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森林抚育技术措施
2023-01-04张华
张 华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双河彝族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昆明 650602)
引言
森林抚育通常是指在造林工作中对未成熟林木采取一系列利于其生长的措施(如松土除草、灌溉、施肥等),以达到调整林分树种组成、提高目的树种比例、优化林分密度、促进林木生长发育、提高林分质量、提升造林地土壤肥力、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等目的,不仅能够为造林生产的有效推进提供支持,同时还与人造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发挥有着直接关系,在林业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要想使人工造林项目的综合效益得到保证,对于森林抚育技术的研究自然也是十分必要的。
1.林地管理
1.1 松土除草
在人工造林项目建设中,如幼林育郁闭前出现了杂草与灌木生长过于茂盛、侧方遮阴比较严重的情况,使人工林幼树生长受到影响,或是在林分郁闭后出现了杂草、杂灌高于幼树的情况,影响幼树光照条件,通常应尽快采取割灌机与人工相配合的方式,将影响幼树正常生长的灌木、杂草全面割除,以达到促进幼树健康生长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人工林中生长的杂草、灌木较多,并非所有杂草、灌木都会影响幼树生长,因此除草时应注意将控制好清除范围,仅清除幼树周围且确定影响其生长的杂草、灌木,而不可进行大范围的割灌除草,以免影响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破坏森林生态环境。同时,割灌除草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林中珍稀树木以及具有较大生长潜力的林下、林窗处幼树,这对于构建完整森林生态环境、保证林区生物多样性同样有着很大帮助。另外,除草过程中还要同步进行松土工作,利用轻型圆盘耙、旋耕犁等工具设备在造林地翻耕地表土,顺便将杂草、杂灌的根系清除,以达到疏松土壤、促进幼树根系生长、保证出操效果的目的。通常情况下人工林每年应进行1-3次左右的松土除草工作,松土时要注意将翻耕深度控制在5-10cm左右(具体深度应根据树种选择及幼树生长情况而定),以免误伤到幼树根系。
1.2 合理间种
在人工造林所选树种生长高度普遍较高的情况下,为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可根据造林树种生态习性、森林生长发育阶段来选择合适间种模式与间种植物,并将多种植物以合适密度种植在林木间,这样既可以使人工林的森林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林木健康生长创造良好基础条件,同时也能够丰富森林资源,通过种植固氮植物或粮油作物、药材、花卉等植物的方式,达到改良土壤、促进林产品相关产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提升造林地植被覆盖率鞥目的,使人工林所能够发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得到有效提升。
1.3 补植疏伐
造林种植或移栽工作完成一段时间后,如发现人工林内部分区域出现幼林林分郁闭度低、目的树种幼树较少等情况,或是存在较大范围的林隙、林窗、林中空地,应立即选择目的树种或有利于目的树种生长、耐阴能力较强的其他数据进行补植,以达到保证林分内目的树种分布均匀、合理控制林分郁闭度、弥补林区内间隙孔底、减少林窗等目的。补植过程中则需要注意保护周边原有的幼树及林下植被,尽可能减少对土壤的扰动,以免因不当补植作业而使周边幼树植株、根茎受到损伤,同时还要尽可能提升补植树木的成活率与三年保存率(通常应分别在85%与80%以上),以保证补植效果。另外,补植树种的选择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人工林类型。如人工林为用材林纯林,应以材质好、生长快、经济价值高作为树种选择标准;如人工林为天然用材林,则要在充分考虑到补植树种的材质、经济价值的同时,优先选择生长周期较长的珍贵树种、乡土树种;而对于人工防护林,其树种选择则要优先考虑冠下生长能力强、防护性能强、可与主林层形成复层混交的树种。
1.4 浇水灌溉
为满足人工林幼树生长期间对水分的需求,应注意根据幼树生长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浇水灌溉,以达到增加幼树叶面积指数、增强幼树光合作用能力、提升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加快幼林林分郁闭等目的。一般来说,人工林的灌溉方式应以灌溉效果较好、水资源消耗低的滴灌方式为宜。如技术条件允许,可以将智能控制系统、滴灌系统结合起来,在林内布设智能滴灌系统,密切监测造林地土壤相对含水量及幼树生长情况,待发现后土壤含水量较低、幼树生长缺水等情况后,由系统自动控制滴灌装置进行灌溉。如技术条件不支持智能滴灌系统建设,则可以选择建立人工控制的滴灌系统,通过人工检测造林土壤含水量、关注气候条件等方式来选择合适时间进行灌溉,并根据各类树种幼树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来控制灌溉次数、灌溉量。
1.5 科学施肥
在用材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珍贵树种用材林幼树的生长过程中,还需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幼树的养分需求情况进行科学施肥,以达到满足幼树生长养分需求、提升幼树生长健壮程度、缩短幼树生长周期、增强林分抗逆能力等目的。施肥时通常应选择成分与幼树养分需求相对应的有机肥、复合肥作为肥料,借助小型施肥设备将肥料施放到林木根系集中分布区与树冠投影范围内,并在施肥后用土将肥料盖实,以免出现肥料流失问题,具体施肥量、施肥时间与施肥次数的确定,则需要充分考虑到人工林目的树种、幼树生长情况、造林地土壤类型等各方面实际情况。如技术条件允许,也可以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来对施肥量、施肥时间、肥料种类等进行精细化管控。
1.6 修枝去藤
在人工用材林的林木出现然整枝不良、通风透光不畅、枝条妨碍其他林木生长等情况后,应及时采用平切法、留桩法(多用于轮生枝)等方法进行修枝作业,将影响区域通风效果、光照条件或挤占其他林木生长空间的林木树冠下部枝条修剪掉,同时清除已经枯死的枝条,将幼龄林、中龄林树冠长度分别控制在树高2/3、1/2左右,以达到促进林木生长发育、降低森林病虫害发生几率、培育大径级用材林或珍贵树种用材林等目的。另外,还要在修剪用材林林木枝条的过程中将林木主干上缠绕的藤蔓清理干净,同时通过涂抹药剂等方式,对修剪后出现的伤口进行重点保护,以免使病菌从伤口进入到林木中,使林木在修剪过枝条后出现病害。
1.7 林地排水
人工林的浇水灌溉工作,通常只需在造林地土壤含水量不足以满足林木生长需求的情况下进行,如造林地位于积水地、沼泽地等区域,或是林木因地下水位过高、土壤含水量过多而出现生长不良,不仅无需浇水灌溉,同时还必须要做好排水降渍工作。一般来说,造林地排水通常应分为明沟排水与暗管排水两种情况,如造林地主要位于沼泽地等长期积水的区域,或是造林地地下水位过高应,采取暗管排水的方式,在造林地内完成管路开挖、吸水管埋设、土壤回填等暗管排水工程施工作业,以便于将造林地的积水、地下水适量排除。而在非长期积水地的人工林造林地,则只需根据地势条件挖设明沟进行排水即可。
1.8 野生植物保护
在人工林的森林抚育工作中,为提升森林生物多样性,还要将各项野生植物保护措施有效落实到位。例如在发现天然生长的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植物、濒危植物后,应于周边区域做好标识,保留明显的辅助树与目标树,并在进行林木幼苗栽植、松土除草、补植等抚育作业时避开该区域,以免影响濒危植物、重点保护植物的正常生长。而对于具有较高观赏、食用、药用价值的天然生长植物,也同样需要将其保留下来,并在进行补植、松土除草等抚育作业时注意对其进行专门保护。
2.抚育采伐
2.1 生长伐
如人工林幼林的抚育工作中,如发现部分区域林木存在生长过密、生长不良、自然整枝过度、树种组成不合理等情况,且林区能够符合立地条件良好、郁闭度大于0.8、林木胸径连年生长量明显下降等条件,可采取生长伐的方式进行抚育采伐,以有效调整树种组成、林分密度,将生长过密和生长不良的林木伐除,进而达到缩短林木生长周期、提高林分质量、培养林木良好干形等目的。从具体的采伐方法来看,生长伐主要可分为下层疏伐法、上层疏伐法、综合疏伐法、机械疏伐法等几种,各种方法的林木砍伐具体操作存在明显差异,需要根据人工林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例如在区域内林木生长状况普遍较差的情况下,可采取下层疏伐法,先将被压木、濒死木、枯立木等林木伐除,之后再对其他生长中庸、即将被淘汰的林木伐除,将生长健壮的林木保留下来,以免使土壤中各种养分、水分被低价值林木所浪费;而在林木生长状况普遍较好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上层疏伐法,将存在树冠过于庞大、干形不良、无培养前途等问题的上层林木伐除,以免其与优良的上层木竞争养分、水分;在复层混交林中,可采用综合疏伐法,同时考虑林木上层与下层生长情况来确定需要伐除的树木,以形成良好的梯级郁闭,满足不同生长高度、不同层次林木的生长需求。
2.2 透光伐
人工幼林郁闭后如内出现幼树生长受周边其他树木压制、上层幼树影响下层幼树正常生长等情况,或是林分郁闭度在0.9以上(对林木分布不均匀的人工林,林分郁闭度达到0.8以上既可)应按照“间密留疏,去劣存优”的原则,将影响周边其他幼树生长的霸王树、影响下层幼树生长的上层幼树发出,以有效调节林分密度,保证所有人工种植、移栽的幼树都能够健康生长。另外如某一区域内幼树出现了互相影响、共同影响下层幼树生长的情况,可选择将存在树干纤细、生长落后、干形不良等特征的无培育前途林木有限伐除,对于幼树生长状态无明显差异的情况,则可以采取机械采伐的策略,按照固定间距来选择伐除的幼树。
2.3 卫生伐
如人工林受到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影响,或是发生了森林火灾、常见森林病虫害、大风、暴雪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且受害林木数量在林区内树木总量的10%以上,可采取卫生伐的方式进行抚育采伐,将受害后已经丧失培育前途的林木以及生长落后、发生病虫害几率较高的林木全部伐除,以达到改善林分健康状况、降低森林病虫害几率等目的,为人工林的林木健康生长提供支持。同时,如林区的受害林木比例较高,全部伐除会使人工林的森林生态系统遭到巨大破坏,则可以采取分多次采伐的方式,先将受害较严重及可能带有病菌、虫卵的病株伐除,将其他受害较轻的林木保留下来,使林分郁闭度能够控制在0.6以上,并在初次采伐之后及时进行林间空地补植。待补植林木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再分多次逐步伐除剩余的受害树木,保证林分郁闭度始终大于0.6。
2.4 生态疏伐
在生态公益类型的人工林中,如造林地坡低于25°,且满足土层深厚、立地条件好等基本条件要求,可选择将林木划分为多个树群,并以实现梯级郁闭、保证各层林木能够直接受光为目的,将各树群中的林木划分为优良木、有益木和有害木,之后将影响梯级郁闭效果、阻碍其他层级林木受光的有害木伐除,使生态公益林能够的森林生态系统能够变得更加完善。同时,伐除的有害木则能够作为木材资源应用于生产,使生态公益林同样可以发挥出较好的经济价值。另外,由于生态疏伐并不会考虑有害木株数占树群总株数的比例,因此为避免因一次性伐除有害木过多而破坏森林生态,则需要注意将每次生态疏伐强度控制在总株数的15%-20%之间,并保证林分郁闭度能够在0.6以上,对于立地条件较好或较差的造林地,还要对疏伐强度进行控制指标进行适当调整。
2.5 景观疏伐
在近年来森林生态旅游得到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生态公益林还需以森林美学为核心原则进行景观疏伐,根据各区域的林木生长情况、地形地势等各方面特征,进行合理的生态景观设计,之后再按照复合森林美学的设计思路将部分林木伐除,以塑造出具有较高观赏性的自然景观,达到提升生态公益林整体观赏价值、促进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维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等目的。例如在林中干道的入口处或中途休憩区域,可将一定区域内的林木全部伐除,以形成开阔、明亮的空间,为游客观赏周边生态环境创造良好条件,并满足其休憩需求。而在林中干道、步道的两侧,则可以将生长高度、树叶与花朵颜色、树冠形态等均不同的林木合理搭配在一起,营造更加多样化、更具立体感的沿途景观,以免因道路两旁景观过于单调而使游客产生审美疲劳。
2.6 采伐剩余物处理
在森林抚育工作中,无论采用了何种抚育采伐技术措施,都必须要在采伐结束后做好采伐剩余物处理工作,将可利用的木材统一运走用于生产,同时将清理出的树枝、树叶、树木根茎等剩余物直接均匀平铺在地面,这样既可以提升人工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使造林地土壤变得更加肥沃。另外,如伐除的林木存在病虫害隐患,则要将所有采伐剩余物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免导致森林病虫害复发的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森林抚育技术措施虽然比较复杂,但只要能够把握好松土除草、合理间种、科学施肥、浇水灌溉等环节森林抚育工作的技术要点,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生长伐、卫生伐、透光伐、景观疏伐、生态疏伐等抚育采伐方式进行合理应用,做好采伐剩余物处理工作,就必然能够取得理想的森林抚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