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抗旱减灾栽培技术探讨

2023-01-04李文静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2期
关键词:抗旱减灾秸秆

李文静

(武山县滩歌镇人民政府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甘肃武山 741300)

0 引言

干旱会导致玉米植株矮化,果穗发育不良,进而导致玉米产量和经济价值的显著降低。利用科学的技术进行合理的抗旱减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这对于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提升都有着良好的影响。由于不同地区天气和环境的不同,人们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会面对高频率的自然灾害,导致无法很好的保障经济收益。由此可见,研究玉米抗旱减灾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有利于为玉米种植户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种植策略,促进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1 玉米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土地和玉米品种的选择不合理

玉米种植的土地选择、品种的选择和玉米的生长、产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玉米种植户在选择种植玉米之前应做好一定的调查工作,学习相关的知识理论,以此合理的选择场地与玉米品种。种植玉米的土地一定要足够平坦,这样玉米才会生长的更好。一些人在选择玉米的品种时会认为“枝叶宽广的玉米品种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的水分少,且生长情况好”,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实际上枝叶细的玉米能更好地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因此,玉米种植户一定要掌握基本的农业知识后,才能开展种植工作。

1.2 播种时间选择不恰当

在合适的时间播种玉米,玉米的产量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一旦播种时间差错较大,很可能造成土壤中的水分不充足,无法满足玉米的生长需求,致使成活率下降。正常情况来说,玉米的最佳种植时间是在入春的前几天,这个时候土壤中的水分相对充足,且蒸发率比较低,可以保证玉米的生长过程中有足够的水分,以此提高成活率,降低旱灾发生的概率。这种情况下,玉米后期的生长情况也会非常可观。因此,种植玉米户一定要从温度、气候等多方面因素考虑,从而选择恰当的播种时间。

1.3 播种后期工作不到位

播种后的管理工作对于抗旱减灾、提高产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多么良好的条件都需要做好播种后期的工作,种植玉米户要勤下地、勤观察,从而保证及时地发现玉米生长中的问题,并制定合理的计划,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同时,玉米种植户也应不定期的进行施肥、浇水、除草,以此为玉米的生长提供养分,提高成活率。除此以外,播种后也要根据当地的气候与地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水分的蒸发。收割的时间也要合理的选择,不能在玉米完全成熟后再收割,这样会导致玉米的重量降低。

2 玉米种植的抗旱减灾培育技术简述

2.1 秸秆覆盖法

秸秆覆盖法是利用秸秆种植玉米的一种方法,在选定种植场地后,首先用秸秆将地表表面用秸秆铺满进行覆盖,保证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定的水分。秸秆覆盖法适合用于一些年降雨量不够多的地区,在确保土地中的水分的同时,还能提升土壤的肥力。玉米种植户可以利用破碎机粉碎玉米的秸秆,然后再将秸秆粉均匀的播撒在土地表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土壤中的水分不会过度流失,土壤中的养分也得到了提高,为玉米的种植和生长创造了一个较好的环境,可谓是一举多得。

2.2 抗旱坑法

抗旱坑法是在冬季土地被结冰前,将玉米种植场地的土壤进行翻整,然后再集中的挖坑,并将适合玉米生长的土壤和肥料填入坑内,最后再进行重新的包埋处理。在埋坑的过程中,要注意将表面的土壤压实,而且坑面土壤的高度要比其他地方高一些。抗旱坑法旨在保证土壤中的水分不会过度流失,使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肥料中的养分。玉米种植户也可以在坑中填入少量的雨雪,提高土壤中的水分。采用抗旱坑法的过程,要合理实施每一环节,防止出现坍塌等意外状况。

2.3 膜侧播种法

膜侧播种法是利用地膜将玉米种植场地进行覆盖处理,并在距离地膜边缘5 cm左右的位置播种玉米种子。这种方法可以发挥地膜的保热作用,使种子获得足够的热量,对于保证土壤的水分和实现抗旱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3 玉米抗旱减灾栽培技术

3.1 精细整地

玉米种植过程中每一环节,都可以通过合理的栽培策略,降低旱灾虫灾等灾害发生的概率。首先,在种植玉米之前,要选择适合的种植区域,并对该区域的土地进行精细的翻整,这样可以有效的检查土地的情况,将一些比较大的地块打碎消除,除去土壤中的杂物。通过精细整地,玉米种植场地的土壤会更加宽松、平整。其次,为了更好的降低发生旱灾的可能性,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二次利用玉米的根茎和秸秆,将他们翻整到土地当中,并均匀的覆盖在地面。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的过渡蒸发,不仅能够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还能够优化土壤的结构。精细整地可以保证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获得足够的养分有机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耐旱性。

3.2 合理施肥

施肥作为玉米种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为玉米的生长和繁殖提供大量的营养。因此,玉米种植户一定要选取适合的肥料,并利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施肥活动。种植在施肥的过程中,要注意将肥料和种子分离,避免二者之间距离过近,造成种子的烧伤,从根本上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不良的影响。玉米种植户可以将有机肥和化肥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以此提高土壤中水分的利用率,将肥料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除此以外,在玉米进入拔节期后,玉米种植户也要进行及时、合理的追肥,从而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

3.3 选用抗旱品种与种子处理

为了降低玉米种植过程中发生灾害的概率,玉米种植户可以选用一些抗旱性能高的种子,如豫玉22号、正德304、晋单60、中单2号、东单818、长城706等,它们都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利于产量的提高,是抗旱高产的良好保障。高产耐旱的玉米品种有几个特点:第一,有强大的根系,能够充分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养分。第二,有较大的胚,顶土力强。第三,对光照反应迟钝,能够在光线不充足的环境中生长发育。第四,水的蒸腾率低,能够充分的利用环境中的水分。

除此以外,要根据不同玉米种子的特性和生长环境,因地适宜、因时制宜的进行玉米的种植。从理论的角度来看,降雨量达到380 ml以上时,种子是可以发芽的。玉米的生育时期在50~330天不等,所以玉米种植户要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种植环境,选择生育期和抗旱性的玉米种子,以此最大程度保证玉米的恋水期处于自然降水的最佳阶段,有效的避免旱灾的发生。确定玉米种子后,还要实施合理的抗旱策略,抗旱剂可以确保土壤深层的水分能够被玉米吸收和利用。通过将玉米种子浸泡在抗旱剂中,可以提高种子的抗逆性,使玉米的根系具有更强的吸水能力,有效起到抗旱减灾的作用。

3.4 抗旱锻炼

在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后,可以对玉米品种进行合理的抗旱锻炼。种植玉米户可以采用干湿循环的方法处理种子,通过把玉米种子放置在20℃~25℃的水中浸泡48 h,再将其捞出进行晒干处理,提高种子的抗旱能力。另外,种植玉米户也可以采用药剂浸种法,将1 kg的氯化钙与100 kg的水融合,并在其中浸泡500 kg的玉米种子,以此实现提高种子抗旱能力的目标。经过抗旱锻炼的种子,它们的根系生长会更快,植株中含水量也会更多,对玉米抗旱保苗有着良好的影响,且还能增产10%,是一种非常好的抗旱减灾方法。

3.5 适时播种

如果种植玉米的区域有充足的水资源,或者是有比较好的墒情,玉米种植户要将玉米的播种期提前到4月中旬以前,在播种的过程中要把肥料均匀的洒在墒后面,并将其用浅土进行覆盖,然后再做浇水和喷洒农药的处理。如果区域的水资源不充足,那就要将播种期适当的延长,但切记不能晚于5月初,并且在降雨之前要把肥料和农药播撒在播种沟里,用地膜将其覆盖起来,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集雨,增加水资源。与此同时,可以选择一些背风区域进行育苗,不过这一区域要满足向阳、靠近水源、土壤肥沃三个条件。玉米种植户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并结合实施情况确定育苗期。一般来说,大田种植的前17天左右是育苗的最佳时期。

3.6 种植密度

玉米的植株的蒸腾量大约占玉米全部耗水量的60%以上,尤其是在玉米即将成熟的阶段,其比例会更大一些。玉米栽种的密度与玉米的耗水量成正比,如果对玉米进行大密度的种植,那么就很有可能会发生严重的旱灾。但是,如果玉米种植的密度过小,又无法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自身的经济效益。因此,农户在种植玉米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土壤条件,分析当地的天气情况和降雨规律,这样才能够合理的安排玉米的种植过程,在抗旱灾的同时保证玉米的整体产量。例如,在同一个地点,利用相同的玉米品种,由于漕土土壤的储水能力比坡顶土高一些,所以就可用在漕土中种植密度更高的玉米。

3.7 栽培格局

土壤是玉米生长的蓄水池,它本身就拥有一定的水分,在降雨后,它还可以存储一些水分,并将其提供给玉米的生长。常理来说,每增加10 cm的土壤厚度,土壤的蓄水能力就会增加30 mm。由此可见,增加土壤的厚度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和蓄水容量。例如,在坡地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干旱的气候,就会很难较好的储存与雨水中的水分,需要将其进行横坡垄作处理,形成网格式的栽培格局,以此提高土壤拦截降水径流的能力,保证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获得足够的水分,降低发生旱灾的概率。

3.8 苗间管理

在玉米植株上已经有1个展开的叶片和1个未展开的新叶时要及时的破膜收苗,最好是选择在早晚或者是阴天的时候。玉米种植户在这一阶段要增加查勤次数,做到及时破膜,避免出现高温烧苗的现象。在放苗以后,要利用细土将孔口周围做封闭处理,保证土壤的水分不会过度流失。如果玉米苗在出土时没有对准孔口,要及时的将玉米苗破膜引出。与此同时,玉米种植户也要做好间苗行为,在玉米苗3叶时期,根据“四去四留”的原则做好苗间管理。

3.9 田间管理

玉米种植户要对播种种子的时间和种子的特性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根据种子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播种,如果播种过程中出现缺苗的现象,就要及时的补苗。玉米行间、株间田间管理的过程中包含着覆膜玉米地和未覆膜玉米地的两种工作。对于未覆膜的玉米地来说,要进行2次中耕,第1次旨在将玉米地进行松土和除草,保证玉米能有良好的生长环境。第2次旨在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微生物活性,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水分的流失,还能够促进玉米根系的发展,从而降低发生旱灾的概率。除此以外,玉米种植户还要在合适的时间对玉米进行补灌,尤其是在玉米的拔节到抽雄这一段时间,温度会比较高,玉米植株需要大量的水分生长,如果水分不充足,很有可能造成干旱的发生。

3.10 集雨节灌技术

目前为止,为了收集降雨途径,我国很多地区的旱坡地已经完成了修建蓄水池的工作,有效的促进了农业的生产,保证了玉米产量的提高。长期的实践也证明了:蓄水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合理的解决农作物的缺水问题。但是,有很多地区还是不能充分的利用相关的水源,尤其是降雨的资源也被大大的浪费,很有可能会导致玉米生长过程中水分的缺失。玉米种植户可以通过蓄水池进行水资源的收集和利用,要注意的是:蓄水池中的水面高度要比灌面多5 cm,并在蓄水池的底部30 cm的位置安装出水管,使得整个部位更加固定,最后再将品插件与锚固管连接在一起,实现利用水的重力进行人工浇灌。如果条件充足的话,在必要时也可以通过提灌站对蓄水池进行补水操作,以便在干旱季保证土壤中仍有一定的水分。

3.11 病虫害防治

影响玉米产量的生物灾害主要是病虫害的侵袭,所以玉米种植户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发生病虫害后,要采取及时的、科学的有效措施,避免造成玉米产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玉米种植户要对常见的病虫害有充分的了解,保证能够准确地判断出病虫害的成因,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针对性的防治,以此实现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例如,玉米种植户可以使用阿迷西达稀释对玉米植株进行喷洒,以便防治大、小斑病病虫害的发生。或者是在发现玉米存在锈病的情况时,将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稀释后进行喷洒。

4 结语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措施降低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发生旱灾虫灾等灾害的概率。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并且不同地区的种植环境和气候都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应该科学合理的利用现有资源,并积极地开发新的抗旱减灾的技术,通过不断的探索发现与总结反思,找到最适合本土玉米种植的抗旱减灾技术。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提升,促进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

猜你喜欢

抗旱减灾秸秆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实施零线绝缘化加装抗旱配电箱破解农村抗旱用电安全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