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赛证”背景下高职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23-01-04贺敏超陈伟珍刘奇波
贺敏超,陈伟珍,刘奇波
(1.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2.南宁精能发电设备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33)
0 引言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则需要有针对性地寻找专业培养目标及其就业面向的岗位群,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确定毕业生所面向的就业岗位对能力的具体要求,形成岗位能力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开发核心课程。为了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寻求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有效载体,参考技能竞赛的评价内容和考核方式,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落实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竞赛可以促进教学,但是受众面不全,更适合于培养尖子生,而“课证融合、以证促学”的方式使绝大部分的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的收获更是期待。因此,“岗课赛证”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其内涵显而易见,即以专业面向岗位定课程、通过技能竞赛促进教学、将技能证书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从而带动教材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就业岗位、课程教学、技能竞赛、技能证书的融合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找到了可持续发展之路[1]。
1 “岗课赛证”融合的思路
1.1 以岗定课
“岗”是指学生将来毕业面向的就业岗位,“课”就是学校实施的教学课程,职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必须以就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为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合理选择课程内容,从学情和课程特点出发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以岗定课”由来已久,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就对“以岗定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21 年,国务院在《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要求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和实训课程体系。可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备受重视,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相结合[2],有效对接行业标准融入新知识、新技术,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1.2 课证融合
“证”是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随着“1+X”证书制度的不断实践与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涵盖面越来越广,制度逐渐完善,也得到了职业院校的重视。但是,职业教育要发挥技能证书的作用,确保学生技能水平能够满足专业岗位的需求,达到企业的岗位要求[2],则需要尽可能利用一切教学时间和教学课程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就是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即通过“课证融合”将新知识、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学标准,课程教学内容就是证书考核内容,课程学习过程便是技能证书考核的训练过程,证书考核作为课程的考核,实现“课证合一”为教学节省时间和空间。
1.3 以赛促学
“赛”是指职业技能竞赛。职业竞赛层出不穷,覆盖面非常广,有校赛、省赛、国赛、世界技能大赛等级别逐渐递增的各类技能比赛,还有各专业协会、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指导委员会、地方政府组织的区域竞赛等,为学生全面参与竞赛提供了机会。每一个项目的竞赛过程涉及多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应用技能、岗位技能,以竞赛为目标实施教学,以竞赛的标准考核教学效果,建立在目标载体上的教学,教学过程即为竞赛培育过程,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着清晰的目标链和标准链,对促进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资源、拓展课程内容、把握核心内容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2 “岗课赛证”融合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十分紧缺,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了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和优化人才结构的必然选择,为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步伐,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职业教育必须完善其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同时,创新型人才培养是较长时间内国家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主题,国家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技术型人才匮乏的困境,需要职业院校培养一大批技艺高超、技术精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然而,创新人才培养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岗课赛证”融合的实质与创新人才培养有着完全一致的目标,因此,通过“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内外结合、项目带动、高端引领、外部竞争等途径,激励更多职业院校学生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大国工匠之路。
3 机电专业“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的实施
3.1“以岗定课”构建课程体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接现代制造产业,培养服务机电行业企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必备的专业知识,能从事机电设备改造、生产与管理、安装与调试等岗位工作,能够进行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运行维护和管理等工作。适应的岗位群是:操作与助理岗位、管理岗位、设计岗位。根据岗位核心能力以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推导出培养专业基本素质与基本能力所需的课程、养成职业能力所需要的课程,将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及职业能力对应的知识点融入教学内容,以能力训练过程建立实训课程,构建与生产工作过程相关联的课程体系。其中有六门核心课程,分别是“PLC 技术”“液压传动”“机械制造”“数控机床”“机械设计”“设备维修”,这些课程涵盖了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机电设备运行维护,电气控制等领域,“以岗定课”使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的对接更近了一步。
3.2“课证融合”促进教学改革
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使企业迫切需要大量的掌握一定技术的专业人才,加上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技术的深度、技能的广度、知识融合度以及知识应用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毕业生能够将不同课程的知识相互贯通,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技术水平和技能的熟练程度达到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2],具有创新思维,能够快速上岗,这就给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课证融合”即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及其教学内容与企业认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一致,将技能等级证书作为课程考核、能力测评的依据。2019 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3],随着“1+X”证书试点工作的推进,“1+X”技能等级证书种类越来越繁多,适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证书有: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机械工程制图、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机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数控机床安装与调试、智能制造生产线集成应用等多达50 多种,可以筛选与人才培养目标和面向岗位相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人才培养的侧重方向,将考取的技能证书作为课程考核成绩的主要部分,以学分奖励的方式提升学生参与考证的积极性,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并涵盖“X”证书的教学内容及培训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1]。实践证明,“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4]。
“课证融合”需要重构课程体系,利用专业基础课程培养专业素养,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训练专业技能,实现专业课程与企业认可的技能等级证书共生共长;通过“课证融合”还可以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促使教学内容与教材的改革与时俱进,教学模式的改变构建了新型师生关系,为强化德技并修、实践“三全育人”提供的条件。“课证融合”的培养模式为开展项目化教学、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
3.3“以赛促学”增本领提效能
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的种类繁多,层次多样,涵盖面非常广,几乎涉及从基础课到专业课、从基本素质到专业素养的方方面面,技能竞赛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资源及动力。
(1)涉及的课程面广。技能竞赛层级、竞赛的内容多种多样,不同级别、不同比赛项目的技能考核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理论+技能型、纯技能型、职业能力测评+技能等多种模式,分别对应不同课程、不同的技能训练以及综合能力素质的考核。目前,适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参加的技能竞赛项目主要有:数控铣工、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机床装调维修工、机械装调技术、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赛项,分别与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数控机床”“机械制造”“设备维修”“电气控制”“PLC”“液压传动”“机械设计”以及“创新创业基础”等一一对应,这些竞赛为核心课程的教学找准了切入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可以筛选适合的基础技能、应用技能比赛[1],遵循校级、省级、国家级循序渐进的三级竞赛机制,每个学生都有参赛机会,通过精心组织落实竞赛培育的过程,持续推动竞赛活动有力有序开展,把竞赛与教学工作相结合,推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依托“赛”、聚力“学”、注重“用”,不断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意识、运用新思维推动学习与工作的能力水平。
(2)参赛氛围浓厚。备赛与参赛的过程持续贯穿每一个学年,依托竞赛活动,丰富和拓宽理论学习的形式,在应用中学习理论知识,学以致用提高了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在长期的深入学习、积极备赛的过程中形成勤奋好学、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另外,将大赛评价指标融入课程评价也为学生的学习增加压力和动力。近年来,通过推进“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相互激励帮助学、互相比赛推动学,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氛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获得了校级以上竞赛奖励391 项,参与学生人数达到87%,凸显了以赛促学、促教、促用的功效,学生学习自觉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快速提升。教师们还通过组织赛前集中学习、赛后拓展学习,引导学生结对学、深入学,携手赛、互相赛,从中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和团结协作、爱岗敬业、自我定位等综合素质。“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3)教学相长。组织学生备赛的过程也是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过程,尤其是对刚从学校毕业的青年教师的培养更是立竿见影。“岗课赛证”融合的教学过程使教师从中发现自身理论和技术方面的不足,既检验了教师知识的储备情况,又迫使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感悟教学改革的真谛,提高了研究教学理论的自觉性、主动性。教师自身理论修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对教育教学改革也起到促进作用。从宏观而言,“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人才培养与教师的成长;从微观来说,“以赛促学”同样适用于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通过参与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专业技能大赛同样会有全方位的收获,与学生参赛“以赛促学”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4 结语
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应用性和技能型人才[5],更需要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岗课赛证”融合正是适应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学生技能竞赛题目大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照样题学习与训练,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深化认识、把握专业教学的目标和课程教学的要点,并举一反三;教师把指导竞赛中应用的行业标准、行业规范、考核评价体系融入日常教学和训练中,使技能训练标准化、规范化,在此过程中学生既提升学习获得感又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推动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