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临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2023-01-04刘志艳

南方农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园区农业建设

刘志艳

(甘肃临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甘肃临夏 731800)

甘肃临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临夏州)获批的第一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对当地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等具有重要作用。园区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到思路清晰、定位科学、目标合理、措施具体及保障得力。加快园区产业发展要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优势主导产业,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通过旅游综合开发探索多种经营机制,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增长及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目标。

1 总体思路

甘肃临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要树立新发展理念,构建结构合理、链条完整、要素聚集、竞争力强且优势明显的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建设模式。按照“一园双核三区六大产业”的规划布局,通过核心区科技引领、示范区产业带动、辐射区扩量增效的三区联动建设思路,全面实施“有机蔬菜、健康养殖、安全粮油、特色林果、农产品加工、观赏花卉”六大主导产业,着力提升“生产加工、孵化试验、集聚扩散、示范教育、旅游观光”五大功能,以创建4A 级国家农业公园为目标,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使甘肃临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主导产业发展势头更加强劲,产业结构布局更加合理,产业链建设不断完善,市场衔接更加顺畅紧密,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成为临夏州产业升级的“领头羊”、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乡村振兴的新支撑和产业融合的新载体[1]。

2 发展定位

2.1 打造现代农业核心区

以建设百亿级农业科技园区为目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现代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构建“示范区+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初步建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明显、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核心区。

2.2 打造产业聚集功能区

提供优惠政策,加大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农业企业入驻园区,形成集聚效应。实施科技人才带动和当地农业大户经营战略,以涉农企业和合作社为主体,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价值链,拓宽农民增收链。

2.3 打造现代生态产业样板区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美丽乡村中求发展,在产业建设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扩大产业规模,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抓好重点区域的绿化美化,打造独特鲜明的生态休闲观光风景区,着力构建高效低碳、绿色生态、休闲养生的现代生态产业样板区[2]。

2.4 打造农村改革先行区

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使用土地经营权证和林权证等进行抵押贷款,实现资源变资产;聚集农民闲散资金,采取契约合同入股的方式,按股权比例获得收益分红,实现资金变股金;引导和组织农民自愿将土地、农机具等生产要素,协商或评估折价后投资入股经营主体,实现农民变股东,形成试点改革先行区。

2.5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园区建设能全面带动乡村振兴,区域内农民群众收入增幅、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应明显高于临夏州平均水平,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区。

3 目标要求

3.1 设施装备优良

园区内道路畅通、排灌方便、用电便捷、信息网络完备,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餐饮住宿及公共交通等城镇化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农田有效灌溉率100%、旱涝保收率90%以上;现代农业设施和先进农业机械应用广泛,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率在60%以上。

3.2 技术模式先进

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作制度,积极推广农牧结合、农林结合的生态种养模式,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广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推广“五良”配套,提高科技普及率,良种覆盖率达100%,农业科技贡献率在60%以上。

3.3 产品优质安全

园区内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业投入品使用科学合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质量可追溯制度全面推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率达100%,绿色食品认证达到30 个,有机产品认证达到20 个,“甘味”品牌20个以上。

3.4 经营机制健全

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明确经营主体,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为主导,实现经营机制灵活高效。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观光采摘与休闲旅游等协调发展,产业要素集聚,产业布局合理,产业链条完整,使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达到较高水平。

3.5 管理服务到位

农业发展合作交流平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乡镇农业“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农业技术推广责任制度全面落实,实行科技服务对口联系制度,科技特派员任务明确、职责到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资经营、农机作业、病虫害防治、动物诊疗、产品营销等基本实现专业化服务。

4 对策建议

4.1 全面实施园区建设规划

加强“临夏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2020—2022)”“甘肃临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1—2025)”与“十四五”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林业发展规划、休闲旅游规划等内容的衔接,坚持一次规划、分项实施、逐年建设与滚动发展的原则,合理确定产业发展布局;围绕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明晰推进农村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农业科技推广利用等方面的总体思路,按中长期目标和分年度重点任务规划加快园区建设[3]。

4.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园区县乡公路,通村、通社道路和田间道路的规划与建设,提高园区建设档次。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北塬渠水利工程、中型泵站更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批重点水利项目,通过渠道衬砌、开辟水源等措施,提高灌区灌溉能力,保障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加快农产品交易市场、传统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冷链物流与交易中心物流园建设,完善产业链条,彻底解决农产品“卖不掉、储不下、运不走、利不高”的问题。培养电子商务服务团队,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广“互联网+”模式,拓展线上交易和线下物流终端配送增值服务;加快中央厨房建设,打通由产地到餐桌的服务链条,提升流通效率,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4.3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与农业发达地区、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培训、观摩考察等活动。坚持产学研结合,落实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等达成的科技合作协议,组建以产业为主线、产品为重点、高层次科研机构为依托的技术创新服务团队,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借助园区企业的先进设施设备和经营能力,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作业、农业投入品供应、病虫害防治等服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积极推广农牧结合、农旅结合等新型发展模式,减少农药化肥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建立回乡创业创新平台,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为园区内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和学习实践基地,实行奖补机制,鼓励返乡创业人员。

4.4 加大主导产业培育力度

加大土地适度流转规模,创新发展模式,建设以循环农业、创新农业、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1)大力发展啤特果、软儿梨等特色林果基地,促进特色林果基地丰产稳产;发展林下经济,开展采摘体验项目,带动园区经济发展。2)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农业设施利用率,扩大露地蔬菜发展规模,建设蔬菜基地6 667 hm2。扩大奶牛、肉羊、生猪、蛋鸡等畜禽养殖规模,加快规模养殖场建设,做好养殖规划和疫病防控,全力打造绿色畜产品品牌,形成面向藏区、服务大中型城市的畜产品供应基地。3)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

4.5 加快旅游产业综合开发

围绕塬头生态公园、民俗园、红色小镇、水上游乐及展示展销中心等项目,充分发掘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加快旅游产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游,将园区打造成国家农业公园4A 级景区。通过多方投资,建设万欣花海公园、北山塬头生态公园等一批旅游景观工程,规划建设土桥镇辛付村、先锋乡前韩村、北塬镇钱家村等一批风格迥异、优势突出、特色明显且具备宜居、宜业、宜游功能的美丽乡村和特色农家院,加快形成以田园风光游、生态观光游、采摘体验游为主的旅游发展格局。依托解放军抢渡黄河纪念馆和刘家峡水库打造水库风情度假游,建设莲花红色旅游小镇,修建自驾营地,建设度假客栈、露营地、生态停车场、影视基地、旅游购物中心等,提升旅游区综合服务水平。在北塬镇、土桥镇、先锋乡、安家坡乡、南塬乡等乡(镇)打造集观光、采摘、农耕体验为一体的现代新型农业田园综合体,努力将园区打造成有特色、有亮点、“游吃住行购”为一体的国家农业公园4A 级景区。成立专业旅游公司、建设特色旅游景点、规划精品旅游线路,配套建设导游图、标牌、电瓶车租赁、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培训专业解说员或导游,开发特色菜品,做精做细特色名优小吃,切实提高景区旅游服务水平和档次[4]。挖掘河州平弦、木雕、砖雕和葫芦雕刻等民间文化艺术,积极引导,发挥特长,服务旅游产业。做好与省内外旅游团体的对接合作工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建设特色文化品牌、特色美食品牌和生态旅游品牌,确保游客吃得好、玩得好、留得住,提升旅游综合收入。

4.6 完善农业经营机制

充分利用政府优惠政策,支持科技人员和服务企业到园区创业,汇聚人才力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品牌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4.7 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按照产城一体化、产园一体化思路,坚持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理念,选择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群众参与度高的重点村落,整合当地优势资源,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以农业优质产业、生态观光旅游、乡土风俗文化等为主的特色村镇,按照国家农业公园建设标准,打造“家在林中、人在花中”的秀美乡村。

4.8 充分发挥园区辐射效应

充分发挥园区距离临夏市区近、交通便利的优势,坚持错位、互补发展理念,鼓励引导周边群众转变发展模式,打响绿色农业品牌,拓宽销售渠道,补充发展城市经济,服务城市消费人群,扩大增收空间。

5 保障措施

5.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以园区管委会为主、县级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明晰工作职能,整合优势资源,强化监督管理,合力推进园区建设。园区管委会负责规划、协调、督查、考核工作;临夏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园区内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加强园区农业设施建设、农技推广、种养产业、疫病防治等工作;临夏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园区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将园区建设项目列入省、州、县“十四五”重点项目扶持计划,全力做好相关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工作;临夏县财政局负责统筹安排园区建设资金;临夏县水务局负责园区水利灌溉设施的配套建设;临夏县自然资源局负责落实园区建设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农业用地政策;有关乡镇负责做好与园区建设相关的配套服务,确保园区建设进度和建设标准落实到位。

5.2 完善政策保障

充分发挥政府协调服务作用,制定土地、税收、信贷、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加大财政贴息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深化担保公司、银行和贷款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设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建立互助基金组织、金融合作社、产业融资平台,吸引省内外各类企业入园。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激活民间资本,通过土地优惠、奖励、贴息等政策扶持,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参与园区建设,吸引更多的企业、农户、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园区发展[5]。

5.3 强化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头条、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的宣传优势,通过总结好的经验和成功案例,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推介一批成功经验,加大对园区发展工作的宣传报道,做到“学有样板、赶有目标”,引导社会各方面提高对园区发展的认同,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齐心协力加快园区发展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园区农业建设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