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伤寒辨证派方法学初探

2023-01-04李泽明徐晓英程绍民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

江西中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仲景厥阴少阴

★ 李泽明 徐晓英 程绍民(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自东汉末年先师张仲景开宗创伤寒学以来,《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历朝历代医家研习其学说者层出不穷,且方法、角度、手段异然,致研究结果迥异,可谓各有借鉴、代有发挥。明清时期随着仲景医圣地位的确立,《伤寒论》业已广泛普及,注家云涌,伤寒百家争鸣,注释者、阐论者、验证者、发挥者层出不穷,智仁互见。围绕《伤寒论》版本编次、辨证精神实质等问题,现代中医大家任应秋教授曾将此时期伤寒学家大致划分为三派(错简派、旧论派、辨证派)。错简派以医家方有执为首,倡导错简观,认为王叔和收集编纂的《伤寒论》颠倒错乱严重,且历代多有讹传缪改,大肆倡导重整重订之风;旧论派以医家张遂辰为首,反对错简观,认为叔和不仅没有篡改且完整将仲景《伤寒论》传承下来,经典医著无需修改重订;辨证派则主张医学的实质是服务临床,研究《伤寒论》应当重视临床实践,只要符合临床辨证所需,不必就“不问真不真、只问汉不汉、不问实践通不通、唯问其言古不古”争论不休,应侧重《伤寒论》是一部体系完整的中医辨证论治经典著作,着眼于仲景辨证法入手,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辨证派的主张引起后世广泛关注和重视,成为广大研习伤寒学说所普遍推崇的研究方法,故本文以明清伤寒辨证派为研究目标,选取该派系较具特色的代表性医家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各医家生平及伤寒代表著作,归纳总结出此派系研究伤寒学说主要方法学有:以方类证、以法统证、分经审证等,以期为研究仲景学说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使伤寒学能更好地指导、应用于临床。

1 以方类证辨伤寒

柯琴,字韵伯,浙江文亭人,后迁居江苏常熟,生活年代大约在清康熙至雍正年间(公元1662年—1735年)。柯氏一生安贫乐道,精擅岐黄医术,尤对《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研究颇深,治学态度严谨。柯氏认为,《伤寒论》一书,几经兵伐,己许传抄,杂伪、错简、脱落不可避免,自叔和编次后,已非仲景之书,故将仲景书校正注疏,分篇汇论,挈其大纲,以证名篇,以论附证,方随附之,著《伤寒来苏集》八卷,使仲景之书,焕然一新,纲举目张,条理井然,悟仲景心法以证类方辨析伤寒[1]。前四卷论注特点有三:其一起手先立总纲一篇,使人伊始便概知伤寒脉证大局,随后六经各立总纲一篇,读此便知本经脉证,每篇各标一证为题,看题便知此方脉证治法;其二以证为核心,汇六经诸论,各以类从,某经侧重某证,分列某经篇章,如麻黄汤证、桂枝汤证、葛根汤证等列属太阳病篇,白虎、承气汤证等列属阳明病篇,柴胡证等列属少阳病篇,三物白散证列属太阴病篇,理中丸证、四逆汤证等列属少阴病篇,乌梅丸证等列属厥阴病篇,如有汤证加减化裁即附该证之后,如桂枝加桂汤、桂枝甘草汤等附桂枝汤证下;其三叔和附入内容合乎仲景者取之,反则删去之,如可汗不可汗等篇,六经证治疏略、条文冗长、衍文讹字均删之,如“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今脉浮,故知在”等。《伤寒论翼》二卷则属柯氏总论伤寒病见解独到的十四篇论文:全论、六经、合并启微三篇,风寒、温暑、痉湿异同三篇,六经病解六篇,平脉、制法二篇。《伤寒附翼》二卷主要是具体解析各经各方论,如太阳方总论,桂枝、麻黄汤等诸方详论。

2 以法统证辨伤寒

尤怡,字在泾,号饲鹤山人,江苏吴县人,生活年代大约在清康熙至雍正年间(公元1650年—1749年)。尤氏淡于名利,能诗善文,精通医理,临床心得颇多,尤其是对《伤寒论》有所淹贯,所撰《伤寒贯珠集》八卷,以伤寒治法为纲,以法类证,统领六经原文,按类分列[2]。其治法有: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刺法、太阴诸法、少阴诸法(清法、下法、温法)、厥阴诸法(清法、温法)。太阳病篇乃风寒之邪初始太阳之经,原出之病,正治法辨其有汗无汗,从汗而解,如桂枝、麻黄等法,或合少阳、阳明、三阳,则解而清之,如黄芩、葛根、白虎等法;如人素有疾患,体质强弱不同,虽同感伤寒之邪,不得用麻桂之法,故小建中、桂枝二麻黄一、大小青龙等法乃属权变法;发汗太过,伤及阳气治之真武、四逆等法属斡旋法;当汗不汗反下或吐等误治致结胸、痞证、懊恼烦满、下利等属救逆法;六淫之邪,除伤寒外,还有温病、风温、湿温、中暍、霍乱等似伤寒等属类病法。阳明病篇乃腑病多于经病,腑邪常聚而不行,故胃家实为阳明正病,则调胃、大小承气汤属正治法;胃实为病,法当攻下,但脏腑相连,虚实错杂,可下不可下需明辨之,如蜜煎导、猪胆汁、麻仁丸等属明辨法;病有发黄证、蓄血证之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抵当汤等属杂治法。少阳病篇因少阳属半表半里,汗之不从表出,下之不从里出,惟小柴胡和解表里,属少阳正治法;其次有少阳阳明合病,和兼下之柴胡加芒硝汤、大柴胡汤,太阳少阳合病,和兼汗之柴胡加桂汤、柴胡桂枝汤等属权变法;少阳经络布胸胁,刺期门等穴属刺法。太阴病篇因太阴属土,在脏为脾,故腹满实痛之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等属脏病,三阴为三阳之里,风寒所中,亦有留于经者,如身体疼痛,亦桂枝发汗等属经病,两者兼之则经脏俱病。少阴病篇因寒邪直中之寒化,久而化热之热化,故寒者温之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温法,热者清之黄连阿胶汤等清法。厥阴病篇因厥阴为阴之尽、脏之极,阴极而尽必反于阳,故厥阴之法有进退生死,寒热错杂。

3 分经审证辨伤寒

陈念祖,字修园,号慎修,福建长乐人,生活年代大约在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公元1753年—1823年)。陈氏早年丧父,家境贫寒,幼时随祖父读经史、习医学,天资聪颖,后步入仕途,亦官亦医,晚年告归乡野,致力医学,著作等身,涉及中医理、法、方、药、临床各科,内容丰富,尤精仲景之学,创《伤寒医决串解》六卷,按六经顺序排列,以《内经》理论为依据,标本中气、经络学说为基础,采用综贯衍释的方法,将《伤寒论》各篇条文分类举要,综合分析,融会贯通、通其旨要[3]。太阳病开篇,太阳为寒水之经,主一身之表,以何谓太阳经证引出虚邪之桂枝汤、桂枝二麻黄一汤,实邪之麻黄汤、大小青龙汤等系列串解;以何谓太阳腑证引出膀胱蓄水之五苓散、蓄血之桃仁承气汤串解;以何谓太阳变证引出汗下失宜之心阳虚证、肾阳虚证、陷胸证、痞证等系列串解。阳明病篇,阳明主里、外候肌肉内候胃中,以何谓阳明经证引出葛根汤证、白虎汤证系列串解;以何谓阳明腑证引出麻仁丸证、承气汤证系列串解;少阳病篇,少阳主半表半里,以何谓少阳经证引出虚火之小柴胡汤证、实火之大柴胡汤证系列串解;以何谓少阳腑证引出寒热搏中之痞证等系列串解。太阴病篇,太阴湿土,从阴化者多、阳化者少,以何谓太阴之邪从阴化引出理中、四逆辈系列串解;以何谓太阴之邪从阳化引出桂枝、四逆辈系列串解。少阴病篇,少阴肾火、同具肾水,水化而为寒、火化而为热,以何谓水化而为寒引出四逆辈等温法串解;以何谓火化而为热引出黄连阿胶汤证等系列串解。厥阴病篇,厥阴为风火之脏,热化者多、寒化者少,以何谓厥阴证引出乌梅丸证、热厥、寒厥等系列串解。

4 结语

综上所述,明清伤寒辨证派医家在继承前人伤寒学术思想上大胆创新,以辨证为核心,创以方类证、以法统证、分经审证等方法学,开辟研习《伤寒论》理、法、方、药新视角,发展丰富仲景学说,为研究《伤寒论》并临床运用仲景学说提供诸多思路与方法。

猜你喜欢

仲景厥阴少阴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伤寒论》“灸厥阴”探析
“太阳-阳明-少阴”传变分期下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机要探析
从“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论治经前期综合征探析
马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从少阴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探析
“老干爹” 难追老干妈
仲景食品首发过会面临经销商流失等多重风险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伤寒论》第282条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