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路径探讨

2023-01-04黄乐佳王泽华

南方农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培育农民院校

黄乐佳,王泽华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27)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社会的焦点问题。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保证农业生产稳定等问题,需要全面、系统、科学逐一进行解决。当前,农村农业已经朝着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农民的整体素养也有较大幅度提升。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促进农业稳定建设与发展,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来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工程,具有相当程度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需要专业的涉农高职院校,指导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和实践,帮助新型职业农民掌握更多专业的农业知识和农业技术,使其为提高农业收益,建设美好新农村贡献一份力量。

1 新型职业农民概述

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新型职业农民,文件指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培养一批实用人才,其中主要包括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村技能型人才等。2013 年,新型职业农民被分为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生产经营型3 类。2018年,我国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联系,指出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村实用人才,能够实现对更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的灵活运用,具备更全面的农业专业知识,符合新时期对农民的新要求,同时能够满足现代化信息化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1]。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是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新的历史时期,其需要承担更多的使命任务,需要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能够为建设美好新农村矢志不渝地奋斗终生。

2 优势

2.1 拥有植根于民的亲民性

相关数据显示,每年有近70%高职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村进行工作服务。为保障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在基层岗位发挥作用和体现价值,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有针对性地帮助经欠发达地区建设与发展,全国多所职业院校开展了精准扶贫协作工作,以期通过职业教育实现对欠发达地区的帮助,促使当地农业实现更好的建设和发展。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对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地区进行工作,以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对农村输送高素质人才等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涉农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体系更适合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新型职业农民能够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理论知识,了解到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理念[2]。

2.2 培养目标满足新型职业农民需求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有显著的区域特点,实施培育的单位需要了解不同区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知识的可操作性,如此才能培育出既具备农业专业知识,又能真正将知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的新型职业农民。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术性的复合型人才,这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目标具有一致性,能较好地满足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需求。当前,涉农高职院校已经开设50 多个涉农专业,能够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求。因此,涉农高职院校可以实现高质量地完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工作。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各地的农业生产输送一批具有高素质和高技术性的复合型人才,助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现代化农村实现更好的建设和发展。

2.3 具有培育资源优势

高职院校在资金、教师资源、教学安排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培育资源优势。我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高度重视,不仅为高职院校在培育资源方面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而且在政策、财政等方面予以高职院校大力的支持。高职院校的培育资金可保障农民接受免费的培训,同时能够保证新型职业农民的教学用具、场地设施等基础设施处在健全完备状态之下,为更好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保证培训教学工作能够可持续进行。在教学实践资源方面,高职院校也有相应的对口企业或实训基地来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极大地改善教学实践条件的同时,使新型职业农民对培训和学习的农业专业技术知识掌握得更扎实、更全面。

2.4 培育平台能够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终身服务

为保证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益,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持续学习。涉农高职院校可以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高效的培育和学习平台。各地的高职院校可利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方式,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实效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减少农民培训和学习成本的投入。高职院校经过多年建设发展,教育体系逐渐完善,教学内容愈加丰富,开设的专业科目也较为齐全,可以选择多层次的培训和学习,如学历提升、短期技能培训等,确保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学习的内容可以直接应用在农业生产与经营中,同时能够满足农民提升学历的需求[3]。

3 困境

3.1 农民整体素质阻碍着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长期农业社会形成的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农民,对农民的思想和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农民的潜意识里,农民这个职业就只能是出苦力、干农活、没出路,对于自己的后代从事农业工作是极为反对的,都期望后代能够脱离农民身份的束缚,远离农村,对于接受过高素质教育的后代,更不会接受其返回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作。这对当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发展来说是最大的困境,家庭的支持对于培育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想要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另外,农民整体素质对培育工作也会产生影响。农民对先进的农业知识和设备缺乏有效的获取渠道,致使农民难以将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合理运用在农业生产当中。

3.2 课程设置不科学,未能做到因地制宜

农业区域不同,所适合的农业发展方向也可能不同,而且各地区之间的农业条件有着较大的差异,这就需要涉农高职院校在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时,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农村的发展情况,设置能够突出农业区域特色的专业课程。但就现阶段来说,仍然存在涉农高职院校课程专业设置不科学,未能做到因地制宜的情况,多数课程的开设更加偏向理论教学,对具体的实训操作环节有所缺失。另外,一些课程的开设缺乏实际意义,与当地的农业生产与经营并没有足够的联系,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教学缺失了现实价值,影响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质量与效果。

3.3 培育模式过于传统,未能结合生产实践进行教学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积极利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进行实践教学,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转化,确保教授的课程内容能够指导实际的农业生产活动。现阶段,仍有部分涉农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依旧是照本宣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仅停留在理论学习阶段,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能力提升作用不大,影响了培育工作的持续深入。

4 路径

4.1 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水平。高职院校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之前,需要调查研究当地农民的整体素质,了解当地农民的传统观念,以便于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培育方案和方式。同时,要了解和掌握当地的农业生产模式、经营与发展方向,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确保高职院校设定的新型职业农民教学方案能够契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逐渐提升高职院校培育和当地农业发展之间的适配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建设及发展需求。另外,可根据走访调研情况,设立乡村振兴学习培训班,开设符合当地需求的课程,由涉农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教师担任主讲,并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保障支持下,促使学习培训班的培训内容和农业生产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持。在开展培训过程中,需要适当调整培训方式,保证培训学习的内容能够被农民理解和掌握,同时对接受培训的农民进行必要的人才分析,提升农民的素质和能力,进而解决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问题,为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探索更多的可能性[4]。

4.2 强化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现代农村农业发展,需要利用更多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的工作效率,提高农民技术能力,有助于农业生产工作效率的提升,对农业经济效益提升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时,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进一步强化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针对具体的农业生产技术,首先要进行农民农业技术能力调查,采用多数人能够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践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农民能够掌握农业技术。可采取定期实训教学的方式,促使农民在实训过程中加深对农业技术能力的理解,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同时,需要对农业生产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实训,如农业技术类的作物生产技术、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药用植物栽培加工技术等农业技术,无论是在种植养殖,还是制造加工,都需要依靠劳动力开展具体的农业生产作业。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高职院校应在实施农业技术能力教学的过程中,适当且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模式,如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为农民演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机械设备,进行更加具象化的教学。另外,高职院校应对当地农业发展、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了解和掌握,适当拓展课程内容,丰富课程类型。如对农村的林业资源进行整合,结合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旅游、森林工程技术等专业进行充分的探索与创新,发掘农村中独一无二的特色资源,帮助当地发展生态旅游,或是农业方向的休闲娱乐项目等,从而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5]。

4.3 创新培育方式

涉农高职院校可以创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方式,积极主动地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学校可与当地农民进行合作,如选择当地部分种植地和畜牧场作为学校的实训基地,既能够保证学校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推广较为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对农民加大引导力度,使农民在生产中实现科学兴农。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基础,为当地农民提供相应的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设备,加强设备使用指导,对农民及时进行必要的培训,保证相关设备设施使用效率。同时,高职院校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时,需要加大农业科研方面的投入,在保证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为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高职院校在开展培育工作过程中,需要为农民提供具体的教学指导和服务,在此基础上,应加强农业科研工作,可依据当地农业生产与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开展农业科研,帮助当地农民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利用农业科研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农村农业生产提供支持,并为其提供更多的农业科研技术支持。另外,针对当地发展需求,举办相应的农业科学技术宣传讲座,宣传一些先进的、现代化的农业科技设备和技术。同时,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农业生产经营特点进行更加细致的探究分析,并为当地农民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理论知识,从而促进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实现用农业科学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5 结语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应主动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积极投身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创新培育方式,全力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发展,为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保障和支持。涉农高职院校对新型职业农业进行培育,可以帮助农民获取更多的农业知识,并将农业知识带入农业种植、养殖中,帮助农民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对实现乡村振兴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涉农高职院校在开展具体的培育工作时,要加强对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强化农民对农业技术能力的掌握,并适当增加农业科研投入,更好地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乡村振兴的实现,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涉农高职院校做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培育农民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