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县大蒜固碳减排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初探
2023-01-04刘云福
刘云福
(商河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山东济南 251600)
1 商河县大蒜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
1.1 商河县大蒜产业稳步发展
商河县是山东省重要的优质大蒜种植大县,大蒜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0.73万hm2,蒜薹蒜头年产量25万t,年均产值8.5亿元,蒜薹和蒜头二项合计年均纯收入在5 000元/667m2,是全县农业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和广大蒜农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目前,大蒜产区集中连片,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发展,以整建制白桥镇为中心,包括玉皇庙、郑路、孙集、许商等部分镇街。近年来,通过加大农业科技应用力度,大力推广优质大蒜良种和高产高效种植技术,蒜区质量效益有了显著提高,整个大蒜产业呈现稳步发展态势。
1.2 大蒜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当前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中长期战略目标,提出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经济带的国家战略的新目标,商河作为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大县,就必须尽快调整农业产业发展方式,淘汰传统落后的生产模式,依靠现代科技手段,采取农业全产业链、全过程的吸碳、蓄碳、固碳和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政策措施,不断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固碳减排,提高农业碳汇能力,走低碳高效、绿色循环的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2 存在的突出问题
蒜区固碳减排能力减退,制约绿色高效发展。在看到全县大蒜产业进步的同时,作者也清醒地看到传统化学农业导致固碳减排能力减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绿色高效的生产技术还未有效建立起来,制约着全县大蒜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经过深入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过量化学品投入
大蒜地投入的肥料、农药等生产物资逐年增加,生产成本有增无减,但是,大蒜产量并没有相应提高,产量徘徊不前,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据问卷统计,大蒜一季生产投入:化肥150~200 kg/667m2,各类农药200~300元/667m2,不可降解的双薄膜(覆盖除草地膜+第二层防寒膜)投入120元,仅这三项投入就达1 000~1 200元,投入是国外同类农产品种植的2~3倍。这不仅增加了蒜农生产成本,还造成了化肥、农药的巨大浪费和农业面源污染。
2.2 蒜区土壤理化性状持续恶化
一是前茬玉米收获后蒜区整地时普遍旋耕深度较浅,土壤耕层不足20 cm,出现坚硬犁底层,阻碍了大蒜根系下扎,限制了植株根系对土壤营养和水分的吸收利用,导致植株抗性下降,加之没有浇越冬水的习惯,蒜地极易遭受冻害死苗,直接威胁大蒜安全越冬生长;二是底肥不注重有机肥、生物菌肥投入,盲目单一施用化肥,导致蒜地板结、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菌虫卵增加,土壤生态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有恶化趋势,这导致大蒜根腐病、病毒病、蒜蛆等病虫害成为常见病虫害,每年都会不同程度爆发,严重冲击着大蒜产业长期发展根基[1]。
2.3 产品产量、效益不稳定
一是蒜区容易受到外部气候因素和自身管理因素影响,导致蒜薹产量和质量不稳定,大蒜病虫害频发,呈逐年加重趋势,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难度越来越大;二是近几年国内大蒜新增面积持续扩大,有时市场供求变化大起大落,市场价格不稳定,虽然近两年蒜农普遍参加了大蒜价格保险,一定程度保障了蒜农的种植效益和规模的稳定性,但是从整体来看,大蒜价格缺乏预期性和方向性指引,常常导致丰产不增收;三是机械化程度偏低,仍以散户自主管理经营为主,大蒜从种到收主要靠人工,而雇佣人力的价格仍不断走高,仅人工成本上升到1 500元/667m2,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压缩了种植效益,若遇到大蒜价格偏低年份,会出现蒜农整体增收不增利甚至亏损。
2.4 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令人担忧
不少蒜农忽视产品质量和安全,对病虫害不注重有效预防,安全高效的生物防治措施未得到普遍应用,乱打药,导致病虫害抗药性增加,带来防治难度增大,盲目加大化学药剂施用量、忽视化学药剂使用安全间隔期等问题仍十分普遍,针对大蒜农产品质量检测溯源还未有效建立起来,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生产环境遭到破坏,形成恶性循环。
2.5 大蒜秸秆未资源化利用
0.73 万hm2的大蒜收获后,大量的秸秆被丢弃,未能回收循环利用,造成环境污染,增加碳排放。
3 问题症结分析
3.1 农业绿色高效生产新技术未有效建立
广大蒜农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的传统“化学农业”获得高产出,缺乏绿色发展理念和现代高效技术,破坏了蒜区土壤生态,固碳能力减弱。调查发现,部分蒜区土壤表面出现绿苔,说明土壤有酸化、盐化现象,对大蒜根系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引起植株抗性降低、营养供应不全,诱发多种病虫害。造成减产、质量下降、效益下滑。
3.2 组织化、社会化、专业化的农业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目前,广大蒜区社会化的农业服务组织还不健全,组织化程度低,党建领办合作社职能作用发挥还不强,蒜区仍以小农经营为主,不能充分满足大蒜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服务需求,导致蒜区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管理效能低下,产出效益增长乏力。
3.3 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监测监管不到位
大蒜农产品质量检测溯源体系还未有效建立,缺乏确保质量安全的有力约束机制,缺乏对蒜区生产经营者违法使用农药行为的有效监管和惩治,过度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泛滥的现象得不到有效抑制,加上不可降解地膜使用,造成对土壤、环境和产品的污染和破坏,直接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潜在威胁。
4 大蒜固碳减排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基于以上分析,为了推动大蒜产业固碳减排、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今后应标本兼治,坚持“六化发展”策略,即数字化、标准化、绿色化、产业化、社会化、机械化,实施“信息平台建设、现代科技应用、双减一控、土壤改良修复、病虫害绿色防控、现代机械种收”六大行动。
4.1 建立蒜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监测预警机制,推进产业数字化
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监测溯源政府信息平台、国内大蒜农产品期货三大政府农业产业监管功能体系,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进程。要根据土壤调查数据、作物需求规律、农业环境条件、投入产出目标等各项生产要素,通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途径,科学调控,高效监管,全面有效管控好农业化学品投入量。要严厉整顿农资市场,实行覆盖产销全过程、全链条的农产品安全监测,不留死角,尤其要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迅速彻底地严查大量使用化学药剂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杜绝大蒜产品药残超标,确保绿色生产,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建议推出国内大蒜商品价格期货,发挥大蒜农产品价格指引和发现功能,克服盲目生产,促进市场平稳和生产效益稳定。
4.2 加大现代农业科技应用,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坚持以“绿色、标准、高质、高效”为遵循,发展方式由过去的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淘汰“化学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建立以大蒜安全、高质、高效为目标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和技术规范,全面推行大蒜绿色、标准化生产[2]。
4.2.1 加强土壤改良修复,增加土壤固碳减排能力,筑牢蒜区健康发展根基。推广深耕、玉米秸秆还田,有机肥、生物肥替代化肥行动,大幅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根部生态环境。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双减、控制农用水消耗的“双减一控”行动,全面推广生物可降解地膜,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为大蒜提质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4.2.2 科学绿色施肥,提高肥水利用率。通过蒜区土壤普查,根据科学全面的调查数据,结合大蒜生产发育规律,推行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施用大蒜专用肥,增施高效有机肥和生物肥。冬前促根养根、提倡浇越冬水,培育壮苗,春季进入旺盛生长期叶面补施Zn、B等微肥和芸苔素内酯生长调节剂。商河县处于华北地区水资源较为匮乏地带,且缺水形势逐年加重,要大力发展节水型可持续农业,就必须改变大水漫灌、水肥资源利用率低的传统灌溉施肥方式,探索高效精准的肥水一体化技术管理方式,大幅提高水肥利用率,节约水肥,降低投入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3]。
4.2.3 预防为主,综合绿色防控病虫害。①坚持“预防为主、综合绿色防控”病虫害的植保方针,加强大蒜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准确、高效地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特点、程度,做到早预测、早分析、早准备、早控制。②合理高效安全用药。落实产品质量安全措施,推广蒜种和土壤消毒,优选农业、物理、生物等生态防治方法,以化学防治为辅的植保策略,对症下药,合理使用农药剂型、数量、时间、间隔期,精准防控,杜绝随意用药和盲目防治。加大安全高效的生物农药、复配药剂应用。重点预防大蒜叶斑病、叶枯病、黄斑病、蒜蛆、蓟马等主要病虫害,优选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白僵菌等生物杀菌杀虫药剂进行防治,交替用药降低病虫抗药性,推广新型高效药械,大幅减少化学农药量,切实提高科学绿色防治病虫害的效果,确保蒜薹和大蒜产品无农残超标现象,确保百姓舌尖上安全,为商河大蒜树立绿色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加蒜区效益[4]。③推广无人植保机飞防,群防群治,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
4.3 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培训,大幅度提高新型经营主体、农业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
探索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行技能型从业资格证书制度,设置从业门槛,提高整体科技素质、专业技能,对拥有资格证书的主体和组织可优先提供小农金融贷款、免费技能提升等各方面服务,为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
4.4 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大蒜产业化水平
要以实现固碳减排、绿色高效的产业现代化为目标,省、市、县各级部门要在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各方面,持续加大对商河大蒜产业的支持投入力度,建议引进和扶持从大蒜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冷藏储运、绿色精深加工、绿色秸秆回收资源化利用到大蒜高端产品市场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大蒜科创中心和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示范园区,着力壮大大蒜产后现代化精深加工业,形成“市场+现代企业龙头+科研+中心园区+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一端连接市场、一端连接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保障供应链稳定,提升供应链、产业链的发展动能和质量,不断延伸拓展大蒜绿色循环农业、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扩大大蒜名优产品出口市场份额,引领带动大蒜产业提质升级,加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产业价值。
4.5 促进服务社会化和种收机械化,加快现代化步伐
加强社会化的农业服务组织建设,壮大党建领办农业合作社的服务力量,不断提高专业化、精准化、高效化经营管理能力,将小农户有机融入到现代农业产业中来,不断提高大蒜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广新型播种、收获机械,以及前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与深耕机械,提高现代机械作业质量,耕层深度要达到不低于30cm,打破多年形成的坚硬犁底层,不断提高蒜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育健壮强大的根系,增强吸收利用深层肥水的能力和抗逆能力,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实现降耗增产增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