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医疗改革对基层医院运营管理的影响
2023-01-04卢峰汪艳芳周祖光
卢峰,汪艳芳,周祖光
深圳口岸医院医务部,广东深圳 518033
我国医疗改革逐渐成熟深化,提出基层医院进行市场化管理运行,同时也要根据医保机制改革采取新的管理方式,不断提升医疗水平,在实现盈利的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基层医院是与人民群众最为贴近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承载着大部分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是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长期以来,基层医院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面对激烈的竞争,基层医院怎样找到自己的出路,把自己定位在什么位置才能在卫生服务系统中发挥出最大作用。在医疗改革的时代环境下,加强医院管理水平能提高医院的经济收益,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所以基层医院也必须落实医疗改革要求,保障医院的稳定发展。
1 医疗改革的基本内容
新医改提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并坚持正确改革的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将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首位。要立足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系。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并兼顾现存问题与制度体系完善,从多方面落实改革效果。 新医改的目的在于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建立良好的医疗保障体系与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要[1]。
2 医疗改革对医院经济效益的主要影响
2.1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经济效益影响
目前的医疗保险结算方式可以有效规范医院管理,在我国医疗改革过程中实现了医疗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可以有效发挥其杠杆作用。医保结算方式改革不仅可以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还可以重新建立医院与医保机构之间的支付方式,实现医院与医保机构以及患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促进医保服务系统一体化建成[2]。目前,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为医院综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作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医疗改革能够有效解决以往公费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医保结算方式改革不仅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而且扩大了医疗机构自身的经济发展空间。 这不仅可以解决医疗问题,还可以让医院具有较为稳定的经济收入,实现医院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提高,从而提高医院本身获得的经济效益。 有效改革医疗保险结算方法,可以促进医院医疗服务工作的启动,更准确地反映了社会援助的福利性质。 此外,医疗保险计费系统的应用能够响应当前医院的总体发展,既提高医疗效率,又有效提高医院新设备的购买力,从而保证医院在进行医疗工作时,可以实现患者的不同医疗需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不仅可以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的人文关怀,同时也能有效解决医患矛盾等问题,提高患者等医疗体验满意程度。 除此之外,医保结算方式改革可以促使医生在选择用药时选用医保范围内的药品,从而有效降低自费支出,缓解患者就医费用的压力[3]。
2.2 加强内部管控对经济效益影响
医务人员薪资与医疗设备维护成本的不断提升,导致医院在运营中收支不够平衡,无法在经济上做到自给自足。医疗改革改革的落实,有效提高医院竞争力,同时医院也要做好财务管理的优化,确保医疗改革得到有效落实。 医疗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也能保障医院在运营中经济效益得到合理的提高[4]。除此之外,医务工作者的福利待遇与经济收入也可以通过医院的激励机制得到保障,使医院开展医疗服务能够满足社会需求。 医疗改革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医疗需求,这样也能充分体现医院的公益性,确保医院具有合理经济收入,满足经营需要。 医疗改革要求医院具有精细化的内部管控机制,必须落实资金管理工作,控制医院内部成本,从而确保医院的财务收支达到平衡状态。财务管理精细化能够统一对财务数据进行处理,使得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减少工作中因不规范而产生的误差[5]。 基层医院财会人员能够通过信息数据,更加直观地看出医院各项财务计划的实现情况,也能准确地发现医院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医院管理层人员全面监管医务工作是十分有帮助的。
3 医疗改革环境下基层医院经营管理的对策
3.1 开展费用管理与成本核算
在医院的医保结算工作过程中,可以采用总额预算制度,通过分析过去一年的财务报表,制订一些特殊费用的预算指标,并根据医院的经济运营情况确定年初的预算额度。 在对以往年度的数据统计中,需要将上年度的结余与超收入进行统筹与动态调节,以此来减少对本年度财政预算的影响[6]。与此同时,精确细化财政预算支出编制,不仅能够提高项目执行效率,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医院支出的管理水平。在年初设立绩效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医院的运行机制,这样才能使预算工作更加符合医院需求,得到合理的预算结果。因此在医院制订预算额度时,需要由各个部门共同计划,多科室协作,医保办、临床科室、病案室紧跟政策,这样才能保障预算指标的合理性,确保医院资金管理水平。 医院可以采用成本定价的方式确保医保范围内药品具有稳定的价格,使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得到全面落实,这也需要医院内不同部门进行信息交流与合作。医院财务管理体系快速完善健全体现在绩效考核内容的不断细分过程,实际绩效考核落实效果。将会计审核体系与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相融合,保障实际考核效果,全面提高资源整体工作效率[7]。用会计管理结合医院绩效考核能够全面提高日常资源管控效果,合理调整内部管理模式。对于不能满足考核标准的对应科室按照实际处罚标准进行处罚,对于通过考核的科室进行奖励,保障合理的费用消耗,提高资源费用减少医院的运行费用,保障资源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医院要完善自身的资金管理,控制运营成本,有效开展成本核算,并提高核算水平与效率,构建核算控制体系,实时掌握支出情况,以真实的核算数据为基础,确保药品价格的合理性,医院也要制订标准化的病种治疗方案[8]。完善医疗管理机制, 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检查与住院等方式,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率,这样也能避免出现过度医疗等问题,有效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医院可以根据病种进行成本核算,提高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程度,规范会计核算流程,根据临床路径,加权平均不同病种,从而确定成本核算基数,然后根据实施情况进行完善与修订,最终校准成本数据得到不同病种的最终数据信息。这种规范的资金管理方式可以使病种成本核算更加准确,也提高了对病种成本的控制程度,使医院成本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3.2 做好医院资金与医疗设备管理
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医保管理制度,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收费明细的透明度需求,使医院服务性质得到落实,同时医院也必须建立医保查询系统,确保患者的医疗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与医保结算中心保持实时沟通交流,预留医院的保证金与违规扣款,实时处理医保结算,确保资金回笼,从而提高医院运营与资金运转的流畅性[9]。另外,医院在开展经营活动时也要做好内部监督,及时发现自身经济方面的问题,建立有效的风险规避机制,避免出现严重财务风险而使医院出现运营问题。医院在补充药品时,需要仔细核对医保药品,清点自身库存,确保账实一致,这样也能提高医院自身的资金管理水平。医院管理者要结合科学转变财务管理理念,积极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科学、全面地开发规范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有效性。 此外,还要进一步优化其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提高其财务管理的总体能力和水平,必须充分地结合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发展需求,及时地优化其财务管理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10]。
例如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对医疗设备而规划设计、设备购买、后期运维等全方面考虑,综合考量设备投入成本与运行维护成本,寻求总体投入最小化,可以实现设备使用寿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有效链接,优化设备不同阶段的成本费用,提高大型医疗设备的收益。 医院要阶段性召开医疗设备管理相关会议,对医院医疗设备整体使用效益进行探讨,收集对应运行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医疗器械使用状况,制订对应措施,为医疗设备的采购提供基本依据,为医院成本控制决策提供支持。 响应国家号召,提高医疗器械国产化水平。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逐步加强医疗器械国产化应用比例。 评估国产医疗器械与进口同类医疗器械的等效性,对实际器械使用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确保能够满足实际医疗需求的前提下,采购国产设备,提高医疗设备国产化水平,降低医院医疗设备采购成本,对降低医院设备采购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国产设备的参数和指标能够完全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11]。 临床医疗设备的使用是实施医疗设备管理的前提,以年为单位对各类临床医疗设备使用状况进行分析,获取全面的医疗设备使用情况,知晓患者对某些特定设备的实际使用需求,充分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提高设备在实际医疗当中的作用,从而减少闲置设备出现,提高临床医疗设备的实际应用率,若出现了患者需求增加导致临床医疗设备需求相应增加的情况,将不会轻易增加或减少临床医疗设备,最大限度地降低临床医疗设备的成本,提高临床医疗设备的利用率。 做好科研设备管理工作,提高科研设备日常监管效率和平台利用率。选派专人进行全面监管,建立科研设备字典库,对完成结题的相应科研设备进行调剂,使之成为通用平台,达到减少限制科研设备问题的目的,显著提高科研设备的利用率,促进医院设备整体硬件水平的提高。
3.3 落实医院内部绩效考核
应用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后,用客观的标准以及真实数据来反映实际的绩效行为,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同时参与,竞争上岗、职称评聘和岗位聘任制等环节都得以顺利实施,逐渐将工资分配制度向合理化发展,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并且能够留住各种专业的中高技术人才,保障了医院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并且实施这种绩效考核制度,也会使医院各个改革计划顺利地实施,通过绩效考核反馈机制的建立也使医院内部不够完善合理的决策以及制度得到改善[12]。 立体化的绩效考核体系是对于全体人员进行的考核,所有中层管理人员每月都要考核下属医务工作者每月绩效,考核是否足够公正,都会直接影响下属医务工作者是否认可这种考核制度,以及科室的凝聚力。所以绩效考核也同样考验着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也会有助于中层干部的素质以及能力的提升。立体化医务工作者绩效考核对于考核标准有着明确的规定,这就能够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通过绩效考核的标准每月严格地考核医务工作者的各种行为,并且对于每个人每月工作的不足进行明确,使得个人能够改正自己的不规范行为[13]。 通过实施绩效考核,体现了按劳取酬、多劳多得,极大鼓舞了医务工作者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医务工作者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医务工作者工作潜力,打破原有工作中干或不干都拿一样工资的传统模式。 此外运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院内各个领导也可以看到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并且将工作量进行统计,按照一定的比例转换为考核分数,让每个人的考核分数都不相同,打破以往吃大锅饭的分配弊端,让多干以及能干的人拿到更多的奖励,优化奖励分配机制。
3.4 完善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
医院对于接待的患者也要建立相应的医疗档案,以便医护人员在救治患者时,能够根据患者以往病史或治疗信息来制订更合理的治疗方案,这也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方法之一。 医院不断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从而使医院拥有了良好的口碑,只有这样,才能稳固医院的发展底蕴,真正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医院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统计的信息数据,更加直观地看到医院各项发展目标的实现情况,也能准确地发现医院在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医院管理层人员全面监管医务工作是十分有帮助的[14]。 治病救人作为医院的主职,必须具备时效性和高效性,因此,提高医院工作的效率也成为了医院运营管理中重要的目标。对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可以使得医院监管体系更加完善,从而加强了医院对工作人员的监管力度,由此可以减少一些消极怠工、浑水摸鱼现象,达到提高医院高效性工作的目的。 医院若想做好统计工作,就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统计制度作为工作的基础脉络,由此,对基础数据的统计变得十分重要, 只有保障基础数据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才能在信息分析处理时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15]。 为达到这一目的, 医院可以将原本单一的统计内容扩大化,加强运营管理中对数据的统计力度,从而提高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例如对患者档案的记录需要进行及时更新与完善,帮助患者做好后续治疗。与此同时,还要加以完善医院内部的统计制度,尽快完成新老数据信息的对接与转化,这样才能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从而带动医院的发展。
3.5 提升医院医疗水平
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与实践能力为基层医院医疗水平最重要的衡量要素。医院能够稳定运营并良好发展的首要前提是拥有优质的医疗服务,医院的本职工作是治病救人,所以在医院的运营管理中,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必须要有所保证,这样才能确保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达到患者的需求。一名符合职业要求的医护工作者,必须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水准,并且能够全面地知晓医护工作流程,且能够准确地实施,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能够做出专业的应对。 在进行患者信息统计中要格外注意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一份完整的、真实的信息统计能够让医护人员从多项指标中进行研究,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分析,提高对患者医疗服务的水平[16]。对于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能够活学活用,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细致分析,制订出一套符合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计划,有效地实施,让患者能够安心、放心,促进患者病情好转。医患关系是一种专业性的互动关系,具有双向性,医患之间能否保持一种高度信任关系,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护理质量。 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互动,了解患者的真实需求,针对性地进行医治,才能保障医务工作的质量。 对医务工作者来讲,与患者沟通是尤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友善的沟通可以改善医患关系,从而减少医疗纠纷[17]。
基层医院也可以定期组织医务工作者参加交流学习活动,吸取其他医院的优秀经验,通过对比取长补短,全面增强医院的人力资源部管理体系建设水平。还要重视医院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潜力,要整体地考虑年龄、专业素质、个人能力等结构性因素,最大限度地开发医务工作者潜力,通过打通医院人才晋升渠道,搭建人才创新与创效的平台,使医院内部整体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18]。 医务工作者只有具备熟练的医疗技术,以及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才能全方位地为患者服务,赢得患者信任,从而提升医务工作水准。 在大量高新技术进入医院的同时, 医务工作者应当积极学习熟练掌握新技术,通过团队配合完成治疗工作,才能保障医院医疗质量不断提升。
4 结论
我国的医疗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医疗改革也对医院各方面管理造成了影响,医院在提升自身医疗服务水平的基础上,要发挥自身社会公益性,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 医疗改革对于基层医院的管理工作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基层医院也要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加强内部管控力度,做好资金设备管理,落实绩效考核,使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与经济收入都得到有效提升。