑反应。吴昊等发现,不同经纬度和氮含量条件会影响空心莲子草的表型特性[10]。同时,空心莲子草可通过改变生理生态特性完成自身化学防御特性(适应性)的改变,因此在旱涝、重金属或盐胁迫等逆境中得以生存,甚至在30%海水盐度环境中也有空心莲子草分布[11]。

此外,空心莲子草抗逆性强,其根系和匍匐茎对低温耐受,可在气温0 ℃左右生存3~4 d,多年生地下根茎置于4 ℃冰箱90 d 后仍能萌发新植株[12]。同时,其适光范围广,可通过枝蔓增长、叶片扩大变薄等形态变化应对弱光环境,利用氮沉降不断积累生物量[13]。

3 空心莲子草生物及生态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空心莲子草扩散的重要载体之一即河流网络系统,其生长和扩散都依赖流动水体,传统机械及人工打捞费用高、不彻底,而且易导致空心莲子草扩散。而生物及生态防治方法能大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既保护人类、野生生物和其他非靶标生物健康,又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现实意义重大。本文从不同作用原理出发,详细介绍生物及生态防治空心莲子草的前沿技术进展。

3.1 基于植物化感理论的防治技术

植物化感作用是指植物通过茎叶挥发、根系分泌或残体腐解等向环境释放化感物质,从而抑制一种或多种其他植物或微生物生长发育的作用[14]。刘雨芳等研究发现,博落回叶片、苦瓜果肉与种子,凤尾蕨、樟树叶和柳杉叶的水浸提液对空心莲子草化感作用较强,主要表现为使空心莲子草叶片数和茎节数减少,株高与生物量的增长受到抑制[15]。李朝会等应用苦楝和水芹菜植株粉末直接处理空心莲子草,可显著降低空心莲子草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性能,对其植株生长和根蘖萌生抑制明显,240 g 水芹菜粉末处理9 d 即可杀死空心莲子草[16]。李娟等利用芦苇水浸提液处理空心莲子草,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增加,其多项生物指标降低趋势更为明显[17]。王斐利用构树叶水浸提液处理空心莲子草的实验也得到相似结果[18]。

3.2 基于植物寄生理论的防治技术

自然条件下,部分入侵植物的生长会因受到当地寄生植物侵染而受阻,最终改变入侵植物的群落结构,恢复当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19]。例如,空心莲子草受到新天敌南方菟丝子寄生后,叶绿素合成及光合系统Ⅱ(Photosynthetic System Ⅱ,PSⅡ)受损,茎木质素、三萜皂苷、总酚、可溶性蛋白等多项生理生化指标均显著下降,光合速率与光能利用率降低,继而死亡。然而,空心莲子草被寄生后同样会改变生长-防御策略,降低总生物量投资,提高对防御系统的资源投入,增强自身防御能力,产生一定耐性和抗性,因此菟丝子不能作为长期替代防治材料[20]。

3.3 基于群落替代理论的防治技术

群落替代理论即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自然规律,利用生态位高、生物量大、经济价值高和竞争力强的当地植物取代外来入侵植物群落,恢复并重建具有自我维持能力、良性演替能力的生态群落。空心莲子草在大空间尺度上受异质性生境影响显著,其能根据不同生境特点作出相应的异质性资源分配策略,若当地植物群落存在明显优势种,其入侵能力明显下降,这说明保持植物群落的生态多样性、保护当地植物优势物种,有利于降低外来物种入侵概率[21]。例如,将草海湿地的乡土物种水葱、荆三棱、茭白、水莎草和李氏禾当作替代植物,可修复被空心莲子草入侵的植物群落结构。

3.4 基于微生物拮抗的防治技术

微生物拮抗是指将植物病原真菌产生的菌丝体、孢子或毒素当作除草剂防治入侵植物,破坏寄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代谢,并为其他病原菌侵染创造条件[22]。许多真菌毒素具有特异性和高度专化性作用位点,低浓度时也能引起寄主植物的强烈反应。相比传统的化学农药,微生物除草剂具有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等优势。国内外关于空心莲子草的致病菌研究以假隔链格孢菌居多[23-24],该致病菌可使空心莲子草叶片黄化脱落和茎秆发病,从而有效抑制空心莲子草生长,常用菌株为假隔链格孢菌SF-193菌株和链格孢菌J-14 菌株[25]。万佐玺等应用离体叶片针刺法及离体叶片浸染法研究发现,高浓度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致病效果良好[26]。田间试验表明,假隔链格孢菌SF-193菌株防除空心莲子草的最适浓度为10%~20%,其防效优于化学除草剂氯氟吡氧乙酸[27]。

4 结语

生物及生态防治主要通过调节入侵物种与天敌间制约机制,恢复并重建具有自我维持能力、良性演替能力的生态群落;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人为制订综合防治措施严格控制入侵物种生存空间,最终达到生态平衡,具有控效持久、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等优势。当前,面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现状,相关部门要及时、高效治理已入侵区域,从管理层面进一步加强流域监测,防止其逸出扩散;谨慎引进外来物种,做好入侵物种的调查工作,建立信息实时反馈机制;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健全法治保障。

猜你喜欢

莲子空心物种
唤醒心灵的【空心圆】
地球是空心的吗?
空心人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陈年莲子,过早加糖难煮烂!
空心轴优化设计
陈年莲子,过早加糖难煮烂!
莲子飞上天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